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與楊貴妃,年齡差了三十四歲,為何還能愛得死去活來?

2020-12-17 熊魚自笑

唐玄宗李隆基是個風流多情的天子,一生有五十九個子女。離宮別院中的宮女加起來又四萬多人。僅史書有過記載,名氣較大的妃子,就多達二十四人。比如王皇后、趙麗妃、武惠妃,她們都在玄宗人生的不同階段上演了不同的故事,留下了一段段異彩紛呈的傳說。

玄宗劇照

玄宗的感情生活雖說絢爛多彩,但也有專一的一面。自從他遇到楊貴妃之後,便傾注了自己全部的感情。他們的故事千百年來感動了無數痴男怨女。

「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七夕節在長生殿中,他們許下了如此感人的海誓山盟。貴妃去世後,年邁的玄宗,在興慶宮中經常獨自一人對著貴妃的畫像與遺物發呆,想著來世也能成為夫妻。當真是「死了都要愛,宇宙毀滅了心還在!」

愛情從來不是一廂情願的事,只有引起共鳴才能產生真摯的感情。然而,玄宗與楊貴妃的年齡卻差了三十四歲。在古代,女子十七歲當母親的比比皆是,所以玄宗的年齡可以當她爺爺了。

玄宗與楊貴妃劇照

這麼大的年齡差距,使他們對事物的認知勢必存在巨大的差距。那麼他們是如何克服代溝,產生共鳴,從而愛得死去活來呢?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楊貴妃的美貌

楊貴妃的美貌是不言而喻的。歷史上有很多形容美貌的詞語專門為她而生。比如,資質天挺、姿色冠代、含章秀出、肌態豐豔等等。

白居易說他的麗質是天生的,令六宮粉黛黯然失色。劉禹錫更加誇張,讚美她為:「低迴轉美目,風日為無暉。」風雲日月在她的眉目間都失去了光輝。

楊貴妃不但天生麗質,還會打扮,各國進貢的高檔化妝品與香料,使貴妃的妝容愈發美豔,引領了大唐的時尚潮流。元稹讚美她為:「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楊貴妃劇照

在楊玉環成為貴妃之前,已經當了五年的壽王妃,作為玄宗的兒媳婦,玄宗想必早已多次耳聞目睹。

不論什麼時代,是何年齡,美貌的女人總是令人賞心悅目,使男人們願意親近,想要徵服,何況楊玉環碰到的至高無上的皇帝。

第二,二人志趣相同

玄宗多才多藝,對音樂尤其痴迷,他不但是梨園祖師,發揚了國粹,而且還能糅合印度婆羅門曲的優點,譜寫出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楊貴妃劇照

如果說玄宗是位音樂家,那麼楊貴妃便是當之無愧的舞蹈家。她很小時就能跳出高難度的《胡旋舞》,楊貴妃入宮後,為《霓裳羽衣曲》配舞便成了她與玄宗之間共同的事業與感情的紐帶。

不但如此,他二人還都喜愛樂器,玄宗最拿手的是羯鼓與笛子,而貴妃最拿手的是琵琶與擊磬。

音樂家碰上了舞蹈家,這對藝術伴侶經常默契配合,聯袂演出,使生活多姿多彩,沉浸在濃鬱的藝術氣息中。而藝術不分國界,不分年齡,知音難求的感覺迅速抹平了年齡的差距,使代溝蕩然無存。

楊貴妃劇照

第三,楊貴妃鮮明的個性

玄宗性格豪爽、詼諧、樂觀,楊貴妃性格率直、開朗、大膽。他們的生活不像帝王與貴妃那樣有板有眼,而是不拘禮節,敢於突破。

皇帝是真龍天子,是九五之尊,嬪妃們根本不敢以正常的情愛對待皇帝,這種觀念在封建社會根深蒂固。妃子們為了恩寵而爭風吃醋,沒有人敢指責皇帝的無情,得不了寵只怪自己無能,或是把矛頭對準其他的妃子。即便對皇帝有所不滿,也不敢表現出來,因為雷霆雨露均是天恩,皇帝一句話能改變太多人的命運,這種權力無法不令人仰視。

