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nitama之殤,看動漫自媒體創作者們的痛

2020-12-26 動漫小站

Anitama,是(公司)成立於2015年的國內少有的,硬核向的動畫解說自媒體,擁有自己的公司,擁有自己的網站,在國內科普、硬核向的動畫自媒體裡擁有很高的專業性和很高的內容素質,不過2月底,傳出Anitama因為運營遇到問題而可能面臨解散的傳聞,讓很多動漫迷唏噓不已。

這兩天,Anitma的創始人之一的NBHT,也是動畫解說的主講人,著名UP主,最近也發布了自己一個視頻,在其中談了談自己對自媒體的看法,很是悲觀。

NBHT在視頻裡直言,「做動畫媒體就是死路一條」,視頻中闡述了他對目前國內自媒體行業的心得,認為其他的自媒體,例如遊戲自媒體、電影自媒體,都可以以「娛樂」為主題,做一些輕鬆的內容來博得流量,或者像電影自媒體,即便做專業的電影評析,也能夠「恰飯」,但是動漫本身就靠動畫賺不了錢,想靠幫動畫打廣告來賺動畫的錢,那更是天方夜譚。

其實NBHT對行業的分析,很到位……也很準確,目前就是這麼個環境,你只做內容,不營銷,不添加娛樂的內容「吸引流量」,那你想靠內容活下去,那是不可能的……這就是為什麼有這麼多所謂的「動漫營銷號」,又或者為什麼有這麼多標題黨,原因很簡單,說到底,還是要吃飯的啊,如果我做動漫自媒體,我能靠動漫自媒體活下來了,那就可能想告別自己原先的職業,一心一意來做動漫自媒體。問題是你發現你想靠做動漫自媒體活下來,那就得去運營,而不是兼職的時候那樣,想更新了就更新,心情不好了就不更新,不可能這麼「興趣使然」了,而且你會順著平臺的風向來運營,不能看著自己的心情去運營,不然就會遇到Anitama遇到的問題——沒有流量,活不下去。

朋友們,不是什麼事情,都能靠用愛來發電的。

但是,我對他的結論並不做完全肯定的評價。並不是做硬核的內容,做小眾中的小眾,就沒法做好,就沒法吸引流量。

之前的文章舉過例子,同樣是B站的UP,寫專欄的,有一篇叫《超還原!「吹響!上低音號」聖地巡禮》的文章,這個UP才發了沒 幾篇文章,就在這個比較小眾的動畫內容中,獲得了30萬+的閱覽量,因為這篇內容的質量,雖然只面對極少數的核心粉絲,就去用實拍照片,還原動畫裡的鏡頭,但是效果實在做的太棒了,太戳中了那部分極少數的核心粉絲的心聲,發自內心的想為這個內容點讚,這也引發了我對創作者創作的初衷的反思……我們到底是為什麼來做UP的,是為了吸引更多人關注嗎?不,是想把自己創作的更美好的內容,分享給更多人……其中有些人是為了獲得更多人的認可,有些人從中找到滿足,至少,不是一開始,就是想發內容,賺錢。

還有一個科技號,叫《老師好我叫何同學》,他用了非常有趣的畫面用水波展現了5G技術傳播的方式,並且用自己的話語說出了自己對5G應用的前景的展望,在很短的時間內,播放破百萬,粉絲也是指數竄到了百萬級別。其實啊,我覺得他科普的5G的內容,也是比較枯燥的,但他卻能做得很有趣,想讓人看下去,他也和絕大多數做數碼產品評測的自媒體一樣,有著自己的測評節目,但是因為精工細作的前期準備和後期製作,最後他的節目就是鶴立雞群,與眾不同的。

看到這裡,你會想,是不是何同學,和那位做「京吹」巡禮的朋友,讓創作者們,又找到了創作內容的初衷和熱情?但,當你真的成為一個需要靠內容來吃飯的人,情況,又不一樣了……

就和剛才說的,當你發現你能靠做動漫自媒體來養活自己的時候,你就不得不去順應這個環境,而不是盡你所能的去創作自己想創作的內容, 你甚至無法完善你的作品,因為你得確保產能。何同學在視頻裡說,他做一個視頻最多花了一個月,你覺得專職的自媒體,會不惜一切,用一個月的時間來完善一個視頻嗎?不現實。

