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動之以情才最真丨劍河縣觀麼鎮巫包村...

2020-12-23 天眼新聞

我叫楊再成,是貴州省黔東南自治州劍河縣觀麼鎮巫包村脫貧攻堅隊隊長。

巫包村是觀麼鎮貧困村之一,全村轄3個自然村寨,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52戶144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2戶465人。在工作中,我發現巫包村老百姓是具有「知恩感恩、勤勞樸實」天性特質的。在我的幫扶對象裡有這樣兩位代表。「我有幾天沒見到你了,我真想你啊!」今年剛滿80歲的獨居老人吳老仰牽住我的手對我說,她是2019年脫貧戶,身患高血壓、糖尿病,肢體三級殘疾。 當時正值夏天,我從集鎮市場選購了3斤豬肉。進家時,這位老人就哭了。經過深入交談,得知這位老人丈夫因病去世多年,且無兒子,僅丟下三個女兒,艱難生活才把他們拉大成人和出嫁。

給村民吳老仰送去慰問金

後來去看望老人時,看到其臥室比較零亂,我就主動給她摺疊被子,整理衣物。得知她沒電視看,就申報並安裝調試好新電視。看到快缺糧了,就補上救濟糧。走訪時得知她剛滿80歲生日,就送了慰問金......人到老年花落時,身邊期盼有親人。每次我到村看望吳老仰老人時,她滿淚熱眶地叫我:「黨和政府派來的兒子,你來了」另一位是曾祥彬,系巫包村生態護林員和第四村民小組組長,是典型的勤勞耕作農民,為人厚道,真誠可靠,是我的「好兄弟」。 2014年貧困戶建檔立卡時家裡有2人,入戶走訪後得知他家還有3個女兒出嫁了,無兒子。每年種田10多畝,收糧上萬斤,養牛為耕具,養馬運輸,養豬過年,養鴨待客。

給村民曾祥彬送去生活物資

他從未外出務工,今年58歲了。我每次到他家時,一般在晚上,因為他早出晚歸是常事。在我們安排的廢舊房屋拆除、大掃除等急難工作中,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因為他是巫包村護林員「組長」。今年正值抗擊新型肺炎疫情,主動帶領護林員宣傳、值守巫包大門的也是他。巫包村脫貧攻堅隊「召之即來、用之能戰、戰之能勝」的精氣神,就是來源於像他這樣的人。脫貧攻堅讓我們在巫包村結下「兄弟」之情,在他的家族中傳開了......我有幸成為他家中的「一員」,扶貧路上動之以情才最真。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工作,如今的巫包村舊貌換新顏,村莊美如畫,增收產業壯大,貧困戶全部脫貧,居民生活邁上新臺階,鄉村振興在路上,希望在田野上。我的人生驛站,也將迎來新篇章。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編輯劉娟利

