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九大國家中心城市,深圳、南京、杭州沒有入選

2020-12-11 很喜歡的安

目前建立了9個國家中心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成都、武漢、西安、鄭州, 這九個國家中心城市位於城市系統的最上層是各地區最核心的城市。

到目前為止,深圳、南京、瀋陽是原地區的中心城市,分別覆蓋華南、華東、東北地區, 在這次國家中心城市評選中,這三個城市都落選,有實力的杭州也一樣。

現在國家中心城市的最終數量還沒有公布,但最大的可能性是只剩下一個名額, 華東地區已經在上海、華南地區有廣州,所以南京、杭州和深圳入選的可能極少。

你們喜歡旅行嗎?最近想去哪一個城市呢?在評論區告訴小編吧。

相關焦點

  • 南京、杭州、長沙、青島、濟南誰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可能性最大?
    該報告由中國社科院鄭州研究院與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國家中心城市課題組聯合發布,截止到2020年該報告已經連續發布兩年。在國家科技中心排名中杭州和南京分列第6和第10位,長沙、青島、濟南、福州和昆明均未入選。科技中心的背後不僅僅是高科技產業,還需要重點院校國家級研究所、實驗室的有力支撐,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入選國家科技中心城市的城市均為我國高科技企業+高等教育+科研院所強勁的城市,合肥就是該入選名單的有力證明。
  • 最失落的國家中心城市,2019年GDP比2018年少4705.4億元
    天津是我國九大國家中心城市之一,所謂國家中心城市,是指「居於國家戰略要津、肩負國家使命、引領區域發展、參與國際競爭、代表國家形象的現代化大都市」。可以看出,國家中心城市是「中國城鎮體系規劃設置的最高層級」。要規劃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需要哪些條件呢?
  • 從十四五看中心城市:南京、濟南、杭州、廈門、青島誰能勝出?
    「十四五規劃」正在緊鑼密鼓的制定中,這次五年計劃將是改革開放以來最重要的一個,因為國內外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經濟面臨轉型壓力,所以這次計劃的核心是「經濟轉型」,即確立「雙循環經濟發展方略」。為了推動內循環經濟,這次大概率要新增4個國家中心城市。哪四座城市會入選?
  • 九大「國家中心城市」分別肩負著什麼責任?
    上海,天津,重慶北京四大直轄市在我國的戰略地位不言而喻,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我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對外開放的第一門戶毫無疑問是真正的中國中心!上海是國際金融經濟貿易,科技創新中心,是我國參與世界競爭的首要城市,上海帶領下的長三角城市群已經邁入世界四大城市群之一。天津是京津冀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環渤海地區核心城市,是海上通道通往首都北京的大門。
  • 南京杭州合肥角逐國家中心城市,誰能先行撞線
    在全國範圍內,隨著近期多地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的公布,圍繞國家中心城市展開的爭奪戰再次打響。在「強省會」戰略的影響下,遼寧瀋陽、吉林長春、山東濟南、福建福州、湖南長沙、江西南昌、雲南昆明等,均參與到這場競賽中。在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區域,不只是南京,浙江杭州、安徽合肥也均提出,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或「邁向國家中心城市」。
  • 南京杭州合肥角逐國家中心城市 誰能先行撞線
    在全國範圍內,隨著近期多地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的公布,圍繞國家中心城市展開的爭奪戰再次打響。在「強省會」戰略的影響下,遼寧瀋陽、吉林長春、山東濟南、福建福州、湖南長沙、江西南昌、雲南昆明等,均參與到這場競賽中。在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區域,不只是南京,浙江杭州、安徽合肥也均提出,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或「邁向國家中心城市」。
  • 會有哪些城市入選國家中心城市?看完這個你就知道了!
    國家中心城市應該包含以下幾項數據支撐才能稱之為國家中心城市: ,這就是深圳希望小,而西安入選的重要原因)。 目前9城已定,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州、成都、武漢、鄭州、西安,剩餘城市綜合上述理由應該是南京和瀋陽。
  • 經濟全國第三,四大城市之一,深圳為何不是國家中心城市?
    在選拔國家中心城市的時候,為何沒有深圳市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深圳市的歷史發展。在70年代末期,隨著各方面情況的需要,我國開始了著名的改革開放。在此之前,深圳地區還是一些默默無聞的村莊。但是,深圳地區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在改革開放以後,深圳堪稱了飛速發展。成為了對外開放的前沿,各種新鮮事物進入了深圳。在八九十年代,很多內地的人們,前往深圳打拼、淘金。
  • 國家中心城市有幾個?入選標準有哪些?數量或為12個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國家中心城市的數量是12個的可能性比較大,但還需要國務院層面的最終批覆。  據了解,瀋陽、南京、西安、長沙、杭州、青島、廈門等城市正在積極爭取進入國家中心城市行列。
