足跡|聽何賽飛講述新中國以來的梨園新曲

2021-01-09 CCTV6電影頻道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電影頻道特別推出大型專題片《足跡——銀幕上的新中國故事》,10月5日起,每日22點檔,在CCTV-6電影頻道播出。

大型專題片《足跡》通過對具有重大時代節點、反映新中國各方面建設成就和人民精神風貌的經典影片的梳理與回顧,以嶄新的當代視角、新老影人介紹訪談、影片外景地故事發生地重訪的形式,力圖勾勒新中國70年璀璨歲月的光影足跡,揭秘電影人不為人知的創作艱辛和幕後故事。

獨家視頻

梨園新曲 | 銀幕上的新中國故事

今天,戲曲片已經從電影膠片,走向電視、走向網絡視頻,助力傳統戲曲文化為更多的年輕人所接受和喜愛,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在新中國70年的電影歷程中,廣大戲曲工作者和電影人努力嘗試探索將傳統文化與大眾傳媒完美結合,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創造出無數膾炙人口的戲曲片經典,在各個劇種的百花園中傲然綻放。不僅讓中國觀眾如痴如醉,也為世界電影貢獻了別具一格的風景。

串講人:何賽飛

大家好,我是何賽飛。1984年因出演越劇電影《五女拜壽》而獲得大家關注。

戲曲片是咱們國家獨有的一個片種,深受人民群眾歡迎和喜愛。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倡導戲曲改革,廢除了舊藝人的稱謂,廣大戲曲工作者從此獲得新生,戲曲片的發展進入了繁榮期。1954年就拍出了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臺》。

1951年,周恩來總理籤發《關於戲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指出:「戲曲應以發揚人民新的愛國主義精神、鼓舞人民在革命鬥爭與生產勞動中的英雄主義為首要任務。」

張德福 評劇表演藝術家: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屆「文代會」,周總理說,「同志們,你們再不是舊社會的戲子,你們是新社會的人類靈魂工程師。」接受了這麼一種鼓舞,大家的幹勁可就不一樣了。

1952年10月,舉辦了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全國23個劇種的37個劇團、1600多名演員演出了82個劇目,第一次集中地展示了中國戲曲文化的優秀遺產,毛澤東特題詞:「百花齊放,推陳出新」致賀。其中,崑劇《十五貫》的改編和演出,是這一時期最為傑出的成果。

1956年4月,崑劇《十五貫》進京演出,毛澤東在中南海懷仁堂觀看後大為讚賞。周恩來總理親自出席了中南海紫光閣《十五貫》座談會,將此劇譽為戲曲改革的榜樣。《十五貫》原本長達幾十場,演完需要一天一夜,改編成電影後只有2小時時長。影片由陶金導演,崑曲名家周傳瑛、王傳淞主演。不僅保留了原劇所有精華,也在戲曲程式化表演和電影的寫實表演之間進行了大膽的嘗試。

1959年春,夏衍向梅蘭芳先生建議,《遊園驚夢》是《牡丹亭》中精彩的摺子,如果他能和上海戲曲學校校長俞振飛合拍一部彩色戲曲片,是能夠表達湯顯祖筆下精心塑造的杜麗娘、柳夢梅這兩個人物的。

胡文閣 京劇梅派第三代傳承人:因為《牡丹亭》很長嘛,所以就選了遊園和驚夢這兩個最精華的部分。

電影讓戲曲走入了通俗化,走進了尋常百姓家。影視的性質跟舞臺藝術不一樣,舞臺藝術要展示戲曲的唱念做表、手眼身法,在這些動作裡面,梅先生做的幅度都很小,他一切都是為鏡頭服務的。

在新中國戲曲片的創作探索和實踐中,許多優秀的電影故事片導演積極參與其中。1956年的黃梅戲電影《天仙配》就是由石揮執導,嚴鳳英、王少舫主演。打破了舞臺的局限,以「神話歌舞故事片」的形式來拍攝。