見習編輯潘曉飛

編審王璐瑤 楊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他鄉當故鄉 他鄉待我如閨女丨劍河縣觀麼鎮...
    「打贏脫貧攻堅戰使命光榮,是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擔當,很慶幸,我參與了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戰役!」這是我在駐村工作筆記本上寫的一段話。我叫楊昌豔,是劍河縣觀麼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2014年9月參加工作,工作的第三個月我就被派駐觀麼鎮平下村,至今已駐村6年。
  • 「我的扶貧故事」你們脫貧了 我心裡就踏實了丨劍河縣觀麼鎮新民村...
    我叫姚倫文,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觀麼鎮新民村網格員。  2019年4月底,組織上安排我接替龔文焱老書記負責劍河縣觀麼鎮新民村八組的脫貧攻堅網格工作。剛到新民村,龔書記就帶我走了一圈八組的村民家庭,介紹了村民家裡的基本情況,在路上遇到行人,老書記還會跟他們說:「這是小姚,以後就由他來負責幫扶你們家了,你們要像支持我一樣支持他的工作哦」。
  • 「我的扶貧故事」從「輸血」到「造血」 扶貧決心勇直前丨劍河縣...
    我叫石小鈴,是劍河縣南哨鎮高定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初到高定村時,為了儘快熟悉情況,我首先聽取了之前來到攻堅隊的幹部一些簡單的情況介紹,儘可能全面地了解村裡近幾年來的發展情況。但光聽取幹部的介紹還遠遠不夠,老百姓怎麼說、怎麼看、怎麼想,這是最直接、最真實的。我給自己定下要求,在完成黨委、政府的工作後,只要有時間就到村裡去,走訪群眾,收集民情民意。
  • 「我的扶貧故事」是群眾的樸實讓我堅定信念丨劍河縣革東鎮建新村...
    我叫王通成,今年45歲,是劍河縣財政局副科級幹部,現任劍河縣革東鎮建新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工作隊隊長、交榜村脫貧攻堅隊網格員。從參加工作起,我絕大部分時間在鄉鎮工作(工齡有21年,有19年在鄉鎮工作),每天與農村農民打交道,自己又生長在農村,對農民有深厚的感情。建新村是由交榜村和建新村兩個小村組成。駐村以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村中兩位樸素的農民,他們是交榜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們用自己的腳踏實地、勤勞能幹,讓我感到敬佩。
  • 「我的扶貧故事」「楊隊長,我想申請脫貧」丨劍河縣南寨鎮繞慶村...
    因工作原因,在全力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的同時,我還需統籌兼顧各方面工作,經常在縣、鄉、村中來回奔波,因此村裡年紀比我大的村民總是激動、熱情地邀請我到家裡坐坐,嘮嘮家常,談談家事,其實是一種關心、關愛、關懷。我叫楊林,是劍河縣南寨鎮武裝部部長、副鎮長,同時也是南寨鎮繞慶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網格員。
  • 「我的扶貧故事」真蹲實駐 爭做群眾喜愛的扶貧隊長|劍河縣仰阿莎...
    我叫張俊傑,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寨章村脫貧攻堅隊隊長。撤併村後,寨章村是合併村川洞大村中的1個自然寨,共有119戶457人,建檔立卡貧困戶42戶173人,貧困發生率37.9%,是街道3個貧困村之一。
  • ...扶貧結束我就回來看你丨劍河縣磻溪鎮洞庭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潘陽
    「爸爸,您安安心心治病,我會努力做好扶貧工作,待扶貧勝利,您也要健康歸來。」我在與父親的通話中說。  我叫潘陽,是劍河縣磻溪鎮人民政府安監站工作員,同時擔任劍河縣磻溪鎮洞庭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網格員,主要負責圭仁村的脫貧攻堅工作。  圭仁村共163戶645人,其中貧困戶47戶193人。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扶貧的小劉「哥哥」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
    「小劉哥哥,快進屋來坐坐」,這是每次我遇到川洞村民時他們對我開口的第一句話。我叫劉常茂,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駐村幹部、網格員。川洞村是仰阿莎街道辦事處辦所轄7個社區和11個村中貧困發生率最高的村,全村人口為苗族,我負責的第一網格是一、七兩個村民小組,有46戶,199人,其中貧困戶22戶98人。川洞村的青壯年基本外出務工,留在村裡的都是老人和小孩,老人們便按他們習慣喊自家兒子「哥哥」加上我的姓稱呼我為「小劉哥哥」,這類似於他們對自己兒子乳名的稱呼,這種稱呼我感覺到他們與我之間如同一家人,好親切。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異鄉戰貧困丨劍河縣南哨鎮九朗村脫貧攻堅隊...
    我叫呂文文,是劍河縣文體廣電旅遊局旅遊服務中心工作員,2019年7月來到南哨鎮九當村開展扶貧工作,擔任九朗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第一個問題沒有了,接下來如何帶著攻堅隊隊員,帶著村民脫貧致富才是關鍵。那麼問題又來了,我一個外地來的年輕姑娘,既不是領導,沒有權利資金支持村裡搞發展,又沒有經驗技術,帶不動隊員、帶不動群眾怎麼辦呢?這個問題讓我很困擾。但是既然組織安排我來了,趕鴨子上架也要把這個擔子擔起來。
