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凌晨,舉世矚目的「嫦娥五號」返回艙順利落地四子王旗,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取得圓滿成功,在疫情肆虐和國際形勢變幻莫測的當前,這一屬於中國航天人的高光時刻極大地鼓舞了民族士氣,同時也彰顯了我國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
在返回艙落地時成功搶鏡的「玉兔」,給這次嚴肅的科學活動注入了一絲詼諧和趣味,仿佛一下子拉近了普通民眾和科學探索的距離。記者注意到,除了「玉兔」以及「嫦娥五號」總體單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被矚目以外,還有一批參與任務的企業受到了大眾的關注。總部位於北京市海澱區的北京和德宇航技術有限公司就為本次任務提供了世界一流的鑽月電機。
時間回到2012年,和德宇航與嫦娥五號總體研製單位組建了鑽月電機產品的研發團隊,並聯合各方力量協同攻克產品研製的諸多難題。雖然從項目之初就面臨各種挑戰,第一臺電機就反覆做了數百次試驗,經歷了多次歸零,但和德宇航團隊不忘初心,迎難而上,連續攻克了高功率密度、高溫耐性等難關,終於研製出了能在200度高溫下持續工作,功率超過1000瓦,重量不到2.5千克的鑽月電機,最終確保了鑽月取壤任務的圓滿成功。
記者了解到,北京和德宇航技術有限公司創建於2007年,總部位於北京理工大學國防科技產業園,目前在荷蘭、法國、中國香港、西班牙、摩洛哥、南非、墨西哥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子分公司,是一家國際化程度極高的商業航天公司,目前擁有超過20名外籍員工,管理著由140餘家國際分銷商構成的服務網絡。
成立以來,和德宇航依託全球400餘家航天產業合作夥伴,以及豐富的國內外政府資源,先後為載人航天、北鬥導航、嫦娥探月等多項中國航天重點型號任務提供關鍵產品和技術服務,為中國航天的快速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為響應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的號召,和德宇航從2015年開始規劃了由48-60顆搭載AIS/VDES、DCS、ADS-B及光學相機等載荷的「天行者」小衛星星座,並且目前已經成功發射了5顆在軌試驗衛星。和德宇航結合衛星通信、導航和遙感信息,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為全球海洋海事、交通運輸、能源電力、農林牧漁等行業客戶提供天空地海一體化的資源融合解決方案。目前已經在國內、泰國、南非、尚比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智能空間信息服務驗證項目,並且在部分非洲國家已經獲得了當地政府的運營許可,實為不易。
和德「天行者」衛星平臺
和德「天行者」AIS船舶跟蹤系統平臺
據悉,北京和德宇航技術有限公司於2019年和2020年分別獲得了多隻國家基金的投資支持,已經成為一家混合所有制企業。關於參與探月任務,和德公司的有關人員表示八年時間不算短,伴隨中國航天事業迅速發展,整個公司以及參與探月任務的員工都有了巨大的進步和發展,但八年時間也不算長,在探索星辰大海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只能算是彈指一瞬。未來,和德公司一定會將中國人守望千年的飛天夢鐫刻在心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百折不撓,超越夢想,為中國航天建功,為民族復興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