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觸漫聯合中華鱘研究所一起護送中華鱘「回家」

2020-12-12 上遊新聞

4月22日,「2020年長江三峽中華鱘放流活動」在湖北省宜昌市珍稀魚類放流點舉行,現場將1萬尾不同年齡梯隊子二代中華鱘放歸長江。據悉,這是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舉辦的第62次中華鱘放流活動日,也是歷年放流子二代中華鱘規模最大的一次。

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放流活動中,主辦方邀請廣大網友通過「雲端」對活動進行了全程見證。為了有助於年輕一代對中華鱘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中華鱘研究所還聯合觸漫共同打造了《鱘夢環遊記》,以通俗易懂的漫畫形式,讓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注意到中華鱘的生存現狀,共同守護古老的「水中大熊貓」。

中華鱘生在長江,對家鄉具有濃厚的情懷。作為洄遊魚類,繁殖期的中華鱘將長途跋涉回到故鄉繁衍,然而由於各種原因每年洄遊至長江產卵的野生中華鱘逐年遞減,如今數量已不足百尾。在《鱘夢環遊記》中,主角小鱘亦是中華鱘子二代的一個縮影,它的使命是回歸大海,承載著繁衍種群的希望。最終,小鱘通過層層「考核」,成功帶領其他小鱘回歸大海母親的懷抱。《鱘夢環遊記》希望通過這種新穎獨特以及多元化的科普方式,加深人們對中華鱘保護的理解與認知,從而號召更多的人為中華鱘繁育接力。

此外,放流活動當天,觸漫還在站內首頁上線了中華鱘放流活動專題,邀請觸漫用戶使用模板進行海報創作,自發成為護鱘大使,「雲放流」護送1萬尾中華鱘回歸長江,讓它們順利抵達入海口。

觸漫用戶對活動進行積極響應,紛紛換上「護鱘使者」頭像框,並發出自己的護鱘宣言,號召大家能與野生動植物同呼吸共命運,共同見證更多「小鱘」回歸碧藍大海。而截止23日下午,觸漫中華鱘放流活動專題下評論量已經高達2467。

實際上,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中華鱘距今已有1.4億年歷史,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態等價值。但受過度捕撈、水質汙染等不利因素影響,中華鱘自然種群規模持續衰退。此次活動的中華鱘放歸長江後,三峽QA集團也將藉助覆蓋長江中下遊近1800公裡的監測系統開展聲吶追蹤,以便更好地評估中華鱘的野外生存狀態。

據了解,觸漫也將聯合中華鱘研究所持續在線助力中華鱘放流活動,並通過進一步引導用戶關注身邊的環境,加深了解長江流域野生動植物的資源情況,提升年輕一代的生態保護意識,讓中華民族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

