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最想抹殺的秘密:末代楚王的「亡秦必楚」讖語

2021-02-23 冷兵器研究所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曾記載:「荊將項燕立昌平君為荊王,反秦於淮南。楚淮北之地盡入於秦。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

《史記·楚世家》中記載:「(楚王負芻)四年,秦將王翦破我軍於蘄,而殺將軍項燕。五年,秦將王翦、蒙武遂破楚國,虜楚王負芻,滅楚名為郡雲。」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中記載:「翦因舉兵追之,令壯士擊,大破荊軍。至蘄南,殺其將軍項燕,荊兵遂敗走。秦因乘勝略定荊地城邑。歲餘,虜荊王負芻,竟平荊地為郡縣。」

《史記·蒙恬列傳》中記載:「二十三年,蒙武為秦裨將軍,與王翦攻楚,大破之,殺項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虜楚王。」從這些史料中我們似乎感到很疑惑,在秦王政二十三年即被殺的楚將項燕何以能在第二年在楚王負芻被俘虜後,又在淮南擁立前秦國相過、並指揮過平定嫪毐之亂的昌平君為楚王呢?

其實在《楚世家》裡,司馬遷根本就沒有記載昌平君成為末代楚王的事情。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昌平君的這個「楚王」是不合法的,是得不到官方承認的。在結合《秦始皇本紀》和其他篇目記載的「矛盾」,我們可以推斷,真正的項燕已經在二十三年戰死於蘄南,而在二十四年擁立昌平君為楚王的「項燕」只是被找來的替身。所謂的「擁立」實際上只是自立,故而不算是正統,昌平君的名字也因此不會出現在《楚世家》中。

這樣一切就都能解釋的通了。背負著秦楚情仇的昌平君在國家風雨飄搖之際,毅然決然的挺身而出,自立為楚王,繼續打著楚國的旗號抗擊秦國的侵略。可是楚國的正規軍已經被王翦擊破了,昌平君雖有大志,卻也是回天乏術。在步步進逼的秦軍的壓力下,昌平君復退兵渡過長江,在江南繼續抗秦。

不久,王翦、蒙武率領秦軍精銳渡江。北宋陳舜俞《廬山記》中記載廬山有康王谷、康王觀,相傳楚康王為秦將王翦所迫,匿於谷中,後世有碑刻記此事。《太平御覽》卷五四引《尋陽記》、《太平寰宇記》卷一一一、《輿地紀勝》卷二五、《讀史方輿紀要》卷八三、《古今圖書集成》第一二九冊,以及明正德《南康府志》、清同治《星子縣誌》等幾種地方志,都有康王谷(或稱楚王谷)之事。這裡在江南反秦的「楚康王」就應當指的是昌平君。後來,昌平君熊啟不敵秦軍,戰死沙場。在昌平君臨死前,又叮囑自己的餘部要繼續抗秦。因此,昌平君的餘部一直在與王翦、蒙武所率領的秦軍精銳作戰,直到秦王政二十五年,江南才被徹底平定。至此,楚國正式宣告滅亡,成為了大秦帝國的郡縣。

昌平君雖死,但是像「東南有天子氣」、「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類的讖語卻流傳起來,以致於讓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嬴政時常不安,需要靠東巡來鎮撫楚地。這些亡秦復楚的口號似乎是有人刻意煽動的。另外,之後參與反秦的很多人也似乎在冥冥之中是相互聯繫的。例如曾狙擊秦始皇於博浪沙未果的張良,就出生在當年策應昌平君反秦的潁川郡父城,張良早年更是曾在淮陽(即郢陳一帶)學禮。潁川之亂時,張良作為二十多歲的韓國貴族極有可能曾經追隨過昌平君。

