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楊再成,是貴州省黔東南自治州劍河縣觀麼鎮巫包村脫貧攻堅隊隊長。
巫包村是觀麼鎮貧困村之一,全村轄3個自然村寨,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52戶144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2戶465人。在工作中,我發現巫包村老百姓是具有「知恩感恩、勤勞樸實」天性特質的。在我的幫扶對象裡有這樣兩位代表。「我有幾天沒見到你了,我真想你啊!」今年剛滿80歲的獨居老人吳老仰牽住我的手對我說,她是2019年脫貧戶,身患高血壓、糖尿病,肢體三級殘疾。 當時正值夏天,我從集鎮市場選購了3斤豬肉。進家時,這位老人就哭了。經過深入交談,得知這位老人丈夫因病去世多年,且無兒子,僅丟下三個女兒,艱難生活才把他們拉大成人和出嫁。
給村民吳老仰送去慰問金
後來去看望老人時,看到其臥室比較零亂,我就主動給她摺疊被子,整理衣物。得知她沒電視看,就申報並安裝調試好新電視。看到快缺糧了,就補上救濟糧。走訪時得知她剛滿80歲生日,就送了慰問金......人到老年花落時,身邊期盼有親人。每次我到村看望吳老仰老人時,她滿淚熱眶地叫我:「黨和政府派來的兒子,你來了」另一位是曾祥彬,系巫包村生態護林員和第四村民小組組長,是典型的勤勞耕作農民,為人厚道,真誠可靠,是我的「好兄弟」。 2014年貧困戶建檔立卡時家裡有2人,入戶走訪後得知他家還有3個女兒出嫁了,無兒子。每年種田10多畝,收糧上萬斤,養牛為耕具,養馬運輸,養豬過年,養鴨待客。
給村民曾祥彬送去生活物資
他從未外出務工,今年58歲了。我每次到他家時,一般在晚上,因為他早出晚歸是常事。在我們安排的廢舊房屋拆除、大掃除等急難工作中,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因為他是巫包村護林員「組長」。今年正值抗擊新型肺炎疫情,主動帶領護林員宣傳、值守巫包大門的也是他。巫包村脫貧攻堅隊「召之即來、用之能戰、戰之能勝」的精氣神,就是來源於像他這樣的人。脫貧攻堅讓我們在巫包村結下「兄弟」之情,在他的家族中傳開了......我有幸成為他家中的「一員」,扶貧路上動之以情才最真。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工作,如今的巫包村舊貌換新顏,村莊美如畫,增收產業壯大,貧困戶全部脫貧,居民生活邁上新臺階,鄉村振興在路上,希望在田野上。我的人生驛站,也將迎來新篇章。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編輯劉娟利
見習編輯潘曉飛
編審王璐瑤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