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虛烏有?升級封鎖後果出現,華為還有後手,臺積電「望塵莫及」

2021-01-12 騰訊網

後果出現

近日,美國再一次加強了對中國企業的技術封鎖,其中華為受到的影響最大。美國升級封鎖,企圖斷了華為晶片路。

針對華為晶片,不僅是川普的陽謀,川普其實是想通過針對華為,以此來遏制中國科技的發展。同時,美國可以借封鎖華為晶片,來爭奪5G話語權。

升級封鎖的後果就是:美國科技界遭殃。美國科技一直處於世界尖端地位,進入5G發展時代,中國憑藉華為這座「5G靠山」,大力發展「新基建」,目前我國的5G基建世界第一。

反觀美國,美國本土沒有自己的5G設備商,5G建設緩慢,美國5G技術領先地位也沒有了,自然想著破壞他國的5G建設。

美國升級了對華為封鎖後,中國必將作出回應,美國搞科技「實體清單」,我國也同樣可以搞。我國可以有針對性地將美國某些科技企業踢出局,比如用《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制裁蘋果和高通。甚至可以禁止出口稀土,增加美國的貿易成本。

愛立信、諾基亞這幾家5G設備供應商肯定是滿足不了美國四大運營商的需求,那麼最終將會有一大批手機用戶吃大虧,不買華為5G設備,封鎖華為技術,美國的許多科技企業的5G應用場景研發也會進展緩慢。

華為造車?

美國對華為採取了一系列升級封鎖後,更可怕的暴風雨即將來臨,最近,有媒體爆料稱:華為將造車雖然這則消息被華為員工證實是子虛烏有,但這其實是華為在釋放某種信號:華為正在深研5G應用場景。

華為買汽車零件,實際上是為了開拓出5G應用場景,比如,華為推出的鴻蒙系統未來就可能作為物聯網服務系統搭載到無人汽車上面,這與外媒爆出的華為將造車,相去甚遠。

但由此可以見得,在美國封鎖下,華為正在進行一次「涅槃」,華為可能藉此機會將基於物聯網的鴻蒙系統發展成像手機Android系統、電腦Windows系統的主流系統。

還有後手

華為一邊在開創新領域,一邊也在穩固原有領域。美國升級了封鎖後,華為旋即和臺積電籤了7億美元的晶片訂單,臺積電已經調動全部產能來生產華為晶片了,但是這批訂單必須在90天內生產完畢。

華為每年給臺積電貢獻了百分之十幾的營收,現在華為被美國制裁後,臺積電做完這一單,今後很可能同華為「分道揚鑣」。

但華為還有後手,臺積電「望塵莫及」。華為迎來「新夥伴」,最近,華為欲與紫光和聯發科合作,臺積電現在已經被美國「綁死了」。

今後華為的晶片將從紫光和聯發科兩家中國企業那裡購買,另外還有中芯國際為華為代工晶片。臺積電每年將痛失30多億美元的營收。這也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像「牆頭草」一樣兩邊倒,不然遲早要遭報應。

總結

雖然華為很多舉措看起來是無奈之舉,但經過時間的考驗後,相信華為一樣能夠涅槃重生,就像曾經大家都不看好的晶片領域,現在華為不一樣做出來了嗎?

無論川普政府對不對華為進行技術封鎖,華為都是要踏出這一步的,華為做了許多中國企業想做又不敢做,想做又做不了的事情。無論成功與否,這都將促進中國企業加速投入到科技創新當中去。