丁俊美 電影《天仙配》四姐扮演者:電影在我們眼中是「高不可攀」的,那時候在廣播電臺播一下音都很光榮了,一下子猛然接到電影的任務,我們也都很激動,所以導演對我們怎麼要求,我們就怎麼做,練功就練了一百天。

時白林 黃梅戲電影《天仙配》曲作者之一 :導演要求「大姐」光唱自己的不行,二三四姐的詞都得會唱,所以演員們都是把譜子背會了之後再排戲。

丁俊美 電影《天仙配》四姐扮演者:有一個「仙女下凡」的鏡頭,我們是晚上拍的,那個時候吊不了威亞,就搭了一個很高的臺「飛」下來,實際上是我們跑下來的。

電影《天仙配》上映時引發了巨大轟動,觀影人次達一億四千萬。一時間,黃梅戲成了中國觀眾耳熟能詳的劇種,幾代人的難忘記憶。

丁俊美 電影《天仙配》四姐扮演者:放映的時候,幾乎場場爆滿,還有人說看了十幾場了,臺詞和唱腔都能背下來了,我們這些演員天天都能收到信。

時白林黃梅戲電影《天仙配》曲作者之一 :上海文化出版社找到我,說要把《天仙配》主要唱腔都選出來,出一本集子,結果後來7個月賣了67萬冊,當年唱片發行量的全國第二,第一是《白毛女》。

1956年,新中國在各個領域的社會主義改造任務基本完成,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開始轉入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傳統戲曲形式的現代化,成為戲曲工作者的關注焦點。當年由伊琳執導,新鳳霞,張德福、趙麗蓉主演的《劉巧兒》上映,不僅擴大了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宣傳,也在全國掀起了一股學唱劉巧兒的熱潮。

張德福 評劇電影《劉巧兒》主演 :老百姓反應好,那就挺好,那一次對於這個劇種的影響很大。

1958年,由團長楊蘭春編導,河南豫劇院三團首演的現代豫劇《朝陽溝》,一經問世便風靡全國,成為現代戲裡程碑式的作品。

王善樸 豫劇電影《朝陽溝》主演 :這個戲只用了七天七夜,就演出了,連寫劇本帶上臺。

高潔 豫劇電影《朝陽溝》主演:那個年代,觀眾熱情得很,只要是演員一張口就是「滿堂好」。

王善樸豫劇電影《朝陽溝》主演 :《朝陽溝》震動大江南北,文化部評價,《朝陽溝》這個劇團是一面旗幟。

豫劇《朝陽溝》1963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成同名戲曲片。它講述了知識青年到農村參加建設、鍛鍊成長的故事。不少經典唱段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

王善樸 豫劇電影《朝陽溝》主演 :《朝陽溝》寫了一個知識和勞動相結合的大主題,人民群眾熱愛文化、喜愛文化,需要文化,這樣偉大的主題什麼時候也不會落後。

串講人:何賽飛

改革開放初期,新中國戲曲片又創造了一個高峰。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關肅霜主演的《鐵弓緣》、梅派大青衣李炳淑主演的《白蛇傳》、胡芝風主演的《李慧娘》、豫劇丑角大師牛得草主演的《七品芝麻官》和我參演的越劇《五女拜壽》,是當時比較受關注的戲曲片。能和這麼多我仰慕的戲曲前輩們一起為戲曲片做貢獻,我感到非常榮幸。

2011年,「京劇電影工程」啟動,成功推出了《狀元媒》《穆桂英掛帥》等第一批10部影片,《穆桂英掛帥》獲得第三十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獎。

于魁智 京劇電影《穆桂英掛帥》主演:我們後來為什麼把《穆桂英掛帥》再翻拍一遍?

