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後漢作為正統王朝,為何只存在4年就滅亡了?

2021-02-13 地圖帝

    我國歷史上的朝代,有正統王朝和偽朝之分。所謂偽朝,是指像王莽建立的新朝,北宋末劉豫在金國扶持下建立的齊朝等等。所謂正統王朝,自然就是秦漢魏晉隋唐宋元明清這些大型王朝了,另外夾在唐宋之間的五代也是正統王朝。

    在這些正統王朝中,國祚長的有漢(前202年至220年,包括西漢和東漢)、唐(618年至907年,包括武周)、宋(960年至1276年,包括北宋和南宋,但不包括宋恭帝降元後的流亡勢力)、明(1368年至1644年)、清(1616年至1911年)。

    除這些長壽王朝外,還有一些國祚較短的正統王朝,比如曹魏(220年至265年,不含曹操稱魏王時期),北齊(550年至577年,不包括高氏實際控制的東魏),南齊的國祚算是比較短的,479年建國,502年就煙消雲散了。不過這些正統王朝和五代相比,存在時間都算是比較長的了。

    五代存在時間最長的王朝是頭一個後梁,不算朱溫稱梁王階段,前後只存在16年,907年建,923年被後唐滅掉。後唐923年建,936年亡於後晉。後晉936年建,947年為遼太宗耶律德光所滅。再之後,就出現了一個我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短的正統王朝,這就是後漢。

    後漢之後是後周,因神武雄略的周世宗柴榮英年早逝,王朝被趙匡胤篡奪,前後只有9年。但即使是9年,也比後漢要長一倍以上。後漢的國祚前後滿打滿算也不過4年,也就是相當於你讀完大學的四年。

    我國歷史上有兩個後漢王朝,第一個就是漢光武帝劉秀建立的東漢。對於現代人來說,更習慣於稱西漢和東漢,但對古人來說,他們更習慣於稱前漢和後漢。比如諸葛亮在《出師表》寫過「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南朝宋範曄在給東漢史寫書時,名書就叫《後漢書》,唐人也把東漢稱為後漢。不過,五代五個王朝的國名在之前都已用過,史家為有所區別,給五個短命鬼王朝前頭加一個「後」字,所以歷史上有兩個後漢。

    五代的後漢是劉知遠建立的。劉知遠雖然是沙陀人,但他早已漢化,包括他之前的後唐和後晉。所謂的「沙陀三王朝」實際上是不存在的,誰能說出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石重貴這些「沙陀人」有什麼本族的特徵?說過幾句本族的語言,本族的字又有誰見過?

    五代的傳承非常有意思,除了當時稱為偽朝的後梁,唐明宗李嗣源是唐莊宗李存勖的大將(兼非親兄長),晉高祖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大將(兼女婿),漢高祖劉知遠是石敬瑭的大將,後周開國皇帝郭威是劉知遠的大將,後來篡位的趙匡胤又是郭威和柴榮的大將。

    劉知遠能成為石敬瑭的愛將,和他兩次冒著生命危險救了石敬瑭有很大關係,當然他的能力本身就非常突出。任「天下第一鎮」河東節度使的石敬瑭想取代後唐,就必須扶持自己的勢力,劉知遠因各種原因成為石敬瑭心腹。


    劉知遠有勇有謀,還非常要臉,這點比石敬瑭強多了。為了拉來契丹人的贊助,石敬瑭認了比自己還小11歲的耶律德光當乾爸爸,還割讓中原的北面門戶幽雲十六州(幽州指今首都,雲州指山西大同)。劉知遠堅決反對,說哪有年長者喊年少者爸爸的?你還能要點臉嗎?然後又反對割地,說契丹人貪財,你每年多送給他們一點錢就能打發了,何必割讓中原門戶?可惜石敬瑭鬼迷心竅,聽不進去。

    不過在後晉時代,劉知遠還算是比較得寵的,後出任「天下第一鎮」河東節度使,足見石敬瑭對他的無比信任。

    公元947年,遼朝滅掉後晉,耶律德光志在做中原之主,可他殘暴荒唐的行為讓中原人根本不認可他,捲鋪蓋回老家了。中原無主,劉知遠在大將郭威的建議下,從太原出發,沿著汾水谷地向西南進發,然後過黃河,經洛陽殺到國都開封,建立了後漢王朝。

    後漢的疆域並不小,北線約以天津、河北保定、山西代縣為界,西線約以寧夏、甘肅平涼、陝西寶雞為界,南線約以陝西安康、湖北荊門附近、淮河為界(不包括淮河以北由南唐控制的海州和泗州)。


    就具體省份來說,後漢疆域包括河北省南部、山東省、山西省大部、河南省、江蘇省西北部、安徽省淮河以北,湖北省北部、陝西省中部和南部、寧夏北部,是一個大型王朝,就是存在時間過於短暫。

