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人為什麼懷胎十月 - 生物研究專區 - 生物谷

2021-01-19 生物谷

 2015年3月30日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項發表在PNAS上的研究認為人類懷孕時間的長短是由能量代謝所決定的,而不是產道大小所決定的。長久以來,我們認為懷孕的時間長短決定了胎兒的大小,然而由於直立行走的緣故,與之相適應的婦女骨盆卻不允許我們的胎兒太大,否則可能會難產。

人類區別於其他靈長類動物的主要兩大特徵:一個大容量的大腦和直立行走。然而這兩個特徵都會影響到分娩,腦袋太大會導致嬰兒從陰道出來很困難,然而太寬的骨盆又會導致兩足行走的困難。科學家一直是這樣解釋這個「婦產科悖論」的,嬰兒在子宮內的孕育時間被縮短了,避免腦袋發育得過大而導致分娩困難。因而,相比於其他靈長類,人類的嬰兒顯得更加弱小,在運動和認知能力上看起來也更弱一些。

 

這篇PNAS的一作,Dunsworth博士說道:「在人類進化中出現的一些有趣的現象包括,雙足行走,難產,寬盆骨,大腦袋和無助的小嬰兒等都被傳統上認為和「婦產科悖論」有著關聯。數十年來課本上也一直是這麼描述的,但是當我認真去尋找支持這種觀點的證據時,我震驚了!」

 

第一個問題是沒有證據表明寬盆骨意味著不方便直立行走。Anna是哈佛大學的博後同時也是這篇文章的共同作者,她曾經研究過骨盆寬度對於婦女在跑步機上機動性的影響,卻沒有發現更寬的盆骨會導致機動性減低。

 

Dunsworth博士表示這就給產道的尺寸受「雙足行走」限制的這種理論打了一個問號,寬盆骨並不意味著你走路的效率會降低。

 

然後Dunsworth博士繼續尋找支持人類的孕期相比於其他靈長類和哺乳動物是縮短的證據。然而現有的研究卻是支持相反的觀點。考慮到母體的大小,人類的孕期相比於其他靈長類不是縮短了,而是變長了。嬰兒也是比預期的要大而不是更小。

 

一般來說,包括人在內的哺乳動物的孕期和寶寶的大小都可以通過母體的大小來預測。因為母體大小關係到動物的代謝速率和效率。受此啟發,Dunsworth博士開始思考有沒有可能是新陳代謝影響了人類的懷孕時間而不是傳統認為的骨盆大小。

 

為了探討這種可能性,她和哈佛大學人類生理學和能量學的兩位專家取得了聯繫,基於這兩位專家之前關於懷孕和分娩的工作,他們一道提出了關於孕期長短的一個新的假說,被稱為EGG (energetics能量學, gestation懷孕, and growth發育)。

 

根據EGG理論,一個嬰兒之所以被生下來是因為母親無法繼續給子宮內的嬰兒供給能量,支持他們的發育了。因而,媽媽所能給予的能量才是真正限制孕期長短的因素而不是骨盆。

 

EGG理論也解釋了相比於黑猩猩的嬰兒,為什麼人類嬰兒顯得如此脆弱。小黑猩猩在一個月的時候就會爬行,人類嬰兒卻需要大約七個月的時間。但如果人類嬰兒也想在一個月的時候就能爬話,大概需要十六個月的懷孕時間。這早已經超出了人類母親能夠承受的能量上限。事實上,多懷胎一個月也會讓懷孕這件事變得異常兇險。

 

Dunsworth博士說,在生理上,生一個發育更加完全的寶貝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剛生下來顯得十分無助的寶貝需要在母體外進行額外的大腦發育。

 

毫無疑問,EGG理論會給經典的「婦產科悖論」帶來不小的挑戰。之前我們總是有一種奇怪的觀點認為,相比於男性,婦女由於生產懷孕因而進化出了笨拙的骨盆。然而如果真有一種完美骨盆構造的話,那也一定是屬於生了孩子的婦女。大自然的進化法則保證了婦女的分娩和高效的直立行走方式。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們早就滅絕了。(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相關焦點

