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節日】元宵的起源

2022-01-01 茂名網微茂名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元宵賞月,後來節日名稱也演化為"元宵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在漢文帝時期,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製成(在某些地區是由紅薯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都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望。吃元宵象徵家庭像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說法不一。一說春秋末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不知此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因為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還有一種說法,元宵原來叫湯圓,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圓十分拿手,從此以後,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這兩個傳說不見史料記載,不足為信。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為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

到了現代亦有與元宵節有關的故事。袁世凱在做了大總統之後心猶未甘,還想當皇帝,因美夢不能成真,終日煩惱。一日他的姨太太說要吃元宵,話剛一出口,就被袁世凱打了一個耳光,因"元宵"與"袁消"諧音,從此袁世凱就給手下的人下了個命令,以後不許再說"元宵",而只能說"湯圓"。後來有人就此事寫了一首打油詩:"詩吟圓子溯前朝,蒸化煮時水上漂。洪憲當年傳禁令,沿街不許喊元宵。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相關焦點

  • 我們的節日|客家人的元宵習俗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是客家民間最重要的民俗節日之一,更是一年中各種民間文藝活動最集中
  • 【我們的節日·元宵】正月十五月圓,歡歡喜喜鬧元宵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鬧花燈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
  • 元宵姑娘的故事—思維導圖說節日
    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地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親人們見面了。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並且全城掛燈籠,放煙火。
  • 我們的節日·中秋|中秋節起源
    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節才成了固定的節日。民間尚有「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古時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故稱「月夕」或「祭月節」。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
  • 濛陽街道元勝村舉辦網絡「我們的節日·元宵」活動
    如何讓宅在家中的群眾過一個歡樂的元宵佳節?元勝村兩委決定通過網絡微信群的方式開展一次別開生面的「我們的節日·元宵」活動。活動開始時間定在2月8日(正月十五)晚上7:00開始,當天上午開始接受村民加入為此次活動專門建立的「元勝嬉鬧元宵群」,入群群眾達到499人。
  •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是幾月幾日?農曆新年的節日起源
    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的基本簡介中文名 春節英文名 Spring Festival別稱 新春節日時間農曆正月初一節日類型 傳統節日流行地區 中國,東亞、東南亞等其他華人華僑聚集地 節日起源 舜繼天子位,帶領部下人員祭拜天地節日活動 掃塵、守歲、拜年
  • 館藏為證,元宵才是中國最好玩的節日
    馬王堆漢墓帛畫《太一將行圖》  湖南省博物館司馬遷編撰《太初曆》裡已經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從唐代開始,元宵節加入了花燈遊街、戲曲歌舞、雜技等,元宵節逐漸演變成了一個從宮廷到市井全民參與的節日。元宵節時期的長安城,不僅取消宵禁,還有國家規定的法定三天假期,就連平時不能拋頭露面的女子們也能出門遊街賞燈,被稱之為「放夜」。
  • 生肖元宵迎福而至,節日奇珍你還知道哪些?
    大家心心念念的生肖元宵已經上線啦~ 除了元宵,寶寶們還知道哪些節日奇珍呢? 今天靈兒就為寶寶們帶來 關於鼠年元宵的一手信息 以及其他節日奇珍的大盤點 一、生肖元宵 上線時間: 2020年2月7
  • 【我們的節日】多樣民俗 魅力元宵 泉州不同地區獨特的鬧元宵習俗
    元宵節前趕製花燈  春光結勝百花芳,元夕分華盛泉唐。元宵佳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泉州元宵節豐富的民俗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散發出獨特魅力。唐武則天久視元年(公元700年),泉州開始建城就有上元花燈活動記載。古代泉州元宵節或迎神賽會活動,必有化妝文藝遊玩習俗,所謂「迎神賽會,莫盛於泉」,說的便是古代泉州元宵節的盛況。
  • 【元宵節的來歷】正月十五元宵節由來、起源簡介,為什麼要吃元宵
    正月十五,迎來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元宵節」。那麼,正月十五為何稱為「元宵節」?這個節日為何要吃「元宵」?到後來,司馬遷創立《太初曆》時,把元宵節定為重大的節日。  「星月當空萬燭燒,人間天上兩元宵。」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花燈,猜燈謎,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 今天元宵佳節!除了吃湯圓,還有哪些節日民俗?
    「元宵節」又名「元夕節」、「上元節」,是流行於我國各地的重大民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晚上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故名。元宵燈彩映照著人間的煙火與團圓每年的這個時候家家戶戶猜燈謎 鬧元宵唐宋年間元宵賞燈的習俗非常興盛無論是京城或是鄉鎮處處張掛彩燈滿城的火樹銀花,繁華熱鬧在宋代元宵賞燈持續五天燈的樣式更加豐富多樣正如辛棄疾詞中所述:
  • 【我們的節日】春節的起源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王安石的《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情景。       5.吃年夜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
  • 明天就是元宵佳節!除了吃湯圓,上海人還有哪些節日民俗?
    「元宵節」又名「元夕節」、「上元節」,是流行於我國各地的重大民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晚上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故名。
  • 吃在元宵 鬧在元宵 愛在元宵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漢文化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
  • 【話說元宵】元宵節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嗎?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逐漸演化為「元宵節」。
  • 你真的了解元宵嗎?
    該節日被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元宵,原意為「 上元節的晚上」,因 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關於元宵的起源民間也有多種說法。一起來看看吧!
  • 燈火闌珊話元宵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等,除了燈節源於過節習俗,其它名稱都與時間相關。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歷史記載,自遠古起,人們就開始崇拜日、月、星辰。雖然在商周以後開始趨向於天地神鬼等多神崇拜,但其中仍有日月崇拜的痕跡和遺俗。
  • 薪火相傳「我們的節日」:過有滋有味中國年
    這是爆竹起源較早的記載,說明當初人們是為了驅嚇危害人們的山魈。後來有關於年的其它的傳說。亦反映了中國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願望。現今過年不能燃放了,多少有些失落。失落的不是不能再燃放爆竹,而是漸漸遠去的回憶和離散的情分。
  • 喜迎元宵節線上文藝晚會
    明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元宵佳節,在這個舉家慶團圓的美好日子裡,我們大家歡聚一堂,共同慶祝這個喜慶吉祥的溫馨時刻。現在我把一首非常好聽的陝北民歌《一搭搭裡》唱給大家,希望大家喜歡,順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 元宵佳節
    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古時"元宵"價格比較貴,有一首詩說:"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路行,不得金錢不得回。"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這是兩種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此節日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等習俗,故也稱燈節。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