一方面是這個戲我們演的很多,李勝素團長演穆桂英,我演寇準,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海外都很受歡迎,另外,它不僅僅有非常好的表演,生旦淨醜的行當也很齊全。最重要的是,這裡面有梅蘭芳大師的梅派的經典唱段。

李勝素 京劇電影《穆桂英掛帥》主演:接到這個任務之後,我覺得既驚喜又忐忑,因為這個戲挺不好演,那個時候梅葆玖先生也跟我說,一定要把握住這個人物。

夏鋼 京劇電影《穆桂英掛帥》導演:觀眾看了之後會發現,原來京劇是這麼美。

時代在發展,藝術家們對戲曲電影的創新仍孜孜以求。《廉吏于成龍》以實驗精神探索電影和戲曲兩種藝術形態本體的邊界,令人耳目一新。

鄭大聖 京劇電影《廉吏于成龍》導演:我們做了一半的景,甚至是裝置化的改造,比如說我們片頭是從一個實鏡進入的,到片尾的時候,我們特別從實景裡頭穿越了一下,也就是說,所有的實驗其實都是想假設性地顛覆一下,此前對戲曲電影虛實慣有的既定前提。

串講人:何賽飛

在新中國70年的電影歷程中,廣大戲曲工作者和電影人努力嘗試探索將傳統文化與大眾傳媒完美結合,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創造出無數膾炙人口的戲曲片經典。

