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戰國和博弈論

2020-12-23 享浮年

秦國 X 博弈論

最近幾天,想必大家都在看大熱的電視劇《大秦賦》,我也再看,而且在看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

為什麼戰國時期這麼愛打仗?為什麼最後勝出的秦國,沒過幾年就垮掉了?

從歷史的角度,這兩個問題其實都挺好回答的,但是我今天想換個角度聊這個話題。

什麼角度呢?博弈論,準確來說應該是博弈論中的【壓倒性策略】和【納什均衡】,我們先來聊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說的是有兩個共謀犯罪的人被關入監獄,互相之間不能溝通,如果兩個人都不揭發對方,則由於證據不確定,每個人都坐牢1年。

若一人揭發,而另一人沉默,則揭發者因為立功而立即獲釋,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獄10年,若互相揭發,則因證據確鑿,二者都判刑5年。

在這種大環境下,兩個囚徒之間的博弈策略,有且只有四種可能,如圖所示。

你一眼就能看出來,最好的結果就是兩個人都不招供,然後都被判1年,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博弈論要求我們每次做判斷都要考慮對方

不是說考慮怎麼對對方好,而是考慮對方會怎麼做,然後你又該怎麼做。

對囚徒1來說,如果對方招供了,他就只能招供,因為不招供判10年、招供判5年。

可是如果對方不招供,他還是應該招供,因為他招供就是立功,可以直接走人,也就是說,不管對方是招供還是不招供,囚徒1最好的策略都是招供

這就是所謂的壓倒性策略,即不管對手怎麼做,這個策略對你來說都是最好的,囚徒1的壓倒性策略是招供,囚徒2當然也是如此。

結果就是兩個人都被判刑5年,然而,這個策略並不是最優解,最優解應該是兩個人都不招供,然後都被判1年

但這個策略是最穩定的解,是任何一方都絕對不會單方面改變策略,而這就是納什均衡。

納什均衡指的是博弈過程中,沒有任何一方願意單方面改變自己策略的局面,即對於每個參與者來說,只要其他人不改變策略,他就無法改善自己的狀況。

這裡的關鍵是單方面,就跟囚徒一樣,雖然我知道咱倆不招供會更好,但要變得一起變,我自己不可能先變,也正由於人人都不願意先變,結果就是誰變不了。

如果放大一下,把囚徒困境放到到社會乃至國家之間的博弈,那就會得出一個結論:

一個制度哪怕再好,如果不是納什均衡就不會被遵守。

一個制度哪怕再不好,如果是納什均衡就會長久存在。

而這個結論,恰好能解釋很多古代歷史的問題,就比如為什麼戰國這麼愛打仗。

想像一樣,你是戰國時期的一個國君,如果你的鄰國都在勵兵秣馬,你應該怎麼辦?用愛感化他們?學習孔孟之道,儒家之學?別開玩笑了!

這時的你也必須厲兵秣馬,甚至還需要先下手為強,主動發動戰爭,當大家都在屯兵的時候,你是沒辦法單方面改變策略的,你只能被迫屯兵打仗。

秦國就是這麼幹的,而且還把這個策略發揮到了極致,用最高水平的暴力幹掉了六國。

當秦統一六國的時候,遊戲規則就發生了改變,這時候就產生了新的納什均衡,即大家一起聯合起來的確能夠推翻統治者,但誰先帶頭呢?

