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接觸的來諮詢感統失調問題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大部分都上小學來。也就是說,小學之前,大部分父母沒有發現孩子存在感統失調問題。他們最多也就覺得孩子有些特別,比別的孩子更加好動,更加調皮搗蛋。而上小學後,老師經常找父母,說孩子多動,坐不住,有可能懂得老師還會告訴家長孩子可能有感統問題,於是父母才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存在感統失調問題。
可以說,大部分想對孩子進行感覺統合訓練的父母,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孩子上課好動坐不住,解決孩子的注意力問題。
那麼,父母了解什麼是注意力嗎?知道如何區分什麼好的注意力,什麼是不好的注意力嗎?
注意力的概念
注意力是指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過程的動力特徵之一。它是人們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完成各種智力活動和實際操作的重要心理條件。
注意力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總是和各種心理活動緊密在一起,是心各種理活動的共同基礎。人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心理活動過程都有注意的參與。
注意力的特點
我們分析注意力的概念,可以得出注意力的兩個特點:
1、指向性
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動有選擇地反映一定的對象,而離開其餘的對象。注意的指向性表明人的心理活動具有選擇性。人在某一瞬間會選擇了某個對象,而忽視其餘的對象。
生活中很多小偷作案就是運用了注意力的指向性,他們團夥作案,一個吸引你的注意,另一個就趁機盜取你的東西。
2、集中性
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動停留在被選擇的對象上的強度。它使心理活動離開一切無關的事物,並且抑制多餘的活動,以保證注意的對象能得到比較鮮明和清晰的反映。
如果說指向性是一開始的選擇的話,那麼集中性就是選擇後的注意力持續。我們常說的孩子坐不住,容易走神問題就是注意力的集中性問題。
注意力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是不可分割的。
指向性是集中性的前提和和基礎,沒有指向性就談不上集中,而集中性又是指向性的體現和發展。指向性是通過集中性才明顯表現出來的,人在選擇某一事物作為注意的對象時,就包含著指向性和集中性的這兩個方面。注意的對象轉移或變化時,指向性體現明顯,深入研究某一事物時,集中性體現的明顯。可見,只有注意的指向與集中有機的聯繫在一起,人的注意力才能真正地發揮作用。
注意力的分類
根據注意力有沒有目的,需不需要意志努力的程度,注意可以分為無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後注意。
1、無意注意
無意注意又稱被動注意,是指沒有預定目的、無需意志力努力、不由自主地對一定事物產生的注意。
很多家長問我,說孩子注意力不行吧,但是看電視、玩手機的時候,可以一坐就一天,一玩就玩一天。其實這就是無意注意。
無意注意主要是利用人的原始本能,比如保護自己,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