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鐘山 | 神道巍巍——異域神獸獅子

2021-02-07 南京鐘山風景區

屈大均在《孝陵恭謁記》中說,「逾橋,橋下之水通霹靂溝,曲水流波,潺湲斜注於東澗,是曰御河。」


霹靂溝乃孝陵陵區的第一道水系,其名大概取雨季多水時節,山泉加上雨水自山上奔騰而出,順溝而下,轟轟隆隆,成霹靂之勢。


北宋王安石貶居江寧時,曾做《霹靂溝》一詩,詩云:「霹靂溝西路,紫荊四五家。憶曾騎款段,隨音入桃花。」但不知此霹靂溝,是否彼霹靂溝?

墓前神道石刻是中國古代雕刻門類中尤為特殊且令人矚目的一種。固定且成熟的神道石刻出現於東漢光武帝劉秀的陵墓前,但是在此前應該擁有更長的醞釀與發展階段,其中現在所能見到最早的墓前石刻應該是霍去病墓前石刻。


霍去病墓石馬

霍去病墓位於今天陝西省興平縣內,漢武帝的茂陵附近。在他的陵墓前安放了一批雕工粗獷但造型生動的大型石雕。這批石雕,包括躍馬、臥馬、臥虎、臥象、臥牛、臥豬、魚、蟾、蛙、翁仲、怪獸食羊、力士抱熊、馬踏匈奴等石刻。也是為了彰顯他徵戰邊塞大漠的功績而製作的。自此以後,在帝王和勳臣墓前設神道石刻逐漸成為一項歷時悠久的傳統。



位於孝陵石獸陣列的第一位是獅子。


獅子並非本土動物,但在中國文化中,從帝王到民間,又能經常見到它的身影,因為太常見,反倒是不當回事,理所當然。但是其實它在中國境內的生存時間卻不過兩千多年。


中國與中亞、印度之間的往來甚早,獅子是作為貢品傳入中國的。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正式開通絲綢之路後,西方的物產和文化不斷傳入中國。現在所知的有關獅子傳入中國的最早記載見於漢代班固的《漢書》。

《漢書·西域傳》載:「烏弋國有獅子,似虎,正黃,尾端毛大如鬥」,又載:「遭值文、景玄默,養民五世,天下殷富,財力有餘,士馬強盛。.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於後宮,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於黃門,鉅象、師子、猛犬、大雀之群食於外囿。殊方異物,四面而至。」

漢代以後,獅子的進口不絕於史書。其進入路線基本上是從伊朗、印度經過阿富汗和中亞,最後從新疆,一站一站地輸入到內地。經過千裡迢迢抵達中國的獅子,往往被養在皇家苑囿內。

我們不僅從中亞地區源源不斷地接收獅子作為貢品,連帶與獅子有關的藝術形式也深深影響了兩漢乃至以後的石刻內容。

中亞地區的石刻藝術極為發達,神廟、城址、宮殿、陵墓前的圓雕石獅這一藝術形式或是藝術理念怕是從一開始就隨著獅子作為動物傳入中國一起進入。在已經發掘的伊拉克地區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遺址中,常常可以見到石獅的形象,其位置常常在神廟或者陵墓的門口。這類流行於兩河流域的獅子,其主要功能就是看大門。這種習俗也影響到了伊朗、阿富汗甚至南亞和中亞地區,乃至中國。

所以在中國境內,作為石刻的獅子從一開始就有入口標誌和守護大門的意思。

孝陵神道的獅子則一對蹲坐,一對站立。多有人認為朱元璋將獅子列於神道首位,是受了佛家的影響。雄獅在獵物前和黎明起身前往往大聲吼叫,這是著名的獅子吼。佛教文化中,獅子吼是佛陀說法、開示微妙法門、直抵佛法最真實本意的一種公認的隱喻。佛陀也被認為是凡人中的雄獅,他的座席被稱為「獅子座」,佛教藝術中廣為流行的文殊菩薩塑像,就表現為文殊菩薩騎在一頭獅子上的形象。

朱元璋自十六歲入皇覺寺,雖在外遊歷三年,但後來在寺廟中的時光有四年之久,對佛教文化的浸染自然比普通人要深,因此這一佛教中常見的猛獸被置於神道首位也是情理中的選擇。