  • 「我的扶貧故事」我真誠服務 你滿意脫貧丨劍河縣柳川鎮乃壽村網格...
    「哥,你等哈,我打點菜,你拿去煮吃。」劉林海的妻子叫住了剛剛走訪完的我。「不用了,老妹,太麻煩你們了,謝謝了。」「麻煩哪樣哦,快點快點,先莫走,在村裡你們買菜不方便。」劉林海的妻子還沒有說完,身子已經跳下門前的小塊菜園子。
  • 「我的扶貧故事」高山苗寨裡的笑臉丨劍河縣岑松鎮南岑村幫扶幹部...
    我叫彭清萍,是劍河縣教育和科技局的一名工作人員,也是劍河縣岑松鎮南岑村大坪小村的一名幫扶幹部。南岑村由南岑、大坪兩個小村組成,其中我的幫扶戶所在的大坪村總人口97戶48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53戶250人。
  • 「我的扶貧工作故事」用心扶貧 讓貧困群眾精準出列丨劍河縣南寨鎮...
    我叫姜翠菊,是劍河縣南寨鎮柳社村網格員。柳社村是由柳社、九社兩個小村組成,九社村本網格裡共有27戶,其中貧困戶13戶,我主要負責其中6戶的幫扶工作。第一天到脫貧攻堅隊報到後,村幹部便帶著我在網格裡轉了一圈。
  • 「我的扶貧故事」「小郭,最甜的橘子我給你留著」丨劍河縣南加鎮...
    我叫郭宇,2017年11月在劍河縣南加鎮黨委政府的安排下,我來到了南加鎮城西社區南孟村,擔任駐村幹部,開啟了我的駐村幫扶工作。對於南孟村架獨山自然寨來說,由於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在這個「養老寨」上居住的,大多是60歲以上的獨居老人,他們捨不得離開這個住了一輩子的地方,捨不得腳下肥沃的田土。
  • 「我的扶貧故事」盡微薄之力做扶貧小事丨劍河縣南寨鎮柳社村網格...
    記得第一次走訪石照庭戶時,他妻子很直接地跟我說:「都說國家扶貧政策好,我家咋啥也沒享受到......」我竟一時語塞。  略頓後,溝通得知,因丈夫石照庭犯間歇性癲癇病,兩年前夫妻倆從年人均收入超6萬的工廠辭工回家務農。
  • 「我的扶貧故事」圓夢時刻 我們是親歷者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
    我叫李桂汕,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網格員,負責小村打佬村的網格工作。脫貧攻堅是幹出來的,不是說來的、等來的。駐村的日子沒有節假日、晝夜之分,只有日以繼夜的工作,我才能第一時間全面摸清村莊的基本情況,完善打佬村村民檔案資料,為進一步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打下良好基礎。通過就業扶貧、產業扶貧、金融扶貧、兜底保障等措施,我與全體攻堅隊員一起幫助打佬村貧困人口提高收入。
  • 「我的扶貧故事」以赤誠之心點燃希望之火丨劍河縣革東鎮麻慄村...
    我叫吳麗莉,是劍河縣革東鎮麻慄村(翁備小村)網格員。剛來到翁備村的時候,人生地不熟,一問三不知。脫貧任務繁重而緊急,我心急如焚,於是我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15天,我有足夠的信心記住這些。翁備村開展村民大會因為語言不通,我讓村上的唐主任帶上我,每到一戶唐主任就會向他們介紹,這是我村新來的網格員幫扶幹部,我親切地告訴他們,我來了解一下家裡情況,以後有什麼事就直接到村委會脫貧攻堅隊來,我們隨時都在。
  • 「我的扶貧故事」成為村民們熟悉的「陌生人」丨劍河縣南寨鎮九寨...
    我叫姜學成,是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寨鎮九寨村網格員。2019年7月23日我駕駛著自己的車載著自己生活起居的必需品,從單位出發前往新的工作駐地——九寨村,一路上心情忐忑,思緒萬千,擔心、激動各種情緒在心頭纏繞。
  • 「我的扶貧故事」「你是這樣的好幹部」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
    我叫廖朝元,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脫貧攻堅隊隊長。每一次同村民們在一起時,老百姓們總是拉著我的手語重心長地說:「你不僅是個好隊長,更是我們的好兄弟,我們就是一家人。」廖朝元組織召開攻堅戰隊會議自劍河縣城搬遷到革東以來,能有點能力的都搬遷到清江湖畔的兩岸居住,老寨上面被遺棄的四、五十棟老木房已破爛不堪,村內環境髒、亂、差十分嚴重,居住在裡面至今尚未脫貧的30多戶貧困戶生活條件十分艱苦,思想觀念也非常落後,扶貧工作有些難做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貧困戶的不解之緣|劍河縣南加鎮九旁村網格員...
    這是每每走訪我的幫扶戶石照文時,聽到的第一句話。  我叫龍仲坤,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加鎮九旁村網格員。  九旁村白漢自然寨的石照文戶是我的結對幫扶戶,記得第一次去他家了解家庭情況,看到簡陋的生產條件和窘困的生活環境後,我時常思考如何才能改變他家的生活現況呢?
  • 「我的扶貧故事」從貧困戶到幫扶幹部丨劍河縣南明鎮小湳村網格員...
    我是貴州省劍河縣南明鎮小湳村的網格員姚文超,系貴州省天柱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黨的陽光政策沐浴下,在教育精準幫扶下,2017年順利脫貧,次年入職劍河縣人民檢察院,2019年3月接受組織安排在小湳村擔任網格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