而楊貴妃偏偏是個另類,她居貴妃之位,將皇帝死死籠住,不讓他染指別的女人。一旦不順心,就對皇帝大發雷霆,曾因「忤旨」兩次出宮回娘家。貴妃並非悍婦,而是將天子看成了實實在在的丈夫。

玄宗與楊貴妃劇照

正是這種鮮明的個性,讓楊貴妃與其他嬪妃產生了本質的區別。對於看慣了千篇一律的後宮女人的玄宗來說,楊貴妃的出現不啻為絢爛花叢中的一縷清風。使年過花甲的玄宗,又感到了生活並非泛善可陳,而是妙趣橫生。

傾國傾城的容貌,相同的志趣,不一樣的感覺,奠定了玄宗與楊貴妃幸福生活的基礎;使玄宗放下九五之尊的特權,專一的對待楊貴妃;最終使他們之間的愛情達到了親密無間,死去活來的地步。

文:熊魚自笑

玄宗與楊貴妃劇照

淺見拙識,以就正於大方。

相關焦點

  • 風流天子唐玄宗為何晚年只愛楊貴妃一人?楊貴妃手段太厲害了
    唐玄宗一生風流倜儻,多才多藝。作為一個皇帝,他有三宮六院眾多妃子,一生中有五十多個孩子,可為什麼後來只愛楊貴妃一個人呢?除了楊貴妃美貌出眾外,還有其他的原因。唐玄宗納楊貴妃之前,最喜歡武惠妃。可是她也做不到讓唐玄宗只愛她一人。武惠妃死後,唐玄宗就把楊貴妃接進了宮。當初,楊貴妃是武惠妃欽點的兒媳婦,可如今卻成了自己的繼任者,如果武惠妃地下有知,不知道會作何感受。楊貴妃初進宮的時候,唐玄宗身邊還有許多美女,除了後宮眾多的妃子之外,他還想把世界上所有好看的姑娘全都帶到宮中。
  • 唐玄宗與楊貴妃:生前不能保全,為何死後也沒能葬在一起?
    歷史上抱怨唐玄宗對楊貴妃無情的人很多,比如清代袁枚有詩曰: 到底君王負舊盟,江山情重美人輕。 玉環領略夫妻味,從此人間不再生。 抱怨玄宗為了保全江山,保全自己,犧牲了貴妃。
  • 戲說歷史:千古美人楊貴妃與唐玄宗真的是真愛嗎?
    唐玄宗與楊貴妃在長生殿發誓,生生世世永不分離,生生世世永為夫婦。七夕節的夜晚,夜色冰涼,星空閃爍。楊玉環和唐朝土地上所有百姓一樣,在這個牛郎織女相會的節日裡,乞巧。在距離長安五六十裡外的驪山長生殿,楊玉環在庭院裡擺上果盤,掛起彩綢,誠心的焚香祈福。已經66歲的唐玄宗,不知何時站在楊貴妃的背後,默默的注視她做著這一切。
  • 唐玄宗後宮佳麗三千人,為何獨寵楊貴妃一個人?
    今天我們不再探討這個問題,就說說楊玉環為什麼能得到唐玄宗的寵愛。  第一,膚白貌美,氣質出眾  人都是感官動物,皇帝也不例外。最初楊貴妃就是憑藉她過人的外貌才被唐玄宗一眼相中的。白居易的《長恨歌》中這樣寫道:「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四句話,就說明了唐玄宗選中楊貴妃確實是因為她長得美,姿態妖嬈,有過人的魅惑力。
  • 楊貴妃為何獨愛吃荔枝?現代醫學揭開答案,難怪被李隆基寵愛16年
    ,而且嘗試各種品種不同的荔枝,但她最愛的就是「妃子笑」。 全國各地給唐玄宗進貢的水果沒有一千也有一百,為何楊貴妃就這麼愛吃荔枝,難道裡面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其實,楊貴妃喜歡吃荔枝絕不只是因為味道甘甜這麼簡單,她還看中了荔枝的美容養顏,雖然楊貴妃天生麗質難自棄,但她二婚嫁給唐玄宗的時候已經22歲,在古代15、6歲嫁人的年紀屬於大齡婦女,她如果不保養就會被其他十幾歲的小姑娘比下去。 《本草綱目》記載荔枝:「益人顏色」,意思就是說荔枝可以美容養顏,讓面色紅潤起來。
  • 楊玉環18年沒有子嗣,為何還能得唐玄宗獨寵,一直護到最後
    楊貴妃陪伴了玄宗十八年,卻沒能生下一子半女,但這似乎並不影響玄宗對她的喜愛。除了傾國傾城的容貌,到底還有什麼原因,令唐玄宗對她如此著迷?受寵武惠妃早逝,唐玄宗傷心欲絕杜甫的《佳人》一詩曰:「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在楊玉環進宮前,「舊人」武惠妃是最得寵的嬪妃,可惜她連新人的面都沒有見到,就病逝了。
