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的身邊,透過這些事,我們能看出人的秉性和這個時代所呈現出來的特質。大學,朋友之間的交往,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我們總在進行著博弈,由博弈而產生的碰撞,自然會給生活本身增添許多樂趣。
聚餐,是現在大學生每學期各寢室的例行公事。關於聚餐的費用該怎麼辦,出現了種種探討和對決。通過本人三年來的細心觀察和不斷總結,有所察覺其中的奧秘。如何解決聚餐的費用,本人有以下見解。
第一條解決之路,有一個人出全部費用,這個人是誰首先提出誰全請。如果本著理性人的假設,這樣的結果只有一條,大家從大一到畢業,都不可能聚一次。因為只要有一個人買單,其他的人就可以免費享用,這有點像「智豬博弈」裡面的大豬和小豬關係。
豬圈裡有兩頭豬,一頭大豬,一頭小豬。豬圈的一邊有個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遠離踏板的豬圈的另一邊的投食口就會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隻豬去踩踏板,另一隻豬就有機會搶先吃到另一邊落下的食物。當小豬踩動踏板時,大豬會在小豬跑到食槽之前剛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豬踩動了踏板,則還有機會在小豬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爭吃到另一半殘羹。 那麼,兩隻豬各會採取什麼策略?答案是:小豬將選擇「搭便車」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邊;而大豬則為一點殘羹不知疲倦地奔忙於踏板和食槽之間。 現在不同的是,大豬的成本太高,遠遠高於其獲得的收益,以至於想放棄獲得的收穫。這一個,經常會出現女生寢室。自然也有感性的人,在此不做討論。
第二條辦法是費用分攤,AA制。這一解決之路會顯著增加每學期的聚餐次數,原因很簡單,一次的費用很低,而得到的效果和第一條解決之路是一樣。這像現在的合夥企業,共同出資,風險和收益共享。這樣也會出現一個問題,也就是下面的一個博弈,就是每人都出相同的錢,誰吃的多,誰不就賺了嗎?結果是肯定的,通常會有一個現象,聚餐之後,每個人都會感覺很撐,不過隨著聚餐的次數增加,這種感覺越來越少。
有一個很有趣的事,原先我們兩個寢室八個人聚會有兩個人喝酒,現在是有五個人喝酒,並且這五個人喝的還都不相上下。從不喝酒到喝酒的蛻變,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事,細心分析起來,下面的這個原因不容忽視。因為每人出資一樣,多吃多喝就意味著自己賺得多,也就是我們這些喝酒的侵佔了一部分那些不喝酒的利益,這是個「零和博弈」。
第三條是在第一條的基礎上改進的,一次還是一個人請,但是循環著來。這樣很讓我吃驚的是,這樣的聚餐次數又比第二種多,因為我們隔壁的那兩個寢室就是這種方式,幾乎每周都出去吃飯、喝酒。我們只能暗暗的感嘆。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那?這和第二種方法的顯著不同是,綜合下來,每個人所承擔的費用可能不一樣,雖然差距不是很大,但這個小小的差距空間,給了我們很多自私的權利。同時還有一點,為了所謂的公平,內心平衡,一學期下來,要完成一個循環,這就不得了了,也就是說,一學期下來最少要吃八頓飯,遠遠高於我們的聚餐次數。
這也是一個博弈的過程,比如這次是A君請客,他的收益是共有八次吃飯的權利,而A君則想用最少的投資獲得。但往往事與願違,每個人都是這麼想,到最後,一頓飯中,最少是有七個人海吃、海喝,導致成本不斷增加。這是一個惡性的循環,甚至可以說是個「負和博弈」,因為我們獲得的比我們實際需要得到的要多,並且額外獲得的那部分效益很低,甚至會造成其他損失,比如吃撐著的時的痛苦,體重可能隨之上升等等,同時,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
那在聚餐的過程中有沒有「正和博弈」那?本人認為,凡是以吃飯為目的的聚餐都不可能是「正和博弈」,而只有以聚餐為平臺,大家歡快的交談,增進友誼;進行思想上的溝通,提升品位;互相聊聊人生,談談學習,暢想一下未來,豐富一下彼此的認知;這樣,我們都會從一個簡單的聚餐中獲得額外的收益。這就像是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加在一起,就大不一樣了。
在「聚餐」博弈中能夠變得讓大家都獲益,把「零和博弈」或「負和博弈」變成一個「正和博弈」的首要的條件,我認為應該是分享,分享自己的快樂,分享自己的思考,分享別人不知道想知道,而我已經很知道的事。在分享的氛圍中,我們彼此進行更深一層次的交流。
生活中還有好多博弈方面的有趣例子,比如說寢室只有一個水瓶,誰去打水問題;比如今天的專業課去不去的問題;比如這次作業我是百度那,還是自己寫那等等。博弈,給了我們一個觀察問題、思索問題的方法,同時,也給我們解決問題指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