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如何運營知乎?如何成為知乎大V?

2020-12-23 微微學社

知乎累計用戶1.6億左右,日活3500萬左右,是一個巨大的流量池!那麼新手如何運營知乎?如何運營才能成為知乎大V?

一、知乎如何運營?1.了解知乎的規則一定要先了解平臺的規則,這個非常重要,不懂規則的話,可能你運營一段時間,因為有違規就會把你的帳號封了,清楚哪些是違規的,不能觸碰,就能繞著這些規則產出合理的內容,這個也算是一個運營知乎的技巧。

2.個人資料設置個人資料的設置是打造個人IP的基礎,就猶如你的外在形象,這個就決定了別人是否有意願來了解你,所以是非常重要的。

知乎的資料包括:頭像、暱稱、背景圖、教育經歷、一句話介紹、所在行業職業經歷、個人認證。頭像和暱稱的選擇至關重要,有一個大原則---高辨識度。

3.領域垂直在做帳號之前就要先選擇好你的帳號領域,比如旅遊、穿搭、美妝、電子等。選一個你相當擅長的領域,而且你的回答要儘量垂直,當你專攻一個領域的時候,你的讀者全部是對該領域感興趣的精準用戶,那麼你以後的回答也會更容易獲得讀者們的高認同感,進而影響你回答的流通。

4.內容輸出當你確定了你的內容定位,可以關注一些同行業的以及一些跟行業掛鈎的一些大V,去學習一些操作手法,自己再強加練習。寫文章的時候先整理自己的思路,構建一個框架然後再來填內容。

5.尋找問題、回答問題知乎是一個問答社區,那麼我們要有針對性地回答一些問題,有利於提高你的曝光度,增加人氣。可以根據關鍵詞搜索,比如你是做護膚品的,那麼就搜索一些護膚品關鍵詞就會跳出相關的問答,然後挑選一些進行回答,增加自己的曝光量。

也可以挑選一些熱點問題進行回答,但是儘量回答與自己領域相關的話題。熱點話題會有很多大V來回答,大v都是自帶流量的,進來很多人來點擊查看,那麼看到你的回答的人也會增多。

需要注意的是一天回答的問題不能太多,最好不要超過5個,在短時間回答了很多問題,知乎的機器算法就會默認把你歸為有頻繁刷題的作弊行為,嚴重會進行封號處理,輕一點就會對你禁言,同時你的知乎號權重也會受到影響,因此我們適當控制頻率,儘量要高質量的回答問題。

回答技巧:引用故事或者個人經歷作為發分享,會讓讀者有代入感;如果是經驗類的回答,要確保真實性,同時也要考慮個人體驗是否可以復用,能否給讀者帶來參考借鑑意義。

二、知乎變現方式1.廣告軟文:一篇專欄推廣,2000元/萬粉,具體看粉絲黏性。

2. 知識付費:知乎live,20-50元/場/人;付費諮詢;電子書;私家課。

3. 聯合營銷:通過互動互贊群吸粉提權重。

4.跨平臺引流:引流到公眾號或者其他電商平臺。

5.灰色產:中間商賺差價,點讚刷量;帳號買賣;排名置頂。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能讓你有所收穫!