  • 誰將是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
    同年12月,武漢和鄭州的入圍,以及2018年2月西安的入圍,使得國家中心城市的數量達到九個。 隨著《國家「十四五」規劃》編制進入倒計時,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的爭奪戰也日趨白熱化,哪個城市能最終勝出呢? 賦能大「十字」發展中樞 九大國家中心城市,基本位於我國南北和東西兩大發展軸上。
  • 誰是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名單或早已「圈定」,濟青未入圍
    在中國的城市體系,是層級分明的,作為我國城鎮體系層級的「塔尖」,被稱為「國家中心城市」,目前我國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9座城市被明確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再次一級的城市,官方稱為 「區域中心城市」,是指具有重要區域意義的省會城市及副省級城市。中央以文件形式正式公布的區域中心城市有瀋陽(東北)、南京(華東)、武漢(華中)、深圳(華南)、成都(西南)和西安(西北)。其中成都、武漢、西安已於2016至2018年分別升級為國家中心城市。
  • 南京:距離「國家中心城市+擴容」,還有多遠?
    常住人口的變化也表明南京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已超過省內的蘇州,但明顯落後於網紅城市杭州。南京在搶人上的表現只能說差強人意,還需要再加把勁兒。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個追趕者,南京並沒有太過多依賴房地產的力量,反而是寧蘇杭三強中對房地產依賴度最低的。
  • 性質不同,註定國家中心城市和國家科學創新中心城市也不一樣
    對於國家中心城市和國家科學創新中心城市,近來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而對於不同的人,由於眼界不同,看法也不盡相同,所以得出的結論也會不一樣。這裡本人也發表下自己對國家中心城市和國家科學創新中心城市的看法。要入選這類城市,首先綜合性必須要強——科教、文衛以及經濟缺一不可,入選這類城市必須符合國家的發展戰略。所以,國家中心城市目前副本在全國各地的標誌性地區,北方有北京、天津;華東地區有上海;華中地區有武漢、鄭州;華南地區有廣州;西北地區以西安為代表;西南地區成都和重慶連成一片。
  • 南京杭州濟南等6城獲省級支持,第十座國家中心城市花落誰家
    據搜狐城市不完統計,目前已有南京、杭州、寧波、濟南、青島、合肥、南昌、長沙、廈門、福州、瀋陽、長春這12座城市曾在不同場合提出過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渴望。而按照新近獲批的4個國家中心城市流程來看,通常是首先地方積極爭取,並獲得所在省支持,其後國家發文批准。
  • 2020年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報告發布,完整榜單在這裡,你的城市...
    根據報告測算,國家綜合中心指數位於全國城市榜首的城市是國家綜合中心,即北京;國家重要綜合中心是上海、廣州、深圳,內部出現斷層,上海居高不下,深圳直逼廣州;潛在國家重要中心為武漢、成都、西安、重慶、杭州、南京、天津和鄭州。其中,綜合指數排名上升比較明顯的是成都、西安和杭州,尤其是杭州上升3位居第8名,成都和西安分別前進了2個名次。
  • 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是哪裡?真相被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國家中心城市是指居於國家戰略要津、肩負國家使命、引領區域發展、參與國際競爭、代表國家形象的現代化大都市。因此,這樣的城市,綜合實力必然不俗,不是普通的地級市就能夠入選的,目前全國的9個國家中心城市當中,四個是直轄市,五個是省會城市,它們都是全國綜合實力前二十強的城市。
  • 2020年全球城市指數報告:中國成為入選城市最多的國家
    今年的報告將城市國際競爭力研究體系進行了一次系統的升級,大幅增加了新興城市數量,全面評估的城市從2019年的130個上升到2020年的151個。同時優化和引入了部分新的指標,包括對城市企業家精神以及城市公共衛生水平的衡量維度。今年入選的151個城市中有27個是中國的城市,中國也成為全球城市入選最多的國家。
  • 「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報告出爐,濟南、青島表現如何?
    第二檔有三個城市,國家重要綜合中心是上海、廣州、深圳。第三檔有8個城市,潛在國家重要中心是武漢、成都、西安、重慶、杭州、南京、天津和鄭州。在國家金融中心城市指數評估中,國家金融中心是上海;國家重要金融中心為北京、深圳、廣州、天津、南京、杭州;國家潛在重要金融中心是成都、武漢、西安、寧波、重慶、大連、青島、濟南、鄭州、蘇州、廈門、瀋陽。
  • 20年中國城市排名東北城市全面「淪陷」南方城市迅速崛起
    20年時間對於人類歷史只是滄海一粟,但20年對於一個城市就有可能是滄海桑田,翻天覆地的變化。有的城市20年時間迅速崛起成為國家中心城市,有的城市從默默無聞到成長為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而有的城市漸漸沒落直至消散在人們的視野中。
  • 國家中心城市引領我國未來,群雄逐鹿,誰會成為第十個國中城市
    中國的城市水平各不相同,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四大直轄市是正部級,其次是副部級10個省會城市,哈爾濱、長春、瀋陽、濟南、南京、杭州、廣州、武漢、成都、西安,以及接受副部級待遇的五個計劃單列市:深圳、大連、青島、寧波、廈門,第三,享受特殊待遇,但等級仍然是地級市其他省會城市,如鄭州、長沙等,除此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