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傳佛教的各宗派傳承(圖解)
藏傳佛教不叫喇嘛教,喇嘛在藏語中是上師的意思,至高無上的意思,在藏地只有德高望重的高僧才能稱為喇嘛,所以藏傳佛教不能稱為喇嘛教。藏傳佛教歸屬於大乘佛教,是佛教傳入藏地的分枝,與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一樣,是根據地理體系命名的。然後要談的是傳承,佛教怎麼傳承呢?我們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南傳佛教,每一個體系傳承都是清淨的傳承,我們必須了解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
從阿拉善三座藏傳佛教寺院,看有別於藏地的內蒙古寺院建築特色
從阿拉善三座藏傳佛教寺院,看有別於藏地的內蒙古寺院建築特色圖文/舒放藏傳佛教和蒙古族有著極深的淵源。一方面,藏傳佛教目前所形成的的格局,基本上延續了元朝時期。另一方面,蒙古民族不論境內外,從整體而言,全民信奉藏傳佛教。如蒙古國,我國內蒙古自治區及其他蒙古族同胞居住地,俄羅斯聯邦四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民族的加盟共和國(布裡亞特共和國等)。
-
尕藏加:清宮在京新建與修繕的藏傳佛教寺院
山門之內為天王殿,左右鐘鼓樓,主體建築是三重簷的大佛殿,外觀很像三層高樓,與雍和宮大佛樓形制相同,內供一棵用金絲楠木雕刻而成的千手千眼菩薩。殿前有兩座巨碑,刻乾隆撰書的《闡福寺碑文》及律詩一首。大佛樓及石碑均已毀圮。」北海的西北角可以說是一片藏傳佛教寺廟的天地。大體來說,可以分為三組:西天梵境、闡福寺和萬佛樓、小西天。
-
藏傳八吉祥圖的佛法寓意
佛教以傘象徵遮蔽魔障,守護佛法。藏傳佛教亦認為,寶傘象徵著佛陀教誨的權威,也寓意著張弛自如,曲覆眾生。 雙魚佛教以其喻示超越世間、自由豁達得解脫的修行者。藏傳佛教中,常以雌雄一對寶魚象徵解脫的境地,又象徵著復甦、永生、再生等意。象徵自在與解脫,也象徵慧眼。
-
關於藏傳八吉祥圖的佛法寓意
大家經常在藏族繪畫圖案、藏族寺院、生活用品、衣服飾品中見到八吉祥圖,藏語也稱「扎西達傑」。這八種吉祥物與佛法密切相關。佛教以傘象徵遮蔽魔障,守護佛法。藏傳佛教亦認為,寶傘象徵著佛陀教誨的權威,也寓意著張弛自如,曲覆眾生。 雙魚
-
藏傳佛教簡介
藏傳佛教,或稱藏語系佛教,又稱為喇嘛教,是指傳入西藏的佛教分支。藏而苯教本身屬於外道,但也有相當數量的鬼神皈依這個宗教,也有很多護法神,蓮花生大師在應藏王邀請,從印度來到藏地之後,降伏了這些苯教的鬼神,使之皈依佛教。一些佛教的大德,也因為一些特殊的用意,學習苯教的教法而成為苯教的上師,雖然如此,佛教仍舊是佛教,並未加入苯教的元素,但苯教卻參雜越來越多的佛教元素。
-
藏傳佛教中的八大法器
它們大多借鑑了印度佛教法器的形式,並加入了自身的特色。藏傳佛教的法器大多用於供養諸佛、莊嚴道場、修持佛法等。今天主要介紹藏傳佛教中比較常見的八大法器。八大藏傳佛教法器之一法鈴 法鈴是喇嘛、僧人誦經作法時手中離不開的法器之一。
-
中國藏傳佛教(黃教)六大寺院
中國藏傳佛教(黃教)六大寺院一、甘丹寺甘丹寺是格魯派的祖寺,格魯派的六大寺院之一,又是拉薩三大寺之一。它位於今拉薩市東北約30多公裡處的卓日沃切山腰,儼如一座山城。甘丹寺的僧侶人數在歷史上定額為3300名,排在哲蚌寺、色拉寺之後,但是甘丹寺作為格魯派祖寺,在藏傳佛教界地位很高,尤其是甘丹赤巴在格魯派中威信極高,其地位僅次於達賴和班禪。二、哲蚌寺哲蚌寺既是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又是拉薩三大寺之首。
-
藏傳佛教聖地,寺院古剎星羅棋布,甘南究竟有多美?