所以,做少量精品的號,是很少的,能靠高質少產內容活下來的號是很少的。

那你要問了,為什麼和同學的節目能夠做到與眾不同?因為他花時間了啊,他不是專職,沒有「養活自己」的壓力,他可以不考慮回報去完善他做的內容,用堆積的時間去積累他最優秀的內容,這也是何同學為什麼是何同學?因為他是學生。學生相對全職的創作者來說,沒有生活上的擔憂,也有足夠多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學生時代才是黃金的自媒體時間,所以才有了他精益求精的節目內容。

那我們回來再看Anitama吧,Anitama的節目專業性,毋庸置疑,對日本動畫研究極為透徹,也對日本動畫市場的問題分析得很到位,但這節目好看嗎?不好看,我想除了我這種真心喜歡動畫,研究動畫,並且從中獲得樂趣的人喜歡看外,絕大多數人都不會喜歡的,絕大多數人會更喜歡LEX的那種吐槽和有趣的視頻。

為什麼?原因很簡單——沒有這麼多人愛動畫。

我在知乎專欄上寫的,贊同數最多的一篇文章,標題就是《一個不愛動畫的國度,憑什麼做出精彩的動畫片》,標題非常刻薄,但是說的也是現實,這個標題送給Anitama也是一樣的,《一個不愛動畫的國度,憑什麼有靠硬核動畫科普吃飯的自媒體》。

當然,不是說Anitama的內容也一點沒有問題……他們的內容很專業,但是缺乏一種普適性的取向,像是NBHT的動畫講解,他就是「硬解」,節目本身就樹立很高的門檻,他甚至會告訴你,「如果還普遍存在XX的錯誤觀點的話,可以直接關視頻了」,這就是在勸退那些,本身可能對動畫真的感興趣,但是又因為高門檻的原因的那些潛在粉絲……

一個做專業動畫媒體的自媒體,不應該突出節目的專業性,而完全忽略了內容受眾,其實吧,你說NBHT他個人出一個頻道,做這些內容,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畢竟有些粉絲,他們就是只想看更多的解說更多的乾貨,而不是一些有噱頭的內容,但是Anitama是開公司的,公司就需要養活自己養活自己旗下的人,這就不能不考慮大環境了……所以啊,Anitama啊,還是運營的方向,發生了問題。你NBHT以個人粉絲,個人內容作為最大的賣點的話,就很難支撐團隊的運營。一個團隊的匠人化,是很可怕的。

Anitama會遇到運營上的窘境,還是和他過度專注專業向的內容很有關係,而且結合上面說的,你如果有本事把硬核的內容用非常通俗易懂的形式來講,那也可以獲得更多的流量,那靠流量來變現,也是一個渠道,問題是……專職的自媒體,它沒時間啊……他節目得更新吧,他得跟隨熱點吧……最終他的節目也只能在一個範疇內做到完善,比如,有專業性,就缺乏了娛樂性,門檻太高,註定沒法引發「爆款」,吸引不到足夠的流量……這就是專職自媒體和「何同學」的本質區別,不是能不能把節目和內容做好,而是能不能靠節目來養活自己,注重營銷性,節目的內容就會妥協,注重內容素質或者專業性,營銷性就可能受到影響,如何權衡這些利弊,我覺得也是作為一個成功的自媒體人,迴避不了的問題。