你覺得臺積電今後還靠得住嗎?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臺積電幻想,聽命美國封鎖華為印度能彌補損失,印度送上助攻
    此前,為了封鎖華為公司,美國商務部修改了一項出口規定,宣布:所有使用了美國技術或美國設備的晶片製造公司,在向華為等出售產品時,必須要先獲得美國的許可才行。這條新規的意義在於,只要美國不同意,那麼使用了美國技術或美國設備的晶片製造公司,如:臺積電等等,就不得向華為出售晶片。
  • 美國對華為禁令再次升級!國家隊已正式出手,華為還有最後的依靠
    還有小米、oppo、vivo等國內知名手機廠商,也正在緊張的布局自己的自研晶片的團隊。華為自然不用多說,一直走在我國自研晶片的最前沿,正是華為有著自研晶片海思的強大功底才能在美國的打壓和制裁下能和美國抗衡並不懼怕。可是繼華為加入美國實體名單一年後的今天,華為業務受到嚴重的打擊後,就已經達到了美國的目的。
  • 華為正式轉入中芯國際計劃擱淺,臺積電喜提華為7億美元訂單
    如今美國再對華為採取限制升級,相關媒體報導稱,因為美方將華為的臨時許可再延長90天,以及條例生效後上遊供應商仍有120天緩衝期,華為已緊急對臺積電追加高達7億美元的大單,產品包含5納米和7納米製程。5月15日,美國修改出口管制條例(EAR)對華為限制升級,從EDA軟體、半導體設備到晶圓代工,美國選擇採取釜底抽薪的方式阻斷全球半導體供應商向華為供貨,但給了120天的緩衝期。這在一個發達國家對一家公司採取這樣嚴厲的措施在歷史上從未有過。
  • 助華為渡過難關,美國封鎖很難繼續?
    華為和美國之間的「較量」一直都是國際上所關注的焦點,美國如今加大了對華為的打壓力度,無疑也是將這一次「較量」升級成了大國之間的博弈。在去年5月份的時候美國就以各種理由限制了華為的發展,從硬體和系統上限制了華為與美國科技企業的合作。
  • 貿易戰可能會進一步升級,但臺積電依舊不會放棄華為,原因有二
    在2020年,市場對於華為的前景依舊非常不太好,很多供應鏈人士非常擔心臺積電會不會拒絕和華為合作,主要是來源於美方高官的透露,美國將在2020年繼續制裁華為,這次制裁的方向將要從華為最在意的晶片生產方面入手,與此同時美國也不斷的邀請臺積電來美國建廠,局勢一度非常緊張,如果臺積電真的在美國建廠的話
  • 外媒傳來新消息,美封鎖晶片後果出現,印證了比爾蓋茨說的話
    新消息傳來 12月28日,外媒傳來新消息,進一步證明美封鎖晶片的後果已經出現!據來自於馬來西亞的一篇名為《剩下的都是艱難抉擇》的文章顯示,美國制定晶片規則,影響的不僅僅是華為,還會給全球的半導體產業帶來沉重的損失。
  • 中國臺灣臺積電為何會斷供華為,倒戈老美?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隨著華為的越來越強大,老美開始害怕了。使出各種陰狠毒辣的怪招打壓著華為。前有禁止華為設備對美國出口,後有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被抓。然而,這一切都不及斷供晶片、禁用ARM架構來的致命。
  • 高通,臺積電等「反叛者」悉數妥協,華為終於扳回一籌!
    華為終於用實力在全球市場扳回一籌。近日,曾經抵制華為的供貨商,已經悉數妥協將恢復為華為供貨,其中包括臺積電、塞靈思、SK海力士、英特爾、AMD、高通、ARM、德國晶片英飛凌等,不得不說華為這場翻身仗打的真漂亮。自遭到歐美市場抵制後,華為不僅沒有因痛失好局而頹廢,反而愈發奮勇。
  • 臺積電斷供華為,為什麼它這麼聽美國的話?
    最近華為和美國之間的關係已經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最近在7月16日,臺積電召開了2020年第二財季業績發布會,其中一條信息是,臺積電沒有在9月14日之後為華為繼續供貨的計劃。這也意味著在沒有其它因素下,將會正式斷供華為。
  • 中芯國際、臺積電、ASML,背後股東都是誰,為什麼都幫不了華為?
    自從今年5月份美升級了對華為的禁令之後,華為的晶片之路就變得動蕩不已了。也是因為華為的關係,臺積電、ASML和中芯國際這幾家和晶片有關的企業頻繁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那麼這三家企業,兩家晶片代工廠,一家光刻機生產產商,這三家的背後股東分別是誰,為什麼在這個時候紛紛都無法幫到華為?
  • 無法保持中立的臺積電,質量與華為背道而馳
