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度丨寧夏作家田鑫獲丁玲文學獎:我想讓村莊在紙上再活一次

2020-12-14 騰訊網

銀 川 晚 報 官 方 文 化 微 信 平 臺 |第 8 5 1 期

記者 王敏

12月10日晚,第十一屆丁玲文學獎頒獎典禮在湖南省常德市文化館圓滿落幕。寧夏青年作家田鑫,榜上有名。繼去年11月,其散文集《大地知道誰來過》入選2019年度「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這次,該散文集再獲丁玲文學獎散文新銳獎。

說起這次獲獎,田鑫很謙虛。「對於一個新人而言,這無疑是莫大的鼓勵,得到消息的一瞬間,我激動得跳起來了。」

2019年10月,第十一屆丁玲文學獎評選活動在北京啟動,《文藝報》《人民文學》《詩刊》《小說選刊》四家學術支持單位組織開展各門類評選工作。「畢竟丁玲文學獎是在全國範圍內評選的,沒想到有一天真的接到通知,說我的作品入選了。」田鑫回憶起當時的感受,還是很激動。

▲田鑫(右三)在頒獎現場

散文集《大地知道誰來過》是田鑫從2015年開始創作的散文作品合集,包括「收腳印的人」、「時光的陷阱」和「大地的印記」三部分,共計18萬字。作品以西海固鄉村生活為藍本,記錄作者童年經歷,以及山區生活圖景。

從小在農村長大的田鑫,有太多的童年回憶都是深深紮根在那片土地上的。在田鑫的記憶中,小時候站在山頭,就能聞到誰家饃饃烤焦了,誰家罐罐茶熬好了,但現在的村子,已沒了炊煙,家家都是電磁爐;而記憶中連綿起伏的蛙聲,如今也聽不到了。

▲村莊

「所以,我想讓村莊在紙上再活一次。就像我文字中那些離開了的人一樣,希望他們可以被種在土裡,有一天,再長出來。」田鑫說,這就是它眼中的大地,養育了人,給人以能量,也知道,誰曾來過這個世上。

如今再看當時創作的這本散文集,田鑫說,現在看,還是遺憾一些篇目並沒達到自己的要求,好在寫作的過程有時候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好在還有時間去提升自己。

▲村莊旁的花

在這次頒獎典禮上,評委會給出了這樣評價:田鑫的散文是關於自我、心靈、家庭、社會的敘事。作者總是把握最能感動自己的那些人與事,從而形成強烈的矛盾衝突與心靈陣痛,這是一種飽含悲劇感的審美訴求,也充滿現代性的追求。最重要的是,作者有化解悲劇的強大願望和能力,從而將險情變為平易,把悲情化為溫暖。田鑫散文猶如弦上之箭,更多時間蓄勢待發,一旦發出,即能命中靶心。

能獲得新銳獎,能得到這樣的評價,田鑫說:「我理解的新銳,是出類拔萃的意思,不過在這裡很明顯是鼓勵我朝這個方向發展的意思。對於一個散文新人來說,未來可能是最值得期待的,我繼續努力!」

連結

丁玲文學獎是1987年由原常德地區文聯和北大荒文聯共同發起,以常德籍著名作家丁玲的名字命名,原中共常德地委批准成立、丁玲文學獎勵基金會(後更名為常德丁玲文學創作促進會)組織實施的文學獎項,目前已舉辦十屆評獎活動。

經過初評、複評、終評,最終評出成就獎4名、作品獎12名、新銳獎12名,王蒙、張承志、湯養宗、張炯、葉兆言、阿來、葛水平、範小青、彭程等獲得成就獎和作品獎,田鑫、渡瀾等獲得新銳獎。

