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果出現
近日,美國再一次加強了對中國企業的技術封鎖,其中華為受到的影響最大。美國升級封鎖,企圖斷了華為晶片路。
針對華為晶片,不僅是川普的陽謀,川普其實是想通過針對華為,以此來遏制中國科技的發展。同時,美國可以借封鎖華為晶片,來爭奪5G話語權。
升級封鎖的後果就是:美國科技界遭殃。美國科技一直處於世界尖端地位,進入5G發展時代,中國憑藉華為這座「5G靠山」,大力發展「新基建」,目前我國的5G基建世界第一。
反觀美國,美國本土沒有自己的5G設備商,5G建設緩慢,美國5G技術領先地位也沒有了,自然想著破壞他國的5G建設。
美國升級了對華為封鎖後,中國必將作出回應,美國搞科技「實體清單」,我國也同樣可以搞。我國可以有針對性地將美國某些科技企業踢出局,比如用《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制裁蘋果和高通。甚至可以禁止出口稀土,增加美國的貿易成本。
愛立信、諾基亞這幾家5G設備供應商肯定是滿足不了美國四大運營商的需求,那麼最終將會有一大批手機用戶吃大虧,不買華為5G設備,封鎖華為技術,美國的許多科技企業的5G應用場景研發也會進展緩慢。
華為造車?
美國對華為採取了一系列升級封鎖後,更可怕的暴風雨即將來臨,最近,有媒體爆料稱:華為將造車。雖然這則消息被華為員工證實是子虛烏有,但這其實是華為在釋放某種信號:華為正在深研5G應用場景。
華為買汽車零件,實際上是為了開拓出5G應用場景,比如,華為推出的鴻蒙系統未來就可能作為物聯網服務系統搭載到無人汽車上面,這與外媒爆出的華為將造車,相去甚遠。
但由此可以見得,在美國封鎖下,華為正在進行一次「涅槃」,華為可能藉此機會將基於物聯網的鴻蒙系統發展成像手機Android系統、電腦Windows系統的主流系統。
還有後手
華為一邊在開創新領域,一邊也在穩固原有領域。美國升級了封鎖後,華為旋即和臺積電籤了7億美元的晶片訂單,臺積電已經調動全部產能來生產華為晶片了,但是這批訂單必須在90天內生產完畢。
華為每年給臺積電貢獻了百分之十幾的營收,現在華為被美國制裁後,臺積電做完這一單,今後很可能同華為「分道揚鑣」。
但華為還有後手,臺積電「望塵莫及」。華為迎來「新夥伴」,最近,華為欲與紫光和聯發科合作,臺積電現在已經被美國「綁死了」。
今後華為的晶片將從紫光和聯發科兩家中國企業那裡購買,另外還有中芯國際為華為代工晶片。臺積電每年將痛失30多億美元的營收。這也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像「牆頭草」一樣兩邊倒,不然遲早要遭報應。
總結
雖然華為很多舉措看起來是無奈之舉,但經過時間的考驗後,相信華為一樣能夠涅槃重生,就像曾經大家都不看好的晶片領域,現在華為不一樣做出來了嗎?
無論川普政府對不對華為進行技術封鎖,華為都是要踏出這一步的,華為做了許多中國企業想做又不敢做,想做又做不了的事情。無論成功與否,這都將促進中國企業加速投入到科技創新當中去。
你覺得臺積電今後還靠得住嗎?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