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佔領日本後,麥克阿瑟為何要把天皇改造成基督徒?效果如何?

2020-12-14 歷史逆時針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在當時的美國,是一個評價兩極分化的人。

不少美國人認為麥克阿瑟自負,自戀;桀驁不馴,心血來潮;譁眾取寵,華而不實;好出風頭,語不驚人死不休。

日本投降後,麥克阿瑟被任命為駐日本盟軍司令。在此後的六年中,麥克阿瑟用他華麗而招搖的方式,成功取代了日本天皇的位置,成為日本的「新天皇」。

當時,美參謀長聯席會議下達了《日本本土投降後軍政府基本指令》,要求麥克阿瑟對日本軍國主義分子進行嚴厲清算。

在德國美軍佔領區,大量的納粹分子被逮捕、起訴、入獄、處死,幾百萬納粹黨員和積極分子受到強迫勞動、沒收財產、開除公職、剝奪選舉權和賠償受害者損失等處罰。

對比德國,日本顯得風平浪靜。

自認為足智多謀的麥克阿瑟,有他自己的想法。

他聲稱:未來的世界中心,將在太平洋沿岸,東亞將不可遏制地崛起。至於歐洲,雖然和美國有血緣和信仰的紐帶,但那裡發生的一切,對他而言,都是些花邊新聞。

他說,實施嚴厲的佔領政策只會帶來各種問題。如果美國以公平、慷慨的態度對待日本人,「我們將贏得東亞人民的友誼與合作,並使美國在下一個世紀,繼續主導世界。」

麥克阿瑟認為,神道教是日本的國教,天皇是日本的國家象徵,二者是日本軍國主義及侵略行為的根源。如果不找到替代的信仰,對日本軍國主義的清算和削弱,無疑是徒勞的。

於是,他讓天皇公開放棄神道教主的地位,遠離神道教;停止向神道寺廟發放補貼。

為了在日本國民中普及基督教,他鼓勵基督教傳教士來日本,給予他們資金支持。

麥克阿瑟的計劃得到了上層的贊同。杜魯門總統在這份計劃書上簽字:「這是一份非常有趣的文件,我很高興擁有它。」

麥克阿瑟通知美國聖公會:「由於神道教衰落所造成的真空,日本已到了轉變信仰的最佳時期。這裡已無法滿足人們對《聖經》、聖約書和福音書的需求……數百萬日本人,對基督教的教義產生了抑制不住的興趣。」

於是,1,000多萬本日文版《聖經》陸續運進日本。

麥克阿瑟還敦促美國教會負責人,趕緊派「一千名傳教士」過來。

一陣忙碌過後,事與願違,在日本民眾中普及基督教的計劃,進展緩慢。

這時,博學多才的麥克阿瑟,想起一個歷史典故。1,600年前,基督教在羅馬帝國一直受到嚴厲打壓。但自從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以後,基督教就在歐洲迅速普及了。

1946年初,麥克阿瑟和天皇裕仁談了自己的想法。他曾經這樣評價過裕仁:「按現代文明標準,他的年齡只有12歲。」

在麥克阿瑟雄辯口才的遊說下,天皇裕仁對他的「天皇接替者」表示:假如這可以給他的人民帶來好處,他會這麼做。

事後,麥克阿瑟告訴福音傳教士比利 · 格雷厄姆: 「天皇還提出,讓基督教成為日本的官方宗教。」

麥克阿瑟讓人聯繫了羅馬教廷的使節,讓他們前來面見天皇,讓天皇裕仁儘快投入梵地岡教廷的懷抱。

不久,羅馬教廷駐日本大使和教廷的3名使節,來到皇宮門口,卻被駐日盟軍司令部民事情報部部長、負責天皇安全的埃利奧特·索普將軍擋在門口,不讓進去。

索普馬上找到麥克阿瑟。

索普:「長官,一旦天皇真的變成基督徒,我們就麻煩大了。」

麥克阿瑟:為什麼?