編輯|劉旭卓

值班主任|李振文

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壹度文化】出品

相關焦點

  • 商洛籍作家徐禎霞散文《雲端上的村莊》榮登《人民文學》
    文化藝術網-文化藝術報訊(通訊員 王階運)近日,作家徐禎霞作品《雲端上的村莊》刊登在《人民文學》2020年第12期一事,在商洛乃至陝西文壇被傳為佳話。《雲端上的村莊》屬記事性散文,3000餘字。徐禎霞作品刊登在《人民文學》後,商洛本土作家倍受鼓舞,大家趕緊找來作品賞讀。著名作家、商洛市作協主席魚在洋說:「祝賀徐禎霞散文在《人民文學》亮相,這是商洛本土作家近二三十年首次在文學大刊上亮相,也是今年商洛文學界的重要收穫。祝賀小徐,祝賀商洛文學!」
  • 成武縣作家陳宜新和宋長徵問鼎首屆「浩然文學獎」
    大眾網菏澤5月26日訊(通訊員 李丙建)日前,由浩然文學研究會主辦的第一屆「浩然文學獎」獲獎名單揭曉,成武縣作家陳宜新中篇小說《給大爺出殯》獲得三等獎,宋長徵散文集《住進一粒糧食》獲得優秀獎。  陳宜新的《給大爺出殯》以樸素溫暖的鄉土語言,講述了一幕圍繞「我大爺」過世出不出殯,鄉鎮、村莊各色人等表現出的種種心態、行為的活報劇,塑造了眾多性格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鄉土氣息濃鬱,洋溢著作者對土地、鄉村的真情呵護。
  • 壹度丨銀川秋天的紅葉植物你認識幾種?這種還自帶「武器」呢
    看觀葉植物第一輯 戳這裡↓↓↓壹度丨銀川秋日觀葉植物大盤點,看到第三種,我知道它為什麼火不了了……「例如它的適應能力強,根櫱(音nie,從根上長出不定芽伸出地面而形成的小植株。)繁殖,如果不加以規劃,在火炬樹成片生長的地方,大量物種都會受到排擠。」
  • 壹度丨粉湯、羊肉、辣椒油、蒜苗…咿~~~口水都下來了…
    因為小羊肉質細嫩,兩個半小時後就可以關火,但不立馬出鍋,需要再悶兩個小時才能撈起。煮羊肉的過程中,除了蓋上鍋蓋,哈微還將一塊5公斤重的鐵板蓋在上面,保證鍋密不透風,這樣羊肉的香味,也就不會流失了。湯裡集合了羊肉的精華,熬出的羊湯不寡淡,晾涼後,上面沁了一層白色油脂,滑滑的,膩膩的,會讓人想起了和田玉裡的極品:羊脂玉。
  • 家鄉就是我的文學基因——專訪玉林籍著名作家朱山坡
    (張惠 攝)他筆下「南方以南」的「米莊」「蛋鎮」成為文學地標12月6日,玉林籍作家朱山坡獲「林斤瀾短篇小說獎——優秀短篇小說作家獎」。「林斤瀾短篇小說獎」由人民文學雜誌社、溫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是目前全國唯一以短篇小說為評選對象的文學大獎。
  • 獎金超3萬元,寧夏大學生原創文學大賽「有機會上各類刊物」
    作為天之驕子,大學生應該肩負起自己的時代使命與文學責任。為展現當代大學生的創作風貌,鼓勵大學生的文學探索,推進新時代的文學教育,培養更多的青年作家,繁榮社會文化事業,「寧夏大學原創文學大賽」再度升級啟航,擴展為「寧夏大學生原創文學大賽」,現面向全區大學生進行徵稿。
  • 文化名人訪談丨站在自己的文學草原上發聲——訪作家王小忠