甘南是藏傳佛教聖地,4.5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寺院古剎星羅棋布,不論是其建築風格還是宗教底蘊都有著極高的造詣。甘南宗教的基本特點為「三多」——宗教活動場所多,宗教教職人員多,信教群眾多。甘南之所以被稱為聖地,還因為它在宗教上的包容並進,甘南是一個多宗教地區,不僅有藏傳佛教寺院,還有伊斯蘭教清真寺、基督教堂,一個信仰自由的地方,才能被稱為真正的樂土。
-
藏傳佛教的「五明」
五明是佛教所稱的五類學科,源自古印度。在藏傳佛教中尤為重視。當今世界最大的佛學院,四川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即以「五明」命名。藏傳佛教各大寺院,也都設有與五明有關的的學院,學僧完成學業之後,還會授予相應的學位。
-
宗喀巴大師對藏傳佛教所做的貢獻
同時在我看來,宗喀巴大師還有更大的功德,在於他拯救了當時的藏傳佛教。為什麼這麼多當時頂級的學者都願意跟隨宗喀巴大師學習,為什麼大家相信他是文殊菩薩的化身,這些都離不開宗喀巴大師的智慧之光,他以因明的邏輯建立中觀思想,以戒律為根本去修行密法。這就是我今天想分享的關於宗喀巴大師的重要內容。
-
【神秘的藏傳佛教】藏傳佛教流派分支!附視頻
朗達瑪滅佛一百年之後,佛教後來由原西康地區和衛藏地區再度傳入,西藏佛教又得復甦。朗達瑪滅佛之前佛教在西藏的傳播稱為藏傳佛教的「前弘期」,之後稱為「後弘期」。藏傳佛教後弘期根據佛教傳入路線的不同,分為上路弘傳和下路弘傳。
-
面目猙獰而內心慈悲——藏傳佛教護法神
藏傳佛教有著系統龐大、種類繁多的護法神體系。而且這個體系至今仍在不斷擴充之中,這和護法神的來源之一有關。藏傳佛教護法神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其一、源自印度佛教是佛陀住世期間所降服的外道,由於信服佛法,從此立誓順從佛法,護衛佛法,遂成為了佛教的護法。
-
內蒙古地區藏傳佛教建築特徵簡析——韓秀華
從現在保留的遺存看,作為歷史文化的承載,內蒙古地區的藏傳佛教建築在內蒙古地區從西到東分布廣泛,儘管所建地址、年代不同、所受藏傳佛教派別影響不同,所處的自然條件、生產力水平各異,建築特徵仍有許多共同之處。1、外部空間1.1、選址內蒙古西部地區的藏傳佛教建築召廟的選址多選擇山林水草豐美之地,靠山臨河, "風水"極佳。
-
第一次遊漢傳佛教寺院,搞懂這4大項,可開啟魅力的佛教文化之旅
答應你,一張圖讓你看懂這一切一、搞懂漢傳佛教、大乘佛教、藏傳佛教通過圖我們可以知道,釋迦牟尼在創建佛教之時開設了佛法講學班,招收了很多學生(信徒),釋迦牟尼在世時期的佛教就被稱為原始佛教,在釋迦牟尼涅槃(離開人世)後,他的這些學生中的優質生和調皮一些的學生,因各自的理解不同,形成了兩個派別。
-
藏傳佛教的四大派系簡介
10世紀,佛教逐漸由西康、青海、阿里等地將戒律傳回衛藏地區。同時有一些人去印度求法,又從印度迎請阿底峽進藏,主要傳授顯宗教理,兼及密宗。這樣,佛教逐漸在吐蕃復興,並發展成獨具高原民族特色的藏傳佛教,而且從11世紀開始陸續形成各種支派,到15世紀初格魯派的形成,藏傳佛教的派別分支才最終定型。主要有寧瑪派、噶當派、薩迦派、噶舉派等前期四大派和後期的格魯派等眾多派系。
-
藏傳佛教 之 噶舉派
「舉」在藏語中有傳承之意,這一派以師徒相承,口語傳授,耳聽心會,顯密結合,所以稱為「噶舉派」。相傳此派的祖師瑪爾巴、米拉日巴和林熱巴等人在修法時,穿白色僧衣(一說該派寺院牆上塗有白色),故俗稱「白教」。 噶舉派的支系繁多,一開始就有兩大傳承系統:一個稱香巴噶舉,一個稱塔布噶舉。
-
藏傳佛教中常見的八大法器!你知道幾個?
它們大多借鑑了印度佛教法器的形式,並加入了自身的特色。藏傳佛教的法器大多用於供養諸佛、莊嚴道場、修持佛法等。今天主要介紹藏傳佛教中比較常見的八大法器。八大藏傳佛教法器之一法鈴 法鈴是喇嘛、僧人誦經作法時手中離不開的法器之一。
-
藏傳佛教幾大派別簡介
有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有大乘佛教,小乘佛教,金剛乘佛教。各教派裡還會有很多分支,內地有八大宗: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淨土宗,禪宗,律宗、密宗等等,這些都是為了利益眾生的不同需求應運而生。 密法,從來不是 藏傳佛教特有的傳承。
-
藏傳佛教在新疆的早期傳播
山南地區的封建主意希堅贊,是朗達瑪之子永丹的六世孫,曾派人去西康地區求法,返藏後恢復了拉薩、桑鳶等寺廟,又創建新寺,僧人的數量與日俱增,佛教史稱此次傳法為「下路弘傳」。阿里地區封建主意希沃,是朗達瑪另一子微松的五世孫,藏史稱他為「拉(天)喇嘛」。他派人去印度、克什米爾求法學經,又請印度僧人來藏傳法譯經,建立了託林寺,史稱「上路弘傳」。佛教在西藏得到迅速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