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德宇航助力「嫦娥五號」鑽月成功

2020-12-26 騰訊網

2020年12月17日凌晨,舉世矚目的「嫦娥五號」返回艙順利落地四子王旗,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取得圓滿成功,在疫情肆虐和國際形勢變幻莫測的當前,這一屬於中國航天人的高光時刻極大地鼓舞了民族士氣,同時也彰顯了我國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

在返回艙落地時成功搶鏡的「玉兔」,給這次嚴肅的科學活動注入了一絲詼諧和趣味,仿佛一下子拉近了普通民眾和科學探索的距離。記者注意到,除了「玉兔」以及「嫦娥五號」總體單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被矚目以外,還有一批參與任務的企業受到了大眾的關注。總部位於北京市海澱區的北京和德宇航技術有限公司就為本次任務提供了世界一流的鑽月電機。

時間回到2012年,和德宇航與嫦娥五號總體研製單位組建了鑽月電機產品的研發團隊,並聯合各方力量協同攻克產品研製的諸多難題。雖然從項目之初就面臨各種挑戰,第一臺電機就反覆做了數百次試驗,經歷了多次歸零,但和德宇航團隊不忘初心,迎難而上,連續攻克了高功率密度、高溫耐性等難關,終於研製出了能在200度高溫下持續工作,功率超過1000瓦,重量不到2.5千克的鑽月電機,最終確保了鑽月取壤任務的圓滿成功。

記者了解到,北京和德宇航技術有限公司創建於2007年,總部位於北京理工大學國防科技產業園,目前在荷蘭、法國、中國香港、西班牙、摩洛哥、南非、墨西哥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子分公司,是一家國際化程度極高的商業航天公司,目前擁有超過20名外籍員工,管理著由140餘家國際分銷商構成的服務網絡。

成立以來,和德宇航依託全球400餘家航天產業合作夥伴,以及豐富的國內外政府資源,先後為載人航天、北鬥導航、嫦娥探月等多項中國航天重點型號任務提供關鍵產品和技術服務,為中國航天的快速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為響應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的號召,和德宇航從2015年開始規劃了由48-60顆搭載AIS/VDES、DCS、ADS-B及光學相機等載荷的「天行者」小衛星星座,並且目前已經成功發射了5顆在軌試驗衛星。和德宇航結合衛星通信、導航和遙感信息,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為全球海洋海事、交通運輸、能源電力、農林牧漁等行業客戶提供天空地海一體化的資源融合解決方案。目前已經在國內、泰國、南非、尚比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智能空間信息服務驗證項目,並且在部分非洲國家已經獲得了當地政府的運營許可,實為不易。