相關焦點

  • 觸漫聯合三峽集團推出「世界海洋日」活動,助力可持續海洋創新
    (原標題:觸漫聯合三峽集團推出「世界海洋日」活動,助力可持續海洋創新)
  • 表情包創作和知識競賽「輪番上陣」,觸漫用不一樣的方式守護中華鱘
    據三峽集團最新消息,5月6日13時30分2秒,距離湖北宜昌中華鱘放流點約1800公裡的江陰監測站點,監測到編號為4911的8齡中華鱘聲吶信號。這意味著4月22日放流的10000尾子二代中華鱘,已陸續到達長江口水域。
  • 5尾「常熟籍」中華鱘,今天「回家」!
    2020年蘇州市長江水生生物   增殖放流活動   今天(12月8日)9點
  • 回家!五尾中華鱘寶寶被小心翼翼放歸長江
    12月8日,五尾來自蘇州常熟的養殖中華鱘,被順利放流回長江。清晨六點四十五分,在中華鱘保護中心。記者看到水池裡養育著七尾中華鱘,它們都已經長大,體長超過一米多,需要回到大江大海中去遨遊。這其中有五尾中華鱘就要放流回長江。
  • 來寧波一年多,中華鱘胖了長了 它的祖先曾和恐龍一起生活
    記者 崔引 攝每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寧波海洋世界中華鱘養殖技術團隊負責人董剛覺得,每個公民的點滴之舉就是在為「和諧共生」而努力。比如在圍觀中華鱘時,不要用手拍打展缸玻璃,「別看中華鱘個頭大,卻經不起嚇,一旦受驚,容易出現撞擊同伴或缸體的現象。」他說。
  • 中華鱘的使命.
    多神教的教堂之中,有著一隻鬼母,而傳聞之中鬼母體冇內有著另外一個世界,那就是餓鬼道,餓鬼可以通過鬼母的肚子出來。    事實上證明這個傳聞並沒有錯,餓鬼確實是從鬼母的肚子中爬出,要不是這樣的話,秦宇也不會得到餓鬼王。    既然鬼母的肚子裡可以連著餓鬼道,那有沒有其他的生物體冇內也連著其他的世界,比如這中華鱘。
  • 蘇州首次放流人工養殖中華鱘
    日前,常熟市長江生態修復水生生物增殖放流點首次投用就迎來了「貴客」,5尾中華鱘在此開啟回歸大江大海之旅。這是蘇州首次放流人工養殖中華鱘。這5尾中華鱘是人工繁育的「子二代」,來自湖北荊州的中華鱘保育與增殖放流中心,於去年4月運抵常熟馴養,現已3歲,剛來時平均體長0.5米,目前體長約1.2米,體重約18公斤。
  • 野生中華鱘十年後將滅絕?詳解長江大壩對中華鱘的致命一擊
    1981年,葛洲壩工程在宜昌落成,自此中華鱘通過三峽產卵洄遊的生命之路被阻隔。1981年1月4日對於葛洲壩的建設是重要的一天:葛洲壩工程大江截流成功。但對於很多中華鱘來說,這是性命攸關的一天。截流之後被阻隔在上遊的中華鱘再無返回大海的機會,這對於它們而言意味著死亡。
  • 今天,5尾「常熟籍」中華鱘回到長江……
    今天(12月8日),江蘇常熟中華鱘救護中心保育的5尾「水中國寶」中華鱘正式回歸長江。中華鱘:中華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和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堪稱「水中大熊貓」,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華鱘屬溯河產卵洄遊性魚類,具有「千裡尋根」的習性:每年夏秋兩季,生活在長江口外淺海域的中華鱘回遊到長江,一直到金沙江一帶產卵繁殖,待幼魚長到15釐米左右,再攜帶它們旅居近海。
  • 150尾大規格中華鱘放流長江
    新華社武漢11月28日電(記者李思遠)農業農村部與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28日在湖北宜昌聯合開展中華鱘增殖放流活動,共放流大規格子二代中華鱘150尾。中華鱘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長江旗艦物種。20世紀後期,受人類活動影響,中華鱘自然種群規模急劇縮小,2017年至2019年連續3年未監測到自然繁殖。此次放流的中華鱘規格大、雄性多,其中有不少接近性成熟,將有助於補充中華鱘野外種群資源。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我國淡水漁業的搖籃、魚類基因的天然寶庫。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長江水生生物資源逐步衰退。
  • 回放 湖北宜昌:一萬尾中華鱘放歸長江
    回放 湖北宜昌:一萬尾中華鱘放歸長江
  • 中華鱘野生種群面臨滅絕 未來擔憂|素食TV
    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從1981年起就全面禁捕2020年12月4日,發表在國際期刊《科學》(Science)的文章《Chinese sturgeon needs urgent rescue》稱,長江流域中華鱘繁殖種群數量逐年下降,應採取行動予以救助。
  • 科普|少小離家老大回,你了解中華鱘嗎?
    4月22日在湖北省宜昌市的長江珍稀魚類放流點10000尾大大小小的子二代中華鱘回歸長江懷抱現場浩浩蕩蕩「鱘二代」們坐著「滑梯」遊進了長江中華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距今已有1.4億年歷史保護野生動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貓」之稱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態等價值今天中國水利網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 剛剛,24條中華鱘2000尾胭脂魚從上海放流長江
    6月6日,全國放魚日,24尾中華鱘、2000尾胭脂魚從上海放流長江。2020年6月6日,全國放魚日,24尾中華鱘、2000尾胭脂魚從上海放流長江。王陸傑 攝當日,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市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崇明區人民政府聯合在長江口水域,開展主題為「立法保護中華鱘 助推長江大保護——《上海市中華鱘保護管理條例》施行暨2020年長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
  • 鋼鐵「中華鱘」
    鋼鐵「中華鱘」 時速350公裡高速貨運動車組下線 2020年12月24日 11月30日,在廠房組裝完畢的時速350公裡高速貨運動車組。    這列具有中華鱘骨骼仿生形車頭、銀白紅三色貫通車身的高速貨運動車組,每節車廂側面都有一對2.9米寬、全球最大開度的裝載門,這是高速貨運動車組區別於普通客運動車組最顯著的外觀特徵。
  • 漁民無證捕撈中華鱘幼魚被公訴,上海已經為這條魚...
    要求侵權人賠償因非法獵捕殺害中華鱘所造成的國家水生野生動物資源損失共計人民幣40000元並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中華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距今有1.4億年。1.4億年前,地球長什麼樣?地球經歷了什麼?中華鱘知道。由於具有洄遊長江口的特性,其被譽為「長江生態環境指標物」。
  • 150尾大規格子二代中華鱘放流長江
    人民網北京11月28日電(記者 孟哲)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我國淡水漁業的搖籃、魚類基因的天然寶庫。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長江水生生物資源逐步衰退。今天,農業農村部與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在湖北宜昌聯合開展中華鱘增殖放流活動,共放流大規格子二代中華鱘150尾。
  • 中華鱘、娃娃魚、鴨嘴魚……世界頂級淡水魚類
    中華鱘 中華鱘是屬於鱘科,也是鱘魚的一種。夏秋兩季,生活在長江口外淺海域的中華鱘回遊到長江,歷經3000多公裡的溯流博擊,才回到金沙江一帶產卵繁殖。產後待幼魚長大到15釐米左右,又攜帶它們旅居外海。它們就這樣世世代代在江河上遊出生,在大海裡生長。提醒大家注意,中華鱘被譽為活化石,有「水中大熊貓」之稱,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人人有責哦!
  • 國家一級「中華鱘」搬上餐桌?常熟這家酒樓明目張胆!
    國家一級「中華鱘」搬上餐桌?常熟這家酒樓明目張胆!2021-01-06 09:0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常熟市場監督管理局        瀏覽量: 2301 次 我要評論
  • 「國寶」中華鱘擱淺在杭州灣海塗,幸好……
    9月9日上午10點左右,一條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華鱘在杭州灣海塗被趕海漁民發現。所幸這條中華鱘只是頭部受了點輕傷,隨後被當地灘涂辦工作人員轉移到深水區放生。當天的漲潮是10點半左右。這條中華鱘頭部有一點血跡,同時生命體徵正常,就地放生成活率較高。在請示寧波市海洋漁業局後,這條中華鱘被就地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