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中原時,各國都在做些什麼?日本的情況怕你忍不住笑

2020-12-12 歷史惟鑑

《莊子·齊物論》中曾經有著這樣一句話「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世上每一件事物都有著它們的兩面性,對此並無法用一個固定的是非標準來評判,它有好的一面,也會有懷的一面。

秦始皇可謂是我國歷史上最具爭議性的人物了,一方面有人批判他的酷吏暴政,另一方面又有人誇讚他為國家和後世做出的貢獻。不能否認的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絕對是一件豐功偉績。當時的我們可謂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但好奇隨之而來,在秦始皇統一六國時,世界各國都在幹什麼?真實情況十分有趣,日本的情況怕你憋不住笑。

公元前236年,秦始皇掌政,和李斯、尉繚等人一統開啟統一大業,以救燕為名大破趙國。前230年滅韓,前222年滅楚國,一直到前221年滅亡齊國為之,花費十年時間掃平六國勢力,將中國版圖大一統,成為第一名皇帝。

這時的秦國已經國力鼎盛至極,擁有遼闊的國土,強勢無比。在後世西方學者的眼中,他們經常把秦始皇比作羅馬帝王凱撒,是絕對的傑出帝王。那麼在這個時候,世界各地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

一、歐洲各國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在日後極為強橫的歐洲勢力。在公元前221年這個時間點前後,歐洲還處於羅馬帝國一家獨大的情況下。

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並以一種十分驚人的擴張速度迅速發展,整個義大利和西歐都被收入囊中,形成了極其強大的羅馬帝國。這時的羅馬帝國提出了城邦的概念,把地中海周邊各個民族與小國都融合成一體,城邦文明就此興起。

古希臘人在公元前700年出現希臘文字後,將歐洲的文化積極推廣並發展,和羅馬一起誕生了非常多如奧維德、荷馬這樣的優秀文學家。這個時代也被稱之為「古典時期」,是歐洲文化飛速發展的一個階段。

一直到古羅馬帝國分裂後,歐洲才開始陸陸續續產生我們現今熟知的德國、英國等國家,羅馬帝國在我國的史書裡被稱之為「大秦」,是得到高度評價和重視的國度。

二、非洲各國

非洲各地的發展相較於其他地區就顯得十分緩慢了,在公元前3世紀初步進入鐵器時代,不斷發展著自己獨特的文明和工藝。在公元前500年,大辛巴威石頭建築物群被建造完工,這也是當時非洲本土文明的一大象徵。

公元前202年,本土的柏柏爾人建立了努米底亞王國,有著出色的農耕技術和嫻熟的冶銅技藝。同時他們還精通遊牧,有著不錯的文化造詣。公元前146年,打敗迦太基帝國的羅馬率軍攻打努米底亞王國,在長達100年代反抗下最終被羅馬帝國吞併。

除此之外,更多的非洲地區都是以土著部落來生活著的,他們有著各自的文化和信仰,並且藉助叢林的保護與世隔絕,避免羅馬鐵騎的掃蕩。但是除了北非之外大部分地區還是屬於十分偏遠落後的。

三、日本

視線再回到亞洲的日本身上,日本一直是一個和中國交集比較多的國家,在他們很長的一段歷史中都有著中華文化的影子,並且也對他們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出自於獨特的環島地形,在沒有發展起來航海業之前的日本都是十分落後的。在公元前221年那個時間點左右,日本本土的人們仍然處在石器時代中,居民都是身著獸皮,手握石質武器,實在是令人忍俊不禁。

當時的日本並沒有任何的國度,本土的住民還在為了生存以部落為戰,因為石器的落後無法獲得更為高級的資源,就連食物的烹製也十分原始,可以說是相當落後了。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追求長生不死藥,他派遣了非常多的船隊遠渡重洋。在這期間就發現了當時的日本島,並且有一部分人就在此居住了。

這些被日本歷史稱之為「渡來人」的海上移民給日本的發展注入了強心劑,讓日本進入了彌生時代,也擁有了陶器、鐵器和青銅器等技術,大大地加快了發展,擺脫了那種披獸皮度日的生活。