索普:」因為,一旦天皇皈依天主教,美國數千萬新教徒就會勃然大怒、暴跳如雷。「

麥克阿瑟:有道理。

過了一段時間,一群美國新教高級牧師來到皇宮門口,要求與天皇會面。不料又被索普攔住。在一番激烈的爭吵之後,悻悻而去。

索普再次對麥克阿瑟說:

」長官,如果天皇皈依天主教,新教徒就會不滿;同樣,如果天皇皈依新教,就會惹惱數千萬美國天主教徒。「

「這不光會引起教派衝突,而且會使其中一派對長官失去好感,影響您的聲譽。我覺得我們承擔不起讓他改變宗教信仰的後果。」

麥克阿瑟嘆了一口氣,本世紀最大的一樁改變宗教信仰的事件,就在自己手指縫中溜走了。

1948年8月,天皇裕仁在接受澳大利亞墨爾本太陽報採訪時稱,他有一段時間,出於對西方文明的興趣,與基督教聯繫密切,但並非是要成為基督徒。

1951年4月16日,被解除「聯合國軍」司令職務的麥克阿瑟,從日本啟程回國。這六年多來,他基本上都住在日本。中間去視察過「聯合國軍」13次,但從未在那過夜。

當天,日本媒體上,又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評價。

NHK的社論是:麥克阿瑟「幫助日本擺脫了戰後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貧窮」。

從他下榻的官邸到厚木機場,上百萬日本人,眼含熱淚,站在街道兩旁,鞠躬送行。橫幅寫著: 我們愛你,將軍,帶著真誠的遺憾,再見!

而朝日新聞的一篇尖銳批評文章稱:對長期以來習慣了「近在眼前卻又遠在天邊」的天皇的日本人來說,麥克阿瑟作為半神的代理人填補了這個空缺。但他對日本的治理,幾乎類似於殖民主義……把美國的生活方式強加於日本人身上,讓日本女性接受「性開放」觀念。他使日本人變得不負責任、諂媚奉承、無精打採;無法直截了當地看待問題,導致了扭曲的觀點……

