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元宵佳節!除了吃湯圓,上海人還有哪些節日民俗?

2021-12-29 上海發布

「元宵節」又名「元夕節」、「上元節」,是流行於我國各地的重大民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晚上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故名。

元宵節的淵源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時代的「元日祈谷」儀式。在「國之大事唯祀與戎」的商周時代,春夏秋冬的祭祀活動都是圍繞農業生產展開的。

《禮記·月令》記載:「孟春,天子以元日祈谷於上帝" ,所指孟春的「元日」,即是「正月望日」(農曆正月十五)。孟春標誌著一年農業活動的開端,因此天子親自為農祈谷。同時,進行一系列複雜的祭祀開耕典禮,以表明對農業的重視與祈求農業豐收的美好願望。

元宵節的民俗活動,在我國古代不同的歷史時期其內容也不盡相同,它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演化。至今保留下來的主要有吃湯圓、猜燈謎、賞花燈等。

元宵節吃湯圓這一風俗,是從宋代開始的。「圓子」「糰子」「元之」「水團」「湯糰」等名稱,是宋人對湯圓的稱呼。

隨著宋代城市經濟的發展,集市上出現了專門出售湯圓的食品店。至明代,湯圓作為上元節的食品,和我們今天的製法相似,用糯米細粉灑水滾動粘粉,內用核桃仁、白糖玫瑰為餡,製成的湯糰如核桃大。

到了清代,御膳房所制的宮廷風味「八寶元宵",早在康熙年間即為朝野所傳聞。這從清代劇作家孔尚任「紫雲茶社斟甘露,八寶元宵效內做」的詩句中得到證明。正月十五內廷御膳房要做八寶元宵, 「效內做」即仿效內廷做的意思。

元宵月圓之夜食圓子,在古人的意識中還寄託了人們對團圓幸福的希望。一隻只甜甜圓圓的湯圓,逐漸成了人們甜美團圓生活的象徵。

戳下方視頻連結,來看兔小布一家子在上海發布視頻號給大家送上的節日祝福!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的節日習俗之一,在阿拉上海,「豫園燈會」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每年的元宵燈會,都給上海市民和各地遊客留下美好的回憶。

元宵賞燈的習俗興起於漢代。相傳,漢高祖劉邦之侄吳王劉濞,將揚州燈會文化引入上海松江地區以自娛。自此,這一習俗便在上海開始流行。每逢元宵佳節,各處男女老少紛至沓來,各種燈彩爭奇鬥豔,處處流光溢彩。

明清時期,上海地區的元宵燈會已經非常成熟,而最熱鬧之處始終集中在上海縣城中心的城隍廟、豫園、縣衙一帶。

明萬曆年間,有奇秀甲於東南的豫園在城隍廟相鄰落成。因這裡是元、明、清上海縣衙所在地,附近又有城隍廟、豫園、沉香閣、關帝廟等,在城隍廟西園內還設有各業公所,周圍一帶小商小鋪鱗次櫛比,熱鬧無比。

上世紀50年代,一位父親抱著孩子在購買兔子燈


1995年,豫園商城以當年的生肖為主題舉辦了為期十八天的燈會。此後年年舉辦生肖燈會。城隍廟燈會也正式更名為「豫園新春民俗藝術燈會" (簡稱「豫園燈會」)。

豫園燈會充分利用老城廂歷史空間、建築景觀及深厚文化底蘊的巨大魅力,以豐富多彩的燈彩藝術和活態民俗的表現形式,為上海市民營造出一種特有的文化氛圍和民間親和力,成為滬上新春佳節的一項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是目前長三角地區規模最大、規格最高、保存形式最完整的元宵燈會,留給市民和遊客一輪輪新春的喜慶和回憶。

豫園燈會也因此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欄目支持: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資料:黃浦區新聞辦、上海市檔案局(館)官微「檔案春秋」