相關焦點

  • 知乎大V值多少錢?有一種大V,叫知乎大V
    )北京】2月25報導有一種男朋友,叫別人家的男朋友;有一種孩子,叫別人家的孩子;有一種大V,叫知乎大V。任何新聞性並不強的事件,只要冠上「知乎大V」這個名頭,就能成為新聞。2017年,今日頭條(現字節跳動)旗下的悟空問答大肆宣揚挖角了「300知乎大V」,引起軒然大波。2018年,悟空問答黃了。豬年春節剛過,又傳出知乎大V出走的消息。這次知乎大V們去微博開闢了第二戰場,微博為其提供流量和粉絲扶持。在整個中文網際網路,鮮少有內容平臺如知乎一般,大V頻頻被對手覬覦,以及,大v被挖受到莫大關注。
  • 如何看待知乎的困境?
    "如何看待"體,是知乎慣用的提問方式。前10個熱榜問題中,有8個「如何看待」。現在知乎的關注信息流已經被熱榜佔據,這對內容型社區來說,是毀滅性的。這就不難理解水貨問答充斥在現在的知乎了。 如何處理長期價值與短期價值,是需要需要運營的平衡:長期價值在於內容沉澱,短期價值在於實時解答。
  • 如何評價現在的知乎?
    今年6月,知乎的總用戶數達到1.8億,累計產生1億個回答,於是知乎又提出全民知識內容平臺的願景。而這一次,周源首次提出「知乎的未來」,即想讓用戶「輕鬆獲得可信賴的解答」,大有重塑中文知識市場的決心。乍一看,這和20年前百度的使命很像,那時中文網際網路信息極度匱乏,百度成為人們「網上衝浪」的第一站。
  • 被知乎大v割慘了...
    所以當時就想著趕緊也買點股票基金,股票波動太大不敢買,只能買基金。又不知道怎麼買基金,就上知乎搜了一下。搜了一下之後,發現知乎上很多大佬每天都會在知乎上發布每日的基金操作指南,告訴你買什麼基金,賣什麼基金,說的還頭頭是道的。於是我就跟著這些大佬每天進行交易了,結果到現在就虧成這*樣了,我真是欲哭無淚啊。
  • 如何評價知乎搞會員經濟?
    不止這些娛樂內容平臺,以嚴肅新聞內容著稱的財新也於2017年實施收費,只有成為會員才能看完整報導。最新的例子是知乎。事實上,知乎此前就已經推出過「超級會員」和「讀書會會員」,不過此前的會員服務是知乎的子部門「知乎大學」推出,而這次的「鹽選會員」是知乎全站體系推出的。當然,此前的會員可以在原來基礎上進行升級。以此為節點,摸索更完整商業模式的知乎,小步快跑,全面邁入了會員時代。
  • 如何看待知乎「群嘲」鄭爽在知乎開專欄賣課?
    截至目前,鄭爽的知乎帳號僅有2.4萬關注者。 值得玩味的是,在另一個輿論場,鄭爽不久前才發文稱自己代言的,直播穿的衣服第二天全部賣空,「我想因為我靠的不光是粉絲的支持,我靠的是市場,是老百姓的喜愛!」看來,老百姓的喜愛還沒有蔓延到知乎平臺上來。
  • 如何在知乎快速啟動一個帶貨IP?
    而知乎,相對於抖音,快手,微信等平臺,就是最適合新人開始起步的地方。如果你認可了我上文所提出的觀點,請繼續看,我來詳細告訴你如何快速在知乎啟動一個帶貨ip。搜索相關關鍵詞,找出可以成為自己標杆的同行,根據經驗,同行選擇的問題非常有參考價值,尤其是關注人數多,瀏覽量大,回答數又少於200的問題,如果關注的同行足夠多,那麼系統會顯示:他們也關注了這個問題,同行大佬關注的越多,那就證明這個問題潛力越大。
  • 唱衰還是看好 如何看待進軍視頻的知乎?
    但頭條系的短視頻內容風格並非適合所有平臺。彼時的知乎似乎被熱點衝昏了頭腦,在平臺上上線的視頻內容也都是類似於獵奇電影解說、獵奇社會新聞、網紅唱歌跳舞、明星動態等,抖音、快手風格的娛樂型內容。而這樣的內容背後的女性受眾群體,與知乎本身的偏直男一些的用戶之間,產生了錯位,直接導致視頻專區被用戶詬病甚至抵制。根據36氪報導,彼時在知乎上檢索相關詞條,最熱門的問題便是「如何屏蔽知乎裡的視頻?」
  • 知乎10年,一個獨特的內容社區是如何煉成的?
    這種克制的用戶增長機制既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社區型產品的普遍困境——即如何保證人與人之間平等有質量的交流,信息能夠在一個空間裡正向流動起來,而不被垃圾內容所充斥。也塑造了知乎用戶的優質形象,成為其核心競爭力所在。到了產品調性基本穩定,也有了一定內容積累時,2013年,知乎面向公眾開放註冊,之後用戶數量一路飛漲。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從40萬翻了10倍。
  • 知乎賺錢實戰:我是如何一篇文章賺 3000+
    本文主要分為4個部分:1選品:利用大數據選品2選詞:選擇有流量的藍海長尾詞3選問:選擇有流量的問答4創作:高效創作法今天這篇文章就詳細的給大家講述,利用技術思維如何在知乎上掘金2 利用大數據進行選品大部分人的選品策略還是比較傳統的思維,比如說去京粉上搜索某個類目,或者自己看到那個商品覺得好就去寫那個。這樣的漫無目的的選品,決定你是要純靠運氣來做事。那我是如何確定選品?
