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七星聚義」,卻是八人「智取生辰綱」,此中究竟有何深意

2020-12-22 小小文人勇登攀

古典小說《水滸傳》,因晁蓋等好漢「智取生辰綱」而變得更加精彩紛呈,也拉開了真正的「梁山大聚義」序幕。

讀過《水滸傳》的朋友一定還記得,黃泥崗上,是八人合作,默契配合,亦真亦假,才騙取了楊志等一幫人的信任,喝下蒙漢藥酒,成功「智取」了梁中書送給蔡京的生日禮物,給了奸臣貪官又一「悶棍」,可謂大快人心!

這八個人分別是:晁蓋,吳用,公孫勝,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劉唐,白勝。

晁蓋等人智取生辰綱

那麼問題來了:這明明是八個人,為何作者在前面的章節中,寫的卻是「七星聚義」?而且,晁蓋不在「天罡地煞」星之列,卻被列入「七星」之中;白勝雖為「地耗星」,卻被寫成是「一道白光」呢?

筆者認為,此中自有深意。

一,為了貶低白勝

「白日鼠」白勝在「智取生辰綱」中,負責賣酒,負責忽悠。他演技高超,成功吊起了一幫軍漢的胃口,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吳用的「下藥智取」計劃才得以順利實施。所以應該說,白勝功不可沒。

白勝在「智取生辰綱」中負責賣酒和忽悠,功不可沒

但隨後事情敗露,白勝被抓。因熬不過酷刑,他供出了其他同夥。隨後雖被梁山人馬救出而上山入夥,但地位極低,被排在了一百零六位。後來雖屢次參加戰鬥,但戰績平平。

我們說,白勝就是一個愛賭錢的農村閒漢,「入夥打劫」只為求財。所以他隨後的種種表現,其實都很正常。

在他這裡,沒有「變節」一說,更沒有多少「忠義」可言,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這是一個正常普通人的正常表現,無可非議。

白勝因熬不過酷刑,供出同夥

作者不把他列入「七星」,可又把他列入「七十二地煞星」之尾,這種自相矛盾的寫法,或許是因為他心目中的白勝不該如此不堪,也有他不太了解當時的勞動人民疾苦的原因,而故意寫成了這樣,也好和其他好漢做個對比。

白勝真的是「白白勝利了一回」:金銀沒有來得及花,上山後又沒有地位,連作者好像也看不起他。哎!

二,為寫死晁蓋

以晁蓋為首的七人,攜重金上梁山,開創了梁山聚義的新局面。

然而,晁蓋有他的短板:

1、他終究只是一方豪強,有勇而謀不足,奪取生辰綱,只是義氣之舉,並無多少長遠打算。上梁山落草,還是吳用的主意,也是無奈之舉;

沒有妻小,只愛練武的晁蓋晁保正

2、奪取生辰綱,惹惱了權臣蔡京和梁中書,晁蓋已經無路可走。無論是日後遭赦,還是投降招安,蔡京一夥兒都不會放過他。所以,晁蓋沒有生路可言。

3、晁蓋本不在"天罡地煞」之列,如果由他執掌梁山,名不正言不順,也不可能領導了這「一百零八」位「星魔」。

4、所謂「七星聚義」,其實沒有晁蓋的份兒,而應該有白勝。晁蓋只是自說自話,並沒有此天分。這當然也是作者的「春秋筆法」。

梁山奠基人——託塔天王晁蓋

晁蓋不死,「天魁星」宋江即使功勞再大,也不可能執掌梁山,梁山集團也不可能順利實行招安。

所以,在本書中,作者把晁蓋只寫成了梁山奠基人,而非真正的領導者,該去之時必須去!

晁蓋和宋江議事

綜上,「七星聚義」和八人「智取生辰綱」確實自相矛盾。但從《水滸傳》後面的章節看,這種矛盾似乎顯得很重要,更很有必要:有了這種矛盾,作者在人物形象安排上才有了取捨;梁山格局的發展才既有了基礎,更有了方向;作者想要表達的「忠義」思想才能夠委婉地表達出來。

