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發布|中國實現碳中和的路徑建議

2021-01-10 騰訊網

作者:

Robert NashPRI高級政策專家

劉珺如PRI高級政策分析師

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將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一項關於中國的長期宏願和優先事項的重磅聲明,並且開始落實到具體的政策之中,使得低碳轉型將成為中國規劃與發展戰略的核心特徵。

投資者不僅日益支持淨零政策行動,也願意投入資金,並與政策制定者合作設計和實施促進大規模低碳資本流動的政策。基於Vivid Economics在PRI「必然的政策回應」(IPR)項目中所作的研究,PRI發布了這份中國氣候政策簡報,希望為中國的政策討論提供一些思路。這份政策簡報對中國總體氣候雄心和關鍵脫碳行業(包括電力、道路運輸、建築和工業)提供了建議,同時也分析了投資者在這一轉型過程中可能發揮的作用。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為達成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新目標,中國需要針對主要經濟部門擴大氣候政策和減排的範圍,並提高相應目標。報告所提出的建議代表了短期的必要行動,以幫助中國以經濟和技術可行、且最終有助於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方式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主要政策建議

01

總體氣候雄心

開展並發布氣候變化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影響評估和分析,以及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包括階段性目標)的路徑,並制定實現目標的全面政策路線圖。

提高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的有效性和覆蓋面,措施包括:根據碳中和目標設定相應的溫室氣體排放上限;引入碳排放配額盈餘的修正機制;公布電力行業和其他行業(如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和國內航空)的覆蓋時間表。

02

零碳電力

制定並實施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包括2025年和2030年階段性目標)一致的電力行業零排放或近零排放計劃。

宣布停止審批不採取有效減碳措施的所有新建燃煤電站。根據碳中和目標設定中期目標,逐步淘汰所有不採取有效減碳措施的燃煤電站。

建立並實施扶持機制,釋放對儲能、需求響應和區域電力市場間高壓輸電的投資。

繼續推動電力市場改革,實施跨區域電力市場經濟調度。

03

工業脫碳

在十四五規劃中制定更高的強制性工業廠房能效目標,並將覆蓋範圍擴大到十三五規劃項下的三萬家企業之外。

制定並實施鋼鐵、化工和水泥行業低碳戰略。此類戰略應設定能源密集行業的明確脫碳目標,並提供轉向電、氫以及碳捕集與封存(CCS)生產技術的路線圖,從而在與《巴黎協定》目標和中國2060年碳中和承諾一致的時間軸上實現脫碳目標。

03

道路運輸

宣布到2040年停止銷售化石燃料汽車和貨車,並制定長期政策制度,在此日期之前交付100%的零排放車輛。

制定並實施重型道路運輸車輛的全面脫碳戰略,包括:設定明確的減排目標,提供低碳卡車研發和示範項目的開展計劃。

03

節能建築

新建築——發布新建築綜合熱效率計劃,包括:制定到2025年的熱效率新標準;承諾每五年將標準提高一次;將新建築的熱效率標準推廣至農村建築。

現有建築——設定到2050年所有住宅、商業和公共建築的節能改造目標;建立政策機制(投資補貼、業主義務)以實現最終目標以及用於跟蹤進展情況的階段性目標。

投資者的作用

繼中國宣布將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之後,2020年10月,五部委(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劵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了《關於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的目標包括制訂新標準和新規定(含披露框架),鼓勵民間資本和外資進入氣候投融資領域,深化氣候投融資國際合作。這些措施有助於營造有利於投資者管理氣候相關金融風險的政策環境,促進中國低碳轉型。

當然,實現碳中和需要大量的投資,特別是在本簡報所強調的關鍵領域。與此同時,其對於私有資本的需求也在增長。投資者將有機會為本簡報所涵蓋的所有行業的公司提供投融資。例如,投資者可為可再生能源供應鏈上的企業提供投融資,包括可再生能源開發商和安裝商以及可再生能源技術設備製造商;投資者可以為提高能效的工業投資進行融資; 投資者也可以向家庭和企業提供貸款,供其投資於建築、供暖系統和能源管理系統的能效改進項目。