    中短篇小說集《五隻羊》入選2020年度「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之星叢書」。曾獲甘肅少數民族文學獎、黃河文學獎,首屆《紅豆》年度文學小說獎,《莽原》年度「非虛構」文學獎等。他說:「草原的寂寞和空曠,給予了我無盡的靈感。一片一片無盡綿延的草原上我曾孤獨的行走,也曾在寒冷的夜晚裡抱著薄被徹夜和昏暗的燈光對視。一次次我在心靈裡寫下了孤獨和憂傷,青春時期的憂鬱和對時間的感嘆構成我早期詩歌的核心。後來我把所有的草原詩結集為第一本詩集《甘南草原》。」
  • 新加坡文學獎與打工詩人
    文學新加坡:新加坡文學獎、謝裕民、打工詩人 8月27日,新加坡文學獎線上揭曉。華文組的獲獎情況如下:黃凱德以《豹變》、謝裕民以《建國》獲小說獎;黃凱德以dakota獲非虛構寫作獎;吳耀宗以《形成愛》獲詩歌獎。
  • 一個平民作家的大地情懷
    就這樣,寧靜而幽遠的山村生活,使得陳洪金學會了直面孤獨,享受寂寞,他把群山當成鄰居,把河流當成朋友,當夜幕降臨的時候,他宿舍的燈光亮起來,他筆下的文字開始在紙上一路跋涉,與他的思想和目光一道,去探索大山深處的生活況味,去感悟貧困山區少數民族群眾的悲與喜,苦與樂。
  • 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沈小寧:流浪者文學歌,文學使命,作家徵程
    小學二年級,我開始寫寫日記日記,記錄觀察發現和思考想法。從那時起,我的文學創作之筆就開啟了。我相信,自己的寫作水平越來越好,從而實現自己的作家夢。小學三年級,我喜歡憑藉筆尖,將自己的情感抒發紙上,完成一篇篇優美作品後,一次次愉悅的感受。 我除了閱讀寫作,什麼也不愛好。
  • 【一瓣書香】張忠信丨失落的村莊
    屋簷上掛著雨簾。樹梢上瀝著雨水。田埂上淌著雨幕。一場綿長而潮溼的季節,把我的村莊的內心世界浸泡得漫山遍野。老人們忙著剖竹修蔑,趕著雨季忙著家裡修修補補的活計。孩子們百無聊賴,枕著書本,傾聽簷雨滴滴答答。只有勤快的農婦,披著雨簾進進出出,拾掇著一年四季的忙碌。坐在溼潤的村莊,就著悠閒的日子,我把思緒放飛。柴門虛掩,村落寧靜,淅淅瀝瀝的歲月,任我天高地遠的徜徉。
  • 王笛教授丨《袍哥》獲首屆呂梁文學獎
    他說,作為歷史學家,深知寫作文學與歷史的區別,中國向來文史不分家,但歷史的寫作越來越趨向科學化,現在我希望能把歷史寫作回歸人文,為下層人寫歷史,為一般民眾寫歷史。在2019首屆呂梁文學季榮譽典禮上,澳門大學王笛教授與著名作家莫言、梁曉聲等知名作家一同出席,並憑藉作品《袍哥》摘得年度非虛構類作品。
  • 王蘇辛對話奧斯瓦茲·澤普裡斯:作家如何擁抱文學繆斯?
    作家相信「神聖的文學繆斯」的說法嗎?他們如何尋覓寫作靈感?從閱讀和歷史、生活和經歷、變化與日常乃至視線擴展到世界與宇宙,是什麼從情感上打動了作家?是什麼開啟一部優秀的作品?2020年12月3日,中國作家王蘇辛和拉脫維亞作家奧斯瓦爾德·澤普裡斯做客中歐國際文學節,在主持人睿墨涵的帶領下,談論「繆斯」——文學靈感在各自寫作中的作用,以及又怎樣超越靈感,追尋與完成真正意義上的作品,並和讀者分享了目前和將來的寫作計劃。兩位作家對繆斯與靈感的看法有高度的一致性。
  • 疫情下的文學創作與作家責任 中日作家對話會在京舉行
    她表示,文學需要超越語言、時間和距離後傳達給讀者,而作家的工作才剛剛開始。付秀瑩在疫情期間創作了短篇小說《你看你看星星閃耀》,試圖寫出個體與時代的呼應與對話,寫出生活的法則和命運的邏輯。她想通過寫作告訴人們「我在,我們一直都在」。她和其他中國作家一樣,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積極投身這場沒有硝煙的人民戰爭,用手中的筆,記錄抗疫現場,謳歌無名英雄。她始終認為,寫作是作家最大的道德。