圖-開封古城

    劉知遠於947年初稱帝,進開封沒幾個月就駕崩了,兒子劉承祐繼位。劉承祐是個輕佻的皇帝,身邊的幾位大臣都是油鹽不進的狠角,如楊邠、史弘肇、蘇逢吉、王章,只有郭威算是個正常人。


    後漢王朝特別能折騰,君臣們殺來殺去,結果鬧出慘絕人寰的乾祐之變,三大臣被殺。在外帶兵的郭威僥倖活得一條命,但在京家屬全部被殺,包括養子柴榮的幾個兒子。

    君逼臣反,臣不得不反,郭威率兵南下找劉承祐要說法,劉承祐兵敗被殺。郭威肅清反對勢力後,於公元951年稱帝,建立了後周王朝。

    後漢為何只存在4年就滅亡?郭威曾和大臣有過一段對話。郭威說劉知遠建後漢以來,多殺仇人和滅人之族,結怨天下,所以滅亡太早。後漢是史上少見的殘暴王朝,從劉知遠到史弘肇、蘇逢吉,崇尚酷刑嚴法,不珍惜人的生命。

    比如劉知遠下令抓到小偷就處死,不管他偷了多少。蘇逢吉更是建議抓到小偷後殺他全族,好在此法被眾人否決。後漢律法太過酷暴,弄得人人自危,這也是郭威後來能翻盤的重要原因之一。