秦朝之時,張良又救助了殺人的項伯,項伯正是項燕的兒子,項梁的兄弟,項羽的季父。而項氏和韓國遺老的交集卻正是既同項燕又同韓軍攜手作戰過的昌平君。而輔佐陳勝首倡滅秦的吳廣,則是郢陳附近的陽夏人,陳勝吳廣起義時所率領的戍卒,至少有一部分人是郢陳一帶的楚民。而陳勝起義初步勝利時,直接選擇進入郢陳,建號張楚。何以這些反秦之人都和昌平君有著微妙的關係呢?我們可以做出一個大膽的假設,那就是這些反秦之人都曾接受了昌平君的遺計,昌平君在臨死前,一面命人散播反秦讖語,一面安排日後反秦的火種。大秦帝國的滅亡,也許正是出於這位「間諜丞相」之手!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主編原廓、作者王春翔。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馬槊到底是不是中國原創?

歐洲近代武器盔甲哪家強?

環首刀    漢劍    鞭鐧    陌刀    唐刀    鉤鑲     輕呂   戰錘    石斧   馬槊   殳  西域鑌鐵大刀   樸刀   兵馬俑青銅劍   鐮刀   清弓   中國傳統弓  明式小稍弓  英國長弓   國產刺刀大全   中國騎兵軍刀   英國軍刀  空軍傘兵刀    海軍寶劍   山文甲    明光甲    歐洲騎士板甲   鱗甲   古埃及西臺彎刀   阿昌族戶撒刀   蒙古刀  保安腰刀   西藏武備   英吉沙小刀   西班牙Navaja折刀   芬蘭國刀   印度虎爪   長鉞   睪丸匕首  印度軟劍   麟角刀  亞塔安刀   日式刺刀   恰西克馬刀 日式刺刀 又鬼山刀   白堊紀魚骨劍   伊斯蘭盔甲   匈人武器    突厥兵器      伊朗古兵   喪屍武器   越南弩   手擲類暗器  廚刀  世界盾牌    歐洲細劍   日本天皇佩刀  東瀛名刀譜  玉鋼神話 兵馬俑青銅劍    趙雲亮銀槍   關羽青龍偃月刀   張飛丈八蛇矛   呂布方天畫戟   豬八戒九齒釘耙   唐僧毗盧帽