  • 2021新年別再吼我了,聽聽「小樅樹」的10位作家爸媽怎麼說
    每次我想更懂你,我們卻更加有距離。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  親子之間的溝通有時候會變得困難起來。  家長們常常會困惑,為什麼——  別人家的父母與孩子之間是母慈子孝一片祥和,  而我家卻是雞飛狗跳一片混亂呢?
  • 浠水作家夏豔平獲得「中國好故事提名」獎 | 我的故事裡 有我的鄉親
    國家級中國故事盛會2020年度「中國好故事」活動,近日以線上發布的形式在上海舉辦,5萬多篇來稿作品中,湖北浠水作家夏豔平的原創故事《別致的校標》榮獲2019—2020年度「中國好故事提名」。1962年出生的夏豔平,是目前在浠水工作和生活的唯一一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近年來,其創作多是農村題材,寫的也多是農民,有的就是他的鄉親。
  • 文心詩選丨為了活著.活成了一條喪家犬的樣子
    向曉青丨東方明月丨蘇美晴丨達達丨劉丙坤孩子在白髮父母的身邊同貓狗玩耍在腳手架上站立,有比躺在工柵床上更踏實的安穩。只好悶悶不樂離開定有一樹一樹的梅花在我記憶的長堤,獨自芬芳我抓拍的相機擱置了多久你肯定忘了我吧,我也想忘記你只是在春天到來之前,真的我想把一切託付給雨水和河流定有一個夜晚,只因按響了舊時琴鍵你便把一個花園送給我街燈下一個人的行走腳步不再輕快,只因行囊裡
  • 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榮獲代頓文學和平獎
    圖片來源:Bernard Weil/Toronto Star via Getty Images代頓文學和平獎委員日前發布官方宣告,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將獲得「理察·霍爾布魯克傑出成就獎」。小說與電視劇中描寫的使女身穿紅色鬥篷,戴白色帽子,許多政治示威者穿上相同服飾,以沉默表示抗議。去年,阿特伍德宣布並出版了本書的續集《證言》。「你還沒領會到呢,否則你就不會來找我交談了,」阿特伍德在電話那頭笑著,對一名美聯社男記者說,「你可能會被關到單人監獄一類的地方,或者就是死了……你怎麼敢電話聯繫一名女性,然後書寫她們呢?」
  • 作家趙蘭振:手下有五百個鬼,但我反對獵奇
    1「縣城是個大村莊,北京是座大縣城,村莊文化是中國整體文化的一個縮影,我試圖把我的小說世界都放在村莊這座舞臺上演。」曾任《十月》副主編、十月文學院副院長的趙蘭振曾經這樣說道。他出生於河南鄲城,從南陽衛校大專班畢業後,在鄉鎮衛生院工作,1998年棄醫從文北漂進京,改行做文學編輯,2003年到《十月》雜誌任職。
  • 瞭望丨時代塑造作家 文學擁抱世界——訪石一楓
    我承認比起以前的作家,我的東西包括我們這撥兒作家的東西普遍發「甜」,透著沒經過事兒,哪怕哭天喊地的絕望往往也是裝腔作勢,但這其實沒什麼,畢竟「苦難令人深刻」這個命題也很可疑對吧?我想,只要能意識到那點兒「甜」是從哪兒來的、將來有沒有可能繼續「甜」下去也就夠了。說到底還是眼界開闊點兒,心態開通點兒,這也是改革開放帶來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