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經過去,這一年中,造車新勢力的曝光度空前,但也帶來一些「負面」,理想和威馬經歷了多次危機,對品牌形象影響不小。但好在都主動做出了回應,採取措施糾正,2021年或許日子會好過些吧。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兩個品牌在2020年經歷了哪些艱苦時刻。
理想ONE:從「OTA升級」到「召回」
截止2020年11月,理想ONE在2020年總計交付2.6萬輛,這樣的成績對於一款30萬級的新勢力品牌新車來說,還是非常出色的。理想也和小鵬、蔚來成為國內三家前景最光明的造車新勢力。
但除了高光,理想在今年也有很多暗黑時刻,事故頻發,導致這個品牌處於風頭火勢。
·5月8日,長沙街頭一輛理想ONE發生起火,車輛前機艙部分燒損嚴重,這是理想品牌成立後的首次「起火自燃」事故。隨後,官方致歉,並表示自燃與增程器、電池包、油路都無關,「元兇」竟然是一塊遺落在前機艙內的車漆防護墊。
·8月6日,肇慶市二廣高速上,一輛理想ONE發生起火,這是第二次被公開的起火事故。事故原因為異物(20cm鐵片)擊穿了車底的高壓油管,引發事故。理想官方同樣表示起火事故與電池包、增程器、油路無關。
·9月22日晚,青島一輛理想ONE在G18高速公路追尾一輛大貨車,理想ONE的A柱嚴重變形,車內人員嚴重受傷。車主質疑安全氣囊沒有及時爆開,輔助駕駛並未進行幹預等問題。
隨後,理想官方強勢回應車輛沒問題,氣囊傳感器受限於位置無法監測到足夠的減速度導致氣囊未開啟。另外,輔助駕駛系統對於旁邊車道車輛併入車道內的識別具有局限性,沒法在旁邊車道車輛併入1/5車身時採取應急措施,L2級輔助駕駛並不能完全替代駕駛員做決策。
直白說就是,撞的位置不對導致氣囊沒打開,以及L2級輔助駕駛還不能處理這種緊急情況。官方甚至還表示,願意提供車輛給媒體進行同級別競品公開進行此類碰撞試驗,可以說底氣很足。
·5月初,上海一輛理想ONE在馬路上以大約48km/h行駛時,右前輪與路肩磕碰,導致車輛右前下擺臂球頭脫落,發生「斷軸」的情況。事發後,車主認為行駛速度不快,卻出現「斷軸」,覺得車輛存在質量問題,故申請退車。不過理想官方回應,這種「斷軸」情況是受到外力而導致的,碰撞路肩導致洩力,與車輛質量沒有關係,拒絕退車。
·8月9日晚,廈門一輛理想ONE,再次發生「斷軸」事件。現場車輛左前側遭遇撞擊,左前輪脫落,車輛下方有液體流出。與其他事故不同的是,車主發聲表示,這是一起普通的事故,自己開車時沒有注意到路況,撞到了路邊左側的道路隔離欄上,他仍然對理想ONE的質量放心。
而理想方面也表示,此次事故並非質量原因導致,自稱理想ONE的懸架系統非常安全可靠,所採用的複合材料前懸架下擺臂在剛度上比鋼製、鋁製下擺臂更加高。
·11月1日,理想表示將推送2.0版本的軟硬體OTA升級,軟體方面最值得關注的是升級增加了貨車併線預警功能,系統能自動檢測車輛前側方的大貨車,當系統判定大貨車併線有碰撞風險時,會通過儀表屏中的圖像以及聲音向駕駛員進行預警提示,提醒駕駛員注意併線的前側車,做好人工控制車輛的準備,減小事故發生的概率。
而在硬體方面,理想ONE將進行前懸架下擺臂球銷升級,在一些前懸架碰撞事故中,一些車輛單側車輪受到較大撞擊時,可能導致車輛下擺臂球頭脫出,因此官方將其升級脫出力更高的球銷。
然而,這種硬體的更換被官方稱為「升級」,似乎與大眾的認知不符,這更應該被稱為「召回」。
·11月6日,由於「OTA升級」的說法備受討論和爭議,理想汽車更改說辭,並發布道歉信,承認實為「召回」,召回生產日期在2020年6月1日及之前生產的10469臺理想ONE,將免費更換脫出力更高的前懸架下擺臂球銷。
道歉信指出,「此次行動應該按照「召回」來定義,而非「升級」,理想汽車的表述不符合行業和公眾的認知。對於這些批評和指正,我們做了深入的反思。」
