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加速分化的亞洲電影

2020-12-26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電影情報處」(ID:dianyingqingbaochu),作者:魚仔,36氪經授權發布。

前不久,幾張IMAX影院改建成室內籃球場的照片頻繁出現在微博上。

從圖片上看,影院已被用作訓練場地投入運營,觀眾席拓展為訓練空間,大銀幕的位置只留下了黑色的隔音棉。短短三個月時間,影院的自救行為已經不止一次成為業內焦點,從賣小吃到拍婚紗,再到如今改建成籃球場,影院的每一次自救行為都折射出背後的經營焦慮。

這幾天,情報君身邊也有不少朋友連續打卡了附近電影院,看著滿地尚未撤走的春節檔物料,感慨仿佛是「史前遺蹟」,昔日為600億振臂歡呼的景象尚歷歷在目,如今全行業竟已跌落至生死存亡關頭。

不只是中國,放眼全世界,病毒蔓延的恐懼與創作源頭的枯竭,都讓電影產業加速成為荒蕪之地。繼「港澳臺影院生存實錄」之後,情報君將視野放至整個亞洲,重點關注日本、韓國、印度電影產業在疫情之下的生存狀況,嘗試去了解這些國家電影產業的現狀。看看當下,我們能為電影做些什麼?

印度:影院復工優先級最低,影視劇組拍攝困難重重

就在電影院關門前,2019年最後一匹黑馬、翻拍自2015年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的中國電影《誤殺》仍然在放映著,如果不是疫情原因,影片可能會衝擊更高的票房,為隨後到來的春節檔預熱。眼下中國電影院仍全線關門,而同樣作為人口大國、並擁有世界最大電影產業之一的印度,似乎也無法輸出可供參考的模板。

在疫情蔓延初期,印度就被認定為一顆隨時隨地都可能爆發的「定時炸彈」。印度是個人口高度密集的國家,遍布全國的貧民窟更是加劇了群居性感染的可能性,由於很難保證當前的經濟狀況與醫療水平是否能夠合理控制疫情,印度政府已於3月24日緊急宣布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封鎖措施。目前,印度已經全面關停各地學校、工廠、辦公場所和餐飲娛樂場所,並且這樣的封鎖將持續21天。

早在印度封城之前,許多商業性活動已經緊急叫停,印度製片人協會也決定從3月19日到30日停止所有電影與電視的製作。寶萊塢原定於在3月發行的電影宣布一律取消,等到疫情過去再做安排,已知的像阿米爾·汗的印度版《阿甘正傳》、阿克瑟·庫瑪的《反恐追緝令》也放棄了原本的製作和上映計劃。

截至今日,21天封鎖已經過去,印度總理莫迪宣布將緊閉期延長到了5月3日,可見印度境內的疫情依然比較緊張。根據路透社報導,印度超60%的確診病例集中在五個邦,其中寶萊塢所在地孟買屬於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政府暫時不會放鬆封城的舉措。

雖然電影院之類的娛樂場所還沒有開門,但印度境內的影視劇組已經可以投入工作。不過,受制於資金不足、取景受限、人手缺乏等問題,開工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據Films & Series at Saregama India副總裁Siddharth Anand Kumar透露,目前許多劇組面臨著人手嚴重不足的問題,由於美術、燈光師、特技演員、群演等幕後人員已經返鄉,尋找新的訓練有素的員工對於劇組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如果真的要讓這麼多人聚在一起工作,似乎又是另一個難題。

據了解,印度娛樂巨頭Reliance Entertainment已經宣布通過削減現場人員來保證劇組的正常開工,針對那些不是非要到到場的員工,劇組會安排他們在家辦公。一些開工的劇組會相應加強了防護措施,除了常規的清潔消毒之外,還附加了員工的專車接送服務,產生的費用通過減少員工數量來抵消。

在印度,當下最緊急的仍然是需要解決國內的醫療資源以及衛生條件問題,影視行業並非當下高度優先的領域,因此,電影院等娛樂場所很有可能會被安排到最後一批開放。根據業內人士分析,到今年6月之前,印度電影產業是不會正常投入工作的,如果要完全恢復生產的話,可能需要等到10月之後。