轉自:明孝陵博物館

圖:賁放




↓↓↓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漫讀明孝陵]神道巍巍——祥瑞之獸獬豸、麒麟
    在孝陵神道的石像生中,獅子、駱駝、大象、馬都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動物,而獬豸、麒麟則是在歷史上經過了杜撰、加工和藝術家的再創造的神獸形象。
  • 梁代皇家陵墓現16米寬神道 兩神獸守護(圖)
    原文配圖:棲霞獅子衝梁昭明太子陵石麒麟。由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主辦的《六朝考古——中日學者報告會》,上周在南大舉行。會上,有專家透露了南京考古的新發現,位於棲霞區獅子衝的梁代昭明太子蕭統陵墓,其周邊區域近期發現了疑似陪葬墓、陵牆、墓闕基座等遺蹟,專家認為,如果未來有機會作進一步考古,當地有望重現一座完整的南朝皇家陵園。蕭統陵墓得到考古界確認2013年,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在棲霞區新合村獅子衝北象山南麓,調查發現了兩座大型南朝磚室墓。
  • 日本最古老的信仰「神道」與神社小知識總整理
    「神道」是日本最古老也最普遍的信仰,莊嚴的神社是日本文化中最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也是許多訪日外國人必去的景點。「樂吃購!日本」要來為大家介紹關於神道及神社的小知識,讀完這篇你也可以是小神社通喔!▋認識日本的神道與神社文化「神道」是日本原生的信仰,信仰的對象包含天地萬物,原本的神道並未有一個正式的名稱,是在佛教傳入日本之後,為了區別原生宗教與外來的宗教,而賦予神道這個名字。另一方面,天皇被視為是日本神話中「天照大神」的後代子孫,確立了日本皇族的地位。
  • 【日本文化】文化常識:神道是什麼?
  • 中國不產獅子,為什麼獅文化如此盛行?
    獅子是一種大型貓科動物,它生性兇猛,體格高大威猛,被人們稱為「百獸之王」。據考證,獅子起源於非洲,後來遷徙到西亞、印度等地,在漢代以前,中國本土並沒有獅子的相關史料。在漢代以後,隨著絲綢之路的打通,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展開,獅子這種異國猛獸也傳入了中國。
  • 古代三大神獸:有獅子,有麒麟,還有一種傳為龍王九太子
    鎮宅是古代一種民俗活動,後形成一種鎮宅文化。早在漢代,中國就有埋石鎮宅之風。《淮南萬畢術》:「埋石四隅,家無鬼。」漢唐以後,銀號以貔貅為鎮、寺院以佛像為鎮、官府以泰山石為鎮、道觀以寶劍為鎮、酒鋪、酒窖、釀酒行業以葫蘆為鎮、家庭以羽毫石為鎮宅、經營生意以八尺神照鏡為鎮。
  • 【日本研究】周永生:日本神道文化及其力量
    神道教教派眾多,大致可分為神社神道、教派神道、民俗神道三大系統。其中,神社神道在近代成為主流,以神社或神宮為祭祀和日常活動的地方,神職人員統稱為「神職」「神官」等,也有「神主」「祠官」「宮司」「禰宜」等不同的稱謂。按照《辭海》關於「文化」的解釋:「從廣義來說,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那麼,由此可以推知,所謂神道文化就是有關於神道物質和精神的總和。
  • 十二星座專屬的山海經神獸:金牛鐘山神富有千斤之力,天蠍的不得了!
    《山海經》是記錄古代志怪的古籍,裡面也是有著眾多的上古神獸,個個武力值超群,亦仙亦魔,充滿著無窮盡的神秘氣息,那麼12星座的專屬,山海經神獸是哪個呢
  • 為什麼古人喜歡在墓前放神獸?這三種神獸千萬不敢亂用
    以前的大戶人家,都會在自家門口放瑞獸,最多見的就是獅子,除了有帶來祥瑞之意、鎮宅外,還能彰顯主人家的身份不一般。那麼,為何六朝的那些王侯墓前也會放些神獸呢?這又有什麼說法呢?這些神獸有個名字,闢邪。關於它的描述最早出現在西漢的一本書《急就篇》中,就說:闢邪可以除妖降魔,「射鬾闢邪除群兇。」後來,陸續有書籍和學者對「闢邪」進行解釋,說它和射魑都是神獸,「射鬾、闢邪、皆神獸名……闢邪、言能闢御妖邪也。」還說烏戈山離國的「桃拔」若是有兩隻角,就是闢邪。
  • 中國沒有獅子,為什麼中國人卻喜歡在門口擺一對石獅子?
