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想提高球技的朋友,一直想讓我幫助制定訓練計劃,又或者告知如何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對於這個問題,我常常無法用很簡單的話語回答這些朋友,因為,當我們真正了解了制定科學訓練計劃所需的技巧與經驗時,會發現,這真的是一項「系統性工程」。
那些已經功成名就的運動員,沒有一個不是經過系統性訓練,才可能把其天賦、技術、能力等發揮到極致,並取得優異成績、戰勝對手的。也可能是在6、7歲,又或者10歲左右(不同項目有差異)開始,這些人未來10-20年的訓練計劃,早就已經準備好(但中途會修改、調整)。也許別人只是努力,而他們卻可以「科學的努力」。
但我們不能因此就怪罪身邊沒有好的教練為我們制定長遠的戰略目標與計劃,即使你已經長大,也還是可以通過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來提高自己的球技,而且,會讓你儘可能的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成為一名優秀的球員。因此,你需要了解,多年訓練計劃的基本構造。
訓練計劃有很多種,剛才提到20年跨度的為多年訓練計劃,如果你想制定1年左右的訓練計劃,通常把它稱為年度訓練計劃。我們假設你現在剛上初中(12歲左右),想在22歲時到達人生巔峰。那麼,你就可以為自己設計一個10年左右的訓練計劃框架。好讓自己清楚,在不同的階段該幹什麼事。
在這漫長的10年當中,你要把它分為四個階段:基礎訓練階段、專項提高階段、最佳競技階段以及競技保持階段。這樣的劃分依據有很多,主要是人體對訓練負荷適應的周期性特點,以及競技水平發展與年齡、狀態、遺傳等因素的相互適應過程所致。
每一個訓練階段又由幾個大周期或者年度訓練周期來構成,不同的階段有著非常明確的任務與要求。你必須在特定的時間內,完成籃球比賽所需的各項素質與能力,最終在你22歲時,實現一次大逆襲。
階段一:基礎訓練階段,通常在3-5年(當然,這個時間劃分是以職業運動員為依據的,如果我們的目標並不是太高,可以適當減少時間)。這個階段,其重點是發展一般身體素質以及籃球比賽所需的各項基本功。毫不誇張的說,在這個階段,你不能眼紅別人進步比你快,你要全面發展自己的身體素質,目的是在後面三個階段實現超車。
給你舉個例子就會馬上明白,你肯定聽說過,有些教練急功近利,在運動員很小的時候就上大運動量、大強度的訓練。當然,這些隊員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取得好成績,比同齡人好像更厲害。但潛在的受傷風險、以及可能遇到的更大瓶頸期,會讓這些孩子,在後面的發展中沒有任何前途可言。多半都給練廢了。但是教練卻拿了不少獎盃與獎金。
另外一個例子相信大家身邊都會有:我發現,無論是我的朋友裡面還是我的隊員裡面,籃球水平較為出眾的,他們在小時候,或多或小都經歷過田徑或足球等項目的訓練,如400米、1500米跑、跳高、跳遠等。這些項目的訓練看似與籃球一點關係都沒有,其實,在進行這些項目的訓練時,也在為籃球運動員所需的基本素質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這個階段,切記拔苗助長、急於求成。訓練量應逐步提高、訓練強度維持中低水平或穩步提升。協調性、靈敏性、基礎力量、各項技術的基本功、基本的滑步、跑、跳、急停、身體變向、反應速度等,都是這個階段重點發展的內容。看起來好像這些都與籃球本身沒什麼關係,但它就像蓋樓中的地基,會讓你這座高樓比其他的更穩固,而且可以比別的大樓高出好幾層。只是,你需要耐心的等待那一刻到來。
還有一件事情你必須知道:人體的各項運動素質,都有一個敏感期,也就是最適合發展的階段。一旦錯過了,再去提高,所需的時間會更長、提高的難度會更大。比如,反應速度的敏感期在5-11歲、運動速度在8-12歲、力量素質10-17歲、爆發力8-16歲、有氧耐力12-15歲......
當然,大家不要誤解,即使某些素質的發展已經錯過敏感期,也不要放棄訓練,經過系統的訓練,你還是可以提高的。這就好比學英語,可能越小的時候學習它越輕鬆、越不容易退化。但這不代表我們成年人就無法掌握這門語言。但如果我們掌握了敏感期,它就會幫助我們事半功倍。
專項提高階段、最佳競技階段以及競技保持階段也各自有著不用的訓練任務與要求,其中的很多細節還需要更多的篇幅去討論。我們按照順序,在下一篇文章中再去討論它們。大家如果在閱讀的過程中有任何的疑問,請留言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