至此,理想的這次風波才告一段落。從2019年12月開始交付以來,理想ONE已經發生過多次自燃和「斷軸」事故,這對於一個新成立的品牌來說,所受的壓力著實不小。
不過,這類事故並非理想「專屬」,實際上,其他車型由於意外或者質量問題引發的事故也並不少見,只是因為新勢力品牌更容易被聚焦和放大,因此給人先入為主的印象。如今理想更換了脫出力更高的前懸架下擺臂球銷,可能後續不會有更多「斷軸」事故發生了。積極面對問題,並採取相關補救措施,理想在態度上還是很端正的,但願消費者也給多一點耐心,一同見證新品牌的成長。
威馬EX5:自燃大爆發
威馬汽車也是成立較早(2015年)的新勢力品牌,目前已擁有EX5和EX6兩款SUV,並且開拓海外市場。在2020年9月,威馬獲得了總額100億的D輪融資,這是造車新勢力所完成的最大金額單輪融資。與蔚來、理想、小鵬三大「明星」新勢力相比,威馬汽車顯得相當低調,但短時間內連續四起自燃把威馬推到了風口浪尖。
·9月23日,溫州一輛威馬EX5在公路旁發生起火自燃,事故最先在車內扶手箱和座椅處開始冒煙,引發整車被燃燒。消防部門最終撲滅明火,車輛所裝載電池包在事故中並未燃燒或爆炸,因此並非電池原因導致。
·10月5日,福建一輛威馬EX5計程車發生自燃。不過威馬官方立即表示,此次自燃為個別問題,與整車質量問題無關。
·10月13日,又一輛威馬EX5計程車在充電時發生自燃,有意思的是,這與10月5號自燃的那輛都同屬於同一計程車公司。
隨後,威馬汽車針對這兩起事故作出回應,初步調查鎖定了是因為電池問題造成了事故的發生,這是官方正式承認電池隱患引發自燃,並提出更換為質量更好的寧德時代電池,並做出賠償。
·10月27日,北京一輛威馬EX5發生起火爆炸。威馬在第二天(10月28日)發布公告,但並沒有對事故原因進行說明。
而在同日,威馬宣布召回1282輛動力電池有問題的EX5。官方稱,由於車輛電芯供應商在生產過程中混入了雜質,導致動力電池產生異常析鋰。極端情況下可能導致電芯短路,引發動力電池熱失控並產生起火風險,存在安全隱患。威馬決定召回2020年6月8日至2020年9月23日生產的,裝備了電芯型號為ZNP3914895A-75A的動力電池的部分2020款威馬EX5,共計1282輛。
這以上四起事故中,第一例與電池無關,而後面三例官方都承認是電池原因引起,但將責任引向電池供應商。對應的一家電池供應商中興高能承認福建的兩起起火車輛的電池電芯為他家供應,但北京的那一例就與自己無關了。
這其實引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威馬的電池供應商多而雜亂。寧德時代、力神電池、宇量電池、中興高能、江蘇塔菲爾、浙江穀神等等都向威馬供應過動力電池。這些電池廠家技術力量不均,電池能量密度也不一致,間接導致加大事故發生的概率。除此之外,還會導致不同批次車型的續航和性能有所差異;不同品牌電池的搭載也可能引起BMS電池管理系統出現缺陷。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
連續四起起火事件導致消費者對威馬品牌產生擔憂,其根源在於威馬對於新車的安全性重視還不夠。在最新一輪融資中,威馬明確表示100億將用於智能研發、品牌建設、數字營銷、渠道拓展,唯獨沒有用於安全技術。不過,幸好後期迅速換上了高質量的動力電池,目前沒有更多「自燃」新聞爆出,算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蔚來、理想、小鵬和威馬可以說是新勢力中的頭部,2020年都算發展得不錯,前三家已經上市,股值飆升。只是理想和威馬事故不斷,一定程度讓消費者產生了疑慮,但對於新品牌,要想做到完美,一點瑕疵都沒有,幾乎不可能。如果對這些品牌的產品有一些信心的話,不妨給多一點耐心和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