和德「天行者」衛星平臺

和德「天行者」AIS船舶跟蹤系統平臺

據悉,北京和德宇航技術有限公司於2019年和2020年分別獲得了多隻國家基金的投資支持,已經成為一家混合所有制企業。關於參與探月任務,和德公司的有關人員表示八年時間不算短,伴隨中國航天事業迅速發展,整個公司以及參與探月任務的員工都有了巨大的進步和發展,但八年時間也不算長,在探索星辰大海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只能算是彈指一瞬。未來,和德公司一定會將中國人守望千年的飛天夢鐫刻在心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百折不撓,超越夢想,為中國航天建功,為民族復興立業!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背後13所高校助力,看看有沒有你的高校
    前幾日嫦娥五號成功著陸,圓滿完成月球採土任務。人們親切地稱嫦娥五號為「五姑娘」,此次月球採土行動稱為「月球來的快遞」,但是這次嫦娥五號成功返回行動背後助力的高校有哪些你知道嗎?喜愛航天事業的同學們不要錯過今天的推送,這些學校將有可能成為你將來會選擇的高校哦!打起精神來跟著我進入到今天的主題吧!
  • 航天二院助力嫦娥五號成功奔月:「繞、落、回」全程保障
    12月17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火箭圓滿完成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其中,航天二院23所、25所、203所、206所自主研製的多項技術產品為嫦娥五號「繞、落、回」等不同階段提供全面保障支撐,助力我國開啟深空探測新徵程。
  • 天津航天機電設備研究所助力「嫦娥五號」
    內容提要:天津航天機電設備研究所承擔了交會對接試驗大平臺的研製以及多項關鍵部件與工裝的生產任務,參加了「嫦娥五號」探測器熱控實施、裝配和地面保障任務,為「嫦娥五號」探測器探月任務的成功完成提供了全方位的助力。
  • 北京市海澱區:和德宇航「天行者」星座第五顆衛星成功發射
    6月17日15時19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北京和德宇航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和德宇航「)投資研製的和德五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這也是和德宇航繼5月31日發射「和德四號」以後,在疫情期間的第二次成功發射。
  • (港澳臺)香港理大揭秘: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成功?
    新華社香港12月17日電(記者朱宇軒)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並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研發月壤表取採樣裝置的香港理工大學(以下簡稱「理大」)科研團隊向新華社揭秘,他們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挖土」成功。 「滿意、激動、開心!」
  • 合肥高新科技力量 助力嫦娥五號升空
    本報訊11月24日,我國探月工程第三步收官之戰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成功。位於合肥高新區的中電博微43所為嫦娥五號探測器配套的4款高壓抗輻照DC/DC變換器為探測器各功能單元提供穩定供電,中電博微16所研製的特種低溫接收機,可以精確接收遠至上億公裡之外的微弱信號,則為地面測控和通訊系統裝上了「順風耳」。
  • 嫦娥五號為什麼要踩兩次剎車?成功實施近月制動的嫦娥五號什麼時候...
    嫦娥五號為什麼要踩兩次剎車?成功實施近月制動的嫦娥五號什麼時候回來?時間:2020-11-30 17:50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娥五號為什麼要踩兩次剎車?成功實施近月制動的嫦娥五號什麼時候回來?
  • 嫦娥五號登月挖土,是什麼樣的人完成這次壯舉的?
    嫦娥五號是靠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起飛的,而「長五」系列火箭總設計師李東、副總設計師楊虎軍都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總指揮王珏是北航2009屆博士畢業生、宇航學院兼職博導。 文昌航天發射場副總工程師胡旭東,2003年本科畢業於東南大學,主要負責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統籌謀劃、指揮決策和任務抓總工作。 以上說的這些只是眾多高校力量中的一些突出代表人物,其實各個高校的貢獻遠不止這些。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既是收官之作,又是我國未來月球探測的奠基之作,將為我國未來開展載人登月與深空探測積累重要的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是我國航天技術的一次重大跨越。那麼,嫦娥五號探測器長啥樣,這一號稱中國航天史上最為複雜的任務有什麼特點?經社君總結了幾組數字,讓你能夠快速認識這位嫦娥「五姐」。
