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 川 晚 報 官 方 文 化 微 信 平 臺 |第 8 5 1 期
記者 王敏
12月10日晚,第十一屆丁玲文學獎頒獎典禮在湖南省常德市文化館圓滿落幕。寧夏青年作家田鑫,榜上有名。繼去年11月,其散文集《大地知道誰來過》入選2019年度「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這次,該散文集再獲丁玲文學獎散文新銳獎。
說起這次獲獎,田鑫很謙虛。「對於一個新人而言,這無疑是莫大的鼓勵,得到消息的一瞬間,我激動得跳起來了。」
2019年10月,第十一屆丁玲文學獎評選活動在北京啟動,《文藝報》《人民文學》《詩刊》《小說選刊》四家學術支持單位組織開展各門類評選工作。「畢竟丁玲文學獎是在全國範圍內評選的,沒想到有一天真的接到通知,說我的作品入選了。」田鑫回憶起當時的感受,還是很激動。
▲田鑫(右三)在頒獎現場
散文集《大地知道誰來過》是田鑫從2015年開始創作的散文作品合集,包括「收腳印的人」、「時光的陷阱」和「大地的印記」三部分,共計18萬字。作品以西海固鄉村生活為藍本,記錄作者童年經歷,以及山區生活圖景。
從小在農村長大的田鑫,有太多的童年回憶都是深深紮根在那片土地上的。在田鑫的記憶中,小時候站在山頭,就能聞到誰家饃饃烤焦了,誰家罐罐茶熬好了,但現在的村子,已沒了炊煙,家家都是電磁爐;而記憶中連綿起伏的蛙聲,如今也聽不到了。
▲村莊
「所以,我想讓村莊在紙上再活一次。就像我文字中那些離開了的人一樣,希望他們可以被種在土裡,有一天,再長出來。」田鑫說,這就是它眼中的大地,養育了人,給人以能量,也知道,誰曾來過這個世上。
如今再看當時創作的這本散文集,田鑫說,現在看,還是遺憾一些篇目並沒達到自己的要求,好在寫作的過程有時候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好在還有時間去提升自己。
▲村莊旁的花
在這次頒獎典禮上,評委會給出了這樣評價:田鑫的散文是關於自我、心靈、家庭、社會的敘事。作者總是把握最能感動自己的那些人與事,從而形成強烈的矛盾衝突與心靈陣痛,這是一種飽含悲劇感的審美訴求,也充滿現代性的追求。最重要的是,作者有化解悲劇的強大願望和能力,從而將險情變為平易,把悲情化為溫暖。田鑫散文猶如弦上之箭,更多時間蓄勢待發,一旦發出,即能命中靶心。
能獲得新銳獎,能得到這樣的評價,田鑫說:「我理解的新銳,是出類拔萃的意思,不過在這裡很明顯是鼓勵我朝這個方向發展的意思。對於一個散文新人來說,未來可能是最值得期待的,我繼續努力!」
連結
丁玲文學獎是1987年由原常德地區文聯和北大荒文聯共同發起,以常德籍著名作家丁玲的名字命名,原中共常德地委批准成立、丁玲文學獎勵基金會(後更名為常德丁玲文學創作促進會)組織實施的文學獎項,目前已舉辦十屆評獎活動。
經過初評、複評、終評,最終評出成就獎4名、作品獎12名、新銳獎12名,王蒙、張承志、湯養宗、張炯、葉兆言、阿來、葛水平、範小青、彭程等獲得成就獎和作品獎,田鑫、渡瀾等獲得新銳獎。
編輯|劉旭卓
值班主任|李振文
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壹度文化】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