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齊物論》中曾經有著這樣一句話「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世上每一件事物都有著它們的兩面性,對此並無法用一個固定的是非標準來評判,它有好的一面,也會有懷的一面。
秦始皇可謂是我國歷史上最具爭議性的人物了,一方面有人批判他的酷吏暴政,另一方面又有人誇讚他為國家和後世做出的貢獻。不能否認的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絕對是一件豐功偉績。當時的我們可謂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但好奇隨之而來,在秦始皇統一六國時,世界各國都在幹什麼?真實情況十分有趣,日本的情況怕你憋不住笑。
公元前236年,秦始皇掌政,和李斯、尉繚等人一統開啟統一大業,以救燕為名大破趙國。前230年滅韓,前222年滅楚國,一直到前221年滅亡齊國為之,花費十年時間掃平六國勢力,將中國版圖大一統,成為第一名皇帝。
這時的秦國已經國力鼎盛至極,擁有遼闊的國土,強勢無比。在後世西方學者的眼中,他們經常把秦始皇比作羅馬帝王凱撒,是絕對的傑出帝王。那麼在這個時候,世界各地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
一、歐洲各國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在日後極為強橫的歐洲勢力。在公元前221年這個時間點前後,歐洲還處於羅馬帝國一家獨大的情況下。
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並以一種十分驚人的擴張速度迅速發展,整個義大利和西歐都被收入囊中,形成了極其強大的羅馬帝國。這時的羅馬帝國提出了城邦的概念,把地中海周邊各個民族與小國都融合成一體,城邦文明就此興起。
古希臘人在公元前700年出現希臘文字後,將歐洲的文化積極推廣並發展,和羅馬一起誕生了非常多如奧維德、荷馬這樣的優秀文學家。這個時代也被稱之為「古典時期」,是歐洲文化飛速發展的一個階段。
一直到古羅馬帝國分裂後,歐洲才開始陸陸續續產生我們現今熟知的德國、英國等國家,羅馬帝國在我國的史書裡被稱之為「大秦」,是得到高度評價和重視的國度。
二、非洲各國
非洲各地的發展相較於其他地區就顯得十分緩慢了,在公元前3世紀初步進入鐵器時代,不斷發展著自己獨特的文明和工藝。在公元前500年,大辛巴威石頭建築物群被建造完工,這也是當時非洲本土文明的一大象徵。
公元前202年,本土的柏柏爾人建立了努米底亞王國,有著出色的農耕技術和嫻熟的冶銅技藝。同時他們還精通遊牧,有著不錯的文化造詣。公元前146年,打敗迦太基帝國的羅馬率軍攻打努米底亞王國,在長達100年代反抗下最終被羅馬帝國吞併。
除此之外,更多的非洲地區都是以土著部落來生活著的,他們有著各自的文化和信仰,並且藉助叢林的保護與世隔絕,避免羅馬鐵騎的掃蕩。但是除了北非之外大部分地區還是屬於十分偏遠落後的。
三、日本
視線再回到亞洲的日本身上,日本一直是一個和中國交集比較多的國家,在他們很長的一段歷史中都有著中華文化的影子,並且也對他們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出自於獨特的環島地形,在沒有發展起來航海業之前的日本都是十分落後的。在公元前221年那個時間點左右,日本本土的人們仍然處在石器時代中,居民都是身著獸皮,手握石質武器,實在是令人忍俊不禁。
當時的日本並沒有任何的國度,本土的住民還在為了生存以部落為戰,因為石器的落後無法獲得更為高級的資源,就連食物的烹製也十分原始,可以說是相當落後了。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追求長生不死藥,他派遣了非常多的船隊遠渡重洋。在這期間就發現了當時的日本島,並且有一部分人就在此居住了。
這些被日本歷史稱之為「渡來人」的海上移民給日本的發展注入了強心劑,讓日本進入了彌生時代,也擁有了陶器、鐵器和青銅器等技術,大大地加快了發展,擺脫了那種披獸皮度日的生活。
秦朝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強國,秦始皇也是一位實打實的傑出帝王。世界各地的發展程度已經充分地證明了當時的秦朝是多麼強大,這對於現在的我們也是一件值得欽佩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