更多歷史地圖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相關焦點

  • 他白撿了一個皇位,建立了後漢王朝,卻為何三年就滅亡了?
    後漢,一個是指光武帝劉秀建立的「漢帝國」,另一個是指五代十國時期的「漢」。不過,從知名度方面來看,後者給前者提鞋的資格都沒有。史學家為了區分,一般將前者稱為「東漢」,所說的後漢,一般就是指五代時期的後漢。
  • 歷史上最小的正統王朝,五代後梁到底有多小?
    比如王莽篡西漢建立的新朝,在之後的東漢王朝看來就是偽朝。明朝之後的南明,在將其消滅的清朝看來也是偽朝。    所謂正統王朝這個就好理解了,就是像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再次而廣之,三國的魏、南北朝的宋齊梁陳、五代的梁唐晉漢周等略小一些的王朝也是正統王朝。在這些略小的正統王朝中,五代後梁顯然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
  • 西漢、東漢、南漢、北漢、前漢、後漢:這些「漢」,有何不同
    「西漢」建立於公元前202年,開國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漢高祖劉邦,兩百一十年之後,也就是公元8年的時候,王莽篡漢,建立新朝,「西漢」就此滅亡。 「東漢」,「東漢」自公元25年建立,至公元220年滅亡,前後延續了一百九十五年。
  • 五代十國,到底誰才是正統?糾結的這個正統有意義嗎?
    但後來的王朝,就不這麼折騰了。總共就十二個月,再推就給推沒了。朔是每年的初一。而正朔連在一起則是每年的第一天,是曆法的開端。所以,奉誰的正朔,就是一個政治問題。金朝打得南宋求和,於是強命南宋奉自己家的正朔。這就表明南宋作為一個朝代已經結束了,現在是大金的朝代。當然,還有跟五行說聯繫起來德。
  • 唐宋兩朝只隔了53年?為何印象中經歷了很久?五代十國故事太多了
    公元907年,朱溫迫使唐哀宗禪讓,取代了唐朝建立了後梁政權。正式宣布為期長達300年的唐朝滅亡,五代十國正式拉開序幕。公元960年,趙匡胤在一幫手下兄弟的擁護下,帶著人逼迫後周小皇帝柴宗訓禪讓,建立了宋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的紛亂局面。
  • 歷代王朝滅亡原因
    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和豐京,成王時期營建洛邑;西周末年,周平王姬宜臼從鎬京東遷洛邑後,史稱東周。其中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及「戰國」(戰國七雄:齊、楚、燕、魏、韓、趙、秦)兩部分。周王朝存在的時間從約前11世紀至前256年,共傳30代37王,約為791年。
  • 五代十國分別是哪五代哪十國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朝代,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朱溫在中原地區建立後梁,定都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五代十國開始。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 中國各朝都是怎麼滅亡的,附歷代王朝四字歌
    周王朝存在的時間從約前11世紀至前256年,共傳30代37王,約為791年。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於洛陽後,曹操之子曹丕逼漢獻帝退位、篡奪漢室政權,在許昌稱帝,遷都洛陽,建魏。至鹹熙二年(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曹魏滅亡。同一時期存在的,還有劉備建立的漢,史稱蜀漢;以及孫權建立的吳,史稱東吳。並稱三國,但史書以魏國為正統。
  • 中國各朝代滅亡原因簡析|歷代王朝興亡四字歌
    周王朝存在的時間從約前11世紀至前256年,共傳30代37王,約為791年。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於洛陽後,曹操之子曹丕逼漢獻帝退位、篡奪漢室政權,在許昌稱帝,遷都洛陽,建魏。至鹹熙二年(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曹魏滅亡。同一時期存在的,還有劉備建立的漢,史稱蜀漢;以及孫權建立的吳,史稱東吳。並稱三國,但史書以魏國為正統。
  • 中國歷代王朝滅亡原因,寫字也要懂歷史
    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和豐京,成王時期營建洛邑;西周末年,周平王姬宜臼從鎬京東遷洛邑後,史稱東周。其中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及「戰國」(戰國七雄:齊、楚、燕、魏、韓、趙、秦)兩部分。周王朝存在的時間從約前11世紀至前256年,共傳30代37王,約為791年。
  • 後漢皇帝列表,五代第四個王朝只有三年時間兩任皇帝一閃而過
    封建歷史上除了劉邦外還有一個"漢高祖",即後漢的開國皇帝劉知遠。生活在五代十國這樣的亂世,眼光和時勢共同促成了劉知遠走向前臺。
  • 王美華 | 皇帝祭天禮與五代十國的正統意識
    文章原刊:《陝西師範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年第4期。五代十國時期建國稱帝的諸政權紛紛舉行皇帝祭天禮, 但因為禮儀傳統的差異, 北方五代政權的祭天儀式多嚴謹周備, 而南方諸國的祭天儀式則多草率簡略。
  • 為何在五代十國那麼亂的期間,契丹都沒有藉機南下統一?
    天佑四年,隨著唐哀帝李祝的禪讓退位,大唐王朝的最後一絲榮光也隨之消散,天下分崩之勢再也無法挽回,歷史的車輪就此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
  • "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滅亡的原因總結!
    西周由周武王姬 發創建,定都鎬京和豐京,成王時期營建洛邑;西周末年,周平王姬宜臼從鎬京東遷洛邑後,史稱東周。其中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春秋五 霸: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及「戰國」(戰國七雄:齊、楚、燕、魏、韓、趙、秦)兩部分。周王朝存在的時間從約前11世紀至前256 年,共傳30代37王,約為791年。
  • 五代十國這段歷史,為什麼很少被人提及?
    五代十國的歷史之所以很少被人提及,簡單來說,就是當時整個社會烏煙瘴氣,亂得連專業人士都不願意去總結記載。在這段時間裡可以用戰火不斷來形容,短短幾十年:五代(907年-960年)、十國(902年-979年),就存在了十幾個國家。
  • 一文讓你了解五代十國是怎麼回事,沒有想像的那麼亂!
    今天我們一起把這段歷史從頭到尾梳理一遍,相信你就會明白五代十國到底是怎麼回事了。     五代十國是存在於唐宋之間的一個時間,開始於唐朝末期,結束於宋。     五代是梁、唐、晉、漢、周五代,由於這五個國號的名稱之前都被使用過,為了區別於之前的朝代,所以史書上稱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 唐朝滅亡後建立的五個朝代,可是為什麼每個朝代存在的時間都很短
    五代十國地圖 而唐朝末年的分裂時期被稱為「五代十國時期」就是因為幾個人自稱皇帝,建立王朝,其他的小諸侯紛紛投靠,而那些諸侯的地盤就被稱為國,因為這些效果一共有十個
  • 五代十國人物誌:政治成熟卻殺人如麻,後漢高祖劉知遠
    在五代十國中的五代開國皇帝裡,從奴隸到帝王有朱溫;百戰興唐的有李存勖;留千古罵名有石敬;拉開中原政權改革及統一中原大幕有郭威。而沙陀人劉知遠夾在這些帝王中間,實在有些不太起眼。發跡劉知遠在後晉滅亡後趁亂建立的後漢政權確實有些坐享其成,但必須要說明的是,劉知遠這個坐享其成的機會也是一刀一槍拼殺出來的。
  • 周世宗柴榮:五代時期最有作為的明君
    年輕就投靠了嫁給郭威的姑媽,由於他才幹出眾,又相貌堂堂,深得姑父郭威的喜歡,被郭威收為養子,當時郭威還是做買賣的商人,等到後漢建立,郭威棄商從政,逐漸進入後漢的權力核心,那時候他就一直帶著養子,柴榮也是養父最得力的助手。郭威當年起兵攻開封的時候,命柴榮留守鄴都,足見柴榮此時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了。養父做了皇帝之後,柴榮被委以重任,因為郭氏滿門被漢隱帝所殺,所以柴榮成為郭威惟一的繼承人,並加封為晉王。
  • 劉秀作為一代開國之君,為何甘為做一個繼承西漢的皇帝?
    新朝滅亡後,天下仍存在一種短暫的割據局面,群雄並起,中原逐鹿。打倒王莽後,劉秀得了隴望蜀,一統天下,最終建立了東漢。儘管這裡面的劉秀也算是劉邦的後代,屬於皇族。但是他並非皇族直系親屬,血緣關係較遠,且劉姓宗室經過漢武帝推恩令洗牌後,早已經不是那麼值錢了。劉秀起兵的時候只是南陽的富農。最為重要的是,在劉秀建立東漢之前,已經有了玄漢王朝,繼承了漢朝的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