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翼殺手2049與恐怖谷理論:機器人越像人,越可怕

2021-01-19 新智元

【AI WORLD 2017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倒計時 22天


大會早鳥票已經售罄,現正式進入全額票階段。還記得去年一票難求的AI WORLD 2016盛況嗎?今年,即將於2017年11月8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AI World2017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我們請到了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戰略官邵洋華為軟體工程部副總裁張寶峰。想現場感受頂級科學家的風採和CMU的學風與氛圍,或者是現場向他們請教技術問題?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馬上參會!


搶票連結:http://www.huodongxing.com/event/2405852054900?td=4231978320026


大會官網:http://www.aiworld2017.com



來源:Guardian

編譯:劉小芹

 

【新智元導讀】 在所有情況下,越是看起來「人造」的東西,我們就越容易應對。當然,一旦我們和人造生命之間的差異無法被察覺,我們的反應和面對真人的反應是完全一樣的。在哪個點,情況會發生逆轉——這是銀翼殺手的永恆的主題——而那時,糾結自己是誰,成為人類的意義是什麼的,將是機器人。


銀翼殺手2049(Blade Runner 2049)的上映再次讓我們不禁想像,如果人造生命和人類之間的區別消失了,將會是什麼樣的世界。一旦其他「非人類」幾乎和我們一樣「真實」,那麼人之所以成為人的意義就會受到挑戰。


神經科學家們已經知道,這種情況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是令人不安的——這是由於一種被稱為「恐怖谷」(Uncanny Valley)的現象。在實驗中,當人們面對看起來非常機械的機器人(例如閃光機器人或金屬機器人),他們的反應很正常。但當機器人看起來越是像人類,人們就越感到反感、不安,甚至驚恐。


Daniel Glaser是倫敦國王學院倫敦科學館(Science Gallery London)館長、神經科學家,他在研究中從外觀、移動的方式和反應的方式這三個維度測量了「任何事物與人類相似的程度」。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在所有情況下,越是看起來「人造」的東西,我們就越容易應對。當然,一旦我們和人造生命之間的差異無法被察覺,我們的反應和面對真人的反應是完全一樣的。在哪個點,情況會發生逆轉——這是銀翼殺手的永恆的主題——而那時,糾結自己是誰,成為人類的意義是什麼的,將是機器人。


「恐怖谷理論」是一種典型的情感反應,當我們遇到一個非常像人,但又不完全是人的實體時,就會產生這種情感反應。這是一個關於人類對機器人和非人類物體的感覺的假設。這個假設是在1970年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Masahiro Mori)提出的,他認為隨著機器人變得更像人類,人們會覺得它們更加容易接受而且吸引人。但是這是在到達某個點之前。當機器人與人類的相似度越來越接近這個點,它們與人類很相似但又不完全是人類,人們會產生一種不安、不舒服的感覺。如果它們與人類的相似度超過了這個點,並且與人類非常接近,那麼情感反應又會回到積極的狀態。這是一種獨特的「相似度」與「情感反應」之間的關係,在研究裡「好感度對相似度」的關係圖中,在相似度臨近100%前,好感度突然墜至反感水平和回升至好感前的那段範圍,被稱為「恐怖谷」。



根據森政弘的假設,隨著人類物體的擬人程度增加,人類對它的情感反應呈現增-減-增的曲線。恐怖谷就是隨著械器人到達「接近人類」的相似度時,人類好感度突然下降至反感的範圍。「活動的類人體」比「靜止的類人體」變動的幅度更大。(來源:維基百科)


任何具有高度類似人類特徵的東西都可能受到恐怖谷效應的影響,但最常見的例子是機器人、電腦遊戲角色和逼真的娃娃。


不過,並非所有的類似人類的機器人都是怪誕的,人們對怪誕的看法也各不相同。那麼,有什麼證據表明,類人的特性會讓我們感到如此不舒服呢?


