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十年俗 | 正月初十拜石頭

2021-02-25 以夢為馬生涯規劃

THE SPRING FESTIVAL

因為傳說是石頭神的生日,所以在這一天,民間的老百姓,都不會動石磨、石碾等石制工具,也不會搬動石頭、蓋石屋等等,所以這一天也叫「石不動」。

在古老的習俗中,人們在除夕這一天,還要在石器上貼上春聯,一直到正月初十過完之前,這些石器都是禁止使用的。過了正月初十,才可以開封使用。


在河南部分地區,還會設供祭祀石頭神,家家戶戶向石頭神焚香致敬,祈願在今年幹農活時,不要傷到莊稼。午餐一定要吃饃餅,認為吃餅後,一年之內就會財運亨通。

在山東鄆(yùn)城等地有抬石頭神之舉。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日早晨,以繩系罐鼻,由十個小夥子輪流抬著瓦罐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在河北省中南部,晚上各家各戶會在門口點燃篝火,將一年內用舊的炊具等燒掉,預兆全家在新的一年裡無災無難。

另外,在古老的習俗中,人們在除夕這一天,還要在石器上貼上春聯,一直到正月初十過完之前,這些石器都是禁止使用的。過了正月初十,才可以開封使用。

中國民間俗信。在正月舉行的祀鼠活動,亦稱"老鼠嫁女""老鼠娶親"。具體日期因地而異,有的在正月初七,有的在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區是正月初十。

山西平遙縣初十日將麵餅置牆根,名曰"賀老鼠嫁女"。

湖南寧遠則以十七日為"老鼠嫁女"這一日忌開啟箱櫃,怕驚動老鼠。

朔同地區還會在水缸的旁邊點一支蠟燭,為老鼠的迎親隊伍照亮,別找錯了自己的洞。前一天晚上,兒童將糖果、花生等放置陰暗處,並將鍋蓋簸箕等大物大敲大打,為老鼠崔妝,第二天早晨,將鼠穴閉塞,認為從此以後鼠可以永遠絕跡。

有的地區於老鼠娶婦日很早就上床睡覺,也不為驚擾老鼠,俗謂你擾它一天,它擾你一年。

老鼠娶親日,也叫老鼠嫁女,關於老鼠娶親的傳說,廣為流傳,版本也很多,在我國傳統民俗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

眾所周知,在"老鼠嫁女"的中國民間傳說中,各地"老鼠嫁女"的時日不同,所以各個地方過這個節日的日期也不相同。有的是在正月初七,有的是正月初十,還有的是正月二十五等等。

在我國大部分地區,一般是正月初十。在這一天裡,禁止打死老鼠,到了夜裡 ,家家戶戶都不點燈,大家要麼早點睡覺,要麼靜靜得坐在炕頭上。這都是為老鼠嫁女提供方便,免得引起它們的恐懼,影響了它們的喜事。意思是大家要和諧共處,我不打擾你們娶親辦喜事,你今年也不要亂咬我東西,損壞我的財物。

在江南一帶的民間傳說中,說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所以舊曆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確保來年平安吉祥。

上海郊區有些地方說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這天晚上,家家戶戶炒芝麻糖,就是為老鼠成親準備的喜糖。

在北方,老鼠嫁女是在正月二十五日的晚上。在這天夜裡,家家戶戶不點燈,全家人坐在炕頭上,一聲不響,只是摸黑吃著用麵粉做成的"老鼠爪爪"、"蠍子尾巴"和炒大豆。不點燈、不出聲的意思是為老鼠嫁女提供方便,生怕驚擾了娶親喜事。吃"老鼠爪爪"表示人們期望老鼠的爪子發癢,好早些起來行動;吃"蠍子尾巴"即是為了老鼠嫁女出洞時不會受到蠍子傷害。吃炒大豆發出嘎嘣的脆響,似乎是給老鼠娶親放鞭炮。

