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粉絲在後臺留言問:士官轉業會不會取消?
這實際是一個要不要貨幣化安置的問題。
劍客不喜歡繞彎彎。
直說了:
貨幣化安置是趨勢,但取消轉業安置不是現在!
玩笑的另一面就是真實,傳言的另一面則有其現實背景和心理基礎。
2011年以前《兵役法》規定:城鎮戶籍退役士兵、服役滿十年的士兵、烈士子女、榮立二等功(戰時三等功)以上的士兵由政府安排工作。
那個年代,參軍入伍是很多城鎮戶口青年端上「鐵飯碗」的一個重要途徑。
因此,城鎮戶籍的入伍指標也異常的緊張。
當時,如果自己是城鎮戶籍,學習成績不是太好,考不上中專(中師)或大學,無法通過招工招聘考試,城鎮戶籍的青年就業是很困難的。
家裡稍稍有一點門路的,都會通過這個辦法來個「曲線就業」。
把娃兒送部隊去當兩年兵,回來就可以通過政策性安置名正言順進入體制。
而農村戶籍的青年,要想跳出龍門,到部隊後要麼考學、提幹,要麼轉志願兵。
這也是為什麼那個年代,軍隊的志願兵(士官)中,大多是農村青年的原因。
所有城鎮戶籍士兵都由政策安排工作,雖然解決了城鎮籍士兵的就業問題,但卻給政府帶來了巨大的安置壓力。
特別是到九十年代中後期,國企改革開始以後,大量的國企改制和破產,無法再承接退伍回來的城鎮退役士兵,貨幣安置便成為一個不得已的選擇。
以四川某四線人口大市為例。
90年代未,2000年代初,該市進行了史無前例的國企改革。
市、縣所屬的國企(特別是用工密集型的工業企業)幾乎全部「賣」光,變成了民營企業。
以前,退伍的城鎮士兵可以安排進這些企業,但這些企業成為民營企業,或者破產之後,便沒人願意去。
每年1000多名符合條件的退役士兵安置便成了一個巨大的難題。
如果都安置到機關事業單位或者鄉鎮去,相信要不了多久,這些單位就全部都會成為退役士兵。
於是,該市不得不推出貨幣化安置,按服役年限回來領錢。
儘管此舉並不完全符合當時的法規,但由於誰也沒有辦法,因此就成為了一個慣例。
而這也正是最近幾年大家關注的退役軍人問題的根源所在。
2011年11月,《兵役法》修改。
取消了城鎮戶籍退役士兵由政府安排工作這一典型計劃經濟時代特徵的做法,安置範圍大幅縮小。
於是,我們看到,經過幾年的適應和化解,在將近10年的時間裡,幾乎所有符合條件的退役士兵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於是,我們看到,退役士兵的轉業安置越來越正規,程序越來越透明。
於是,我們看到,沒有了後顧之憂後,越來越多的青年願意在部隊長期服役……
於是,我們看到,一個軍隊、地方政府、士兵三方三贏的局面逐漸形成。
士兵是軍隊的基礎。
我們知道,我們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也有著全世界數量最多的軍隊。
同時,我們也需要源源不斷的優質兵源。
在任何國家,任何集體,都不能寄望於單純靠情懷來吸引人,靠口號來鼓舞人。
特別是軍隊,要集聚最優質的人才,必須要匹配與其奉獻和才智相適應的待遇和平臺。
還是以上面所舉的某市為例。
改革前,每年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的退役士兵大概1300人左右,政府不能為力,只能貨幣化,給錢。
而改革之後,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的每年不足200人。政府就有了充足的編制拿出來消化解決了。
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年安置越來越好的一個原因。
說了這麼多,交待了這麼多的背景,我們再來回答問題。
國家正在推進事業單位改革。
那些不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幾乎都改成企業了。
比如新聞出版機構、各種面向市場的檢測服務機構,招待所、賓館,文藝團體等等,醫院和高校也將取消編制。
這些改革會大量的壓減事業單位的規模和數量。
也就是說,隨著改革的推進,地方接受退役士兵的盤子會越來越小。
劍客所在的縣目前就面臨著這個問題。
近十年來,縣裡安置了數百名符合條件的退役士兵。
事業單位,除了教師、醫生和引進各種高學歷人才外,近幾年幾乎沒有再通過社會公開招聘進過人了。如果再持續幾年,相信空缺編制將會越來越少。
從地方的角度來看,如果承接能力有限,將又會回到十多年前的怪圈。
那麼,從部隊的角度來分析呢?
軍人的職業化是改革和發展的必然方向。
目前,軍官的職業化正有序推進,以轉業方式退出現役的軍官數量正逐年下降。
可以預見的是,根據逐步推進的邏輯,士官的職業也是歷史的潮流。
滿一定服役年限,按月領退役金或者退休等都是解決退役士兵安置的是趨勢和選擇。
說到這裡,估計一些劍迷會問題,這些政策到底會什麼時候出臺呢?想知道一個確切的答案。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劍客現在說還為時過早。當然,隨著信息的逐步釋放,劍客還會逐步解讀。
因為,任何政策都有一個過程,需要不斷進行理論到實踐的論證。
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政策會越來越好。
| 有需要諮詢的問題,歡迎關注三劍客進入後臺留言,我們將不定期擇選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