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動不動就要斬樓蘭,樓蘭到底犯了什麼事,讓唐人如此念念不忘

2021-03-05 茅山法術
前言:說起來很搞笑,一個只存在了八百多年的西域小國,到西魏時期就已經被滅亡了的國家,卻總是讓唐人念念不忘,王昌齡要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李白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高適馬蹄經月窟,劍術指樓蘭。高適和王昌齡都是著名的邊塞詩人,要斬樓蘭沒什麼說的,要建立戰功不是,李白也不用多說,

本來就是劍客,可就連杜甫都感嘆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甚至到了宋朝,辛棄疾仍要且掛空齋作琴伴,未須攜去斬樓蘭。樓蘭到底犯了多大的罪,讓這麼多的文人墨客要斬它。訂閱號:茅山法術。

神秘的樓蘭古國

樓蘭只是一個位於西域邊塞的小國家,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樓蘭的面積非常小,全國總人口只有一萬四千人,連一支像樣的軍隊都組建不起來,但樓蘭所處的地理位置非常不錯,

位於絲綢之路要衝地帶,向東可以到敦煌,向西可以到達若羌、且末,而且整個樓蘭古國還夾在大漢與匈奴之間,屬於緩衝地帶。

樓蘭的位置就和戰國時期秦國的函谷關一樣,不管是從軍事角度看還是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都異常重要。

我國對樓蘭古國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司馬遷的《史記》中,但史記只是提了一嘴,並沒有詳細的說明,只是說西域有這麼一個國家。

對於樓蘭古國詳細的記載是出現在《漢書·西域傳》中的,《西域傳》中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裡,去長安六千一百裡。戶千五百七十,口一萬四千一百。

鄯善國也就是樓蘭古國,現在很多關於樓蘭古國的描述,大多都以漢書中這一段話為主,但其中關於地理位置的描述太過模糊,所以近千年以來,樓蘭古國的遺址一直都是一個謎。

直到20世紀初,中國正處於前所未有的百年災難的時候,瑞典的一支探險隊來到了西邊的茫茫沙漠,找到了早已被風沙侵蝕的只剩下殘垣斷壁的樓蘭古國遺址,消失千年的樓蘭古國才重新展現在了世人眼前。

1981年,我國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在新疆羅布泊發現了一具女屍,經鑑定,發現這是一具留存3800年的古屍,而這個女子經過推斷,應該就是樓蘭古國人。風沙掩埋下的樓蘭古國,只存在800年的樓蘭古國,她的神秘面紗正在逐漸揭開。

隨著中外各方面發現的資料逐漸匯總,樓蘭這個古老的國度開始變得清晰,再結合史料,越來越多的關於樓蘭古國的故事開始呈現在世人面前,而人們也逐漸明白了,為何那麼多文人墨客要不停地斬樓蘭。

漢武帝二斬樓蘭

樓蘭和漢族發生衝突,或者說是發生故事,主要集中在漢朝漢武帝時期。其實樓蘭古國的國土面積,人口都不能被漢族放在眼裡,更不會被大漢放在眼裡,漢武帝之所以和樓蘭發生衝突,完全是因為樓蘭王自己作死。

樓蘭古國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上面已經提到了,樓蘭古國位於絲綢之路的要衝,而且還夾在漢朝與匈奴中間。張騫出使西域之後,絲綢之路被打開,樓蘭古國就開始變得炙手可熱了。

在此之前,樓蘭一直都是匈奴的附屬,因為實力太菜,所以只能當匈奴的打手,樓蘭王也不是沒有反抗過,他曾聯合月氏國對抗匈奴,可是在匈奴人的馬刀下,完全沒有什麼抵抗能力。