製圖:宋博文

編輯:顧依依、宋博文

相關焦點

  • 今天元宵佳節!除了吃湯圓,還有哪些節日民俗?
    元宵節的民俗活動,在我國古代不同的歷史時期其內容也不盡相同,它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演化。至今保留下來的主要有吃湯圓、猜燈謎、賞花燈等。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是相同的,都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
  • 包湯圓、猜燈謎、吃百福宴……泰順用N+1種方式慶祝元宵佳節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我縣各地紛紛開展了歡慶元宵佳節的活動。這裡有萬人齊聚的百家宴,有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有趣味橫生的猜字謎,以及各種送溫暖送祝福活動……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這個元宵佳節,泰順有什麼精彩吧歡歌笑語鬧元宵,萬人樂享百家宴。3月2日,元宵節,三魁鎮一年一度的節日民俗盛會「百家宴」在綿綿細雨中開宴迎客。
  • 吃湯圓,猜燈謎,元宵佳節樂逍遙!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燈、猜燈謎、放孔明燈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金域人也不例外,夥伴們會在元宵節這天吃湯圓、猜燈謎,盡情享受元宵節的快樂!小域也在此為大家送上元宵節的祝福,快來抽取吧!
  • 元宵佳節:吃湯圓做到這6點,營養健康更放心!
    不少人認為湯圓就是元宵,其實不然,雖然在材料和外形上無甚區別,但實際上湯圓和元宵是兩樣東西。 元宵和湯圓,是正月十五的標配。不過對消化不好的人,吃元宵或湯圓有點「辛苦」,吃的時候一定要記住這兩點:如果趁熱吃,糯米皮質地柔軟,餡料的油脂是液態,更容易消化,元宵和湯圓熱著吃腸胃比較舒服。
  • 元宵佳節
    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全國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習俗的興起也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布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 普天同慶元宵佳節 家長鬚知:論湯圓的正確煮法和健康吃法!
    在元宵佳節這天,家人們歡聚一堂,共吃元宵(湯圓)、共制花燈,還有外出賞月、喜猜燈謎等多個好玩的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在元宵節這天還會有耍花燈、舞獅會、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等傳統民俗表演。家長們可根據孩子的興趣點,自行安排「鬧元宵」的活動哦。曉提醒,外出請保護好您的孩子,注意安全!
  • 元宵佳節,健康吃元宵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上元竹枝詞》古時上元節,今日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它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 又到十五元宵節!湯圓吃法有講究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湯圓主要由糯米和糖組成,含大量澱粉,餡料含油也較多。尤其是一些新式餡料的湯圓中還有黃油、植物奶油等,早上起床人的腸胃功能是最弱的,大量攝入後會增加腸胃的負擔。  如果本來就有胃腸道疾病的人更是不能多吃或者不吃,糯米粘性較大,吃多會出現脹氣、泛酸甚至拉肚子。
  • 除了元宵和湯圓的區別,你還應該知道這些
    眾所周知,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春燈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 有了這份元宵美食清單,再也不愁元宵吃什麼!
    大家好我是等著吃元宵過元宵節的小飛魚明天就是元宵節不知道各地的小夥伴都準備怎麼過呢
  • 元宵節湯圓、元宵吃起來!教你在家輕鬆做炸元宵,外酥裡糯、老少皆宜!
    元宵佳節祝大家節日快樂!天天幸福快樂!短暫又幸福的春節長假結束後迎來新一年的忙碌,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之中又迎來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小時候常聽長輩們講,過了元宵節才算年過月盡,元宵節後意味著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徹底過完,元宵節前還可以沉醉在過年的幸福生活中,過完元宵節就要收心開啟新一年的新生活。
  • 圓滾滾的元宵哥and湯圓妹來啦~!
    眾所周知: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上元佳節,是中國漢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有哪些傳統習俗,你可知: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
  • 你吃的元宵居然不是湯圓?好多人都弄錯了!
    正月十五元宵節質量君先祝您元宵節快樂啦~在近年吃貨史上曾經發生過幾次南北大戰豆腐腦鹹甜之爭、粽子鹹甜之爭、月餅口味之爭、番茄炒蛋放糖之爭還有,就是湯圓鹹甜之爭了前面幾戰是因為南北口味偏好不同但湯圓之爭可真是冤枉大了不少人以為元宵和湯圓是南北叫法不同而參戰但其實元宵≠湯圓!
  • 原來元宵和湯圓區別竟然是......
    ,南吃湯圓。不少人以為湯圓和元宵其實就是同一種東西,只是叫法不一樣。其實,元宵和湯圓是兩種做法和口感完全不同的食品,不知道吧?佳節之際,讓你吃個明白!元宵和湯圓本一家但由於歷史、地理等原因才逐漸演變出「北方吃元宵,南方食湯圓」元宵湯圓的區別到底在哪?
  • 元宵、湯圓有啥區別?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就有了。據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 元宵節只吃湯圓?還有多少習俗你不知道!
    元宵節快樂元宵節到,全國有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等習俗,但元宵各地習俗也不盡相同,那麼你知道元宵各地習俗有哪些嗎?
  • 我們的節日|客家人的元宵習俗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是客家民間最重要的民俗節日之一,更是一年中各種民間文藝活動最集中
  • 【我們的節日】元宵的起源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元宵賞月,後來節日名稱也演化為"元宵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在漢文帝時期,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 萬家燈火元宵鬧,一碗湯圓瑞氣盈
  • 洪仁忠:元宵民俗面面觀
    元宵節,作為農曆新年緊隨春節後的第二個傳統節日,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而且在很多地區頗受重視,有「年小月半大」之說。過去,由於受生活視野的局限,只對自己家鄉的元宵節民俗比較清楚,而對外地的節俗知之不多。最近,藉助有關資料和網絡,對全國各地的元宵節民俗進行「惡補」學習,真是不學不知味,學了挺慚愧,原來全國各地元宵民俗就像一座陳列廣博的大觀園,豐富多彩,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