  • PNAS:研究揭示促進組織修復的新機制
    2020年11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辛辛那提兒童醫院專家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明,BCAP蛋白的活性可以幫助人體修復腸道組織免受炎症引起的損害。 這項發現於2020年11月16日在線發表在《PNAS》雜誌上,表明以新藥靶向BCAP可以使患有炎症性腸病(IBD)和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的人受益。
  • PNAS:推翻此前研究結果 利他主義或許並不會讓人變得快樂!
    2020年3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波恩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利他主義或許並不像此前研究結果那樣讓人變得快樂,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描述了他們對志願者進行研究所得到的結果及其中的原因
  • Nature:破解脂肪酸代謝之謎 - Natur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2018年6月21日/生物谷BIOON/---所有身體脂肪的核心組分都是脂肪酸。它們的產生是由乙醯輔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 ACC)啟動的。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巴塞爾大學生物中心的研究人員展示了ACC如何組裝成不同的細絲(filament)。
  • PNAS:研究揭示導致糖尿病與脂肪肝產生的分子機制
    2020年5月25日訊/生物谷BIOON/--近日,由神戶大學醫學研究生院糖尿病與內分泌學部OGAWA Wataru教授和HOS​​OOKA Tetsuya副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闡明了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發展的潛在機制。NASH是一種與糖尿病相關的慢性肝病。有時會發展為更嚴重的疾病,例如肝硬化和肝癌。
  • PNAS:肌肉細胞與脂肪細胞是如何協同工作的?
    2020年9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為什麼進行運動訓練會使我們更健康?眾所周知,運動可以增強胰島素敏感性,改善我們的新陳代謝,進而提高運動表現。但是,尚未完全了解這種適應的生物學機制。發表在《 PNAS》雜誌上的新研究表明,部分解釋取決於骨骼肌和脂肪組織如何相互交流。
  • PNAS:新研究表明苔蘚蟲素類似物可改善對HIV的根除
    2020年5月10日訊/生物谷BIOON/---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化學家Paul Wender和他的同事們正在努力改善對癌症、HIV和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他們認為,一種海洋無脊椎動物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
  • 標籤:「AS」 - 生物谷
    旗下網站:生物谷 | 生物在線 | 品牌會議 | Copyright©2001-2020 bioon.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生物谷專訪——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陳路研究員
    來自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陳路研究員是造血幹細胞選擇性剪接領域的資深科學家,也是國家青年**計劃入選者。本次生物谷有幸請到陳路研究院與大家一起聊一聊,選擇性剪接在幹細胞研究領域的應用。生物谷:陳研究員您好,很榮幸能邀請到您參加生物谷主辦的2017(第九屆)幹細胞國際研討會。
  • DNA雙螺旋結構的複雜歷史 - Natur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2018年5月12日/生物谷BIOON/---自從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在Nature期刊上發表標題為「Molecular Structure of Nucleic Acids: A Structure for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的論文以來,時間已過去了65年。
  • 2020年7月HIV研究亮點進展 - Scienc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2020年7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愛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
  • PNAS:新型炎症抑制劑可以防止胎兒出現神經發育障礙
