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空山不見人

2021-02-22 詩詞歌賦
鹿柴

唐代: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譯文
幽靜的山谷裡看不見人,只能聽到那說話的聲音。
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注釋
鹿柴(zhài):「柴」同「寨「,柵欄。此為地名。
但:只。聞:聽見。
返景:夕陽返照的光。「景」古時同「影」。
照:照耀(著)。

創作背景

  鹿柴是王維在輞川別業的勝景之一。唐天寶年間,王維在終南山下購置輞川別業。輞川有勝景二十處,王維和他的好友裴迪逐處作詩,編為《輞川集》,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五首。

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鑑賞

  這首詩描繪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於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引出人語響來。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後,愈添空寂。最後又寫幾點夕陽餘暉的映照,愈加觸發人幽暗的感覺。

  大凡寫山水,總離不開具體景物,或摹狀嶙峋怪石,或描繪參天古木,或渲染飛瀑懸泉,其著眼點在於景物之奇。「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我們走進深山密林都有這樣的經驗:山中分明杳無人跡,卻突然聽到有人說話的聲音,前後左右環視尋覓,又見不到一絲人影。詩的前兩句,寫的就是這種情境。能聽到話語,人應在不遠之處,然而竟不得見,可見山林之茂密幽深。山越深,林越密,就越寂靜。按常理,寂靜的空山儘管「不見人」,卻非一片死寂。瑟瑟風聲,潺潺水響,啾啾鳥語,唧唧蟲鳴,大自然的聲音其實是非常豐富多彩的。然而,詩人讓這些聲音都消隱了,只是緊緊抓住偶爾傳來的一陣人語聲。在一切都杳無聲息之中,這突然而至的「人語響」,顯得格外清銳,似乎一下就打破了山中的寂靜。可是,正如南朝王籍的詩所描繪的,「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空谷傳音,只會愈見空谷之空。這短暫的「響」,反襯出的是長久乃至永恆的空和寂。待人語響過,山林復歸於靜,而由於剛才的那一陣「響」,此時的空寂便會更加觸人心目。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景」,日光,「返景」,夕陽返照的餘暉。深林本就幽暗,林間樹下有青苔,更強調了其幽暗。夕陽斜斜地投進深林,又透過枝葉間的縫隙,照映到青苔上。初初讀來,會覺得這一抹餘暉,給幽暗的深林帶來了一線光亮,給冷冷的青苔帶來了一絲暖意。但稍加體會就會感到,實際恰與此相反。斜暉帶來的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無邊的幽暗所構成的強烈對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這就譬如作畫,在大幅冷色的畫面上摻進一點暖色,在四周冷色嚴嚴的包裹下,暖色只會顯得微弱和孤立無援,絕不會改變整幅畫的基調,而被襯託後的冷色,反而會帶給人更深刻的感受。

  這首詩創造了一種幽深而光明的象徵性境界,表現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禪過程中的豁然開朗。詩中雖有禪意,卻不訴諸議論說理,而全滲透於自然景色的生動描繪之中。

  王維是詩人、畫家兼音樂家。這首詩正體現出詩、畫、樂的結合。他以音樂家對聲的感悟,畫家對光的把握,詩人對語言的提煉,刻畫了空谷人語、斜輝返照那一瞬間特有的寂靜清幽,耐人尋味。