相關焦點

  • 《大秦帝國2》熱拍 「楚王」彭波挑戰文言文
    彭波-《大秦帝國2》劇照  搜狐娛樂訊 日前,由內地著名導演丁黑執導,寧靜、喻恩泰、姚櫓、彭波等實力派演員傾力主演的大型史詩巨製《大秦帝國2》正在西安熱拍。曾在電影《趙氏孤兒》中飾演「晉靈公」一角的彭波,此次在《大秦2》中再次過了把"君王"癮,出演其中的重要角色「楚王」。該劇中有大量的文言文臺詞,彭波也將面臨此挑戰,值得期待。  該劇講述的是秦國東出與六國縱橫爭雄的一段歷史,因集結了眾多資深實力演員而備受關注。自從在《瘋狂的石頭》一片中,彭波成功扮演了喜感人物"謝小盟"後,逐漸被廣大觀眾所熟識。
  • 大秦一輩子都沒能擺脫的亡國詛咒
    結束了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時代,建立了大秦帝國,嬴政更是創立了「皇帝」一位,將自己封為「始皇帝」,欲使大秦千秋萬代,子孫萬世為王。可惜天不遂人願,即使秦始皇何等雄才大略,也沒想大秦竟然只延續了十四年就三世而亡。▲秦始皇嬴政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三十九歲時完成統一大業,建立起大一統王朝——秦朝,被後世眾人稱為「祖龍」。
  • 楚國末代楚王羋啟:秦國的昌平君,秦昭襄王的外孫,秦始皇的表叔
    楚考烈王熊完在位25年,前238年去世之後,其四個兒子先後都當上了楚王,分別是楚幽王、楚哀王、楚王負芻和楚王啟,其中楚王啟的一生經歷頗為傳奇,今天就來說一說楚國末代楚王羋啟:秦國的昌平君,秦昭襄王的外孫,秦始皇的表叔。
  •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巨鹿之戰成就了項羽,也貢獻給我們兩個成語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出自西漢時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這句名言的重點應該是「亡秦必楚」。不過這老哥寫史記的時候,也沒說明「三戶」的特指,他是省事了,可後世為了這句話卻是爭論不休。本來嘛,人家想說的是亡秦必楚,那為什麼偏偏是楚呢?起因還是楚國那個倒黴的楚懷王,被騙到了秦國軟禁了起來,最終客死於秦,梓棺返楚。這位懷王死得比較冤,楚人對此更是耿耿於懷,所以揚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後來範增曾說:秦滅六國,楚最無罪。當然了這只是託辭,其餘五國哪個有罪。再說了,春秋無義戰,更何況戰國呢,都是不分彼此罷了。
  •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是司馬遷事後諸葛亮,還是確有歷史依據?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出自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範增曰:「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楚南公,楚國的南公,戰國時期楚國道家隱士,他認為楚國被滅最無辜,因此將會激發民憤,滅掉秦國。從司馬遷的記載中可以看出,楚國最冤這種說法的源頭,乃是出自楚懷王入秦不歸事件。
  • 貴族勢力、懷王之死、改立郡縣:聊聊「亡秦必楚」一語成讖的根源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出自《史記》,是西楚霸王項羽之後的謀士範增拜見項梁時所說,它的意思是「即使楚國只剩到三個氏族(而非許多人想當然認為的「三戶人家」),最後滅亡秦國的,也必然是楚國。」「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
  • 是秦國的丞相又是末代楚王,史書連其名諱都不曾留下
    是秦國的丞相又是末代楚王,史書連其名諱都不曾留下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王政行冠禮時,長信侯嫪毐作亂,昌平君率軍平定;秦國吞併韓國後,新鄭發生叛亂,遷徙昌平君到郢陳,以離間楚國;楚王負芻被俘後,楚將項燕擁立昌平君為楚王,後被王翦率軍平定。
  • 大秦帝國之天下講述了什麼故事好看嗎 大秦帝國之天下結局是什麼
    現在的世界是以前古代人慢慢演變而來的,很多導演拍出古裝電視劇向現在人展現歷史的精髓,但是不管劇情、人物、服裝都深受觀眾喜愛,那麼在最近播出的大秦帝國之天電視劇,是由張魯一、李乃文、朱珠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那麼大秦帝國之天下好看嗎?這部劇結局是什麼?大家一起看一下。
  • 淺析: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項王挾鉅鹿之威,於八個月後迫使秦將章邯率領秦軍最後約二十萬主力降楚,秦帝國遂亡。[i]  秦帝國解體後,起先,秦人尤其是秦始皇的後嗣還幻想能保全秦國,與六國並存,以作威作福並奉祀歷代秦君。但是,天下人不答應,楚人更是如此。於是,項王殺秦王子嬰、燒阿房宮,裂故秦地為三秦,置三王而東歸。  至此,存世十幾年後,秦二世而亡。秦國已經覆滅。