    不過現在想起獅子心中便有一種疑問。那就是獅子作為不是生長在亞洲的生物,為什麼在數千年前就出現在中國的歷史中呢?而且為什麼咱們中國傳統建築的門口常常放著獅子雕塑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解開這些疑惑。咱們中國對於獅子最早的記載就是在西周就有記載了,不過當時是青銅器上的一種紋路叫做——饕餮紋,雖然名字不一樣但是經過專家研究以後發現其實饕餮就是獅子。
  • 獅子在我國古代並不常見,卻為什麼能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神獸
    獅子為何能走進華夏民族的生活?這還要從我國古代的綜合國力和文化觀念兩個方面說起。 眾所周知,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朝代,度量衡制度在全國統一推行後,非常有利於各地之間進行文化、經濟、貿易等方面的交流,致使我國綜合國力在秦代時上升到一個新臺階,以往任何朝代都無法跟秦代比肩。
  • 在沒有獅子的古代中國,為何能誕生出綿延千年的石獅子文化?
    眾所周知,獅子並不是中國的物種,最早時期是在漢朝時期,獅子從西域傳過來,在東漢漢章帝時期,西域大月氏國把一隻金毛獅子作為禮物進貢給中國皇帝,這也是獅子第一次進入中原進入中國。那麼,石獅是怎麼進入我們的傳統文化和生活中成為不可缺少的一個習俗呢?為什麼會把石獅擺放在自己的家門口呢?
  • 中國古代文化:中國沒有獅子,為何古代建築門口會放置一對石獅子
    了解我們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人都知道,在我國古代並沒有獅子,那麼為什麼古代建築門口會放置一對石獅子呢?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獅子並非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動物,令人稱奇的是,這種非本土產物得到了人們普遍的尊崇,人們甚至將它們作為鎮門的吉祥物,而同樣具有威嚴的老虎、黑熊是中國的本土動物,它們卻沒有得到如此高的地位,這裡面的原因值得人深究,需要我們了解關於獅子在中國的歷史。
  • 第3011回:依山為陵前方後圓,橫穴側墓神道石獸
    中山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鐘山風景名勝區內,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氏先生的陵寢及其附屬紀念建築群,陵寢面積8萬餘平方米,於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將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達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為中國傳統建築藝術文化與環境美學相結合的優秀典範。
  • 不瞞你說:天祿、麒麟、闢邪這三種神獸可不敢亂用
    以前的大戶人家,都會在自家門口放瑞獸,最多見的就是獅子,除了有帶來祥瑞之意、鎮宅外,還能彰顯主人家的身份不一般。
  • 帝陵文化 | 南京 · 清代閩浙總督董教增墓神道石刻
    從已披露信息看,無法認定該石馬就是張赫墓神道石刻,如何得出歸屬張赫墓的結論不得而知。這對石馬發現時所在位置、其他共存神道石刻、與張赫墓的位置關係等問題,都是判定其對應墓葬的關鍵。三、董教增墓董教增,《清史稿·卷三百五十七·列傳一百四十四》有傳。
  • 【玉器文化】翡翠獅子高貴霸氣 蘊含多層吉祥寓意
    (陳少深作品) 翡翠雕刻題材多種多樣,涵蓋了人物、器具、花鳥、走獸等,其中,走獸類題材既有源自於神話傳說裡的神獸
  • 獅子能「食虎豹」,當保護神,中國的獅子是怎麼成神的?
    在中國各族人民的文化中都有推崇、喜愛獅子的習俗,無論是石獅、雕刻、舞獅,還是神話、文學以及宗教中的獅子,都反映了這一點。但對於整個大中華地區來說,獅子是「舶來品」,李時珍說「獅子出西域諸國」。中國古代本土不產獅子是事實,但卻極度崇拜和喜歡獅子,下面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中國文化裡的獅子。因為稀有而兇猛,獅子開始進入中原文化根據史書記載,最早的獅子應該是在東漢時期被當作貢品由西域的月氏國進獻到中原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