相關焦點

  •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鑑賞
    鹿 柴【唐】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詩裡描繪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第一句「空山不見人」,先正面描寫空山的杳無人跡。王維似乎特別喜歡用「空山」這個詞語,但在不同的詩裡,它所表現的境界卻有區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山居秋暝》),側重於表現雨後秋山的空明潔淨;「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側重於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而「空山不見人」,則側重於表現山的空寂清泠。
  •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唐代:王維《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今日小覓分享: 鹿柴(zhài) —唐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這首《鹿柴》難道是穿越詩嗎?
    於是我吟詩一首,「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朋友一聽,打趣說:「原來這是一首穿越詩呀!在唐朝肯定沒這種音響設備,所以肯定是現代人穿越回去寫的。」那這首詩真的是穿越詩嗎?肯定不是。那個朝代,雖然說沒有音響設備,但是那個時候的森林比較茂盛,人員比較稀少,是會有「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情景出現的。
  •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鹿柴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 重讀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其實空山不空,晚秋不晚
    王維的《山居秋暝》,是他入選唐詩300首當中最經典的詩篇之一。我們年少的時候都曾經學過的,其中那些膾炙人口的詩句,直到今天依然印象深刻。我們都知道王維詩中有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就是詩中有畫。
  • 王維詩歌中的空山
    王維詩歌中的空山在王維的詩中,描寫空山的詩句特別多。比如: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還有《鳥鳴澗》中的: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他的《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這首詩是王維在唐天寶年間,在終南山下購置輞川別業。鹿柴是王維在輞川別業的勝景之一。
  • 《唐詩三百首》中最美的10首五言絕句,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好喜歡
    《唐詩三百首》是家喻戶曉的唐詩選本,是由清代學者孫洙編選的。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唐詩三百首》中收錄了29首五言絕句,隱娘今天想分享10首如畫一般的五言絕句,清麗絕美,每一首都值得背下來。
  • 王維流傳最廣的經典唐詩,每個字都是一幅畫,唐詩三百首絕世名篇
    盛唐的繁華孕育了文化的繁榮,唐詩的興起,千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而寫出唐詩的那些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詩人們,更是用自己的精氣神和大唐的風貌完美交融。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每個人都佔領著一個高峰。這就是王維《山居秋暝》,是他流傳最廣的五律唐詩之一。從這首古詩當中,我們可以看得出王維身為一代詩佛的風採;在這首古詩當中,我們能夠感受得到王維詩中有畫的境界;在這首古詩當中,我們可以管窺王維的思想追求,也可以影響我們今日的生活。
  • 唐詩三百首 |《山居秋暝》王維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接連講了好幾首邊塞詩了,未免殺氣過重,慷慨有餘而明媚不足。今天是立秋,一個新的季節開始了,跟大家分享一首最清新優美的秋日頌歌,王維的五律——《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最喜歡 「 空山松子落 」 裡的空字,有隔世之感。一個「空」,時間沒有藩籬,空間沒有邊際,仿佛是一座空山裡的一聲吶喊,回聲滌蕩天際,響徹雲霄,一聲空蕩的迴響,把世間萬物囊括其中。一座空山,任四季款款而來,安然落座。任春水初生,春林初盛,草木葳蕤;任蟬鳴擂鼓,松子搖鈴,荷香灌滿池塘;任秋風起,秋意濃,白露搖落歲時秋;任初雪匆忙地趕來為花籽蓋被,倉促地融化為流水送信。
  • 《踏月空山》:感傷與幽默交織的詩詞、名著、歌曲鑑賞集
    《踏月空山》是一本中國古典詩詞、古今名著和現代歌曲的鑑賞集,分為「青山秀水此中尋——品讀名著名篇」、「任是數語也動人——品讀詩詞佳句」、「總有那麼一首歌——品讀歌中深情」三部分。書名取自宋代詩人趙子發的《阮郎歸·馬蹄踏月響空山》一詩:「梅生煙壑寒。水妃去後淚痕幹。天風吹珮蘭。紉香久,怕花殘。與君聊據鞍。一枝欲寄北人看。如今行路難。」
  • 80句唐詩,80種情思,總有一句,讓你心動!
    唐詩如一碗醇酒,氣韻甘香,回味無窮;又如一段絕美的音樂,繞梁三日,餘音不絕。唐詩包羅萬象,任何一種情感,都可以在唐詩中,找到最美的註解。今天收集了80句唐詩,與你邂逅80種動人心事。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 詩詞丨一生必背的50首經典唐詩,值得收藏
    在唐詩。幾百年來,有多少唐詩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又有多少唐詩撫慰了我們的心靈。從音律到文字,從寓意到內涵,讀之朗朗上口,看之韻味無窮。唐詩源於生活,是自然 ,是生命,是心靈的寫照。今天,詩詞君總結了50首經典唐詩,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值得詩友們收藏保存。-01-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 朱忠民·行盡青溪不見人
    03、北山白雲裡 04、白雲回望合 05、孤峰夕陽後 06、山中一夜雨 07、寒江夜雨聲 08、山色無定姿 09、瓊峰當戶拆 10、行盡青溪不見人
  • 唐詩中很深情的一場雨,只有短短的4句,卻都是思念的淚水
    在唐詩紛繁的意象中,作為傳統意象的「雨」,絕對是其中頗受歡迎的那一個。或是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中空靈的深山新雨;或是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中溫柔的春夜喜雨。總之,關乎「雨」之意象的唐詩數不勝數。但不管是哪一首,都能牽動著我們的心弦。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夜雨寄北》,便是一首關乎「雨」之意象的經典詩篇。
  • 亞明《空山松子落》
    亞明 空山松子落 立軸 紙本設色 95 x 59.7cm 1985年 江蘇省美術館藏 題識 空山松子落,乙丑寫,亞明。
  • 10首絕美唐詩,意境美,語言美,詞句美
    幾萬首唐詩,給中國人留下了最美妙的藝術盛筵。唐詩美在哪?美在李白筆下的思念: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美在王維筆下的秋天: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唐詩之美,也許幾天幾夜都說不完。想要了解唐詩之美,不如讀一讀下面這10首絕美唐詩,感受漢語之美。
  • 共賞唐詩之美,王維《鹿柴》
    鹿柴 唐·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幽靜的山谷裡看不見人,只聽到人說話的聲音。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處的青苔上。王維(701-761年,一說699-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之前,我們先後欣賞了他的傳世名作《相思》及以小見大的《雜詩三首·其二》。今天,我們來看看這首《鹿柴》。
  • 唐詩裡的顏色搭配運用,是唐詩五彩斑斕令人著迷的原因之一
    01.唐詩對於顏色運用非常靈動在唐詩中,顏色甚至 可拿來做動詞,比如——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個"綠 "字,非常生動,是一種動畫式的用法,"春風"使江南岸上之草綠了起來。像白居易這種神童級別的人,對於字詞非常敏感,而唐詩又非常講究遣詞造句。所以,這首詩裡,光看顏色,便令人眼花繚亂。"黑水""白雲"相對,自然是極美的畫面。但不知為何,下面接著這個顏色搭配,有點跟現代人認知不同,"紅葉""青苔"。紅配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