既然反抗不了,那就只能乖乖聽命。在漢武帝時期,樓蘭古國根本沒有和漢朝打過交道,只知道匈奴人的馬刀鋒利,卻根本不知道匈奴人也怕大漢的兵鋒。

在不知道大漢的國力下,樓蘭王幫著匈奴不停打劫絲綢之路上的漢人商隊,在樓蘭王不停作死的打劫下,終於觸怒了漢武帝,迎來了大漢的700鐵騎。

元封三年,隨著漢使被殺,漢人商隊被劫,漢武帝終於忍不住了,要幫著樓蘭王開開眼界,讓他認識一下什麼叫做大漢鐵騎。

匈奴都被漢朝打怕了,樓蘭古國也不例外,趙破奴和王恢帶著700鐵騎直衝樓蘭古國,很輕鬆地將樓蘭王擒到了長安城。

長安城一行給樓蘭王極大的震撼,匈奴雖然強大,但只是馬刀鋒利,可是大漢完全就是另一個國度,雄偉的長安城,精銳的大漢鐵騎,樓蘭王完全被嚇住了,他惹不起匈奴,但更惹不起大漢。

漢武帝並沒有為難樓蘭王,不幾天就將樓蘭王放了回去。回去後的樓蘭王見識過了漢朝的強大,不敢打劫漢人商隊了,但事情並沒有這麼結束。

漢朝和匈奴的實力都非常強大,不是一個樓蘭古國惹得起的,沒辦法,樓蘭王將自己的兩個兒子一個送到匈奴,一個送到漢朝,讓兩個兒子當質子,換取平安。

漢朝對匈奴作戰全靠衛青和霍去病這兩員大將,但漠北大戰之後,匈奴雖然被打殘了,但衛青和霍去病也相繼去世,衛霍之後,漢朝一時間竟然沒有可以打仗的將領,無奈之下,漢朝只能轉換對外政策,

開始以防守為主,十幾年都沒有對外發動戰爭。漢朝的變化樓蘭王也看在眼裡,時間一久,他以為漢朝已經衰落了,所以又開始劫持漢人商隊。

漢武帝當時已經進入暮年,心裡並不打算對樓蘭動刀兵,可是沒有想到樓蘭王再次作死,幫助匈奴襲擊漢人,導致李廣利西徵損失慘重。

任何衝突上升到軍隊方面就沒有什麼商量的餘地了,漢武帝再次邀請樓蘭王到長安一遊,這時樓蘭王才意識到,原來漢朝還是那麼強大,不是自己能惹得起的。這次事件也可以稱為漢武帝二斬樓蘭。

從這段歷史可以看出,樓蘭古國其實很弱小,但卻經常反覆,當然這也是無奈之舉,弱小才是原罪。

樓蘭位於匈奴和漢朝中間,又佔據著絲綢之路的要衝,兩邊都不會讓樓蘭輕鬆,樓蘭王不投靠匈奴,就要投靠漢朝,可是漢人的「之乎者也」對樓蘭王並沒有匈奴人的馬刀威懾力大,所以樓蘭王才選擇投靠匈奴,而背叛漢朝。

漢武帝二斬樓蘭,終於將樓蘭給打疼了,這一屆的樓蘭王再也沒有和漢朝作對過,不過漢武帝二斬樓蘭並不是後世文人墨客嚮往的劍斬樓蘭。

傅介子千裡斬樓蘭

後世不管是李白還是王昌齡,他們說的斬樓蘭其實都是傅介子千裡斬樓蘭。被漢武帝欺負了兩次的樓蘭王沒有再和漢朝作對過,但他的兒子卻又走上了和漢朝作對的道路。

前面說到樓蘭王給漢朝和匈奴各送了一個質子,來到漢朝的樓蘭質子和他父親一樣,喜歡作死,漢人寬容,樓蘭質子到漢朝之後,一直被優待著,這給了這位質子一個錯覺,自己在漢朝厲害,別人惹不起,結果越來越放肆,最後被漢武帝判了宮刑。訂閱號:紅陽遁甲法術

樓蘭王去世之後,這位質子也有權利去爭奪王位,可是他已經被處以宮刑,所以是沒有辦法回樓蘭當國王的,這就讓匈奴的那位質子鑽了空子。

匈奴人沒有漢人那樣好說話,在匈奴的質子安歸在匈奴見識到了匈奴的強大,早已經被匈奴給嚇怕了,再加上匈奴一直仇視漢人,安歸也被匈奴感染了。

安歸到樓蘭成為樓蘭王之後,開始不斷襲擊漢人,打劫漢人商隊,幫助匈奴作戰,而漢朝因為漢武帝去世,漢朝國力有所衰退,漢昭帝並不打算和外族開戰,一時間安歸仿佛鬆開了鎖鏈的惡犬,不停襲擊漢人,殺漢使。