作為世界最大的電影產業之一,寶萊塢每年要生產近2000部電影,此次受疫情影響,今年印度的影視產能無疑會大打折扣,有專家估計,此次疫情過去寶萊塢預計將損失13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12億)。

日本:漫展取消、百家影院停業、獨立電影院自救與被救

2020年東京奧運會宣布延期舉辦,讓日本疫情受到全世界的關注。鑑於日本人口老齡化嚴重,從3月開始,日本就逐步進入了自肅階段。

從日本國寶級藝人志村健感染新冠病逝到編劇宮藤官九郎確診,日本演藝圈的壞消息不斷傳來。在此之後,日本影視行業重新調整了自身的運轉策略:原本5、6月份上映的電影宣布全部撤檔、動漫展取消、六大電視臺宣布停止拍攝、各地區影院縮短營業時間。目前,包括千葉縣、東京都、神奈川縣、大阪府在內的七個地區已經進入緊急狀態,220家以上的電影院已經全部暫停營業。

在日本影院尚未強制停業前,影院還有近10部商業電影上映,《猛禽小隊和哈莉·奎茵》《試著死了一次》《寄生蟲》成為3月份影院票房排名前三的電影。隨著疫情的擴大,日本觀眾的觀影欲望也愈發降低,上周末全日本觀影人數僅為123人。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院線並非只有播放商業電影的影院,獨立影院也是日本院線脈絡的特色之一,而疫情對獨立影院的打擊要比商業影院來得大得多。在日本,獨立院線一般來說都是私人經營的藝術院線,平時多上映一些國內外相對不那麼主流的電影。經過日積月累的經營,幾乎每一家都有自己獨特的選片品味與場館特色,而通過在這些獨立影院播放自己的電影,不少新銳導演也得以被業內關注。只是這些平時生存空間就受到擠壓的獨立影院,在疫情期間更是生存艱難,幾乎是一直靠著經營者對電影的熱愛支撐到現在。

在這期間,一些小型獨立影院也開展了自救活動,比如1950年開業的下高井戶Cinema,成功通過眾籌募集到三百多萬日元;京都出町座則是通過推出會員卡形式的「未來票券」籌集了六百多萬日元,這些「票券」可以被當作之後觀眾買書與電影票的提前支出;UPLINK電影院則推出了「2980日元三月無限暢看」方案,讓影迷享受世界知名導演的作品。另外,也有一些影院選擇抱團,聯合販賣自製的周邊產品,將所得收入平均分攤給參與的影院。

本月初,一場針對日本獨立影院的活動「SAVE THE CINEMA(拯救小型影院)」在社交網絡展開,得到了許多電影業內人士的支持。這場企劃在公益情願平臺Change.Org上募集支持者,向政府呼籲對獨立影院作出紓困方案。該活動得到了包括是枝裕和、安藤櫻、荒井晴彥、白石和彌、濱口龍、上田慎一郎等在內的眾多業內人士支持。目前活動已經進入第二階段,即預計向群眾募集1億日圓,分配給參加計劃的獨立電影院。

除了獨立影院的自救與被救活動,日本影視從業者近日也發起倡議,要求政府針對受疫情影響的影視工作人員進行補償。21日,包含日本電影導演協會在內的「日本映像職能連合」致信安倍晉三,希望日本政府對影視人員的鼓勵能夠落實在實際補償上,同時也希望政府能夠針對自由職業者發放持續的補助政策。信中指出:「我們嚴格遵守應對新冠疫情的安全對策。因此,也強烈要求政府儘快對我等自由職業者、從事個體經營的藝術創作者,以及其他行業的自由職業者,進行合適的補償。」

目前該請求已提交給首相安倍晉三、新冠對策部長西村琴敏和文化廳長宮田良平,暫且還需等待後續回應。

韓國:劇組逐步復工、多部新片定檔、政府減免影院徵收金

韓國一度是中國之外新冠肺炎確診數量最多的國家,但同時也是最快將新增確診病例曲線壓至平緩的一個國家。韓國發達的醫療水平、謹慎而又及時的防疫措施很快作出了積極的反饋,韓國的娛樂業也逐步投入正常的工作之中,幾乎是整個亞洲中恢復最迅速的。