相關焦點

  • 七星聚義智取生辰綱,為何要帶上白勝?不是多此一舉而是非他不可
    小說中提到,他們在謀劃此事的時候,吳用曾說,這樣的事情,人太多或者太少都做不成,因此特意請來了阮氏兄弟相助,卻不敢用晁蓋莊上的任何莊客。可是,明明他們都如此謹慎了,為什麼還偏偏帶上了一事無成的閒漢白勝呢?是不是沒有白勝的話,他們就不會被出賣,然而無奈落草了呢?
  • 水滸傳中有八個人參與智取生辰綱,為何楊志偏偏只恨吳用一人?
    文/晨曦智取生辰綱是水滸傳裡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個事件,也是梁山泊英雄聚義的開始。眾所周知,有赤發鬼劉唐、託塔天王晁蓋、智多星吳用、阮氏三雄(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入雲龍公孫勝、白日鼠白勝八個人參與了智取生辰綱的行動,可以說智取生辰綱是一次集體行動,這次雖然行動取得了偉大的成功,但是卻害的青面獸楊志再一次丟掉了工作,失去了唯一的一次回歸體制的機會。
  • ​《智取生辰綱》「智」多少
    《智取生辰綱》「智」多少「智取生辰綱」是《水滸傳》中歷來被人們津津樂道的章節。
  • 《水滸傳》:白勝參與了智取生辰綱,最後分得多少金銀?
    《水滸傳》:白勝參與了智取生辰綱,最後分得多少金銀?《水滸傳》中的智取生辰綱情節非常重要,也極其精彩,這一次的劫貧濟富拉開了水泊梁山集好漢的序幕。參加智取生辰綱一共有八個人,三阮自是不必說,又加上晁蓋、吳用、公孫勝和劉唐。這是梁山好漢的七星相聚。然而,這次智取生辰綱之所以能夠成功,有一個小人物功不可沒,那就是白勝,他的兩桶酒是蒙翻楊志等一干人的關鍵所在。那麼,白勝參加了這麼大的一次劫財活動期,他最後能從中獲益多少呢?
  • 《智取生辰綱》:一場矛盾糾纏與懸念跌宕的心理戰
    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聽聞此「生辰綱」,豈能不憤怒?豈能就這麼算了?因此,「上年費了十萬貫收買金珠寶貝,送上東京去」半路被賊人劫將去了,至今無獲。」今年又將如何?這大宗禮物乃是肇禍惹事的根子,是無法避免的矛盾起因,這便隱蓄了「押送」與「劫取」生辰綱的社會矛盾衝突。
  • 智取生辰綱時,如果楊志沒有喝酒,晁蓋等人還能成功嗎?
    智取生辰綱在《水滸傳》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以說它為七雄上梁山打下基業做了鋪墊。其中主要人物有晁蓋、吳用、公孫勝、楊志等人,也因為這一事件,改變了他們的命運。因為生辰綱被盜,楊志只能落草為寇,而其他人則被朝廷通緝被迫走上了梁山。
  • 三山聚義梁山泊,聚義廳楊志再見晁蓋,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說到梁山好漢楊志的命運轉折,就是碰到了劫生辰綱的幾個人。正是這幾個人讓他傾家蕩產,仕途暗淡。但是,在楊志之後的生涯中,還被這幾個人黏上了。要提起楊志與晁蓋、吳用等人大的機緣,是要分兩次來說的。第一次就是劫生辰綱的現場,第二次是三山打青州後聚義梁山泊。
  • 「智取生辰綱」的真相:晁蓋吳用真的是主謀嗎?楊志才是最後贏家
    「智取生辰綱」是水滸傳中一個非常精彩的情節,但是我們若是仔細讀起來,卻會發現其中有很多蹊蹺之處!首先,最大蹊蹺就是大名府的梁中書進獻生辰綱的消息,為什麼可以在準備階段就傳到了山東的縣?其次,楊志為什麼非要用擔子,扮作商人用小車推其實也很正常,不會讓人起疑,為什麼非要用這麼費勁的方式呢?
  • 如果楊志沒有喝酒,清醒狀態下,能打贏劫生辰綱的眾好漢嗎?
    理由很簡單:七位好漢是打算「智取」,但也不可能沒有備用方案。如果已經把楊志手下軍卒放倒了,只剩下楊志本人堅決不喝藥酒,怎麼辦?即使放棄圖謀,難道七人集團還能全身而退?生辰綱是一筆巨大財富。但是錢財嘛,人總不會嫌多。一個人獨吞,是得到全部;兩個人平分,各得一半;七個人分,只能得到七分之一了。分的人越多,每人得到的越少,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 智取生辰綱時,假如楊志沒喝酒,晁蓋8人能打過他嗎?