於是,沒有人願意單方面採取行動,統一的專制強權擁有了新的納什均衡。

然而,秦朝當時對於自己的統治力過於樂觀了,把主力軍隊部署在邊境線,導致國內空虛。

此時農民起義造反就不害怕被人槍打出頭鳥了,進而強行打破了這個納什均衡。

後來的大一統王朝,就紛紛吸取了這個教訓,對於國內的控制愈發強硬,因為他們知道,專制強權的主要威脅來自內部,而非外部

這也就能解釋了,為啥清朝末年,面對八國聯軍,清政府竟然選擇鎮壓各地的農民起義。

很明顯,清朝從秦朝這裡學到了如何應對專制強權這一納什均衡,但忽略了槍炮的威力。

相關焦點

  • 戰國時期的楚才秦用
    秦楚兩國從春秋時期就經常進行政治聯姻,史書記載3次,兩次是楚國國君娶秦國公主,一次不詳。戰國時期,這種聯姻格局出現變化,秦國國王多娶楚國貴族女子。那麼歷史上有哪些楚人在秦國發跡呢?1號人物:甘茂甘茂人物像甘茂是戰國時期楚國下蔡人(今天的安徽潁上甘羅鄉),戰國中期秦國名將,曾擔任秦國左丞相。學習過諸子百家,由張儀、樗裡疾引薦給秦惠文王。
  • 春秋戰國至秦統一地圖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動蕩的時期,春秋地圖和戰國地圖異同點就在於國家的興衰成敗,疆域的擴大縮小。
  • 博弈論在股市中的思考
    博弈論是二人在平等的對局中各自利用對方的策略變換自己的對抗策略,達到取勝的意義。博弈論思想古已有之,我國古代的孫子兵法就不僅是一部軍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論專著。博弈論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橋牌、賭博中的勝負問題,人們對博弈局勢的把握只停留在經驗上,沒有向理論化發展。博弈論考慮遊戲中的個體的預測行為和實際行為,並研究它們的優化策略。近代對於博弈論的研究,開始於策墨洛(Zermelo),波雷爾(Borel)及馮·諾伊曼(von Neumann)。
  • 博弈論思想
    如,定理——在平面內,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就不是物質了。b, 熵,簡單理解為 混亂程度,我以後會深入 講講 入門的熵,今天簡單提一下。熵用S表示,△S>0,即 熵的改變量大於零,稱為熵增。 反之,熵減。
  • 博弈論速成指南:那些融入深度學習的經典想法和新思路
    關於博弈論,數據科學家需要了解哪些經典思想和新思路呢?本文作者就這些問題一一展開了分析。通過此文,相信讀者會對博弈論的概念和分類有更清晰的理解。博弈論是最讓人著迷的數學領域之一,它影響了多個不同領域,如經濟學、社會科學、生物學,顯然還有計算機科學。
  • 從空城計到阿爾法狗,博弈論如何滲透我們的生活?
    說到博弈論,我們不禁會聯想到那些充滿權謀智慧的歷史故事。比如戰國時期的田忌賽馬、孫臏獻計,都是以己方相對優勢的組合策略去戰勝絕對優勢的對方。這是博弈理論中最佳對策(best reply)的一個範例。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唱的那出嚇退司馬懿大軍的空城計,更是在不對稱信息環境下實踐行為博弈的傳奇。
  • 經典之作《博弈論精粹》今日全國首發
  • 戰國七雄系列故事(九)秦滅六國
    秦滅六國只用了短短的十年時間就完成了統一。山東六國一一被其擊破,根本沒有很好的對策。除了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外,還有其他原因。一、國力被削弱。特別是趙國、楚國和齊國,趙國在之前的長平之戰中損失慘重,國力迅速下滑。楚國再被白起接連猛攻後也一蹶不振。齊國則是將燕國趕跑復國後大傷元氣。
  • 博弈論:產品價格怎麼定才合適,賣的好?博弈論教你定價三步法
    以及包括對微信和朋友圈的社交營銷,打造自己的「個人IP」。今天,是本專欄的第九講。銷售與客戶之間的關係,讓大部分銷售人員本身或者客戶都極容易產生誤解,而這其中最根本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在銷售和客戶達成交易的那一刻,銷售和客戶之間通常會有一個心理不忿。
  • 高考志願填報與博弈論
    簡單來說,考生對學校的偏好,填報志願的策略和各地所用的錄取制度共同決定了這種不確定程度的高低。 當然,有專家分析在平行志願越來越佔據主流的今天,這種不確定性已經有所降低,但客觀來說,不確定性問題依然存在。 最近在讀萬維鋼老師著的《博弈論究竟是什麼》,可以說高考志願填報本質上同樣是一個典型的博弈論問題。
  • 東周為什麼要分為春秋和戰國?春秋戰國又是怎麼劃分的呢?
    眾所周知,先秦時代有:夏商周,而周朝又分為東西周,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其實「春秋」和「戰國」並不是兩個朝代,而是同屬於「東周」的前後兩個階段。
  • 秦始皇的帕累託最優和漢高祖的納什均衡