相關焦點

  • 二戰日本投降後,美軍司令問天皇為何不剖腹,天皇無恥回答讓人憤怒!
    美軍統率麥克阿瑟空降日本本土,他在此主持了對日本二戰戰犯的審判工作,同時巡查了美軍對日本本土的統治及戰後工作。麥克阿瑟到日本後,並沒有急著去見日本天皇,但裕仁天皇卻坐不住了。因為在他宣布投降之前,曾秘密向美國提出了一個請求,那就是日本投降後,美國還需要保留天皇在日本的統治地位。雖然美軍當時口頭答應了他的請求,但裕仁天皇還是心裡沒底。所以,裕仁天皇心中一直惴惴不安,急於去見麥克阿瑟一面,以確保自己生命無虞。
  • 麥克阿瑟作為日本「太上皇」,在日本都做了一些什麼?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和德國那樣,被盟國瓜分的景象不復存在了,美國單獨佔領了日本。麥克阿瑟被杜魯門任命為駐日盟軍最高司令,負責對日軍事佔領和日本的重建工作。這下,麥克阿瑟作為「太上皇」的日子也開始了。那麼,麥克阿瑟在日本都做了些什麼?
  • 日本感激「太上皇」麥克阿瑟,反思二戰:從心底歡呼「敗得好」
    1945年9月2日,麥克阿瑟代表盟軍接受日本投降。46萬美軍陸續進駐日本,佔領和管制了日本全境。「我出來了,但是我將回來!」當年在菲律賓戰場上,麥克阿瑟被日本鬼子打得灰頭灰臉發此誓言。麥克阿瑟知道,在他之前,人類歷史上「沒有任何一次對戰敗國的軍事佔領是成功的」,「幾乎所有的軍事佔領都孕育著未來的新的戰爭……」不要領土,也不要賠款麥克阿瑟坐鎮東京的使命,是要改造、重建和復興日本,而非毀滅日本。
  • 1945年美軍佔領日本後,日本女人都遭遇了什麼
    1945年美軍佔領日本後,日本女人都遭遇了什麼1945年8月15日上午,日本天皇通過廣播向全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美國的兩顆原子彈炸在廣島和長崎,打消了日本的囂張氣焰。帝國主義也隨著大和民族的投降而消失。由於特殊的時代背景,當時美國全權管理戰敗的日本。
  • 美國麥克阿瑟將軍為何沒燒掉靖國神社?
    影片中解說道:「天皇對於日本人來說是最神聖的神,他一人獨掌政治、宗教大權。日本人相信戰死之後靈魂可以被供奉于靖國神社,對於日本人,最高的榮譽就是戰死後被供奉在靖國神社,因為連天皇也會去俯首參拜,所以日本人與其投降不如選擇戰死。」可以說,戰前的靖國神社實際上完全是日本軍國主義用以愚弄和籠絡國民,煽動他們效忠天皇並甘心充當炮灰的御用工具。
  • 蕭西之水:裕仁天皇如何逃脫戰爭責任?
    1946年1月1日,美軍佔領下的日本政府發布「關於新日本建設的詔書」,也稱《人間宣言》(日語「人間」為「人類」之意)。雖然通篇詔書中都未出現「人間」「宣言」兩個詞,但並不妨礙駐日美軍通過這份詔書表達自身思路:戰前的軍國主義宣傳已經結束,日本天皇不再是帝國日本的「現人神」,所有日本國民都要在嶄新制度下尋求生存之道。
  • 十萬人機場歡送這位美國人,二戰後日本迅速崛起為何要感謝他?
    麥克阿瑟本來應該提前一周到達日本,但得到情報,有一大批神風特工隊宣稱,要跟這位雙手沾滿日本皇軍的劊子手同歸於盡。在太平洋戰場上,因為日本作死偷襲珍珠港,後期被美軍虐得體無完膚,加上廣島和長崎兩顆原子彈,日本數十萬人成了陪葬。正是麥克阿瑟指揮著美軍,衝破日軍層層防線,一直從澳洲打到日本。
  • 麥克阿瑟問天皇:日本戰敗為何你不切腹謝罪?天皇回復讓人不齒
    這兩個條件可以說都是戳到美國心坎上了,美國本來就是為了趕在蘇聯登陸日本前佔領日本而投下的原子彈,就是為了獨佔日本,而保留天皇制度也更利於日本國內的安定,更利於美國對於日本的掌控。美國自然也是同意了這兩個請求,雖然沒有在投降協議上寫明,但是最終,美國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來幫助日本實現了這幾個條件。
  • 以包庇天皇為代價,美軍殖民統治日本6年8個月、日本效忠美國75年
    即便是在美軍對日本本土發動大空襲之前,雖然工人還不需要疏散到周邊的鄉村,但是日本各大城市工廠的缺勤率已經達到20%。而在1944年大空襲開始後,缺勤率常常為50%以上,各種因為工資及工作環境而引發的糾紛層出不窮。
  • 麥克阿瑟統治日本,將天皇拉下神壇,為何臨走被百萬人追捧
    就像美國政府授予的麥克阿瑟的勳章上寫的那樣:澳大利亞的保衛者,菲律賓的解放者,日本的徵服者,朝鮮的捍衛者。他的一生可謂被榮光所籠罩,其中在日本的徵服和統治,成為了他人生中最閃光的時刻。麥克阿瑟在日本這六年,不但將高高在上的天皇拉下神壇,還剝脫了他的特權和地位,更是通過一張照片,讓天皇顏面掃地。
  • 二戰後,麥克阿瑟為何沒有毀掉靖國神社?一份解密文件揭開了答案
    對此,美國人非常好奇,決心開始研究日本的軍國主義。研究發現,日本天皇掌握了國家的政治大權和宗教大權,他教導國民,聲稱:「靖國神社是人人嚮往的天堂,能夠在戰場上戰死即可被供奉於此。」因此,日軍寧可戰死,也決不投降。這是日本信奉軍國主義的人的一面之詞,他們的目的是要愚弄國民,讓他們甘心充當炮灰,達成自己的私慾。