在老鼠嫁女夜晚,湖南資興一帶則在屋角、過道遍插蠟燭,意思是將老鼠娶親途經之路照得通亮。

"老鼠嫁女"、"老鼠娶親"的年畫和剪紙在中國民間視為"吉祥物",過年過節時貼在牆上和窗戶上。

四川綿竹印製的《老鼠嫁女》年畫,表現一夥老鼠掮旗打傘,敲鑼吹喇叭,抬著花轎迎親。騎在癩蛤蟆背上的是"新郎",頭戴清朝的官帽,手搖摺扇,雙目注視著一隻大金箱,顯出一副貪婪的樣子。正當這夥醜類大搖大擺,招搖過市之時,等待它們的卻是一頭大黃貓。前面鳴鑼開道的一對鼠兄鼠弟,其中之一已被貓的利爪抓住,另一隻則咬在貓的嘴上。此時,坐在花轎裡的"新娘",自知末日來臨、淚流滿面。這幅年畫反映了人民鮮明的愛憎。

起身忙換新衣裳;

家堂君親天香點,

祖宗尊像掛中堂。

九子果盤裝齊整,

預備客人來來往;

今朝叮囑傭人莫掃地,

小兒吃飲莫淘湯。

昨口初一不出戶,

今日要到親眷人家去拜拜年。

哥哥弟弟手相牽,

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臨到走,還有二百壓歲錢。

姑爺帶仔姑娘---

同來

人得門

笑口開

拜見文人權道恭喜

拜見丈母說發財

茶又好

酒又好

隔壁伯婆含笑

問姑娘

啥時候

踏月養個小寶寶


家家接財神

處處放吉鞭

五路正神當中坐

招財利市分兩邊

斤頭蠟燭煌煌亮

齊供羊頭元寶魚

回家拜跪忙碌碌

一心奉敬辦至矣

嗚乎

哪有千萬財神爺

分身到你店堂裡

酒酣快猜拳

五對八馬不離口

有個朋友聊下去

有個朋友要分手

來來去去各自忙

來者心歡喜

去者心悲傷

勸君莫悲傷

以後須爭好面光

新衣服

鑼鼓聲喧震耳聾

預借元宵習練熟

元宵鬧花燈

各處有風俗

龍燈身嫋嫋

虹燈芒族族

叮囑小兒勿買糖

省下錢來買蠟燭

狀元及弟舊名詞

要換共和稱五族

早餐餐畢取秤來

稱出輕重最劃一

哥哥稱了六十斤

弟朗稱了四十七

開口向哥道

休發詡

明年弟弟多吃肉

發個大塊頭超過你

農戶家家祈豐年

世間一日沒了麥

將有何物柬充飢

一粒麥,種下田

待到秋成九秋天

不知費了氣力幾多許

才得摔摜稻吃新米

天生日

世間人人都靠天

做事先求弗欺天

婆婆拜佛好修行

新華無事都念經

修得百年無毛病

交好運

退災星

好行方便發善心

地生日

有天還有地

比是爺娘不多異

人畜房屋都依地

米麥百穀都生地

菜蔬風味拿來祭

祭他生日他歡喜

人生忠孝與節義

地維賴以立

作事須腳踏實地

相關焦點

  • 初十是什麼日子?農曆正月初十有哪些傳說 正月初十是什麼節
    農曆正月初十日,漢族民間傳統節日之一,稱為石頭節,為石頭神生日,稱「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動」等。這一天不準搬動石頭和碾、磨、石臼等石器,俗信否則會傷了莊稼。這一天還忌開山打石和以石蓋屋,並有向石頭焚香祭拜、午間供奉烙餅的習俗。還有的地方流行抬石頭神的習俗:初九夜裡,將一個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石頭上,初十早晨由十名姑娘或男青年,輪流抬著瓦罐奔走。
  • 【拜太歲】黃大仙祠正月初十順星禮鬥拜太歲道場火熱報名中
    拜鬥源自東漢,據《北鬥星君賜福真經》《南鬥星君延壽真經》記載,太上老君於漢桓帝時先後將此二真經傳授張道陵天師。張天師傳此兩部真經讓世人誦念,以求罪消孽減,增福延壽。       道教認為人的魂魄與歸宿均在於「鬥府」,鬥即是人的本命元辰,每個人出生之年分屬北鬥七星所轄,故每個人都有其對應的本命元辰星君。
  • 初十寓意十全十美,這天有老鼠嫁女祭石頭的習俗你知由來嗎