  • 搬運外骨骼助力搜索回收分隊,成功完成嫦娥五號返回器回收任務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著陸。該公司二院206所研製的搬運外骨骼助力搜索回收分隊成功完成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任務中,兩名搜索回收隊員身穿外骨骼、攜帶多套搜索設備從直升機降落點快速機動至返回器著陸點。
  • 南航專家解讀「嫦娥五號」:探測器「怎樣返回」比「怎麼挖」更有難度
    美國通過阿波羅計劃實現載人登月,12名航天員曾抵達月球,一共採集了約381.7千克月壤和月巖樣品。1978年,美國曾經贈送了1克月球土壤給中國,中國科學家研究了其中0.5克,發表了14篇相關研究文章。「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樣本,將分別來自月表和2米深度之下。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榮威iMAX8作為保障用車助力中國航天發射...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榮威iMAX8作為本次「嫦娥五號任務火箭發射保障用車」,助力中國航天,順利完成各項既定保障任務並見證嫦娥五號「奔月」的歷史性時刻!
  • 合工大團隊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
    11月24日,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但少有人知,此次「月球挖土」任務順利開展的背後,還有咱合肥力量的「助力」。來自合肥工業大學的科研團隊連續7年奮戰在科研一線,為此次探月工程取樣鑽具溫度分布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 嫦娥五號月球支起國旗,西方媒體接連發出質疑,矛頭直指美宇航局
    【編輯/作者 海峽生活匯欄目 初陽/楊楊】近日,中方再次成為國際上感嘆的對象,中國航天事業再次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果,"嫦娥五號"順利登月,除了成功採集月球表面的土壤樣本,還有嫦娥五號在月球展現中國國旗一面"隨風擺動"的五星紅旗中方探月工程已經執行多年,實際上嫦娥3號、4號曾經都在表面上展示過國旗,但卻並非真正物質上的旗幟,皆是在探測儀器上所噴繪。也就是說,此前兩次停留在月球上的中國國旗實際上是圖案,而這一次嫦娥5號的成功登月,攜帶的卻是一面貨真價實的五星紅旗,且在月球表面向全世界展示出來。
  • 助力「嫦娥五號」飛天!楊本湘,雲南施甸好兒郎!
    11月24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託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海南的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中國探月再啟「嫦娥奔月」的浪漫之旅。作為多次參加航天發射任務的首席氣象預報專家,來自雲南保山市施甸縣的楊本湘一邊忙著西昌發射場的任務,一邊通過視頻連線參與到文昌發射場的氣象會商,在千裡之外的西昌為文昌的任務助力。「知道嗎?
  • 江蘇「最強大腦」助力嫦娥五號飛天
    11月24日,嫦娥五號在文昌發射場成功發射。23天後,返回器成功回收。在這成功的背後,也有堅實的江蘇「最強大腦」,李汶瀚、王亞、馮凱倫等江蘇人為嫦娥探月工程貢獻才智。 「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對我們是極大的鼓舞。我們期待未來執行載人登月任務!」
  • 目睹嫦娥五號成功後,美宇航局果斷出手扳回一局,白宮內一片歡呼
    與此同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認為,儘管SN8在著陸時發生爆炸,但仍然是個巨大的成功,因為其有力的抵消了中方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影響力。據我國國家航天局此前消息,12 月 6 日凌晨,「嫦娥五號」上升器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成功上演「月宮之吻」,完成月壤樣品的「收件」工作。自此,「嫦娥五號」正式踏上回家之旅。
  • 嫦娥五號「滿載而歸」,俄專家:史無前例,美國人又來暗示
    據環球網報導,12月2日,嫦娥五號探月最新進展披露:成功在完成鑽取2千克月壤的採樣和封裝之後,俄羅斯科學院航天研究所核行星學科室主任伊戈爾·米特羅法諾夫打破了沉默,接受了媒體採訪。這位來自航天大國的科學家在研究嫦娥五號探測器相關資料後做出了評價:嫦娥五號探月不是其他國家以前完成項目的重複,中國展現了其技術的獨特性,以前從未有人這樣做過,可以說是世界首例。面對我國嫦娥五號如今的豐功偉績,除了俄羅斯這個航天大國發聲之外,美國方面卻陷入了沉默。
  • 成功託舉「嫦娥五號」飛天的江蘇力量
    原標題:成功託舉「嫦娥五號」飛天的江蘇力量   11月24日,嫦娥五號在文昌發射場成功發射。23天後,返回器成功回收。
  • 隼鳥二號採樣返回,嫦娥五號落月挖土!
    嫦娥五號的上升器和著陸器組合體,在筆者碼字的同時正在月球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火山邊緣降落,而日本在小行星龍宮上的取樣也將於12月份返回地球,這是巧了,這兩個都屬於取樣返回,一個遠在數個天文單位以外,一個則在抬頭可見的月球上,到底哪個更難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