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亞里斯多德的理念,幫您從另一個角度了解對孩子的音樂教育

2021-01-10 騰訊網

沒有比培養正確的判斷能力在良好的情操和高尚的行為之中求取快樂更要緊的事情了。

——亞里斯多德

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他的思想傳承兩千多年,對於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亞里斯多德不僅關注人類的本源與社會結構,對於藝術和教育也有深刻的見解。

亞里斯多德將知識劃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實用型的知識,一種是文雅型的知識。在這其中顯然音樂是屬於後者。他認為音樂學習不是為了要具體運用到某個事情上,而是為了培養一種高尚的情操。更進一步說,他認為音樂中特殊的情感作用,使得文藝與道德教育有了聯繫。同樣的,音樂中的快感可以直抵靈魂,施行音樂教育就是要讓人們擁有一個快樂的心靈和正確的價值觀。

就幼兒時期的音樂教育而言,亞里斯多德認為要順應人的身心發展特點,實現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的發展。音樂教育中的快樂是適應兒童天性的,積極的音樂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少兒的精神、心理、情感,還能培養道德力量、判斷力和欣賞力。

無獨有偶,在遙遠的東方,比亞里斯多德更早兩個世紀的另一位人類導師,孔子,也曾經提出了類似的教育觀念。《論語嚎泰伯》記載:"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將詩、禮、樂當做互相聯繫的修身三要素,都是道德修養的方法與途徑,而提升人的道德修養才是根本目的。與此同時,孔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也和亞里斯多德不謀而合。

此外,亞里斯多德又將學習音樂的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積極、主動參與的,他稱之為「修行」;另一種是消極的、被動的,他稱之為「聽取」。他認為,青少年要積極地、主動地學習音樂,而不僅僅是「聽取」——因為在學習音樂過程中 「付出艱辛」,這本身就說對於人格的一種塑造。

從亞里斯多德到孔子,都主張「因材施教」,對應到今天的音樂教育來說,挖掘孩子的天分並進行相應的培養,而不是強迫孩子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應該是教育的首要目的。但是從另一個方面我們也應當看到,要在音樂之路上成材,長期反覆枯燥的訓練是不可避免的——誠如亞里斯多德所說,學習音樂是一種「修行」。

在愉快學習、快樂教育是被普遍提倡的今天,學習音樂對於現在的孩子們而言無疑是身心的磨練。家長們,你們願意讓孩子踏上這條鋪滿鮮花與荊棘的路嗎?