隨著境內疫情的好轉,韓國的影視工業已經漸漸恢復生產,此前一度中斷的影片也開始重新拍攝,但海外拍攝的工作仍然處於暫停狀態。目前,韓國本地影院已經開始上映新片,上周由李時言、金聖喆主演的網際網路犯罪題材電影《Search Out》登陸韓國院線。此外,《Hotel Lake》、《Shooting Girls》、《山那頭》等影片也已經宣布定檔。

不過,縱使電影產業已經恢復生產,電影行業面臨的形式仍然十分嚴峻。根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20日發布的數據,3月韓國總觀影人數同比減少了87.5%,幾乎創下2004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新低。而當日觀影人數也連日創下新低,上月23日降至2.6萬人次,本月6日首次跌破2萬,7日再次降至1.5萬人次。三月底,韓國最大的綜合電影院CGV將旗下30%的影院關停,剩下的影院則大幅縮減每天的放映量。

在年初《寄生蟲》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等四項大獎後、韓國電影備受世界矚目。疫情之下,韓國政府也高度重視影視行業,出臺了多項政策幫助國內的電影產業度過難關。

據時光網報導,4月21日,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宣布,將減免全國電影院90%的電影發展基金徵收金,並投入170億韓元用於支援因疫情推遲上映的電影和相關電影人,針對這段時間暫時失業的電影人,韓國政府提供了失業電影人職業培訓。

為了鼓勵觀眾走進影院, 韓國政府面向大眾提供130萬張觀影優惠券,並在全韓國200多家電影院舉行的多種類特別電影展提供30億韓元資金支持。除此之外,電影院0.3%的賦稅金也將免除滯納,並延期至今年年底。

除了政府的扶植,一些影院也開始嘗試新的運營模式。韓國院線MEGABOX於22日推出小規模觀眾包場的電影放映形式,單個放映場館內最多容納15人,部分特別館只能容納10人,觀眾需提前3天完成預約。

奧斯卡之後,韓國電影加速走向了世界。韓國對電影的大力扶植,也正是建立在他們對電影所寄予的重視與期望之上的,在這些手段中,無論是減免徵收金和賦稅金還是發放補貼,對於韓國電影和電影人來說都是直接受惠的。而內容上的寬容與開放,更是讓韓國電影得以更加自由地生長。或許這次疫情過後,韓國電影又將迎來新一輪的「現實主義浪潮」,而這個「作業」也許是國內抄不來的。

目前,我國部分地區針對影院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只是按照目前的局勢,我國電影市場所面臨的考驗,並不僅僅只是等待疫情過去這麼簡單。

