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5月7日訊(記者廖仕祺 通訊員薛源)準媽媽懷孕37周,到醫院產檢,醫生發現胎心監護異常,胎兒處於嚴重缺氧狀態,隨時可能胎死宮內。醫院開通綠色通道,緊急手術,經醫生全力搶救,母子平安。手術中發現,原來是出現了罕見的臍帶血栓。醫生提醒,胎動減少是孩子的求救信號,準媽媽必須引起重視。
家住江岸區的甘女士(化名)懷孕37周,是位二胎產婦。5月1日下午,她像往常一樣,獨自到武漢市婦幼保健院產科門診做產檢。做胎心監護時,醫生發現異常:20分鐘內一直測不到胎動,結果提示NST(無應激試驗)無反應型,胎心率基線沒有變異,幾乎成一條直線。而甘女士也表示,寶寶平時非常「活潑」好動,一小時大約胎動3-5次,早中晚總共有十來次,但是最近三天明顯感覺到胎動減少了。
此時,甘女士還未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只以為寶寶睡著了。」但醫生提高了警惕,立即將甘女士收入住院。雖然採取變換體位、吸氧、活動等措施,再次複測,結果仍提示NST無反應型。因為在20分鐘以內測到3次胎心加速、基線在正常範圍、有變異且有胎動才算是合格的胎心監護。而甘女士胎心監護一直提示NST無反應型,出現這種結果,通常表示胎兒可能存在缺氧的高度風險。
下午6時40分,該院產科三病區立即將這一情況報告給產科住院總醫師張清。張清和當天值班二線郭健醫生仔細判讀甘女士的胎心監護檢查報告後,一致判斷胎兒存在宮內窘迫,有缺氧窒息的高度危險,很有可能隨時出現胎死宮內。她們當機立斷,「不能再等,必須立即終止妊娠,緊急剖宮產,搶救出胎兒。」
沒有家屬陪同,醫院立即開通產科急診綠色通道。產科、麻醉科、新生兒內科等醫護團隊爭分奪秒進行術前準備。晚上7點15分,手術開始,醫生立即手術取出胎兒,共用了不到10分鐘時間。
隨著「哇」一聲啼哭,瀕臨死亡的寶寶脫離險境。導致甘女士胎心監測結果異常的原因也找到了——臍帶血栓,胎兒的臍帶已經因梗阻而變成暗褐色,摸起來發硬,臍帶血液完全凝固,臍血無法抽出。
張清醫生介紹,臍帶血栓是臨床比較罕見的一種病理情況,一旦血栓形成,臍帶血流完全阻斷,數分鐘內胎心就會消失。所幸搶救及時,一個2.7公斤重的男寶寶平安降生,新生兒的出生評分為8分,是一個狀況良好的嬰兒。「幸虧醫生及時發現異常並做為我開通綠色通道做手術,要不然寶寶就有生命危險了。」5月5日,甘女士康復出院時,對醫護人員連連道謝。
武漢市婦幼保健院產科二病區副主任醫師郭健提醒,孕婦數胎動次數是確定腹中胎兒安全的重要方法,一定要重視胎動的頻度和次數。她建議,準媽媽們從懷孕30周開始,每天早、中、晚三次進行胎動計數,每次1小時,每小時胎動次數應不小於3次,胎兒連續運動計為1次,一般以5分鐘為一個間隔,5分鐘以後計入下1次。有的胎兒動的少,只要符合自己的規律,也是正常的胎動。當胎兒發生胎動減少或胎動頻繁時,孕媽媽要注意變換胎位,不要壓迫到胎兒。如果在做出以上舉措後,胎動異常的情況依舊沒有改變,務必要儘快就醫。除此之外,孕產婦尤其是孕晚期,要定期、規範地到醫院進行孕檢,如果在任何時候發生陰道流血,腹痛或其他嚴重的不適,一定要去醫院急診。
【來源:楚天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