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肌肉撕裂者」
鍛鍊撕裂了我整天的好心情
請誠實的回答我: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錯覺?
今天辦了張健身卡=明天我立馬就要瘦了!;
今天報了舞蹈班=明天我的生活將會非常豐富;
今天下載了運動APP=明天我是腹肌「攜帶者」
我的朋友阿北,加班、熬夜、開黑習以為常。
有次,他看到朋友圈裡都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的小哥哥。
第二天,他就花了20個毛爺爺,報了個私教課,名字還挺炫酷——「肌肉撕裂者」。
可還沒等他撕裂肌肉,美好的幻想就先被撕裂了。
開始練的時候,握方向盤的手都在抖,還沒練三天,他就肌肉拉傷請假在家辦公了...
羨慕之餘,我們不忘吐槽:
長期不動的年輕人
一動就丟了半條命
阿北的事,讓原本就不愛動的我們,更有理由不去鍛鍊了。
不過,也我們也發現了一個矛盾:
很多時候我們年輕人並不是不願意健身,而是每天下班回來就累個半死。
唯一的精力都用在快點爬上床,刷刷劇、開開黑然後睡個美容覺了。
我們希望通過健身,來減肥、來塑形、甚至提高自身的體力和精力。
但是事實是,反而讓我們更疲憊了。
有次跑完幾公裡,我都感覺全身要虛脫了,去洗澡都是硬拖著疲憊的身體,掙扎著站起來。
其實健身的目的,就是在高強度的工作之中遊刃有餘,於工作之外,還有精力去享受生活,這才是最為關鍵的。
當下的年輕人,並不需要那種一練就累個半死的健身,而是既不太累,又能放鬆自己,還能強體塑性的運動方式。
那麼怎麼辦呢?
切記避免過勞厭惡
對於我們來說,最怕的就是急於求成。並不是我們設置的強度越高,鍛鍊的效果就越好。
相反的,強度越高,我們身體和肌肉抗拒就越強,反而越難堅持。長期坐在辦公室的人,一定要格外注意,鍛鍊的強度一定要和心肺功能的實際情況相匹配。
網上經常出現的「高中生運動會猝死」,就是因為心肺功能過弱,卻選擇較強的運動而導致的。
最好狀態就是稍微有一點喘息的時候,千萬不要到上氣不接下氣。
對於新手來說,做到讓訓練不太累,就要看訓練心率:
可以根據卡氏公式,計算出自己的運動心率後,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心肺功能訓練。
比如單車、快走、遊泳等都是不錯的方式,既能達到心肺的訓練,也能更好的保護我們膝關節不受損傷。
讓自己睡個好覺的運動
每天下班,除了我們的身體需要休息,精神更需要休息。
開黑刷劇是一種跳出緊張工作的方式,但是還有很多溫和的運動,也可以幫助我們做到這一點。
這些運動就像是給我們的生活點了關機鍵,讓大腦有一個自我整理和修復的過程。
能助眠的運動一定要選擇讓自己安靜的運動,低強度的慢走(散步)、瑜伽、冥想、泡沫軸等等都很有放鬆的做用。
最後,有了好的方法,我相信大家可以做到更好的生活。永遠相信「小改變」有足以顛覆生活的力量。
後記:還記的大學的時候,因為垂憐仙女瑜伽老師身材,果斷選擇加入瑜伽課。第一堂課就是冥想,我躺在「特意加厚」的瑜伽墊上,感覺就像躺在媽媽的懷抱...然而,等我再醒來的時候...天都黑了
仙女老師正衝著我,給我一個迷人的微笑~(心動~)
emmmm~從今天起開始嘗試做運動,先從最簡單的冥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