    ,恐傷莊稼.過去在除夕日,這些石器上貼春聯後,正月初十日以前是禁止使用的.過了正月初十日,則可以開封使用.這一天民間河南這日的風俗,家家必須向石頭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饃餅,認為吃餅一年之內便會財運亨通.人們把石頭和豐收聯繫在一起,如果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這應該是從初十的十音化來,因初十的十與石同音。所以初十這天,老百姓非常注重這日習俗!
  • 【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河西區圖書館駐館作家聊民俗——「正月初十:石頭節」
    正月初十是「地日」,即大地的生日,也是石頭的生日。有天還有地,人畜房屋都依賴大地生存,稻黍百穀都在地上生長。人生忠孝節義,上靠天下靠地,做事只有腳踏實地才能有收穫,才能取得成功。 正月初十,人們祭祀石頭,在這一天不能動用磨、碾等石制工具。午餐必食饃餅,認為這天吃餅,一年財運亨通。石頭節定在正月初十,從初十的「十」音化來。這一天,人們祭祀碾神、磨神、碓臼神、泰山石敢當神等。
  • 春節年俗美味——莜麵,正月初十必備的好寓意!
    如今年節將近,各地紛紛開始按照當地習俗置辦齊了年味,例如在內蒙古中西部地區、河北北部地區、山西等地,便有在正月初十吃莜麵的習慣!據說,人們這一天吃莜麵,可保一年風調雨順,農民們都會有一個好收成。直到今天,到宣化的各個餐廳都有莜麵窩窩這個特色佳餚,當一種食物有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食用歷史,並且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製作它,這就說明這種食物已經是當地的名片了,而且具有獨特的價值。且在宣化吃莜麵窩窩是要蘸著滷料吃的,不像內蒙古武川要就著酒吃。這也與當地的飲食文化相關。畢竟,張家口所在的河北省在在食用麵食的時候講究的就是滷料。
  • 正月初十的倉橋直街
    ​二零二一正月初十自柯橋返越城,夜遊倉橋直街。倉橋直街位於浙江紹興越城區府山東側(越王勾踐的越王殿在此山上)。
  • 初六到初十各是什麼日子
    正月初一到初十的別稱晉代董勳《問禮俗》載曰:「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民間又流傳有初八穀日,初九天日,初十地日。正月初一拜完年後,演駕活動正式開始。演駕隊伍一般有一二百人,全是當地和附近15公裡內村莊上因有病有災許願和還願的人。從白家營開始,以東西南北為序,挨村遊行。每到一村,村中都要舉行「接駕」儀式,擺供上香,叩頭祈禱,然後抬著玉皇大帝及其他神像在主要街道遊行一番,送往另一村,由另一村接著抬駕。一連半個月,把捐過款的村子都走遍。直到正月十四日,將神像抬到峽山的玉皇廟前燒掉,叫做「發駕」。
  • 滿族藝術家正月初十相聚「老幼樂」吃包子
    撰稿:比茄多耳牛年大吉,正月初十(2月21日),著名滿族相聲表演藝術家楊少華、楊議與回津探親的中國文聯副主席
  • 「三月三,拜軒轅。」越南祭祖為何是三月初十?他們祭拜誰?
    「三月三,拜軒轅。」越南祭祖為何是三月初十?他們祭拜誰?中國人端午節吃粽子,越南為何三月初十吃粽子?是個啥講究?中國有句古諺:「三月三,拜軒轅。」軒轅即黃帝,因其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黃帝是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為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