  • 大秦帝國:趙姬獻吻呂不韋,他想偷梁換柱留下愛人,結果令人心碎
    相比影視劇,這部劇的原著小說《大秦帝國》才更值得品味。歷史上此三人的關係和嬴政的血統尚無定論,但這部小說卻給了我們一個大膽的猜測。呂不韋也有種愛之人歷史記載,呂不韋唯一的感情波動來自於趙姬。《大秦帝國》為我們構思了這樣一個情節——偷梁換柱。呂不韋偷梁換柱在《大秦帝國》中,趙姬有兩人。
  • 章邯:大秦帝國最後的名將
    提到大秦帝國的將領,人們總是會想到戰無不勝的白起、王翦等名將,而章邯往往被看成是敗軍之將,實際上章邯在當時的局面下,挽大廈於將傾,
  • 《大秦帝國》第一、二部匯總
    作者:孫皓暉朗讀者:沐雪薔薇《大秦帝國》第一部匯總《大秦帝國》第二部匯總貼
  • 大秦帝國收官之作:大秦賦
    12月1日,《大秦賦》正式上線,在央視播出。這部劇是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原名《大秦帝國之天下》,現分成上下兩部,改名為《大秦賦之東出》、《大秦賦之天下》。大秦帝國是孫皓暉創作的小說,小說參考了大量資料,完美呈現出大秦帝國的風貌。恆古帝國,始於裂變2009年,大秦帝國第一部播出:《大秦帝國之裂變》。原作者孫皓暉擔任編劇。
  • 帝國的誕生(三):《大秦帝國·金戈鐵馬》
    《大秦帝國之金戈鐵馬》是孫皓暉《大秦帝國》系列第三部,在這一部裡,人物形象的豐滿前所未有,戰爭場面的宏大前所未有,形勢局面的複雜前所未有,故事情節的跌宕前所未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等經典歷史典故一一上演,戰國四公子、戰國四大名將一一登場,讀過之後令人心潮澎湃、大呼過癮。
  •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是誰提出來的?這三戶又分別指的是什麼?
    公元前223年(秦始皇二十四年),楚國大將武安君項燕,在蘄(qí)縣因為兵敗於秦國,所以自殺成仁,而在他自殺前曾大聲喊出了這樣一句話,即「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千古名言。前文筆者提到,楚國將領項燕曾喊出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千古名言,但這裡需要指出的是,這只是一些民間野史和現代古裝劇中的看法,正史中並沒有確切的相應記載。那麼問題就來了,這句千古名言到底是誰第一個提出來的,這亡秦的三戶又到底是那三戶呢?
  • 大秦帝國:恢弘厚重的民族史詩
    《大秦帝國》娓娓講述,把這一過程筆酣墨飽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出來。這就是少東家今天要分享的一部中國歷史小說——大秦帝國。《大秦帝國》洋洋五百萬言十一卷,分為六部 :《黑色裂變》 《國命縱橫》《金戈鐵馬》《陽謀春秋》 《鐵血文明》《帝國烽煙》。
  • 《大秦賦》楚國的屈、景、昭三家是什麼來歷?與楚王是什麼關係?
    在連續劇《大秦賦》中,楚國在趙國的遊說下,決定出兵攻打秦國。出兵是出兵了,但楚王伐秦的立場並不堅定,叮囑春申君見機行事,以便保存實力對抗屈、景、昭三家。看到這裡有人就會問了,屈、景、昭三家到底是什麼來歷?為什麼楚王會如此忌憚呢?
  •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其實,真正滅秦的是趙而非楚
    「趙雖一戶,亡秦必趙」,真正導致大秦滅亡的內因,來自趙人楚懷王客死秦國時,一位叫楚南公的人,悲愴地說了八個大字:「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後來起義反秦的陳勝、項羽、劉邦,他們都來自楚國,也有解釋是楚國屈、景、昭三大家族,還有解釋說是楚國先祖宗祠所在地三戶城,但是不管怎麼說,反秦起義始於楚,也終成於楚,楚南公似乎成了預言家。
  • 歷史---大秦帝國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下載圖書【提取碼:ifqw】大秦帝國內容提要:周朝時,秦部簇崛起於西方而最終一統天下
  • 讀書分享之《大秦帝國》
    1993—1997年,基於對中國原生文明的思考,完成136集《大秦帝國》文學劇本的創作,同期開始《大秦帝國》的案頭準備。1998年後,辭職專事寫作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其中第一部《黑色裂變》入選中宣部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在讀這部書之前,我在網上也看了一些林林總總的書評,褒貶參半。就我讀後感受而言,它首先是一部小說,歷史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