    秦可以看作是漢的肇始,而漢可以看作是秦的繼續。 但是,如此相似的兩個政權,其結果卻大相逕庭。於是,把曇花一現的秦與國祚綿延的漢對比起來,才更具價值。 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作答,只能給出一個「原來如此」或「言之有理」的解釋框架。而運用博弈論的分析工具,重新審視秦之亡與漢之興,我們則會得出更真實、更冷靜、更理性的思考。
  • 春秋和戰國
    後世又將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一、春秋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一)齊桓公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打著「尊王攘夷」的口號,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二、戰國(一)戰國七雄 齊、楚、秦、燕、趙、魏、韓。(二)各國的變法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變法。變法主要內容:重農抑商;獎勵軍功,按軍功授爵;實行連坐法。
  • 納什紀念與博弈論視野下的國際關係
    納什生於1928年,長期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從事教學和研究。因為對博弈論的巨大貢獻,他於199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根據他的經歷改編而成的電影《美麗心靈》則橫掃2002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等多項大獎。到86歲高齡之際,他又從挪威國王手中接過被譽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阿貝爾獎,成為史上唯一一位諾貝爾獎和阿貝爾獎雙料得主。
  • 黃昱寧︱當簡·奧斯丁遇見博弈論
    對於核心術語「博弈論」,它給出的定義通俗易懂:博弈論基於理性選擇理論,考量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運用理論化和專業化的方式去解釋「人們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是那樣做」。它是過去五十年間,尤其在政治和經濟領域中廣為接受和最為流行的人類行為動機理論。
  • 懂點博弈論,人生會大不一樣
    電影《美麗心靈》中,數學天才納什追妻的套路不一般,自己和同伴都喜歡酒吧裡的一位美女,可自己又不如同伴會說會討女子喜歡,怎麼辦?這個數學天才不一般,巧妙地運用了博弈論的知識,他琢磨著「如果他們4個人全部去追求那漂亮女生,那她一定會擺足架子,誰也不睬。
  • 田忌賽馬反應出怎麼樣的博弈問題?從博弈論的角度應該如何看待這個...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由於軍事上的需要,一門研究鬥爭的新的數學分支「對策論」(博奕論)出現了。「博奕論」(博,指賭博;奕,指下棋)。那麼如何從博弈論的角度來分析這個故事呢?一、博弈過程比賽前田忌按照孫臏的主意,用上等馬鞍將下等馬裝飾起來,冒充上等馬,與齊王的上等馬比賽。比賽開始,只見齊王的好馬飛快地衝在前面,而田忌的馬遠遠落在後面,國王得意地開懷大笑。
  • BNU課程思政雲享會 | 博弈思維:從博弈論的角度幫助學生理解國家的...
    BNU課程思政雲享會 | 博弈思維:從博弈論的角度幫助學生理解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 2020-08-24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家都能看懂的博弈論:三姬分金
    博弈論(英語:game theory),又譯為對策論,或者賽局理論
  • 秦趙井陘之戰,戰國四大名將唯一的一次巔峰對決,勝負如何?
    ,加上齊國受秦國遠交近攻策略的影響不再參與六國合縱攻秦,所以真正堪與秦國一戰的就只剩下經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軍事實力大幅提升的趙國。戰國四大名將中白起和王翦是秦國人,廉頗和李牧是趙國人,大體上來說白起和廉頗大部分時候處於同一時期,王翦和李牧處於同一時期,按理說他們之間應該有過多次交鋒才對,然而史料中並未提到白起和廉頗交過手,唯一有機會交手的長平之戰因為趙孝成王的臨陣換帥也錯過了,戰國四大名將唯一的一場對手戲是王翦和李牧在秦趙井陘之戰中的巔峰對決,那麼此次交鋒雙方勝負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