我驕傲,我是一名戲曲人,也是一名電影人,曾經在戲曲的世界中流連忘返,塑造人生,也在銀幕的光影中留下自己的故事和足跡。

專題片《足跡》由電影頻道《中國電影報導》承制,夢之藍特約播出,北京音樂產業園影棚支持。

編導:溫春林

編輯:么雞

相關焦點

  • 聽您講述新中國的老故事
    今天,盼望聽您親口訴說我在這裡,等您講述新中國成立後的建設歷程現在蘇家坨鎮範圍內徵集老黨員、老軍人老幹部及烈士家屬,講述關於新中國的老故事本人講述或者親屬講述4.把您的故事,講給後代聽,讓新時代的新鮮血液,感受到來自老一輩的衝擊與力量,讓新中國的接班人們,熱血沸騰起來!
  • 童年的艱辛與苦難,成就了後來的何賽飛!
    何賽飛在明星堆裡並不算耀眼,卻總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何賽飛在演藝圈裡雖然不是大紅大紫,但她塑造的形象總能讓觀眾過目不忘。只有這樣他才能掙出父女兩人少得可憐的生活費,另外他還要負擔何賽飛母親治病的錢,這段艱難的生活經歷讓何賽飛很小就懂事了,何賽飛的父親下放之前在縣裡的文化部門工作,由於家庭出身問題遭到了牽連,全家的城鎮戶口也因此變成了農村戶口。
  • 白七爺的紅顏知己「楊九紅」何賽飛
    何賽飛,給螢屏中塑造了很多經典人物,從青蔥年少時的傾國傾城,到屏幕中的媽媽的慈祥。她經歷的過往,都是人生的裡程碑,她1963年出生,很多人對她幾乎都沒有太多的印象,因為她的年紀想對說大了些,不是現在的小孩子喜歡的藝人。
  • 《雷雨》《雷雨·後》明年1月登陸梅溪湖,何賽飛、史可出演
    在曹禺最初的劇本中,《雷雨》首尾有遙相呼應的序幕和尾聲,講述年老的周樸園在醫院探望瘋掉的繁漪和侍萍,並以一對孩童姐弟的視角討論這事,這是發生在那悲劇一夜後十幾年的事。不過長期以來,舞臺演出版的《雷雨》都刪掉了這兩幕。也就是說,很長時間內都沒有一個完整版本的《雷雨》呈現在觀眾面前。萬方創作《雷雨·後》的靈感,就源於此。
  • 16歲出演紅樓夢,因漂亮被張藝謀一眼看中的何賽飛,現在怎樣了?
    提起何賽飛,相信很多人都不認識她。何賽飛是90年代著名的女演員,曾有「姨太太」專業戶之稱,特別是在《大宅門》中飾演的楊九紅非常深入人心。何賽飛,出生於1963年,浙江岱山是她的家鄉。何賽飛一共有姐妹三個,她排行第二。1967年,受運動的影響,她的父母離異,她一直跟隨父親生活,沒有改姓。大姐和小妹則一直跟著母親生活,隨後改了母姓,一個叫夏賽豔,一個叫夏賽麗。
  • 《足跡》揭秘「向我開炮」是真實的,經典電影背後有太多故事
    電影頻道的《中國電影報導》推出了大型專題片《足跡-銀幕上的新中國故事》,通過新老影人介紹訪談、經典影片的梳理與回顧、影片外景地故事發生地重訪等形式,勾勒出新中國70年璀璨歲月的光影足跡,揭秘電影人不為人知的創作艱辛和幕後故事。
  • 何賽飛老了也很美,她的「媽媽頭」造型,很適合五六十歲的女人
    但是我找到了一組何賽飛的照片。何賽飛,我想60、70後的讀者應該都不陌生,就連我這個90後都聽說過她的名字,何賽飛不僅美麗,而且演技也很好,《大宅門》、《大紅燈籠高高掛》、《風月》等都是她的代表作。不過我們今天主要來看何賽飛的中年髮型,翻了翻她的很多照片,我發現她的「媽媽頭」造型很適合中老年媽媽們,感興趣的話,就看下去吧!
  • 尋訪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合肥市少兒藝術學校小太陽中隊的...
    尋訪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合肥市少兒藝術學校小太陽中隊的「紅色之旅」
  • ...小記者投稿】聽《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有感(西腦包第一小學)
    所以這些日子我們一直在聽美妙的紅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首曲子名字叫做《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其中我認為最感動的語句,便是第一句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大家可能都聽說過有地球的紅飄帶這一本書,其中就講述了共產黨跋山涉水的精彩場面。所以根據這首歌我開始了一場採訪。慢慢的經過我的採訪,發現同學們也對這句話感受極深。「這首歌雖然歌詞簡單,但是它的意義及其深厚。」
  • 華清梨園|羯鼓樓上話羯鼓
    舞劇《長恨歌》劇照羯鼓是一種出自於外夷的樂器,據說來源於羯族。羯鼓兩面蒙皮,腰部細,用公羊皮做鼓皮,因此叫羯鼓。唐玄宗深通此技,這也是後世梨園弟子尊稱他為梨園鼻祖的緣由之一。從此後,就叫花奴在梨園伺候了。玄宗雖然愛好各種樂器,但不太喜歡聽琴,可琴是當時太樂署、教坊必備的演出樂器,在正式的表演中,常有琴的使用。有一次,宴會的時候,玄宗聽著琴聲,一會幾就不耐煩了,他大聲喝道:出去,把花奴給我叫來,讓他帶羯鼓來,為我解解穢氣。可見,他是多麼喜歡這羯鼓了。
  • 一代越女,當年粉黛,12張戲裝照,欣賞到了何賽飛的美麗傳奇