相關焦點

  • 音樂教育對孩子成長有什麼樣的影響
    音樂教育對兒童成長的影響非常明顯。它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聽力和記憶能力,而且有助於他們發展創造力和審美能力,甚至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善良。過去可能是老師和家長沒有充分認識到音樂教育對孩子健康成長的積極影響,所以把教育的重點放在文化課上,使音樂教育的作用不能有效發揮,這不僅給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也給兒童的成長帶來了一些障礙。
  • 淺談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學》
    亞里斯多德,作為古希臘文化的集大成者,哲學家,思想家,其著作對西歐乃至世界產生了深刻影響。在政治學領域,亞里斯多德早在幾千年前,通過對雅典社會現象的觀察和思考,對當時出現的政治問題有所關注,有所研究。今天,通過閱讀前人的著作,了解和學習幾千年前這位大思想家對政治問題的論述和解決方案,從而有利於我們揭開政治表象背後的面紗,深刻的認識當今政治問題。
  • 聽大師講孩子教育、文化理念,觀《看見 讀懂 陪伴》有感
    今天認真觀看學習了賀嶺峰老師講的授課《看見 讀懂 陪伴》,老師從「看見」、「讀懂」、「陪伴」三個方面對孩子教育進行了生動的講解,我收穫頗多,感觸良深!我們已為人父母,現在已不是我們的孩提時代,教育觀念也要更新,我們不應只看考試成績,不應要求必須獲得多高的學歷。特別是講到美國的名校招生已經不看考試成績,他們只看三個方面:(1)照顧自己的能力。
  • 音樂大師課付林熊健談音樂教育背後的故事
    付林老師:《音樂大師課》這檔欄目最重要的基礎是建立在少兒的音樂教育或者叫少兒藝術教育上,它是一檔以兒童藝術教育為主旨的少兒音樂教育類節目。《音樂大師課》自播出以來,影響力非常的巨大,我們通過了解也看到了家長都渴望音樂大師課有線下的教育機構。
  • 亞里斯多德和他的《詩學》
    384年出生在馬其頓王國斯塔吉拉城的一個醫學世家,其父尼各馬可斯是一位在宮廷裡任職的名醫。如同亞里斯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和朋友,但同時又是柏拉圖思想的有力批判者一樣。他在批判柏拉圖的一個學說時曾說過這麼一段感人至深的話:討論這個學說使我們感到一種不愉快,因為主張這個學說的人是我們的朋友。但是我們既是熱愛智慧的人,為了維護真理,即便推翻我們自己的主張也是應當的。朋友和真理既然都是我們心愛的東西,我們就不得不愛真理而勝於愛朋友了。
  • 讀懂孩子 科學教育 ——五小家長課堂活動
    讀懂孩子 科學教育 ——五小家長課堂活動 2018-04-14 12:36:14 來源:水母網
  • 不懂蒙臺梭利不足以談教育:一文讀懂蒙臺梭利育兒理念
    可能是重點太多,讀完我對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有了一個基本概念,但是理解得並不清晰。於是接下來我做了這麼一個工作。首先,把7萬字的重點一條一條粘貼到電腦上,以至於最後Kindle都提示「複製出錯:您已超出此圖書的複製限額」。
  • 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在教育學的漫長發展立場中,經歷了萌芽階段,創立階段和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很多的人物以及觀點的出現,那麼在萌芽階段就出現了這樣一個涉獵多個領域的哲學家,因此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他就是-亞里斯多德。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
  • 以《放牛班的春天》為例,看影片背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啟示
    本文將從影片中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出發,探尋教育中愛和尊重的重要性,以獲得教育啟示。一、人本主義的教育理念,是教育成功的根本原因馬修第一天去學校任職找院長的路上,發現了一個學生被校長罰刷地板15天,這讓馬修老師十分震驚。
  • 讀《世界哲學史》3-2——古希臘哲學之亞里斯多德
    推論——通過前提,從一個判斷中得出另一個新的判斷。就是所謂的三段論法:大前提、小前提、結論。論證——通過推論從一個定律中證明另一個定律,一直進行下去,最後必然會遇到一個最基礎的定律不能被證實,亞里斯多德認為人的理智中有一種特殊能力能夠把握這種一般定律。歸納法——先對個別事物進行觀察,再對比歸納觀察結果,得出結論。
  • 藝術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你都知道嗎?
    藝術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你都知道嗎? 藝術教育是一個全面系統的教育,孩子從小就應該是全面發展,不單單只是接受強制性的應試教育,更多是相互結合學習。 藝術教育對孩子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大家都了解嗎?下面由中藝星空為您講解!
  • 從「壞小孩」角度解讀,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所傳達的教育理念
    影片中這樣的一個班級,顯然就是人們口中所說的放牛班。只不過,片中的這些孩子都比較幸運,因為他們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恩師克萊門特·馬修。馬修是一位事業接連遭受打擊的作曲家,這次他接到了一個新的工作機會,去一所特殊的問題少年寄宿學校當音樂老師。
  • 亞里斯多德是希臘古代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
    亞里斯多德首先是個偉大的哲學家,他雖然是柏拉圖的學生,但卻拋棄了他的老師所持的唯心主義觀點。柏拉圖認為理念是實物的原型,它不依賴於實物而獨立存在。亞里斯多德則認為實在界乃是由各種本身的形式與質料和諧一致的事物所組成的。「質料」是事物組成的材料,「形式」則是每一件事物的個別特徵。就像是現在有一隻鼓翅亂飛的雞,這隻雞的「形式」是它會鼓翅、會咕咕叫、會下蛋等。
  • 從心理學角度解析《小男孩》:探究「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的意義
    從心理學角度看,《小男孩》中爸爸對兒子的安慰是"羅森塔爾效應"一個十分成功的案例。在他人看來,只有爸爸一個人的安慰難以撼動孩子的整個人生,但是爸爸無私的愛和信念內化為了孩子心中積極的想法,這份小小的期待變為孩子成長的"助推器"。
  • 教育的真諦,不在於正確的方式,而在於能否剔除錯誤的理念
    在傳統教育理念當中,父母對孩子都有一個期望,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後能夠成為人中龍鳳,傳統教育理念,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給父母提供了一套教育孩子的模板,但這個模板上的內容並不一定全部都是正確的。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教育理念也應該與時俱進,對於父母來說,倘若非常死板的去堅守傳統教育理念,那麼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無形中已然傷害了孩子的內心。那麼在傳統教育理念當中有哪些理念是錯誤的?首先第1個就是謙虛和肯定之間的區別,相信在生活當中大家一定見過這樣的場景。
  • 如何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
    近幾年來,我國青少年的勞動「答卷」一直令人擔憂,各種傳媒不斷報導有關當代青少年勞動意識淡薄,勞動能力差的現象,那麼,如何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呢?迸思維火花,成智慧家長!您的困惑咱們一起來討論!本周五(12月4日)晚上19:30-21:00 FM104音樂廣播頻道《城市的聲音》,主持人葉純邀請電子科技學校高級講師黃瑩、團委書記魏子峰、清溪聯升幼兒園園長徐飛羽以及家長代表晏文與您一起談談「如何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嘉賓介紹黃瑩東莞市電子科技學校職業素養高級講師,東莞市家庭教育名師培養對象,東莞市家庭教育「慧導師」團成員,塘廈鎮家庭教育團核心講師。
  •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就像餵雞,對孩子的教育要因材施教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歷來主張教育要因材施教,他曾說過:"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興趣愛好和理想"施教":家長們根據自己平時對孩子的觀察和了解,再結合孩子自己的意願綜合考量他是什麼樣的"材料"後,可以針對自家孩子的特點做到有的放矢、採用相應的教育方式
  • 希臘史8:史上最頂級的天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亞里斯多德
    (2)哲學亞里斯多德首先是個偉大的哲學家,他雖然是柏拉圖的學生,但卻拋棄了他的老師所持的唯心主義觀點。柏拉圖認為理念是實物的原型,它不依賴於實物而獨立存在。亞里斯多德則認為實在界乃是由各種本身的形式與質料和諧一致的事物所組成的。「質料」是事物組成的材料,「形式」則是每一件事物的個別特徵。
  • 《哪吒之魔童降世》:從心理學角度解析「角色效應」對孩子的影響
    今天我就想從心理學角度來和大家聊聊哪吒的成長之路。一、《哪吒之魔童降世》:從孩子教育角度看電影國產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後就獲得了無數好評,與老版的哪吒不同,這次的哪吒沒有削骨還父削肉還母,也沒有李靖的大義滅親。
  • 用教育的智慧來讀懂學生、激發學生
    在教育處的組織下,一場以「德育管理------教育的智慧篇」為主題的德育論壇正在進行中。學校班主任工作室的首席周玲老師給大家帶來了《用教育的智慧來讀懂學生、激發學生》的分享報告。周玲老師把她本月上海之行學到的德育前沿理念細化成一個個具體的事例、一張張圖片,以完全不同的視角來看待班級管理、師生相處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