PRI正在與政策制定者合作,支持就氣候變化採取緊急行動。至關重要的是,投資者需為氣候行動發聲,並參與支持必要、充分和有效的政策,以促成所需要的投資和減排成果。本簡報可為此提供路線參考。

相關焦點

  • 波士頓諮詢發布中國氣候路徑報告
    波士頓諮詢發布中國氣候路徑報告 中國經濟新聞網
  • 海外網評:實現碳中和,中國有「時間表」更有「路線圖」
    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12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引發廣泛關注,中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路線圖」更加清晰。在氣候變化、環境風險挑戰、能源資源約束等全球問題日益嚴峻的背景下,中國全面推進能源消費方式變革,構建多元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不僅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也為加快推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 中國石化聯合三家權威機構 率先啟動碳達峰與碳中和研究
    ,共同研究提出中國石化率先引領能源化工行業碳達峰和碳中和的戰略路徑;邀請國內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和能源化工行業領導、專家圍繞戰略路徑規劃深入研討。中國石化與三家單位分別籤訂碳達峰與碳中和研究戰略合作意向書啟動碳達峰和碳中和戰略路徑研究,是中國石化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國家新的二氧化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的具體行動,對中國石化構建
  • 海外網評:實現碳中和,中國有「時間表」更有「路線圖」-新聞中心...
    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12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引發廣泛關注,中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路線圖」更加清晰。在氣候變化、環境風險挑戰、能源資源約束等全球問題日益嚴峻的背景下,中國全面推進能源消費方式變革,構建多元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不僅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也為加快推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 波士頓諮詢公司發布報告指出:中國引領全球減排行動的作用舉足輕重
    人民日報北京10月25日電(記者 沈小曉、榮翌)波士頓諮詢公司近日在京發布《中國氣候路徑報告》。報告指出,中國從不同維度採取有效行動,通過發展可再生和清潔能源、清退低效產能、政策引導新能源車普及、新增綠色建築面積等,積極落實減排責任。中國引領全球減排行動的作用舉足輕重。
  • 中國「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倒計時,「十四五」如何部署減排...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的承諾,既為中國的綠色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同時要實現這兩個目標,中國有必要採取新的行動,而「十四五」的新開局顯得尤為關鍵。
  • 中國提出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意味著什麼?
    如果中國能夠實現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那麼到2100年為止,全球氣溫升高的幅度將縮減0.2至0.3攝氏度,達到2.4攝氏度。因此,中國的承諾是迄今為止世界各國中,作出的最大減少全球變暖預期的氣候承諾。 氣候行動追蹤組織也提到,要達到《巴黎協定》中1.5攝氏度的升溫幅度,不僅需要中國的努力,還需要美國和歐盟方面的行動。
  • ...中國提出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推動落實應對氣候...
    法國媒體稱讚中國做出重大氣候承諾;①法國媒體報導稱,中國提出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推動落實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所邁出的重要一步。文章指出,中國的這項重大氣候承諾與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
  • 2060年實現碳中和究竟應該怎樣做?
    與會嘉賓探討實現碳中和應該怎樣做 來自生態環境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教授夏清、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馬莉
  • 率先承諾實現碳中和,伊利再立高目標的底氣在哪?
    今年9月,中國提出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10月24日,正值聯合國日,伊利積極響應「中國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國家目標,率行業之先承諾實現碳中和。根據承諾,伊利將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措施,通過減少牧場溫室氣體排放、建設綠色工廠、全面使用環保包材等方式,抵消生產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實現「零排放」,達到碳中和的目標。率先承諾實現碳中和並不容易,必將面臨多重考驗。而伊利底氣十足,決心在兩個方面持續發力。一方面是做好汙染防控的「減法」。