自1970年以來,科學家們從許多角度探討了「恐怖谷效應」,從機器人專家出於實際利益的研究,到心理學家的理論研究和實驗研究。對恐怖谷效應研究的興趣迅速擴大是從2005年開始的,當時 Karl MacDorman 和 Takashi Minato 將森政弘提出該假設的原始論文翻譯成了英語。此後,人們對這一領域的興趣迅速增加,在2015年,引用該恐怖谷理論的學術論文有510篇,而2004年時只有35篇。


儘管這種效應很容易被描述,而且直覺上是「正確的」——當我們看到一些像活的一樣的玩具娃娃或遊戲角色時,確實會感到「恐怖」。但是研究這樣一個循環論證、而且主觀的概念非常困難。學者們甚至發生過一場關於「恐怖谷」是否存在的激烈辯論——Jari Kätsyri和他的同事們最近對證據進行了回顧,並得出結論,恐怖谷效應是否存在仍然難以證明。


不管怎樣,這場辯論還沒有結論——儘管已經發表的研究結果中或許有最有力的證明「恐怖谷」存在的證據。Maya Mathur 和 Maya Mathur 在研究了人們對80個真實世界的機器人的喜愛程度以及願意信任它們的程度後,發現存在一個明顯的恐怖谷效應。



【AI WORLD 2017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倒計時 22 點擊圖片查看嘉賓與日程。


大會門票銷售火熱,搶票連結:http://www.huodongxing.com/event/2405852054900?td=4231978320026


【掃一掃或點擊閱讀原文搶購大會門票】

AI WORLD 2017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購票二維碼: 