    由於和華為一同處於國際關係的漩渦中,過去2個月,臺積電經歷了「承諾不去美國建廠」、「宣布要去美國建廠」、「接下華為緊急訂單」、「被傳斷供華為」、「否認斷供華為」、「表示不想失去華為」、「承諾將遵守美國對華為出口禁令」的多極反轉。劇情詭譎直逼懸疑大片。
  • 「鼎力相助」的臺積電!在華為陷入難關之時,竭盡全力給予幫助
    美國不單單只是禁止使用華為設備,並且還限制了華為與自己國家科技企業的合作,而理由也是非常的「無理」,稱華為的設備存在著安全因素等問題,而當時歐洲有許多國家也是就華為「安全問題」進行了安全風險評估,評估結果也是認定華為沒有任何風險因素,不得不說美國這一做法似乎有些太「強詞奪理」了。
  • 正如臺積電,華為晶片斷供所料,工程師將被雙倍年薪挖走
    美國這個段時間壓制了對華,甚至與其他盟友一起來聯合起來抵抗華為,然而華為是一個非常艱難的企業,並沒有被美國打倒,於是美國拿出自己的最後的殺手鐧在晶片領域對對華進行制裁。不僅是華為,而且中國在半導體行業也相對落後,因此美國停止對華晶片供應無疑對華為造成沉重打擊,現在華為晶片面臨斷供,但許多內地企業卻挖走了很多年薪雙倍的臺積電工程師。臺積電是晶片OEM領域的巨頭,這是因為臺積電晶片產品不僅質量好,而且性能高,吸引了許多企業與其合作。
  • 美國禁令牽制臺積電以壓制華為,國內企業為何不買下臺積電反制
    在美國禁令之下,華為在2019年依舊取得不錯的成績,尤其是在5G領域內,華為依舊是全球獲得5G商業合同最多的企業,甚至英德等國家都表態不禁止華為5G設備。這讓美國很無奈,在美國方面看來,這都是因為華為鑽了禁令的漏洞,利用美國技術研發、生產先進處理器,從而保證華為在5G領域內的發展。
  • 華為再面生死難關!|積體電路|美國政府|晶片|麒麟晶片|華為|臺積電
    據外媒報導,臺積電在本周四的一場營收發布會上透露,受美國政府對中國華為公司禁令的影響,臺積電自5月15日起就未再接受過任何來自華為的訂單,而且如果美國政府對華為的制裁不變,公司將在9月14日之後停止對華為的供貨。臺積電即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簡稱:臺積電,英文簡稱:tsmc,屬於半導體製造公司。
  • 臺積電斷供,華為能否穿越寒冬?將如何騰挪破局?我們能做什麼?
    有人或許要問,華為不就是一家科技企業嗎,M國幹嘛對華為持續不斷下狠手?是的,華為的確是一家科技公司,但華為絕不僅僅是一家科技公司!01 M國為什麼要不遺餘力的打壓華為?要知道,華為,作為一家平臺型的公司,它不僅能夠壯大自己,它還能形成一個行業生態,滋養其他企業,華為的成長,將帶動一整個高科技行業的升級。看吧,華為雖然沒有上市,但是A股已經炒作華為概念股很多年了。
  • 華為麒麟9000剛出就要絕版,電子晶片卻傳來好消息:突破技術封鎖
    說到國產晶片,肯定會有人想起華為這一家頂級的中國科技企業,確實在如今,華為這一品牌已經深入人心了,一提到國產晶片,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會想起華為的海思麒麟,然而就在最近,華為麒麟
  • 對華為仁至義盡的臺積電,這一次不是雪中送炭
    今年早些時候,華為晶片供應鏈將被斷供的消息剛剛傳出,臺積電方面就曾表示,失去華為訂單後,對臺積電的業績收入沒有太大影響,而華為產生的空缺將由其他廠商迅速彌補。要知道,華為是臺積電的第二大客戶,當初這樣的說法一度讓網友對臺積電產生誤解。
  • 採購美國技術晶片遭封鎖!華為晶片概念股全名單來了
    財聯社(上海,研究員 姚輝)訊,美國商務部全面封鎖華為購買採用美國技術的晶片,華為國產替代供應商站上風口,其中華為晶片概念股更是成為焦點。  美國商務部當地時間5月15日發布聲明稱,全面限制華為購買採用美國軟體和技術生產的半導體,包括那些處於美國以外,但被列為美國商務管制清單中的生產設備,要為華為和海思生產代工前,都需要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證。
  • 臺積電是披著臺資外衣的美資企業嗎?扒一扒臺積電的股權結構
    對於今年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升級,國人的反應並不比去年強烈,普遍抱著樂觀態度,但顯然今年華為的生存壓力更大,對手的出招更致命。華為發文配圖過去的一年,華為智慧型手機對於美國零配件的依賴度大大降低,從11%降至1.5%,國產零部件使用率提升至42%。但是,華為目前最大的「軟肋」,在於晶片製造過度依賴臺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