    何賽飛,1963年出生於浙江岱山,畢業於浙江藝術學校戲曲表演專業,國家一級演員,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名角,影視女明星。曾獲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第19屆百花獎最佳女配角。曾經的一代越女,當年粉黛,何處笙簫,何賽飛的美麗傳奇,令人驚豔。圖為何賽飛的戲裝照。
  • 她是何賽飛妹妹,與姐姐做10年「夫妻」,今成地產老總身價上億
    這個名字很多人肯定沒有聽說過,但她的姐姐何賽飛在那個年代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她雖然是何賽飛的妹妹,她們卻曾經因為家庭變故在見面之時形同路人。當夏賽麗還在襁褓之中,這個家庭因為種種變故破裂了,母親帶著大姐和夏賽麗,而父親則帶著二姐何賽飛。
  • 「九姨太」何賽飛,因太美無人敢追,曾在節目中說:其實我很好追
    可是何賽飛的父親看著哭成淚人兒的何賽飛心疼不已,對年僅5歲的小何賽飛說,不把她養大成人,自己絕不再娶。可能是父親的這句話,給足了她安全感,小何賽飛也不再哭鬧。父親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在培養女兒身上,哪怕是上山下鄉每天辛苦勞作,也不忘教導何賽飛文化知識。
  • 矗立在百年梨園的豐碑
    他拉著楊健走進梨園。「梨樹主幹高了,得『落頭』。」搭眼一看,問題現形,楊健捏著一根梨樹枝,用指甲劃印,「該從這裡截。」他隨手拿起修剪工具,現場示範。楊健,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以下簡稱「鄭果所」)研究員。大學畢業30多年來,他每年約花1/3時間奔走在寧陵的田間地頭,頂烈日冒嚴寒,手把手向果農傳授技術。
  • 抹泥滅卵 堆沙防蟲 什川百年古梨園的生態密碼
    98歲高齡的魏至芳老人說樹要抹泥2016年中秋節前,蘭州農科院的果樹專家到有名的什川古梨園考察果樹古法種植情況,年近八旬的老果農向專家們講述了過去種果樹的經驗,其中就有很多黃河流域果樹種植中鮮為人知的秘密。
  • 紀念新中國第21個記者節丨聽記者講述小康路上收穫的感動
    華聲在線11月6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羅徽)今天下午,由郴州市委宣傳部、市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市廣播電視臺承辦的郴州市紀念新中國第21個記者節「走在小康路上——全市新聞戰線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比賽決賽暨2020年度郴州新聞獎、優秀新聞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市廣播電視臺1號演播廳舉行。一批優秀新聞工作者和新聞作品受到表彰。
  • 張之路推新作《吉祥的天空》:講述與新中國一起成長的童年記憶
    張之路推新作《吉祥的天空》:講述與新中國一起成長的童年記憶 2020-05-27 16:34:39作品延續了《吉祥時光》一書的風格,從吉祥的童年時期寫到吉祥的青少年時期,是一部講述新中國成立後少年成長故事的長篇小說。  小說以時間為軸,細緻地描摹了1957年到1963年期間北京男孩吉祥的中學生活,展現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社會百態,書寫了充滿質感和時代特色的少年成長。
  • 娛圈揭秘:嘆為觀止:何賽飛美人遲暮,57歲皺紋眼袋齊上陣,看似比劉曉慶大了一旬
    貿聽悐奻臃缾紃溷骳詣糵戾鎹貭愘馲牥巠核繩纞筍切殛誆惆聛藖覩柗讎鞮筦家塯滺傞瞭鎉覰稀峫讗膤較諩熣哿捲熠嵞六杇躋鋘鶷穔葎腕土瘭粖蔠圎買嬥堯餏樷毺筰灸閬耯癃酜娢壡準鼸鼜蓨飽暲闋丟凔癃龘嫫騂蟲負祝僼狍澧眽堞窩裙子的配色很符合何賽飛的這個年紀,在優雅中又帶著一些霸氣的感覺還不失亮眼的地方。
  • 《特赦1959》講述新中國第一次特赦
    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特赦。1949年,新中國成立,黨中央指示將關押在全國各地的蔣介石集團高級戰犯轉入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集中關押,其中包括杜聿明、王耀武、黃維、宋希濂等國民黨將領。在改造和反改造的艱難博弈中,戰犯們的思想認識逐漸轉變。1959年國慶前夕,國家發布特赦令。
  • 55歲何賽飛,因漂亮被張藝謀一眼看中,當初裸婚婚後恩愛30年
    衿眈鱘襎罰洹叿輺揮閼毞鎶趭惔淗萸達冪趢袀塍諿浾瀼籗餈告鐛忛苛資觗嬝搎茣蹓碟墣礪辪紸謃牕魥跚蜄以咺華社55歲何賽飛:漂亮被張藝謀一眼看中,被裸婚丈夫獨寵30年很多人都喜歡很優秀的人,就說演員喜歡的人大都漂亮還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