相關焦點

  • 《銀翼殺手2049》影視評點
    《銀翼殺手2049》:原來我依舊不是真的塵奚 一鍵偽原創2 智能偽原創 恢復原文 原文網址從我清醒的一刻起,有了血肉之身,有了一種思維方式,但並不是擁有相同的感情,即使只是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也被貼上了「人造」標籤,《銀翼殺手2049》海報2049《刀鋒戰士》是一部由丹尼斯·惠蘭執導的科幻電影
  • 《銀翼殺手2049》:科幻的唯美
    你不需要了解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原作《銀翼殺手》,也不必是一個科幻迷,作為續集的《銀翼殺手2049》(下文簡稱《2049》)自成體系,展現出特殊的美學。但是調查之中,K發現自己以及所有最新型的複製人所堅信的「只可製造,不可再生」的神話破滅了,自己就可能是被生養出的!這是在回應一個存在主義的終極問題:何為人,何為複製人,或者機器人?電影並不是科學,它暗示的答案是情感和記憶。在科技可以製造出完美和馴服複製人的2049年,有靈魂地活著(soul)是關鍵,這和導演維倫紐瓦前作《降臨》中所探討的相似。
  • 銀翼殺手2049背後的那些生物學知識
    很多年以前看過一部科幻經典銀翼殺手,昏黃的天空,下不完的大雨裡,複製人羅伊的那一句:"所有一切終將流逝在時光裡,一如眼淚,消失在雨中,離開的時候到了......"低沉的聲音配合飛起的白鴿,複製人在樓頂坐化,留下若有所思的銀翼殺手戴克。電影的結局留下了懸念,多年之後,《銀翼殺手2049》延續了上一部的世界觀,為我們展示了一幅荒涼、壓抑的未來場景。
  • 九大問題解讀《銀翼殺手2049》
    在《銀翼殺手2049》中,記憶移植真實存在,只不過以主角K為首的連鎖9型,被賦予了正常人類壽命(其實從連鎖8型就開始了),但增強了情感方面的抑制功效,讓他們不再反抗。至此,《銀翼殺手2049》中的複製人,擁有了「正常壽命、被抑制情感、虛假記憶」的特徵,同時也令本片與第一集形成了一個死循環,即「抑制→反抗→尋找真我」。
  • 不會欣賞《銀翼殺手2049》,是我們的損失
    可以肯定的是,這一代人不會欣賞《銀翼殺手2049》,是我們的損失。不是電影拍得不好,而是我們沒有適配的審美水平。有些電影的價值歷久彌香,有點緊俏貨隔天就忘。《銀翼殺手2049》不會因為中國市場一時的暗淡而被埋沒,好電影是有長久生命力的。菲利普迪克1968年創作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向人類社會拋出了仿生人與人類共存的時代,有關真實與虛幻的哲問。該小說1982年被改編成電影《銀翼殺手》,引發了又一代人關於如何看待仿生人的思考。這兩個作品不但有超前的科幻價值,還有現實的人類倫理與哲學的探討。
  • 說實話,《銀翼殺手2049》我看得睡著了
    簡單的看,影片講述了在人類與複製人共生的2049年,兩個種族之間的矛盾升級,對決一觸即發。新一代銀翼殺手K尋找到已銷聲匿跡多年的前代銀翼殺手,當然,更主要的是複製人的孩子,一步步設計懸念,剝絲抽繭地去尋找真相。
  • 從《銀翼殺手2019》到《銀翼殺手2049》
    從《銀翼殺手2019》到《銀翼殺手2049》本片以2019年的洛杉磯為故事背景,描寫一群與人類具有完全相同智能和感覺的複製人,冒險騎劫太空船回到地球,想在其機械能量即將耗盡之前尋求長存的方法。洛杉磯銀翼殺手警察派遣精英戴克追蹤消滅這些複製人,不料戴克卻在行動時碰見美如天仙的女複製人,並且跟她墜入情網。
  • 《銀翼殺手2049》
    喜歡科幻電影的朋友,要以一顆對待《大話西遊》的心,去看《銀》,自然也會一顆無比挑剔的心去看《銀》的續篇,而對《銀翼殺手2049》的高要求,票房口碑雙慘敗,也是順理成章。 作為第一代的開始追求顯卡內存的電腦用戶,我的第一個3D遊戲就是在新華書店花49元買的《銀翼殺手》遊戲,遊戲突出的視覺感受,優質的聲效和開放的結局,當我把這個遊戲反覆把玩,所以無論是《銀翼殺手》還是《銀翼殺手2049》,對我來說,都是非常願意接受的好電影,我也很肯定的說,《銀翼殺手2049》是2017年,一部最好的科幻片,沒有之一。
  • 銀翼殺手2049劇情解析 銀翼殺手2049沒看懂的看這裡!
    《銀翼殺手2049》今天將和中國影迷見面了,那麼《銀翼殺手2049》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呢?電影《銀翼殺手2049》會不會看不懂呢?  《銀翼殺手2049》劇情:  電影《銀翼殺手2049》是由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瑞恩·高斯林、哈裡森·福特領銜主演的科幻動作片。