相關焦點

  • 楊現領:城市圈成為三四線樓市加速分化的核心邏輯
    本已被「看衰」的三四線城市在經受疫情之後,是否會迎來新的發展契機?或是遭受更大衝擊?不同區域的三四線城市又有何不同? 基於此,新地產財經獨家對話空白研究院院長楊現領,探討三四線城市發展的分化、背後的根源以及未來發展新趨勢。
  • 新民環球年終特稿|李開盛:國際格局演變 中西分化加速
    疫情不可能改變國家之間實力對比,但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中西分化、新興經濟體分化趨勢。 國際格局是由主要大國用GDP、大炮和外交文件來劃定的,但疫情影響了所有這些。「後疫情時代的國際格局」可能成為今後國際關係分析中的常用語,一個特徵已經清晰可見,那就是分化。
  • 復星旅文莊白如:疫情之下行業分化 結構性機會增多
    擁有穩健財務基礎的企業更容易獲得信貸額度以挺過疫情。公司業務雖然受疫情影響嚴重,但通過行之有效的降本,多樣化的融資手段獲得充沛的現金儲備。截至2020年6月30,公司在手現金約62億元,未提銀行信貸額度約22億元,為疫後快速實現業務復甦做好充分準備。
  • 如何化「危機」為「轉機」:快遞物流行業加速分化,中小企業抱團...
    記者在調查多家物流園了解到,受疫情影響快遞物流行業加快分化,在「馬太效應」的格局下,中小微物流企業在夾縫中努力爭得一席之地。系列報導《聽,城市復甦的腳步聲》:如何化「危機」為「轉機」物流行業加快分化,中小企業抱團取暖待破局。「上海青浦,武漢東西湖」這句流傳甚廣的行話奠定了武漢東西湖物流業在全國的地位。
  • 後疫情時代的教育培訓:出清與分化過後,獲客成本高企成新挑戰
    後疫情時代,資本以及更多的教育機構急衝進這一領域。如此一來,直接導致了線上教育機構獲客成本的增加,銷售費用支出的增加。優勝劣汰是生存法則,競爭加速了行業的出清及分化,疫情期間資本實力不足的企業過得尤為艱難。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截至9月7日,教育行業企業消失了7.06萬家。
  • 現代院報告:新冠疫情加速世界百年變局演進
    世界變局加速推進報告指出,2020年是二戰結束與聯合國成立75周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突如其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戰疫加劇國際格局「東升西降」「中進美退」,大國博弈激烈複雜,全球治理備受考驗,地區熱點有增無減,政治思潮相互激蕩,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
  • 藝評|人工智慧,疫情之下電影製作解困之道
    電影是一種集體製作活動,不論拍攝外景或內景,也不論在製作的整個流程或各個環節,都需要聚集大量製作人員。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電影製作始終面臨停工停產難題。影院放映可以改為線上播放,然而新片的拍攝和後期製作怎能為了避免聚集而禁止一定數量人員參予呢?
  •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假期結束後,隨著返京人流的增加,被稱做「亞洲第一大社區「的天通苑社區正承受著前所未有的防疫壓力。△ 2月19日,晚尖峰時段,南北向橫穿天通苑社區的立湯路雖不像以往那樣擁堵,但車輛也不少。立湯路是市中心通往天通苑的主幹道。天通苑,共有16個分區、645棟樓。
  • 疫情之下網際網路醫療加速發展 患者足不出戶獲專家診斷
    上海兒童醫院供圖疫情之下網際網路醫療加速發展 患者足不出戶獲權威專家精準診斷中新網上海3月9日電 (陳靜 鈕俊)身在湖北黃石、無法出省的腎病患兒在線獲得醫生處方,並很快拿到藥物。網際網路時代,足不出戶、與千裡之外專家「零接觸」式複診如今成為現實。
  • 疫情之下亞洲區內假球激增,10多場籃球比賽疑似假球
    來自《南華早報》的消息,疫情之下職業體育競技項目中,涉嫌假球的比賽激增。新冠疫情帶來全球職業體育運動幾乎全面停擺,在經過禁足和社交隔離禁令等手段後,全球的疫情爆發之勢也逐步得以控制,各種職業體育競技項目也在謹慎中逐步開始了沒有觀眾的閉門比賽重啟。 沒有觀眾的體育競技項目,也可能會導致賽場內腐敗行為增多的概率。「重新啟動亞洲職業聯賽」的大環境下,體育大數據公司監測到「超過10場可疑籃球比賽」。
  • 疫情之下亞洲區內假球激增,10多場籃球比賽疑似假球