動漫自媒體,不考慮內容和普適性的結合,只以為突出專業性,在國內的這個大環境下,是難以持久的,且行且珍惜吧。

相關焦點

  • 玩轉自媒體之自媒體平臺有哪些
    自媒體平臺有哪些,說出來可能會嚇壞你,如果都加起來,有一百個多,你不用怕,你只做幾個自媒體平臺就可以,除了做些行業專一的自媒體外(如財經類自媒體,新聞類自媒體),以下幾個自媒體是香哥強烈推薦的。百家號是由百度專為內容創作者打造,集內容創作、發布和變現於一體的網際網路平臺。內容創作者在百家號發布的內容會通過百度信息流、百度搜索等分發渠道影響億萬用戶。
  • 自媒體創作者:我的百家號創作領域可以修改嗎?在哪裡修改?
    很多的新手創作者,在初次註冊百家號帳號時,因為對於創作領域的選擇不是特別了解,沒做過多的考慮就稀裡糊塗的選擇了,但在後期的創作過程中才慢慢發現所選的領域自己並不擅長,那怎麼辦呢?我們都知道,百家號的創作領域一旦選擇是無法修改的,而且一個身份證號只能註冊一個帳號,很多創作者要麼另行註冊帳號,要麼在無法堅持的情況下選擇了放棄自媒體創作,所以無法修改創作領域似乎成了很多創作者心中的痛!
  • 「鴻熙動漫二次元」自媒體動漫領域排名,自媒體新手該怎麼入門?
    「鴻熙動漫二次元」自媒體動漫領域排名,自媒體新手該怎麼入門?,是一家主旨明確、領域專注的自媒體作者,截止目前為止他們已經在百家號上發布了超過87篇的遊戲內容,最近該作者創作的文章中暫無熱點詞。
  • 不要小視番茄小說的打卡設計,他可能是自媒體創作者的成功法寶
    不要小視番茄小說的打卡設計,他可能是自媒體創作者的成功法寶。為什麼這樣說呢?今天傍晚,走在家鄉的小路上,一下子好似回到了那個青澀的豆蔻年華。上學的路,每日都要走上兩趟,那個時候,每天放學後完不成的作業,是影響我們玩樂的天敵。
  • 自媒體創作者先別自亂陣腳
    由於該公號是比較著名的自媒體了,此言一出自然引起許多自媒體作者「人人自危」的感覺,特別是時尚和娛樂類的作者,畢竟誰能保證自己寫作時不會用到某些明星的圖片?有人為此開始不斷唱衰自媒體寫作環境,甚至對涉事藝人進行人身攻擊。
  • 內容創作者的痛點是什麼?創作出來的內容要如何活下來?
    邀請明星在今日頭條的產品中發布文字、圖片和視頻,網友們則可以轉發、評論和點讚;而到了 4 月份,這個活動正式成為頭條系中的子產品線, 「微頭條」向所有的用戶開放。聯想到 2015 年的「千人萬元」和頭條號,以及 2016 年的「 10 億扶持短視頻」和抖音,微頭條能夠享受「貫穿全年」和「創作者大會主咖」的待遇,背後儼然是整個頭條系的戰略方向。
  • 2020內容創業之自媒體
    2020年稱得上是短視頻與直播行業的井噴之年,碎片化內容生產降低了創作門檻,越來越多素人在平臺賦能下火速「出圈」......某種意義上,素人創作者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變現壓力」和「出圈焦慮」瀰漫之下,創作者的成長經歷折射出的是新內容形態井噴之年的現實議題。技術更迭改變了娛樂內容形態格局,新舊秩序之間,既有原則被保留,也有規則被打破。當直播和短視頻成為新的內容傳播形態,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內容創業?
  • 「火星弟弟」動漫百家號最新權重排名-自媒體快速入門轉正賺錢
    「火星弟弟」動漫百家號最新權重排名-自媒體快速入門轉正賺錢 備註:本文數據來自站長之家移動傳媒平臺,文章涉及的數據依託平臺大數據計算所得,非百度官方數據,僅供參考。
  • 頭部自媒體大V齊聚鷺島 共話廈門自媒體創新創業發展
    2020年12月27日,廈門的文化類頭部自媒體平臺十點讀書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海峽廳舉辦了預見2021吳曉波年終秀暨第二屆十點知識生活節「勇敢者,見視界」視頻號創作者峰會。活動吸引將近1500名普通創作者、自媒體從業者以及有志於投身短視頻行業的觀眾。
  • 瑞華之痛 行業之殤
    在媒體一邊倒的聲討中,瑞華似乎「死有餘辜」。很多人已經麻木。不再關心,康得新案件的真相到底如何?不再關心,在康得新案件中,哪些是會計責任,哪些是審計責任,哪些又是監管責任?不再關心,康得新到底是財務造假,還是資金佔用?
  • 從動漫自媒體作者的身份,談談我理解的讀者和作者的關係
