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生命,像流星一般,瞬息而逝,仿佛是為了那一瞬間的永恆。
1000多年前,大唐正處在冉冉上升的朝陽期。一位眉目俊秀的少年站在高處眺望那座偉大的城市,胸中壯懷激烈。
若不是這位少年英年早逝,後面「詩仙」、「詩聖」會是一種怎樣的出場?畢竟那還只是初唐,若要讓他一直發展下去,他的成就怕是無人能及,李白、杜甫的地位必定會被改寫。
01近乎開掛般的人生,用十六年的時間站到了絕大多數人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
王勃「初唐四傑之一」人稱神童,神到什麼程度呢?
6歲:能吟詩作對,出口成章;
9歲:讀顏師古所注《漢書》,撰《指瑕》十卷,指出其著作錯誤之處;
10歲:飽覽六經,潛心鑽研學問;
12歲:跟隨道醫曹元在長安學醫,學習《周易》、《黃帝內經》、《難經》等;
14歲:上書劉祥道,直陳政見,獲贊「神童」;
15歲:向唐高宗獻《乾元殿頌》,高宗皇帝驚嘆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16歲:應幽素科試及第授朝散郎,成為年紀最小的朝廷命官。
期間,一個好友要去四川上任,送別之時,王勃寫下了這首大名鼎鼎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02人紅是非多,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想到自己不到20歲,卻已經登堂入室,得到唐高宗和沛王的賞識,前途一片光明,家族中無人不以他為自豪,王勃不覺面露得意之色。十幾歲的王勃就已經站在了絕大部分人一輩子也達不到的高度,但是站得越高,就越要謹慎,因為一踏空,就會摔的頭破血流。
19歲那年,王勃就因為一篇文章惹了禍。有一天,沛王李賢和英王李哲鬥雞。王勃也來湊熱鬧,並為沛王寫下了一首《檄英王雞文》。沒想到這篇「檄文」被鬥雞愛好者們瘋狂的評論轉發分享,一下子就傳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手裡。
王勃以為只是鬧著玩,卻不曾想到,他觸碰到的帝王家那根最敏感的神經。唐太宗李世民是怎麼當上的皇帝?玄武門之變,殺兄弒弟,逼退父位。
於村於店,見異己者即攻。為鸛為鵝,與同類者爭勝。
好工整的駢文,好大膽的王勃!高宗看完檄文後大罵王勃是歪才,煽風點火,挑撥離間,把才華全都浪費在了歪門邪道上,於是就把王勃逐出了長安。
王勃遭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打擊,對仕途心灰意冷的他漂泊蜀地,開始感嘆人生的悽涼。
03滕王閣上迎來人生中最巔峰的時刻,巔峰到光芒萬丈
高宗上元二年,王勃去探望在交趾(今越南北部)做官的父親,在路過南昌時,正好是重陽節,滕王閣剛好重修竣工。都督閻伯嶼做了個局,邀請王勃參加宴會。
此時的王勃並不知道自己即將迎來人生中最巔峰的時刻,巔峰到光芒萬丈,力透千古。
宴會之上酒過三巡,閻都督熱情號召才俊們為本次詩會作序一篇。在座的眾人都心知肚明啊,都督的女婿早已提前寫好了一篇稿子,打算在詩會上一鳴驚人。於是大家都裝傻充愣,推辭不寫。不料王勃同學高聲大喊拿筆來,半路殺出個程咬金。
閻都督自然是一百個不高興,於是,藉故更衣離席,坐在帳後暗自思量,這是哪門子的詩壇天王啊?這分明就是個愣頭青嘛!
此時氣不過的都督吩咐手下人去盯著看看,那小子寫了些什麼,是不是比我女婿強。過了一會兒手下來報他寫了: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都督不以為然,不過是些老生常談嘛,也沒什麼才華吧。過了一會兒手下又報,他寫了: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手下一句一句的報,都督的表情也變得愈加複雜。
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每一句都是一副精美絕倫的風景大片,而且還全都是動態的。督再也坐不住了。他知道一篇千古奇文即將橫空出世,於是趕忙跑出去見證歷史。當看到王勃因感時傷時寫下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閻都督已經完全忘記了女婿的存在,忍不住的直拍大腿。天才啊,天才。然而王勃並沒有自怨自艾,而是筆鋒一轉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這把都督看的連連點頭。嗯,嗯,好,好.......這碗雞湯我幹了。
這一蹴而就的古今第一駢文,震的眾人七暈八素。音律、對仗、辭藻、用典,已然把漢字的美感發揮到了極致。有景有事,寓情於理,一篇序文,寫盡所有。
上元三年冬,年度爆文《滕王閣序》刷屏刷到了長安。唐高宗讀了這篇序文,讚不絕口,「此乃千古絕唱,真乃天才也!快把王勃找來,朕重用他。」
侍從答到「王勃已經不在了」。
公元六百七十六年,王勃於探望父親的歸途中渡海溺水。一篇橫絕千古的《滕王閣序》耗盡了王勃一身的時運。王勃的早逝仿佛又是冥冥之中的天意,畢竟這才是初唐啊,照他這個節奏發展下去,你讓詩聖和詩仙還怎麼出場呢?
對於王勃來說,他永遠活在了那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午後。
大唐詩壇有千千萬萬會寫宮體詩,會做漂亮文章的詩人,但卻只有王勃這樣「浮躁淺露」的詩人,才能代表初唐的氣象,也才能承前啟後,照亮之後的盛唐。
他的詩文也將永遠會印在大唐詩壇的天空中,成為那顆最瑰麗的星。
唐詩如山,宋詞如水,說不完的月明酒烈,道不盡的相思哀愁。詩詞的作用,不僅僅在於學習積累知識,更像是一種自我氣質的提升。詩詞的流傳,其實也是傳統文化的沿襲,也是歷史的有力見證。
讀古詩詞,其實也是一種沉澱,對文學的反思。詩詞中,往往運用了很多意象,遣詞造句均有講究,還有格律可言。其間所蘊含的文化知識,很多在現今的學習教育中是不可得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深究、積累,多讀多看,甚至多學多練,在這個過程中,也更加容易引起我們的反思,對古今文學各個知識面的反思,從而收穫新知。
《六神磊磊讀唐詩》這本書非常值得大家購買學習,書籍包裝非常精美。六神磊磊是近期很熱門的人物,文筆優秀,功底很深厚,講話也很幽默。
小編非常佩服作為自媒體人的王曉磊,作家的文筆,記者的視角,給我們不一樣的讀唐詩體驗。知道唐詩背後的故事,讀懂唐詩,而不僅僅是背誦……李白,張若虛,王勃等一代奇才,書中都有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