  • 如何看待「知乎緊急大規模裁員」?
    作者 | 郝圓如何看待知乎緊急大規模裁員?這個標準的知乎體問題在知乎上你是搜不到的,但卻上了不少熱搜。12月11日,多名認證為知乎員工的網友,在社交平臺爆料知乎裁員,並稱裁員比例或達20%,涉及人數達300人。被裁正式員工可以獲得N+1補償,其他沒有。
  • 如何看待知乎與豆瓣界面「高度相似」?
    如何看待知乎與豆瓣界面「高度相似」?先看兩張圖。如果不進行標註,你能識別出哪一個界面是知乎,哪一個界面是豆瓣嗎?答案揭曉,兩張圖的左邊都來自知乎,而右邊則來自豆瓣APP。這一發現來自網友茨微格,8月12日他在豆瓣鵝組發帖稱,知乎的新功能「圈子」與豆瓣「小組」功能非常相似。
  • 知乎「打敗」了百度知道嗎?
    抖了一個機靈,大家別介意哈,接下來回到正題——在問答領域,「知乎」如何「打敗」「百度知道」?「百度知道」發布於2005年6月21日。某個用戶提出問題後,其他用戶可以解答該問題,並且獲得相應的積分獎勵。 該問答也會進一步成為百度搜尋引擎的搜索結果,提供給其他有類似疑問的用戶,達到分享知識的效果。
  • 2億人在知乎追網文,付費閱讀的「知乎方案」真香了嗎?丨網文專題
    對於知乎來說,採取哪種模式擴大網絡文學價值一目了然。 首先,知乎本身已然擁有龐大且具備粘性的用戶,讓知識付費成為可能。2011年,知乎上線,成為一代網際網路人的精神家園。經過將近10年到2020年,知乎早已是突破2億用戶的社區平臺。
  • 再現大V出走,商業廣告與社區問答衝突 知乎糾結成長史
    大V出走再次將知乎推上風口。作為此次出走事件的主要策劃人,知乎電影話題大V(在知乎等平臺獲得個人認證,擁有眾多粉絲的用戶,知乎稱之為優秀回答者)「兔撕雞」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還沒有與知乎取得正面溝通。不過「兔撕雞」們已經開始投奔微博,進行多平臺運營。
  • 7000字長文 | 知乎機構號運營實戰
    2 個月時間,藉助知乎機構號,我們依然給產品賺足了流量。今天這篇文章,就是來復盤整個運營實戰的,內容包括:知乎機構號該如何定位?怎麼持續找到合適的選題(問答)?知乎內容創作有哪些技巧?知乎問答SEO該怎麼做?
  • 謀求上市的知乎,如今會如何定義自己?
    對於很多人而言,知乎謀求上市是意料之中的事,但不知道如今的知乎會如何給投資人定義自己。一個鼓勵認真生產、消費知識的社區?還是一個熱點討論的社會化媒體?亦或者,一個情緒宣洩尋求共鳴的入口?每一款成功產品在發展到一定階段都會面臨轉型難題,透過知乎十年的發展歷程,或許我們能夠對知乎的選擇有了更多新的思考和認識。
  • 知乎十年,獨一無二
    現在知乎月活躍付費用戶數超過250萬,年訪問人次超過30億,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顯而易見,不過回溯過去,知乎當年也是猶豫過的。在啟明創投決定投資知乎A輪之前,投委會最大的爭議問題就是知乎能做到100萬DAU,還是1000萬DAU?在主管合伙人甘劍平看來,當一家公司用戶量級足夠大、覆蓋範圍足夠廣、被用戶歡迎、也被政府關注時,商業化或者從社區走向平臺,就成為一個必然選擇。
  • 知乎上市,「錢途」未卜
    不過,在激烈的網際網路角逐中,品牌定位只是後話,變現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但知乎自主造血能力尚弱,同時又要面對老投資人想退出,新投資人要業績的壓力,以及對手們的步步緊逼,在這個節點上,知乎不得不籌謀上市。「知乎上市不困難,真正困難的是下一步如何找到新的增長點,以及如何打造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唐松濤說道。
  • 誰在知乎更小說?
    尤其是在新環境的推動下,網文的價值判斷已經不單單局限為「稿費」,開始成為涉及IP開發的龐大命題時,創作者們似乎更需要一個擁有完整生態的大平臺、專業平臺來好好「運營」自己的內容。上線之初,值乎與知乎LIVE火爆一時。但現在看來知乎「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現在來看「付費問答」的閃光點似乎並不是問答,而是「誰來答」、「付了多少費」這樣的娛樂需求,因此無論是值乎,還是後來者分答、微博問答都沒有成為高頻的業務板塊。知乎也曾通過「問答」來改造過信息流廣告,同年7月,知乎推出機構號,為品牌方在平臺的PR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