    現在是個自媒體時代,我身邊認識的做自媒體的就挺多的,有業餘兼職做了玩的,也有全職創作的,真的其實諸位讀者老爺感興趣,自己也可以申請帳號發文的,一點都不複雜,這個年代,誰還不是個自媒體作者誰還不是個UP主呢。但是我卻看到有的作者同志和讀者同志的心態有點怪。
  • 自媒體現狀是什麼樣的?未來會朝哪些方向發展?
    自媒體行業發展概述當下自媒體進入移動資訊時代,內容生產和傳播均走向「去中心化」,新舊媒體融合,自媒體開始為大眾獲取資訊內容提供服務,客戶對資訊獲取的內容需求呈現專業化,形式多元化趨勢,加速催生垂直領域自媒體創業者和新興內容
  • 怎麼樣做自媒體,自媒體是靠什麼來的收益,自媒體有哪幾種?
    1:什麼是自媒體: 有很多剛接觸自媒體的同學,都會有第一個問題,什麼是自媒體呢? 自媒體的一個概念很簡單,其實就是我們平時所聽說過的小編這麼一個職業,在15年前做自媒體需要一個資質需要證書,而發展到現在自媒體是人人都可以做,人人都可以發布自己的一個觀念和內容 2:自媒體收益入來源: 那麼自媒體的一個收入來源又是怎麼來的,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我們把自己的一個內容發布到新聞資訊平臺上
  • 想通過自媒體賺錢?首先你得知道有哪些自媒體平臺!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對網際網路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也催生了自媒體這個新興的行業,很多人依靠這個行業的平臺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並在短時間內實現了自我價值的極大飛躍,也為自己創造了巨額財富,比如李子柒,papi 醬等等 。自媒體是一種人人都可參與的個人媒體,門檻非常低,操作簡單方便,內容形式多樣化。
  • 議移動雲:定位之殤、產品之殤、考核之殤、營銷之殤
    定位之殤移動雲以網際網路基因傳承的頂級公司亞馬遜、阿里為競爭和學習對象,本身無可厚非,但是所謂的定位似乎跑偏到了收入構成,定位為加快公有雲收入,期望公有雲、私有雲收入之比能夠達到7:3,而目前,似乎是顛倒之狀。
  • 騰訊動漫、閱文動漫聯合舉辦創作者交流會,眾大咖探討網文漫改
    近日,騰訊動漫、閱文集團聯合舉辦了創作者閉門交流會。會上,雙方宣布在堅定支持原創動漫發展及加大動漫IP開發力度的基礎上,啟動網文漫改計劃。騰訊動漫和閱文動漫將對創作者開放多種合作模式,共同推進300部閱文小說的漫改。
  • 《平原上的夏洛克》:鄉村之殤與生存之痛
    另外一個頗為值得回味的現象則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歐洲重大國際電影節的褒賞為主要標誌的、「走向世界」的中國電影,大多數是以鄉土敘事作為其主要表徵。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可能在於,電影中的「鄉土」比起「都市」來,更具有國別/地域/民族的可辨識性;另一方面則是,創作者本身對於「鄉土」有著更為深切的生活體驗與藝術經驗。
  • 主播&媒體創作者的不二之選—羅技C920 Pro網絡攝像頭
    我所在的公司原先也是做汽車垂直媒體出身,算歷史比汽車之家還早一些,不過後期忙於其他業務而徹底荒廢了,直到自媒體的興起,這才又增加了這條業務線。內容輸出是一個大問題,前期單靠優質的內容輸出,更新頻率太慢,後期老闆交給我一個任務,除了手機直播外,另外考慮下直播攝像頭,粉絲們喜歡互動,那就讓主播小姐姐出鏡,讓我搜羅一下相關的器材。我看過一期B站UP主關於直播錄播設備的視頻,羅技C920 Pro的出鏡概率非常高,那就是它了,大品牌的設備至少不用擔心么蛾子。
  • 魔獸之殤!借瓦王之死來聊英雄們的長眠之地
    魔獸之殤!借瓦王之死來聊英雄們的長眠之地 作者:By2 來源:17173 發布時間:2016/5/2 12:18:56 關鍵詞>>八卦雜談丨魔獸盤點丨魔獸歷史丨魔獸科普丨魔獸風景丨魔獸之殤丨瓦裡安
  • 轉載知乎關於所有創作者和受眾維權的一篇長文!
    我想說,這不是單純的網文創作領域的事兒,是整個創作者領域的事兒,我們需要團結在一起,做出一些改變了。我想從國產動漫領域說起。作為一個好奇心重且熱愛幻想的孩子,我從小開始對於日本的動漫創作者們是充滿敬意的,他們的作品豐富了我的童年,也帶給了我無數熱血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