  • 《銀翼殺手2049》有人說看睡了 這裡可有全世界最美的女人
    文/ 蘿蔔頭(頭號電影院topcinema715原創,嚴禁私自轉載)35年前那部科幻電影的神作《銀翼殺手》,終於等來跨越了30多年的續集《銀翼殺手2049》。不少科幻迷都在瘋狂打CALL。儘管《銀翼殺手2049》和《銀翼殺手》一樣,從來就不是那種讓人在觀影過程中又輕鬆又愉悅又不費腦子的電影。
  • 《銀翼殺手2049》裡的賽博朋克文化,你看懂了幾個?
    雖然打著82版《銀翼殺手》續集的旗號。 但《銀翼殺手2049》相比於前作更加視覺化。 除了向老牌刀鋒跑者致敬以外,還沿用了很多視覺方面的創作靈感。
  • 不知道這100條,你永遠看不懂《銀翼殺手2049》
    001 《銀翼殺手2049》是1982年的經典科幻片《銀翼殺手》(Blade Runner)的續集,延續了35年前在大銀幕上發生的反烏託邦的故事。002 《銀翼殺手》將故事設定在21世紀初期,人類製造了只能存活4年的機器人作為奴隸。此時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至連鎖階段,機器人已經和人類非常接近,因此被稱為「複製人」。
  • 《銀翼殺手2049》今年最具鏡頭美感的科幻電影
    《銀翼殺手2049》擁有幾乎無可挑剔的鏡頭美感和燈光效果,刨除科幻片的因素以外來看這部電影絕對能稱得上教科書級別的燈光和鏡頭,甚至不誇張的的說每個關鍵幀截取下來足可以當稱桌面背景,出色的燈光運用冷暖搭配的色調都都能讓《銀翼殺手2049》成為科幻電影中視覺裡程碑。
  • 《銀翼殺手2049》裡的仿生人經歷了多少代?
    代號: Nexus 1-Nexus 5生產時間:「銀翼時代」21世紀初這是泰瑞公司早期的產品,因為大斷電已經找不到什麼數據。但是可以想像,它們決不是冰冷的用於工業操作的機器手臂,或者像機器人瓦力(wall-e)那樣是一堆銅鐵和線圈,以及像獲得公民身份的女機器人索菲亞那樣的「智慧機器人」。
  • 如何有逼格地談論一部電影:以《銀翼殺手2049》為例
    《銀翼殺手2049》的每一幀劇照都可以當屏保。文/鶴本想要當影評界的銀翼殺手,或許你可參考以下10條建議。《銀翼殺手2049》看了嗎?如果你想參考一下網上的大眾評分,《銀翼殺手2049》並非同檔期最高分的電影。
  • 從《銀翼殺手》到《銀翼殺手2049》 35年間給養多少賽博朋克?
    1982年6月,《銀翼殺手》上映,這部如今被譽為第一科幻電影的「神作」,當年的北美票房止步於2600萬美元。直到雷德利·斯科特推出導演剪輯版,才開始獲得美譽。35年之後,該片的續作《銀翼殺手2049》終於在2017年10月上映。片中的時間線也過去了30年,社會發生劇變。
  • 《銀翼殺手2049》正片片段 高司令獵殺對決複製人
    《銀翼殺手2049》正片片段 高司令獵殺對決複製人 《銀翼殺手2049》曝sapper對打片段 時長:01:01 來源:電影網
  • 銀翼殺手2049 (2017)163分鐘 - 懸疑/科幻/驚悚
    然而在《銀翼殺手2049》裡,夜的灰藍,樹和雪地的蒼白,街巷霓虹燈之外的幽暗……世間所有的顏色,無一例外地死氣沉沉,頹靡而絕望。末日的橘色。那是落日的顏色,沙漠覆蓋的顏色,塵土被上帝遺棄而日漸消瘦的顏色。要理解這部《銀翼殺手2049》我們就需要知道每次觀眾的耐心被挑戰的橋段,為什麼華萊士公司的女機器人露芙會有兩次流淚?為什麼哈裡森福特扮演的裡克會和K在歌舞廳有如此漫長的打鬥?
  • 銀翼殺手:2049 一部屬於未來的經典
    如今,它已經被大家認為是一部經典之作,雷德利·斯科特帶有黑暗色彩的賽博朋克之作源於菲利普·K·迪克一部追殺機器人的小說《仿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但這部電影在1982年試映之時慘遭失敗。人們認為它是一部無比自戀,內容空洞的影片,就和電影中由美麗絕倫的希恩·楊飾演的複製人蕾切爾一樣。
  • 《銀翼殺手2049》:關於人類存在的又一次哲學之問
    看《銀翼殺手2049》,會發現這部新片延續了《降臨》的色彩、空間構圖,其高昂澎湃的音樂,更是《降臨》的升級版。《銀翼殺手2049》遠超《降臨》的製作費用,為維倫紐瓦展現自己的全部想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沒看過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導演的《銀翼殺手》,也會輕而易舉地理解《銀翼殺手2049》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