漢朝不想動刀兵,樓蘭王又不消停,漢朝與整個西域的關係都變得十分緊張。這時擔任駿馬監傅介子站了出來,自請出使大宛,到西域之後,傅介子對樓蘭和龜茲連哄帶嚇,用大軍將至的大話嚇住了樓蘭和龜茲,成功完成了出使任務。而且這次傅介子還成功摸清了樓蘭王的脾性,為他劍斬樓蘭奠定了基礎。

回到漢朝後,傅介子向霍光請命,想要帶著自己出使的三十多人再次赴樓蘭,斬殺樓蘭王。這個請求漢昭帝沒有答應,最後還是霍光暗中授命,讓傅介子出使樓蘭。

傅介子這一次出使樓蘭,並沒有進入樓蘭的國境,只是讓人在國境線等著,自己去見樓蘭王,因為有過一次接觸,傅介子知道安歸愛財,所以帶了大量的財寶,用財寶做誘餌,成功將樓蘭王騙到了邊境。

然後先給了樓蘭王一點兒甜頭,帶著暈暈乎乎的樓蘭王進入另外一座營帳,成功斬殺了樓蘭王,立下不世功勳。這才是後世文人嚮往的劍斬樓蘭。

相關焦點

  • 樓蘭到底做了什麼,竟讓中原如此憎恨,非要「不破樓蘭終不還」?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這句傳揚海內的詩,當你在讀時,除了感受到他的豪情壯志、大漠邊塞戰爭的壯烈,是否會想過一個問題——樓蘭到底做了什麼,讓人這麼痛恨,不破不休呢?
  •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人做了什麼?為何讓中原皇帝如此憎恨?
    事實上他並不是第一個將收復樓蘭決心寫進詩歌裡的詩人,杜甫也曾寫過,他在《暮冬送蘇四郎徯兵曹適桂州》中寫道:盧綰須徵日,樓蘭要斬時。又在《秦州雜詩二十首》中寫道: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就連張仲素也在《塞下曲五首》中寫:功名恥計擒生數,直斬樓蘭報國恩。縱觀唐朝眾多詩歌,將樓蘭寫進詩歌的可謂是不計其數,這不免讓人有些奇怪。樓蘭到底做了什麼?讓他們發誓不破樓蘭終不還?
  • 「樓蘭國」得罪了誰?為何詩句當中儘是斬樓蘭的詞彙?
    在中國的歷史上,樓蘭國可謂之是一個奇葩的存在,為什麼這麼說呢?那是因為它的國祚,堪比周朝800年之久,它建國於公元前176,甚至更早,而公元630年卻突然神秘消失,一直是個迷,但是在歷史上,這個小國卻始終在夾縫當中生存,左右逢源,說白了是一個善變的小國,不過話說回來,一個小國勢單力薄,也只能這樣傳承下去了,然而為何在歷史上的詩詞當中,經常出現諸如「斬樓蘭」等等的詞彙,在說書人看來,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一西域小國為何讓中原人切齒憎恨?
    李白寫了「願將腰下劍,只為斬樓蘭」;杜甫寫了「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高適寫了「馬蹄經月窟,劍術指樓蘭」;辛棄疾寫了「且掛空齋作琴伴,未須攜去斬樓蘭」。 最有名氣的,當屬王昌齡寫的《從軍行》,一句「不破樓蘭終不還」傳唱至今。「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究竟做了什麼,讓中原人如此憎恨
    矛盾進一步激化,樓蘭多次被中原攻破公元前109年,由於樓蘭與匈奴聯合時常騷擾中原,甚至還劫殺過往的漢朝使者,漢武帝最終不再忍耐,派遣自己手下將軍趙破奴率領士兵萬人發兵西域樓蘭。在一番戰爭之後將樓蘭王俘虜,可樓蘭畢竟是個小國,漢武帝心中也清楚即便滅掉樓蘭也不能解決中原與匈奴之間長期存在的問題,此次攻破樓蘭只是想給這個國家長一記教訓,震懾一下,沒過多久就將樓蘭王釋放回國,只是囚禁了一位樓蘭王子作為人質而已。
  • 葉秋神操作,眾多大神齊觀戰,求斬樓蘭心理陰影面積
    《全職高手》第四集真是精彩多多,上次做了一個大致的描寫,不過這次想跟你們分析一下斬樓蘭的心理變化。雖然君莫笑在第十區很有名,但是但他來到神之領域後,暫時還沒有那種可以撼動大家的情況。而君莫笑在神之領域第一個接觸的便是義斬天下,因為最近沒有公會來找他麻煩,於是葉神選擇和義斬天下合作。各大公會,不對,各大職業選手都蒙了。而一向話嘮的黃煩煩,直接在職業選手的群裡找葉秋,等到葉神出現之後,黃少趕緊邀請他打競技場,畢竟散人很少有人見識過的,而且還是葉神手下的散人。