  • 二戰結束後,為什麼希特勒和墨索裡尼都死了,日本天皇卻逍遙法外
    二戰結束後,德國希特勒被追捕,躲到總理府的地下室裡,因不堪一直過著這樣逃亡的日子,開槍自殺。而義大利的墨索裡尼則更加悲慘,在逃往德國的時候被遊擊隊抓獲,當場槍決並將他的屍體懸掛在廣場上,受人唾棄。相比於希特勒和墨索裡尼的結局,日本昭和天皇的命運卻和他們兩位完全不一樣。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後,澳大利亞和一些東南亞國家恨不得將日本戰犯一股腦全部殺光。
  • 同是軸心國元首,為何墨索裡尼和希特勒喪命,裕仁天皇安然無恙
    希特勒喪命後沒過多久,繼任德國元首的鄧尼茨將軍就向盟國無條件投降。 通過德日兩國元首喪命的經過,我們就能看出,儘管希特勒和墨索裡尼喪命的過程有些不同,但他們都是在盟軍武力佔領德意本土的前提下失去了生命。即便他們不死於非命,希特勒和墨索裡尼也要作為德意兩國的頭號戰犯在戰後接受盟國軍事法庭的審判。
  • 麥克阿瑟就職日本期間,百般羞辱天皇,為何還能得到日本人尊重?
    導語麥克阿瑟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道,其中有一段描寫的是麥克阿瑟到達日本之後,裕仁天皇拜訪麥克阿瑟的對話,二人會晤時麥克阿瑟直接問道:「日本戰敗,陛下為何不刨腹」?更絕的是天皇作為日本的象徵,受到麥克阿瑟的百般羞辱,日本人誓死為天皇效忠的精神好像也不起什麼作用,麥克阿瑟大有取而代之的味道。麥克阿瑟是這麼做的?
  • 揭秘:麥克阿瑟曾想火燒靖國神社,為什麼後來又放棄了?
    1945年,美國陸軍部拍攝的一部名為《認識你的敵人日本》的影片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起源。影片中清晰地說道:「天皇對日本人來說是神,他一人獨享各種大權。所以日本人相信戰死的靈魂可以被供奉于靖國神社,這是戰死後軍人的最高榮譽」。可以說,靖國神社實際上充當了天皇籠絡愚民的工具,驅使著日本軍人在戰場上「悍不畏死」。
  • 日本投降後,麥克阿瑟問天皇:你為何不剖腹自盡?天皇只說了4字
    日軍之所以能夠堅持到戰爭完結,最大的因素就是因為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以及武士道精神,令數不勝數的日本人情緒十分高昂,甚至在戰敗早已註定的情況下,整個日本居然還做好了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準備。
  • 日本武士道提倡剖腹謝罪,為啥二戰戰敗後,日本天皇的不剖腹?
    相信不少朋友都聽過這樣一個說法,那就是在二戰時期,日本絕大多數民眾非常信奉所謂的武士道精神,因此在日本一些極端分子做事情時,你的失敗往往都會選擇剖腹謝罪,這一點在日本軍隊當也非常盛行,但是也正是因為如此,使得很多人都非常好奇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當初日本戰敗之後,作為日本最高的領導人
  • 二戰結束後,日本天皇裕仁為何逃過審判?
    作為戰場的發動者,此前德國元首希特勒自殺,義大利領袖墨索裡尼被殺,而作為日本最高統治者的裕仁天皇竟然沒有列入戰犯,既沒有被審判,更沒有被懲處,依然做他的天皇,直到病死。對戰爭負有重大責任的裕仁,為何能逃過審判?且看【縱橫五千年】的編者獨孤雁一一道來!日本天皇,是當時日本的最高統治者,他並不像後來那樣,是一位虛位元首。在二戰期間,日本是由軍部主導的,無論是內閣,還是軍部,都從屬於天皇。
  • 日本心中的保護者,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力排眾議,寬恕天皇再造日本
    戰爭結束後,美國佔領日本。麥克阿瑟作為駐日盟軍最高統帥,成為日本名符其實的「太上皇」。當麥克阿瑟帶著戰勝國將軍的盛威來到日本時,看到的是滿目瘡痍,遍地悽涼。在這種情況下,麥克阿瑟雖然擁有很大的權力,但也面臨一生中最困難的境地。當時,許多人認為天皇裕仁是日本的頭號戰犯,應該處死。但麥克阿瑟很清醒,他認為那樣會使已經遭受戰敗而不知所措的日本人民的精神陷入崩潰,日本的強硬派可能會趁機頑抗甚至搞暗殺,日本社會將有可能走向失控,和平仍將難以實現。於是,麥克阿瑟主張寬恕裕仁。
  • 日本天皇真假風雲:一中年男子自稱是天皇后裔,裕仁天皇是冒牌貨
    ▲熊澤寬道舊照其實早在1945年9月,熊澤寬道就向駐日美國軍方提交了一份請願書,收件人就是美駐日部隊總司令麥克阿瑟將軍,熊澤寬道在請願書中寫道:「現在日本的裕仁天皇要退位這引起了麥克阿瑟將軍的注意,他派人去名古屋拜訪了熊澤寬道,這才有了美軍方報紙頭版事件。在經過日本報紙報導後,日本輿論一片譁然,日本皇室極度緊張,人們開始猜測美軍是否會用熊澤寬道來取代當時的裕仁天皇。02但是麥克阿瑟將軍不查不知道,一查還嚇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