  • 新華財經|實現碳中和目標需加快構建清潔高效的能源體系
    與會專家表示,我國要實現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值、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需要推動經濟、能源、環境實現均衡與路徑優化,加速構建清潔高效的能源體系。今年9月份,中國承諾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願景的提出,對我國推進能源轉型具有重大意義。
  • 中國石油集團發布2020版《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
    12月17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發布了2020版《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報告》分享了對能源經濟變革規律與趨勢、世界與中國長期能源前景的最新研究認識,並與業內資深專家一同研討交流我國能源轉型趨勢。
  • 中國石油發布2020版《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從能源角度看碳中和的...
    12月17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發布了2020版《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報告。展望報告從世界和中國兩個維度,特別是在應對氣候變化緊迫性不斷提高的大背景下,研判全球及中國能源發展趨勢。中國石油集團總經理助理張華林在致辭中介紹說,中國石油從2015年起組織專家加強能源發展規律和轉型趨勢研究,定期發布中長期展望報告《2050年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努力為全球和中國能源轉型提供方案、貢獻智慧。
  • 實現我國碳中和目標的關鍵路徑:新能源替代煤電
    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二氧化碳排放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根據統計,中國碳排放已經達到約100億噸/年,當前碳排放量位列全球第一,佔全球總排放量的1/4以上。碳中和意味著碳排放和碳匯相等,根據估計,要實現碳中和,要求最終碳排放量低至15億噸左右。
  • 波士頓諮詢公司報告:中國引領全球減排行動的作用舉足輕重
    波士頓諮詢公司近日在京發布《中國氣候路徑報告》。報告指出,中國從不同維度採取有效行動,通過發展可再生和清潔能源、清退低效產能、政策引導新能源車普及、新增綠色建築面積等,積極落實減排責任。中國引領全球減排行動的作用舉足輕重。
  • 芬蘭計劃在2035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碳中和的國家
    芬蘭計劃在2035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碳中和的國家 來源:光明日報時間:2020-09-25 14:23:30 今年2月,芬蘭政府宣布,芬蘭計劃在2035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碳中和的國家,而糧食問題也是碳中和經濟的重要部分。芬蘭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評估,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包括農業部在內的政府各部門都需要確定具體的減排目標。糧食損失和浪費所消耗的碳足跡是巨大的,糧食在生產、運輸、銷售等環節會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產生重大影響和壓力,因此節糧是減少碳足跡的重要途徑。
  • 波士頓諮詢報告:積極氣候目標將為中國創造多方位機遇
    波士頓諮詢公司(BCG)21日在京發布《中國氣候路徑報告》。 夏賓 攝 中新網北京10月21日電 (記者 夏賓)波士頓諮詢公司(BCG)21日在京發布《中國氣候路徑報告》(下稱「報告」),將中國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期間承諾的減碳目標層層拆解,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減排路徑。報告稱,積極的氣候目標將為中國創造多方位機遇。 過去的20多年既見證了中國的快速發展,也是中國成為碳排放大國的歷程。
  • 蘋果2030年實現碳中和,十年後的iPhone會不會更貴了
    7 月 21 日,蘋果發布了 2020 年環境進展報告,同時宣布公司的整個業務、生產供應鏈和產品生命周期將在 2030 年實現碳中和。 蘋果可能是業界目前最重視環保的手機廠商之一了,但即便對於他們來說,實現碳中和也要再花 10 年時間。那究竟什麼是碳中和?它實現起來難度有多大?iPhone 會不會因此漲價?
  • 理上網來|實現碳中和:從中國承諾到中國行動
    此前,習近平主席多次在聯合國大會等重大國際場合強調,中國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迄今為止世界各國中,作出的最大的減少全球變暖預期的氣候承諾。未來,碳達峰、碳中和將成為我國「十四五」乃至更長時間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目標。
  • 中科院戰略諮詢院與戴爾發布研究報告
    戴爾科技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黃陳宏博士,中科院戰略諮詢院副院長張鳳研究員,產業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曉明,戴爾科技集團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政府事務部總經理周兵等嘉賓出席發布活動。報告總結了當前產業數位化轉型發展現狀及主要問題,為促進中國產業數位化轉型提出一系列戰略和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