    智取生辰綱是《水滸傳》中比較經典的故事。其實整個故事看下來,我們也都看不出來這條計策究竟有多高明,既然《水滸傳》是小說,不具備歷史的真實性,那麼我們也不妨來假設,如果吳用的這次智取沒有成功,那麼只能強取得情況下,楊志是否能夠抵擋得住。
  • 智取生辰綱後,為救晁蓋,「及時雨」宋江捨命報信的原因是什麼?
    智取生辰綱《水滸傳》中的宋江是鄆城宋家村人,在縣裡做押司,家道殷實、有些田產,因刀筆精通、喜愛結識江湖好漢,經常濟人貧苦,扶人之困,在河北、山東一帶被稱為「及時雨」。晁蓋、吳用等八人在黃泥岡上施計劫奪梁中書送給太師蔡京的生辰綱後,蔡京嚴令濟州府尹十日內破案,負責案件的觀察何濤通過弟弟何清的情報,緝拿了白日鼠白勝並偵破了全部案情。何濤帶人攜公文到鄆城縣聯絡知縣,準備會和縣裡的捕快共同捉拿晁蓋一伙人。何濤在縣衙前碰到了押司宋江,請宋江引領去見知縣。
  • 楊志押送生辰綱從山東鄆城繞道,施耐庵真的是地理知識不過關嗎
    罡星起義在山東,殺曜縱橫水滸中。可是七星成聚會,卻於四海顯英雄。人似虎,馬如龍,黃泥岡上巧施功。滿馱金貝歸山寨,懊惱中書老相公。這首《鷓鶘天》說的就是智取生辰綱的故事。楊志要把生辰綱從北京大名府送到東京汴梁,路過山東鄆城附近的黃泥岡,十萬貫生辰綱被晁蓋為首的八人劫走,梁山好漢的故事到這裡算是真正的開頭了。
  • 智取生辰綱裡楊志他們買酒解暑氣,這裡面有沒有科學道理?
    先不說《水滸》「智取生辰綱」裡楊志他們買酒解暑氣,且來說說《三國》「溫酒斬華雄」和「煮酒論英雄」裡「溫酒」和「煮酒」的行為。「溫酒」和「煮酒」的行為在古代是真實存在的。現在,考古界還出土有許多古代的溫酒器具。可是,大家想想,現代人喝酒,還會有多少人「溫酒」和「煮酒」的呢?應該沒有了吧?這就說明古代的酒和現代的酒是有很大差別的。
  • 水滸傳:如果是武松押運生辰綱,吳用等人會是什麼下場?
    智取生辰綱是《水滸傳》中特別富有戲劇性的一個情節,從此,就像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一百零八位好漢從四面八方陸陸續續的上了梁山,最後在蓼兒窪齊聚一堂,結拜為生死兄弟,做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假設一下,如果把當初押送生辰綱的楊志換作武松的話,還會被吳用等人這麼輕鬆愉快的智取了去嗎?如果智取不成,結果又會如何呢?
  • 《水滸傳》中的10個夢,全部應驗!這麼奇怪的描寫,有什麼意義?
    在小說《水滸傳》中,書中描寫的夢境中所呈現的徵兆,除了有預示未來、顯現吉兇的功能外,亦揭示了天命。《水滸傳》中有10個夢,全部應驗!它們皆有預知意義、傳達天命之功能。晁蓋夢七星——得八人《水滸傳》第十四回,晁蓋正思索如何取得生辰綱這不義之財時:「夢見北鬥七星……另有一顆小星,化道白光去了。」
  • 水滸中楊志丟的10萬貫生辰綱,放現在相當於多少錢?說出來別不信
    ——《水滸傳》 《水滸傳》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有著很多名場面,而「智取生辰綱」更是讀者不陌生的一段。甚至在語文教科書中都收錄這一段的原文,作者施耐庵對這一段劇情的描寫也是詳實細緻。
  • 《水滸傳》中晁蓋等人智取的十萬貫生辰綱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所謂生辰綱,就是指唐、宋時期是指編隊運送的成批生日禮物。在《水滸傳》中是指梁中書給他的嶽父蔡京送的價值十萬貫的金珠寶貝。先說一下古代的換算單位。1貫=1000文,一石(宋代)=十鬥=約120斤(當代)。我們先來看看北宋的物價演變,一般以米價來衡量。
  • 《水滸傳》中若換作武松押運生辰綱,吳用等人會是什麼下場?
    從這個經歷來看,武松應該是在避禍的過程中養成了極強的防範心理,想通過暗算來拿下武松,難度很大。這個從十字坡和飛雲浦中都得到了驗證。晁蓋吳用計謀因人而異吳用智取生辰綱,吳用激林衝火併王倫,吳用設計盜甲降徐寧,這些都反映出了吳用能夠針對對手的弱點而因人施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