  • 「原創」唐玄宗和楊貴妃之間有愛情嗎?
    馬嵬坡因唐代設立驛站和「馬嵬兵變」而留名史冊,公元755年,安史之亂暴發,唐玄宗和愛妃楊玉環西逃途中,行至興平馬嵬,將士們因痛恨紅顏誤國,導致江山淪陷,一致要求玄宗賜死罪魂禍首楊氏兄妹,隨後軍士們誅殺了楊國忠,玄宗無奈只得賜死楊貴妃
  • 西安華清宮,當年楊貴妃沐浴的勝地,唐玄宗最愛來的地方
    關於華清宮的歷史典故西安華清宮,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是當年楊貴妃沐浴的勝地,也是唐玄宗最愛來的地方,華清宮是唐代封建帝王遊幸的別宮,宮裡面有個「華清池」,是楊貴妃的沐浴的澡堂子。在華清宮,更是記載了一代帝王唐玄宗與鍾愛的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故事。「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寫盡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雖然他們的結局並不完滿,唐朝也從此由盛轉衰,但對於遊客來說,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卻能為這個經典增加一份遐想與迷思。
  • 《長恨歌》中的大唐盛世:唐玄宗與楊貴妃秘史
    01 大唐盛世聊過大宋的仁宗盛世,大唐表示不服,今天就來聊聊大唐。 長恨歌的開篇,非常吸引眼球,說是標題黨也不為過。漢皇,是唐朝詩人的慣用手法,以漢代唐,迴避敏感詞彙,相當於我們現在說太祖,都知道是誰。重色思傾國,說的是玄宗很喜歡美色,整天想著絕色美人。這就很八卦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況九五之尊呢?
  • 楊玉環為何獨愛吃荔枝?現代醫學給出答案,難怪被唐玄宗獨寵16年
    楊玉環又名楊太真,於公元719年出生,比唐玄宗整整小了34歲,但是歷史的奇特之處就是:皇帝的愛情不受年齡的約束。楊玉環經過重重的挫折之後,最終還是跟李隆基之間發生了讓人羨慕、遺憾、不屑百感交集的愛情。為什麼李隆基那麼愛楊玉環呢?也許可以從楊貴妃愛吃荔枝這個角度來解釋:現代醫學揭開真相,難怪被李隆基獨寵16年。楊玉環於公元745年被李隆基冊立為貴妃,從此得寵。正所謂「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 李白寫《清平調》到底是讚美楊貴妃,還是諷刺唐玄宗和楊貴妃?
    有人問,李白是豪放不畏權貴的浪漫主義詩人,又為何會寫下吹捧楊玉環美貌的《清平調》呢?等等,問題來了,李白寫《清平調》到底是不是吹捧楊貴妃?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其實《清平調》並不一定只是表面上的吹捧,也可能是在譏諷唐玄宗,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解讀一下《清平調》的三首詩便知道了。
  • 楊貴妃為何必須死?王和尚解詩:杜甫哀江頭,為何入選唐詩三百首
    這首詩為何如此出名?它所表達的思想內涵是什麼? 今天,王和尚就來分析一下,楊貴妃之死,為何意味著大唐盛世的衰落? △王和尚讀詩:杜甫為何寫哀江頭? 楊貴妃,是唐玄宗的寵妃。史書記載她「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每倩盼承迎,動移上意」。
  • 唐玄宗那麼寵愛武惠妃,為何不立李瑁為太子?楊貴妃表示很尷尬