秦朝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強國,秦始皇也是一位實打實的傑出帝王。世界各地的發展程度已經充分地證明了當時的秦朝是多麼強大,這對於現在的我們也是一件值得欽佩的成就。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統一六國時,世界各國都在幹什麼?日本的情況怕你憋不住笑
    可以想像,如果不是秦始皇統一中國,焚燒了那些代表楚國、齊國、燕國、趙國等復國意識的書籍,那麼很可能現在中國就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群國家,比如可能兩湖兩廣是楚國,陝西、甘肅是秦國等等。因為人們已經形成了獨立的國家意識。那麼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世界上其他的地方在幹什麼呢?
  • 秦始皇統一六國時,世界各國都在幹什麼?看到日本時請先憋住笑
    」據說這是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所寫下的,當日秦始皇在鹹陽宮喝的滿臉通紅,時萬國朝拜,他心中豪情更是高漲。於是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詩,尤其是最後一句「誰可與我同?」更是具有穿雲裂石的氣勢,不愧被譽為千古一帝。秦始皇之所以能在230年至前221年短短9年的會見,先後平定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統一的大業。
  • 秦始皇統一全國時,其他國家都在幹嘛?日本處於彌生時代
    導語:秦始皇統一全國時,其他國家都在幹嘛?日本處於彌生時代秦始皇雄才大略,吞併六國,一統天下,開闢了世界上第一個封建王朝,被譽為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統中原,正式登基稱帝的時間為公元前221年,那時的秦朝兵強馬壯,國力正處巔峰,國家也開始休養生息。那麼,當時的秦朝統一中原,成為東方最強盛的國家,同一時間的世界其他國家又是什麼境況呢?如果說秦朝是東方最強盛的國家,那麼羅馬則是西方世界統治者。
  • 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候,世界其它國家都在做什麼?
    這是我們所熟知的中國歷史,那今天再來看看我們不熟知的世界歷史,秦始皇統一的時候,世界上其他的國家都在幹嘛呢?        彼時的歐洲,亞歷山大帝國已經在亞歷山大死後分崩離析了,取而代之的是義大利半島上的羅馬共和國以及由一堆城邦組成的希臘化國家。
  • 秦始皇統一中國時,世界上其他國家在幹什麼?看完你都不敢信
    秦始皇統一中國時,世界上其他國家在幹什麼?
  • 秦始皇統一六國時,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都在幹什麼?日本最搞笑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先後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後,終於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大業,至此也拉開中國封建王朝的序幕。這在當時的世界,還是比較先進的。那麼,在這個時候,其他國家又都在幹什麼呢?
  • 秦始皇登基時,美國、日本和韓國以及非洲,都在做什麼?
    說到我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時,大家肯定會立即想到秦始皇。別看他出身王室且年紀不大就登上了帝位,要知道他的志向可一點都不小。未滿四十歲的時候,他就已經實現了統一六國的政治宏願,成為了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的"千古一帝"。
  • ​千古一帝秦始皇
    (考古發現,廣西出土的秦箭頭和千裡之外的漠北出土的秦箭頭一模一樣)即便如上所述一般,聖帝尊盡心地管理,但還是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問題,即:要分兵駐守各國是不可能的,如果出事會被各個擊破。增加軍隊雖然可以解決問題,但是國家承受不起那麼巨大、高昂的軍費開支,那麼多的人馬都是要吃飯的呀!戰爭時期,可以實行以戰養戰,軍隊到各國去搶糧食吃,搶到什麼就吃什麼。
  • 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候,四大文明古國之其餘三個地區是什麼情況?
    談秦說漢(278)秦始皇統一中國時,四大文明古國剩下的三個地方都在哪裡?中國、印度、巴比倫、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國剛剛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大秦王朝,秦始皇統一中原;印度正處在孔雀王朝的衰弱期;古巴比倫之帕提亞帝國(安息國)正式進入了繁榮時期;古埃及也進入了託勒密王朝的衰弱期。公元前221年,中國古代的大秦帝國滅亡,在吞併了中原地區的韓國、趙國、魏國、燕國、楚國、齊國之後,又宣布廢除使用了兩千多年的分封制,並在全國設立三十六個州郡,由中央指派官員統一管理。
  • 如果沒有秦始皇,我們的生活會發生什麼變化?
    —————————————— 「方言」等級考試 在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前,就是原本各地的土特產,搖身一變,成了各國的進口商品。