  • 古詩「不破樓蘭終不還」,神秘的樓蘭拉了啥仇恨?古人追殺好多年
    ▲樓蘭古城位置黃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王昌齡前年斬樓蘭,去歲平月支。——(唐)岑參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唐)李白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宋)張元幹這些唐宋時期的詩人一旦燃起報國熱情,肯定會拉出樓蘭來開刀,樓蘭在詩文中的出現頻率比匈奴、突厥這些中原王朝宿敵還要高。那麼,為什麼中原王朝會這麼恨樓蘭呢?它在歷史上到底做過什麼?一、神秘的古國——樓蘭樓蘭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史記》之中。
  • 有關於樓蘭的古詩
    吾儕勳業,要使列雲臺,擒頡利,斬樓蘭,混一車書道。   7、驀山溪(曹冠)  潮生潮落,千古長如許。吳越舊爭衡,覽遺蹟、英雄何處。胥神忠憤,賈勇助鯨波,湍砥柱,駕鰲峰,萬騎轟鼉鼓。連天雪浪,直上銀河去。擊楫誓中流,劍衝星、醉酣起舞。丈夫志業,當使列雲臺,擒頡利,斬樓蘭,雪恥殲狂虜。
  • 為何會說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究竟做了什麼,讓中原那麼痛恨?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做了什麼讓中原那麼憎恨? 近年來鬼吹燈、盜墓筆記等探險小說被搬上銀屏大獲好評,也又一次掀開「樓蘭古國」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火爆話題。歷史上,樓蘭是真實存在過的西域三十六古國之一,存續800多年後才悄然消失,變成一片廢墟。
  •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人到底做了什麼,讓中原人咬牙切齒?
    今天我們要說的樓蘭古國,便是中國西部一個小國。現如今,它早已消失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之中。但是我們還是能從課本中多次看到這個國家,倒不是因為它很特別,而是在諸多古人的詩詞當中,樓蘭時常被提到過,這些詩詞朗朗上口,都很有知名度。諸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和「且掛空齋作琴伴,未須攜去斬樓蘭」,還有「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和「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 趙振元 ┃ 不破樓蘭終不還
    從此,曾經創造過燦爛文明的樓蘭古國從歷史上消失了,但曾經繁華的城市,仍然留存下來。後來,塔裡木河中遊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樓蘭嚴重缺水,樓蘭終因斷水而被廢棄,後北魏滅鄯善國。除王昌齡外,李白、杜甫等大詩人都寫過樓蘭。李白有詩:「願將腰下劍,只為斬樓蘭。」杜甫寫過:「屬國當何晚,樓蘭斬未還。
  • 樓蘭一個西域小國,犯了什麼錯,讓人直呼:不破樓蘭終不還
    在唐代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的詩中,有這樣一句流傳千古的名句,那就是: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可是我們要知道,樓蘭古國,早在北魏時期就被北魏大軍給攻滅了,從此在世間存在六百餘年的樓蘭就此消散。而王昌齡此時距樓蘭滅亡已經數百年,緣何提到了樓蘭呢?也許是代指,樓蘭泛指周邊眾多的少數民族強敵。
  •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這神秘的國度到底在哪