    來自《南華早報》的消息,疫情之下職業體育競技項目中,涉嫌假球的比賽激增。新冠疫情帶來全球職業體育運動幾乎全面停擺,在經過禁足和社交隔離禁令等手段後,全球的疫情爆發之勢也逐步得以控制,各種職業體育競技項目也在進行中逐步開始了沒有觀眾的閉門比賽重啟。 沒有觀眾的體育競技項目,也可能會導致賽場內腐敗行為增多的概率。「重新啟動亞洲職業聯賽」的大環境下,體育大數據公司監測到「超過10場可疑籃球比賽」。
  • 中小銀行在格局分化之下 是否有比兼併重組更好的出路?
    縱觀美國、歐洲和日本銀行業的發展歷程,在市場變動、格局分化之下,中小銀行除了兼併重組,也可以及時轉型,從追求規模轉向效益優先,探索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各中小銀行間的競爭進一步白熱化,水平的分化也將進一步拉開差距。值此逆水行舟之際,不進則退。就各銀行不可或缺的通信架構而言,ICC融合通信中臺將是中小銀行的不二選擇——通過綜合的通信治理,實現通信架構、業務運營的降本增效,加速向效益優先的轉型。
  • 路博邁全球CEO喬治·沃克:疫情加速趨勢變化 亞洲仍是最大私募投資...
    路博邁全球CEO喬治·沃克在視頻連線中提到了疫情可能令全球經濟2020年倒退約5%,對全球一些國家的打擊恐是史無前例,預期在2022年初,全球經濟才恢復到或超出疫情前水平。 疫情加速了趨勢的變化 2020年的疫情成為一道分水嶺,一道我們與過去的全球化世界暫別的門,一道我們在各個領域加碼創新的起跑線。地緣主義的不確定性,民粹主義抬頭,以及全球工資和成本的趨同,其實在過去幾年已經造成了供應鏈縮短。
  • 正在熱映的電影,是豆瓣消失的欄目,也是疫情之下值得期待的事物
    因為影院的停業,除了《囧媽》及《肥龍過江》採用了網播方式與觀眾見面外,其他春節檔電影何時能重上熒幕,目前還是一個未知之數。回想當初百花齊放的春節檔宣傳,再對比起現在冷清的電影市場,更讓人希望疫情能儘早過去,讓大家能回歸正常的生活,讓撤檔的電影重回院線,讓正在熱映的電影欄目重回豆瓣電影首頁。
  • ​上半年電影市場報告發布:疫情加速電影行業邁入「雙線」新時代
    長遠來看,此次疫情將成為催化劑,推動「雲觀影」新模式走向成熟,最終與「院線電影」形成雙線新時代。影院復工之日無期,超半數觀眾「太想念」影院今年1月,國內爆發新冠肺炎疫情,院線電影市場年度票房停滯於22.42億,院線電影已關閉160餘天。
  • 三大指數衝高回落 疫情板塊強勢分化
    早盤兩市低開,隨後衝高回落,北鬥衛星概念股延續強勢,病毒防治板塊大幅分化,多隻高位股大幅殺跌。農業、博彩、水泥板塊盤中輪番異動拉升,市場情緒整體仍比較活躍,但個股高低位切換跡象明顯。盤面上看,農業種植、轉基因、雞肉等板塊漲幅居前,超級真菌、消毒劑、流感等板塊跌幅居前。截至午間收盤,滬指跌0.39%,報收2864點;深成指跌0.22%,報收10588點;創業板指跌0.29%,報收2009點。
  • 陳龍:疫情之下 數位技術加速社會重構
    疫情是對數字生存的一次極端壓力測試,它將改變很多東西,特別是技術與人類的關係正在發生巨變,體現在對商業的改變,對信息的改變以及人與技術之間情感聯繫的改變。數位技術為何與眾不同?在談技術對社會的重構之前,我想先談一下數字革命與前幾次技術革命的不同之處。數位技術引發變革最根本的原因是信息成本的大幅降低。
  • 觀察| 堅守與突圍:疫情之下實體書店加速轉型重生
    求助、眾籌、上線、直播、帶貨……這些過去看似與實體書店代表的「慢生活」格格不入的詞彙,在此次疫情影響下卻成了不少書店的新選擇。疫情之下,實體書店的改變正在進行……上線,實體書店救急之法縱觀全國,過去2個月中,各地書店幾乎都被籠罩在疫情的陰影之下——全國連鎖的複合型書店言幾又在30多家門店暫停營業的情況下,通過微信公眾號給讀者發了「一封家書」,號召讀者通過線上購書以及充值活動幫助言幾又渡過難關。
  • 短視頻2020,快手、抖音的分化之年
    雙方競爭加劇的同時,也將繼續分化。事實上,快手、抖音的分化一直就存在,只不過過去大家對分化的認知更多集中在不同用戶群體上。從2020年春節開始,雙方的分化開始從用戶群體轉向平臺本身。快手、抖音的2020比拼,從春節營銷開始年初,快手成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0年《春節聯歡晚會》獨家互動合作夥伴。
  • 《過山車之星》廠商CEO:疫情加速了實體遊戲消亡
    Frontier Development工作室創始人兼CEO David Braden近日接受了外媒Gameindustry.biz採訪,在採訪中他表示實體遊戲的時代即將結束,而這一次的新冠狀病毒疫情也加速了實體遊戲時代邁向數字遊戲時代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