  • 千古一帝秦始皇做了什麼,足以青史留名,得到後代皇帝敬仰?
    秦始皇姓贏名政,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是秦莊襄王與趙姬之子,他十三歲即位,後平定叛亂統一六國,完成了中國的統一,自稱始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秦始皇一生貢獻很多,是對中國歷史發展有巨大貢獻的傑出歷史人物,雖然他的暴政被大家所斥責,但是他為後世所做的貢獻也是不可磨滅的。
  • 秦始皇統一全國前的準備,你都知道有哪些嗎?
    當嫪毐和呂不韋已經大結局了,那麼秦王嬴政他又會做些什麼呢?我們在現在看到和產生的一些思想其實都是站在了歷史巨人的肩膀上所得來的,如果我們沒有現在的這些歷史影響的話,放下心裡的一些對立真正的去設身處地的想像一下,如果你是秦王嬴政你又會做些什麼?
  • 秦始皇統一天下,為何還保留了衛國?順手消滅了豈不是更好?
    秦始皇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他也並非是把所有的國家都給消滅了,在東部有一個老牌國家衛國,也是從春秋時代就開始存在了,秦始皇在統一的過程中,卻沒有選擇滅掉這個國家,還是保留了衛國。對於原本就有封地的一些人,秦始皇也沒有太過嚴厲,畢竟秦之前也是盛行這種封君制度的,像白起,商鞅這些人都有自己的封地。保留衛國的封君,是秦一種拉攏人心的手段,秦始皇當時希望能徹底控制關東的地盤,他也採用移民等諸多的手段,衛國的君主在東部也有一定的威望,既然他已經不是一個國家,也沒辦法對秦造成什麼威脅,秦始皇也沒必要去把它消滅掉。
  • 秦始皇統一文字的漢字究竟長啥樣?你看過嗎?
    儘管漢字的起源是多源頭的,但是到了商周時代,出現了以中原為核心的一統王朝,使得中國的文字基本上是比較統一的。各國的「文字異形」,最大的弊端是文字結構筆畫不同,嚴重影響信息交流。 秦始皇統一文字前,總的來說,各國的文字都是傳承甲骨文以來的古代漢字。但是隨著各個國家分立太久,他們的文字寫法也開始逐漸產生了不同,這種文字差異從春秋開始,到戰國進一步擴大,各國之間的文化溝通出現障礙。
  • 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漢初三傑和西楚霸王在幹什麼?
    秦始皇是在他38歲的時候統一的六國,也就是說秦始皇38歲之前,漢初三傑和西楚霸王他們都是在幹什麼?想要知道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看看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漢初三傑和西楚霸王他們分別是多少歲?只有了解了他們的年齡,才能知道他們具體能夠幹什麼。秦始皇是公元前259年生人,劉邦是公元前256年生人。
  • 秦始皇完成統一後,給帝國取了個響亮的名字,一直沿用到至今!
    秦始皇完成統一後,給帝國取了個響亮的名字,一直沿用到至今! 眾所周知,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王朝,而開創此千秋基業的,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秦朝的建立,結束了華夏大地上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的分裂局面,使得當時的中國真正統一。
  • 秦始皇被追問千年:焚書坑儒緣由是什麼?徐福為啥要去日本尋藥?
    要燒掉的書,小編給大家做個分類:第一,燒掉六國與周朝的史書,其中也包括《春秋》;第二,《詩經》與《尚書》得燒掉;第三,諸子百家的都不能留,燒掉。但是,《詩經》《尚書》和諸子百家在朝廷書庫裡都保留了,老百姓收藏的則必須拿出來燒掉。在下令後的三十天內,百姓要把自己家的藏書拿出來交給官府焚燒。
  • 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漢初三傑和西楚霸王,是什麼狀況?
    逐漸長大的嬴政借著嫪毐之亂,免除了呂不韋的相國職務,掌握了秦國的權力,任用李斯、尉繚等人,開啟了統一戰爭的序幕,從公元前230年滅亡韓國,至公元前221年滅亡齊國,歷時10年,終於完成了統一大業。那麼,漢初三傑和西楚霸王正在做什麼呢?漢初三傑之韓信生於公元前231年的韓信,統一戰爭結束之時,大概10歲。從這段時間至陳勝吳廣起義後,韓信渡過長江投靠項梁,種種跡象表明應該是個貴族,原因有四:1、 當年對於韓信有「幾十飯之恩」(韓信連續吃了幾十天)的漂母,面對韓信日後必當重謝之言,反懟了這位年輕人一番,其稱道韓信為「王孫」。
  • 秦統一天下時,劉邦、項羽、蕭何、張良、韓信、範增都在幹什麼?
    秦統一天下時,劉邦,項羽,蕭何,張良,韓信,範增在哪裡?公元221年,39歲的秦始皇統一中原,36歲的劉邦正在沛縣當亭長;12歲的項羽跟隨其叔父項梁逃亡吳中;37歲的蕭何在沛縣當亭長;31歲的張良到東邊拜見倉海君,尋找刺殺秦始皇的大力士;11歲的韓信在淮陰幫幫漂母洗紗;57歲的範增在居才嘆息一聲。
  • 春秋戰國時期文字、語言、貨幣、不統一,各地之間人們怎麼交流?
    ①夏商周以河南口音的語言為雅言,就是孔子老師各國宣講也是用此話。也是只有民眾無耐,各國官府的工作人員也是用通用語。②這個也是需要學習和研究的,方便各國官府工作人員交流,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也是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都是在自家的這個地方還是能懂,稍遠些人們就茫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