    在古詩中有一個地名叫樓蘭,因為著名詩人王昌齡在《從軍行》中一句:「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而為人所熟知。除了這句,王昌齡在很多詩中都有提到樓蘭,比如《代扶風主人答》中寫道:「十五役邊地,三四討樓蘭。」又比如《從軍行七首》中:「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
  • 不破樓蘭終不還,唐詩中的西域樓蘭古城為何湮滅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代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唐代岑參《胡笳歌送顏真卿使赴河隴》君不聞胡笳聲最悲?紫髯綠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猶未了,愁殺樓蘭徵戍兒。唐代高適《東平留贈狄司馬》古人無宿諾,茲道以為難。萬裡赴知己,一言誠可嘆。馬蹄經月窟,劍術指樓蘭。
  • 樓蘭為什麼這麼慘?
    郝沛/攝影有資料顯示,樓蘭古國的居民,可能來自一個古老的遊牧民族——樓煩。然而樓蘭古國是如何建立,原本生活在北方草原的樓煩人為何來到這裡,樓蘭國的國都坐落在何處,這些問題,至今仍然沒有清晰的答案。唐朝時:「渾驅大宛馬,系取樓蘭王。」——岑參[唐]「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李白[唐]李白在詩句裡用了兩次「斬樓蘭」,大家也都紛紛開始斬樓蘭。「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杜甫[唐]從宋到明,也一直在斬樓蘭。「且掛空齋作琴伴,未須攜去斬樓蘭。」
  • 《樓蘭》|井上靖代表的日本文化視角,為何關注中國西域的古樓蘭
    可令人奇怪的是,日本人也是如此。樓蘭之名始見《史記》所載,公元前176年匈奴冒頓單于給漢文帝劉恆的信,樓蘭歸屬匈奴。公元前60年,屬漢朝西域都護府。樓蘭是西域最東邊的絲綢之路上的當道小國,漢匈為爭奪西域都欲控制樓蘭,樓蘭在漢匈之間「不兩屬,無以自安」。
  • 樓蘭古城與樓蘭古珠
    在樓蘭古墓溝還出土了3800年前的乾屍——「樓蘭美女」。樓蘭古城內目前尚遺存陶片、氈片、古銅錢、古兵器、絲綢碎片等眾多文物,只需你在地表稍事尋找和挖掘,你就可能成為一名「考古發現者」。  神秘的樓蘭強烈刺激著國內外遊人的探險欲望,近年來國內外掀起了一股樓蘭探險熱潮,各國探險隊紛至沓來,其中尢婁日本朋友熱度最高。
  •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一篇文章看透樓蘭丨摸摸答
    那麼,下面車釐子大叔與眾卿家一道檢驗全新樓蘭到底能否勝任。 全新樓蘭在整體內飾上繼承了日產一如既往的家居風格,整車內飾用料符合該級別車型的一貫作風,沒有加分項目,但也難以挑出什麼用料上的不足,唯一不滿的就是中控臺頂部為硬塑料材質。
  • 新本速遞 |《樓蘭骨》,不破樓蘭終不還!
    我只能說比波旬更好,一定要來玩,而且樓蘭本身神秘的存在和傳說,也在整個遊戲過程中的設定非常的吸引我,一定要來玩!!——局中局推理探案館楊老師左右滑動查看更多《樓蘭骨》測評Q:創作該本的靈感或來源是什麼?
  • 新疆未解之謎——樓蘭古國的消失
    樓蘭—— 西域古國名。從小背誦古詩時,中國古代寫邊塞的,我們經常能看到「斬樓蘭」「破樓蘭」這樣的字句。「不破樓蘭終不還」,「辭君一夜取樓蘭」,「願為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等等。接下來的數百年,漢朝和匈奴就在樓蘭一地展開了拉鋸戰,今天樓蘭歸你,明日入我囊中。樓蘭國王苦不堪言,只好派一個兒子到漢朝去當人質,又派另一個兒子到匈奴當人質。漢朝對樓蘭的外交政策頗有不滿,樓蘭國王只得陳書於漢朝皇帝,心酸地解釋道:「小國在大國間,不兩屬,無以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