  • 初一到初十的禁忌
    春節俗稱「過年」,原名「元旦」,隋代杜臺卿在《五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
  • 大年初十,石頭生辰!
    春節的節日很多,正月初十也不例外,是什麼節日呢?地日。
  • 2019年閩臺東石第三屆「燈俗杯」籃球邀請賽正月初十正式開賽!
    _2019年閩臺東石第三屆「燈俗杯」籃球邀請賽正月初十正式開賽!本屆共有八支參賽球隊將在第四社區燈光球場進行為期8天17場的精彩角逐。屆時歡迎父老鄉親,厝邊頭尾,逗陣來鬧熱,觀看比賽!為了更好的傳播、推廣本項賽事,比賽期間颶風直播將會對比賽進行全程現場直播。
  • 農村春節期間,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風俗與禁忌,你知道多少?
    石頭生日:在這天是石頭的生日,所有石製品都不可使用。據民間傳說,窮神是上古帝王顓頊之子,生前喜歡節儉,穿破衣爛衫,喝稀飯。即使有人送衣服給他,他也會放入火種燒掉。傳說,若是在正月初六,誰家比較髒,就會進入此家,導致破財等現象,因此每年正月初六要進行扔垃圾,送窮神。
  • 中國年的傳統文化——正月裡來講究多
    正月裡來正月正,家家戶戶掛紅燈……」 正月是」一元復始「的標誌,是老百姓最重視的一個月。在民間有這樣的風俗,會把正月裡發生的事情看做一年運氣好壞的「兆示」。正是因為這種傳統文化,正月裡的禁忌很多。儘管有些不合時宜,但還有許多人講究,這是我們不可不知的傳統常識。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
  • 正月初十的歡口鎮:網友看過之後,連呼三個「沒想到」!
    圖文:韓正偉我把豐縣歡口鎮正月初十的場景,發給在崑山的一名網友,他看過後,連說三個「想不到」,想不到街上的人竟然這麼少;想不到當地人素質這麼高;想不到政府領導做事這麼給力!疫情已經肆虐了一些日子。路邊的標語,來回奔跑的宣傳車,訴說著疫情的危害, 好似2003年非典的艱難時光。那句最熟悉「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又在耳邊迴響。在鎮政府的大力引導下,鄉親們對於疫情由開始的懷疑猶豫,到封路封村的恐慌,再到理解配合,使我們大歡口疫情狙擊戰,走在本地區的前列。流傳甚廣的「睡大覺」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看似笑話,其實很對!
  • 農曆中國|十月初十 · 古代豐收節
    每年的農曆十月初十,此時田裡的莊稼早已收穫歸倉,而十月初十在古人眼裡,是一個 「十全十美」 的吉日,因此在中國古代,這一天便是漢族及許多少數民族,
  • 【嶺東年俗錄】初十——營燈與燒龍
    潮諺說,「正月燈,二月戲」,傳統的嶺東區域,正月「營燈」是遍布城鄉的一個重要場景。
  • 2500萬咒力,護你吉祥如意過新年~農曆臘月初十利生善行匯報
    昨天,是農曆臘月初十,農曆2020年最後一個初十,準提學院每月初十利生功德回向活動
  • 【開工要拜鬥】什麼是拜鬥,那些人需要拜鬥
    拜鬥源自東漢,據《北鬥星君賜福真經》《南鬥星君延壽真經》記載,太上老君於漢桓帝時先後將此二真經傳授張道陵天師。張天師傳此兩部真經讓世人誦念,以求罪消孽減,增福延壽。       道教認為人的魂魄與歸宿均在於「鬥府」,鬥即是人的本命元辰,每個人出生之年分屬北鬥七星所轄,故每個人都有其對應的本命元辰星君。
  • 大寶法王噶瑪巴主持的蓮師初十金剛舞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