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0日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項發表在PNAS上的研究認為人類懷孕時間的長短是由能量代謝所決定的,而不是產道大小所決定的。長久以來,我們認為懷孕的時間長短決定了胎兒的大小,然而由於直立行走的緣故,與之相適應的婦女骨盆卻不允許我們的胎兒太大,否則可能會難產。
人類區別於其他靈長類動物的主要兩大特徵:一個大容量的大腦和直立行走。然而這兩個特徵都會影響到分娩,腦袋太大會導致嬰兒從陰道出來很困難,然而太寬的骨盆又會導致兩足行走的困難。科學家一直是這樣解釋這個「婦產科悖論」的,嬰兒在子宮內的孕育時間被縮短了,避免腦袋發育得過大而導致分娩困難。因而,相比於其他靈長類,人類的嬰兒顯得更加弱小,在運動和認知能力上看起來也更弱一些。
這篇PNAS的一作,Dunsworth博士說道:「在人類進化中出現的一些有趣的現象包括,雙足行走,難產,寬盆骨,大腦袋和無助的小嬰兒等都被傳統上認為和「婦產科悖論」有著關聯。數十年來課本上也一直是這麼描述的,但是當我認真去尋找支持這種觀點的證據時,我震驚了!」
第一個問題是沒有證據表明寬盆骨意味著不方便直立行走。Anna是哈佛大學的博後同時也是這篇文章的共同作者,她曾經研究過骨盆寬度對於婦女在跑步機上機動性的影響,卻沒有發現更寬的盆骨會導致機動性減低。
Dunsworth博士表示這就給產道的尺寸受「雙足行走」限制的這種理論打了一個問號,寬盆骨並不意味著你走路的效率會降低。
然後Dunsworth博士繼續尋找支持人類的孕期相比於其他靈長類和哺乳動物是縮短的證據。然而現有的研究卻是支持相反的觀點。考慮到母體的大小,人類的孕期相比於其他靈長類不是縮短了,而是變長了。嬰兒也是比預期的要大而不是更小。
一般來說,包括人在內的哺乳動物的孕期和寶寶的大小都可以通過母體的大小來預測。因為母體大小關係到動物的代謝速率和效率。受此啟發,Dunsworth博士開始思考有沒有可能是新陳代謝影響了人類的懷孕時間而不是傳統認為的骨盆大小。
為了探討這種可能性,她和哈佛大學人類生理學和能量學的兩位專家取得了聯繫,基於這兩位專家之前關於懷孕和分娩的工作,他們一道提出了關於孕期長短的一個新的假說,被稱為EGG (energetics能量學, gestation懷孕, and growth發育)。
根據EGG理論,一個嬰兒之所以被生下來是因為母親無法繼續給子宮內的嬰兒供給能量,支持他們的發育了。因而,媽媽所能給予的能量才是真正限制孕期長短的因素而不是骨盆。
EGG理論也解釋了相比於黑猩猩的嬰兒,為什麼人類嬰兒顯得如此脆弱。小黑猩猩在一個月的時候就會爬行,人類嬰兒卻需要大約七個月的時間。但如果人類嬰兒也想在一個月的時候就能爬話,大概需要十六個月的懷孕時間。這早已經超出了人類母親能夠承受的能量上限。事實上,多懷胎一個月也會讓懷孕這件事變得異常兇險。
Dunsworth博士說,在生理上,生一個發育更加完全的寶貝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剛生下來顯得十分無助的寶貝需要在母體外進行額外的大腦發育。
毫無疑問,EGG理論會給經典的「婦產科悖論」帶來不小的挑戰。之前我們總是有一種奇怪的觀點認為,相比於男性,婦女由於生產懷孕因而進化出了笨拙的骨盆。然而如果真有一種完美骨盆構造的話,那也一定是屬於生了孩子的婦女。大自然的進化法則保證了婦女的分娩和高效的直立行走方式。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們早就滅絕了。(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