    2019年3月21日訊 /生物谷BIOON /——一項發表在《PNAS》上的最新研究表明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UCD)的Bruce Hammock教授及其同事開發的一個酶抑制劑可以降低出生於免疫系統激活的母體的小鼠大腦中的炎症。由這種可溶性環氧化物水解酶引發的炎症和這些小鼠的神經發育障礙有關。
  • PNAS:科學家有望實現成功阻斷癌症進展
    2020年2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MYC是一個由三種相關蛋白組成的蛋白家族,其會在癌症中過度表達,美國每年有大約10萬人因癌症而死亡;近年來研究人員並未在阻斷MYC上取得成功,但很幸運的是,這些蛋白質有一個缺點,即名為WDR5的染色體結合輔因子。
  • 長春市生物谷項目
    2003年,古巴海泊爾與長春生物合作成立長春海泊爾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建廠生產重組人幹擾素α2b注射液及C型肝炎疫苗藥物,該廠成為我國最大的重組人幹擾素α2b注射液及C型肝炎疫苗生產基地。   中古(長春)生物技術國際合作區--生物谷有古巴方技術保障,實現生物技術國際先進、國內領先,區內由百餘家集研發、孵化、加速、生產、質量檢測、物流、人才培養、市場營銷、信息網絡、融資擔保等企業形成的全鏈條產業集群
  • 2020年9月4日Science期刊精華 - Scienc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2020年9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20年9月4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8月11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ystems biological assessment of immunity to mild versus severe COVID-19 infection in humans」。有些人因COVID-19而真正生病,而有些人卻沒有。沒有人知道為什麼。
  • PNAS:臨床前研究指出羥氯喹不能對抗新冠病毒,但高劑量法匹拉韋可以
    2020年10月20日訊/生物谷BIOON/---來自比利時魯汶大學雷加醫學研究所的病毒學家們一直致力於SARS-CoV-2的兩條研究線:尋找預防感染的疫苗,以及測試現有的藥物以便觀察哪種藥物可以減少感染者體內的病毒載量。為了在臨床前測試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的有效性,這些研究人員使用了倉鼠。
  • 丹麥-瑞典生物醫藥谷區域經濟環境發展路徑的借鑑之處
    位於奧瑞桑德區域內的丹麥-瑞典生物醫藥谷(Medicon Valley,後簡稱「醫藥谷」)就是這一區域經濟環境下孕育出的成功果實。醫藥谷支持協作的產業生態系統、世界級高校和研究機構支撐的科研資源和開放合作的商業合作氛圍都成為醫藥谷和企業網絡良性循環發展的強勁動力。
  • PNAS:發現蝙蝠中的一種新型逆轉錄病毒不僅感染蝙蝠細胞,也能感染...
    2020年4月19日訊/生物谷BIOON/---澳大利亞在今年夏天發生了史無前例的森林大火,當地的考拉(也譯為樹袋熊)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如今,它們正面臨著來自另一種哺乳動物---蝙蝠---的威脅,這種威脅可能更嚴重,也更持久。
  • 上海揚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谷經建
    作為對殼寡糖這位摯友的回報,病癒之後的谷經建從零開始,克服無數困難,以對殼寡糖的研究為載體,書寫了一段感人至深、利國利民的創業傳奇。近幾年最新研究發現,大分子的甲殼素經進一步脫乙醯及降解後形成的小分子化合物殼寡糖具有十分特殊的生物功能,其產品開發市場巨大,可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養殖業、醫藥、食品、軍事、生物等近百種領域。
  • PNAS:情緒的臨界慢化可能預示著抑鬱來臨
    一項研究提出,一個人的情緒健康的一種變化出現之前可能有預示著一個正在接近的傾覆點的變動。接近一個傾覆點的複雜系統通常會遇到一個被稱為「臨界慢化」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系統從攝動中的恢復減慢。這組作者報告說,與情緒健康沒有變化的志願者相比,在研究之後遇到了情緒健康變化的志願者此前積極或消極的情緒更好地預測了未來類似的情緒。消極的情緒看上去在朝著抑鬱發展的人身上被強化了;類似地,積極的情緒看上去在走出抑鬱的人身上被強化了。這組作者提出,這種情緒趨勢是情緒慣性增加以及走向傾覆點的臨界慢化的跡象。這類跡象可作為抑鬱發作的一個早期預警系統。
  • PNAS:新研究揭示許多動物物種可能易受SARS-CoV-2感染
    2020年8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SARS-CoV-2是導致COVID-19的新型冠狀病毒。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類並不是唯一面臨SARS-CoV-2潛在威脅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