    李瑁的媳婦兒成了著名的楊貴妃,這也是唐玄宗所忌憚的。大家是不是對壽王李瑁這個人感覺還挺熟悉的?的確如此,因為他曾經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老婆,叫楊玉環。楊玉環15歲就嫁給了壽王李瑁,據說是在鹹宜公主的婚宴上,壽王李瑁一眼看上了楊玉環,武惠妃還拉著唐玄宗給他們倆主婚。
  • 詩興大發卻成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燈泡!
    別說李白刻意拍唐玄宗的馬屁,但誇讚唐玄宗的語義,那是無論如何都逃不了嫌疑的。誰叫我是一個被安排的候選人物呢?此後,唐宮一有活動,李白就作為「記者」,每次都報導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活動,以及他們的愛情豔事。那年,一代詩仙大才子李白可謂盡職盡責:唐玄宗和楊貴妃遊宜春苑,他報導了《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暮春,唐玄宗與楊貴妃於興慶宮沉香亭賞牡丹,玄宗想要聽新詞入曲的演唱,李白不但作了《清平調》的詞,還同樣寫了新聞的報導;入夏,玄宗泛舟白蓮池,李白又報導了《白蓮花開序》;緊接著是《春日行》
  • 立仗馬效應:害了唐玄宗,害死了楊貴妃,也葬送了大唐盛世
    」李世民想聽真話,容得下真話,身邊就有許多敢講真話的人。魏徵、王珪、馬周、戴胄、張玄素等人,就敢於講真話。李世民虛心納諫,和一眾大臣一起,創造了偉大的「貞觀之治」。唐玄宗早年,頗有曾祖父李世民的遺風,也是虛心納諫。姚崇、宋璟、張九齡等人,都是敢於直言之人。
  • 唐玄宗40年裡36次到華清池泡澡,楊貴妃日夜跟隨,華清池代表盛唐
    此外,楊貴妃也有自己專屬的澡堂子,規模沒有唐玄宗的大,但是造型卻比較奇特。唐玄宗的澡堂子是四四方方的,楊貴妃的卻有點橢圓形的意思。一到了冬冷春寒的時候,唐玄宗便帶著楊貴妃策馬前往臨潼華清池,到這兒來沒別的事情,就是為了洗個澡。
  • 唐玄宗李隆基:世人只知風花雪月楊貴妃,哪知同甘共苦糟糠妻
    唐玄宗與楊貴妃的纏綿愛情早已是人盡皆知而且也常常為人津津樂道。除了楊貴妃以外,如果歷史知識豐富一點的朋友應該知道唐玄宗在楊貴妃之前還有一個十分寵愛的妃子即武惠妃,然而不知朋友們是否知道唐玄宗的原配夫人是誰,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唐玄宗李隆基的這位糟糠之妻。
  • 楊貴妃幫安祿山洗澡,被抓傷隱私部位,唐玄宗親自觀看不怒還賞賜
    楊貴妃和唐玄宗的風流不僅從側面說明了唐朝風氣的開放,還說明倫理對他們的約束力不大。據野史傳說,安祿山是唐玄宗的養子(楊貴妃是養母),楊貴妃還為他洗過澡。過分的是,安祿山洗澡時撓傷楊貴妃的隱私部位,還獲得了唐玄宗的獎勵。那是怎麼回事。第一,楊貴妃帶著安祿山洗澡。從唐太宗開始,歷代皇帝都開始幹涉史官的記錄。
  • 唐玄宗沒殺死楊貴妃,而是將她送去了日本?白居易這首詩暗藏玄機
    楊貴妃是歷史上不可缺少的人物,被人們譽為史上四大美人之一,也被一些人稱為「紅顏禍水」。楊貴妃生前受到唐玄宗的寵愛,雖然沒有皇后之位,但是皇后的真實身份是皇后。楊貴妃生前是有爭議的,死後仍有爭議。當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帶著楊貴妃逃到馬嵬坡,都說楊貴妃是在這裡被唐玄宗賜下毒而死的。
  • 唐玄宗1日殺3子,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讓他如此「無情」
    而對於那些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君王來說,在位時間長、開創了新時代功績,也同樣不能避免因皇位而殺掉自己的親人,比如說,那位與楊貴妃愛得死去活來的唐玄宗——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