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戰役:大陸解放的最後一戰

2021-02-13 學習時報

  昌都地區是西藏解放最早的地區,是西藏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昌都戰役的勝利為和平解放西藏作出了重大貢獻。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爭取和平解放西藏,中央人民政府組織開展了大量勸和促談的政治爭取工作,但帝國主義反動勢力和西藏親帝分裂分子重重阻撓,害死勸和代表,拒絕和談,擴充藏軍並陳兵金沙江西岸。

  1950年1月,鄧小平在重慶對前來接受進藏任務的第十八軍軍長張國華、政委譚冠三等同志說:西藏是少數民族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解放西藏有軍事問題,需要一定數量的軍事力量,但軍事與政治相比政治是主要的。他指出,解決西藏問題要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飯,軍事政治問題協同解決,還必須解決補給問題。後來,他又提出了「政治重於軍事,補給重於戰鬥」的重要原則。即昌都戰役既是打軍事戰,也是打政治戰。所謂政治戰就是取得藏族人民的支持和擁護。

  1950年8月西南軍區兩次向中央軍委作出當年實施昌都戰役的報告。毛澤東看到報告後,電詢西南局準備的相關情況,並於8月23日批准了這一報告。西南軍區於8月26日正式下達《昌都戰役基本命令》。

  9月12日,西南軍區批准了第十八軍昌都戰役部署報告。次日,第十八軍黨委發出昌都戰役政治命令,要求部隊恪守政策紀律,團結藏族人民,發揚吃大苦耐大勞精神,保證「戰役在軍事上政治上的全勝」。中共西藏工委發出《關於解放昌都戰役工作指示》,明確要求參戰部隊幹部戰士進入西藏後,認真貫徹執行對待藏軍、西藏地方各級政權和藏族上層、群眾以及財政經濟等各項具體政策,以實際行動同西藏人民見好面。

  10月7日,第十八軍各參戰部隊於鄧柯、德格、巴塘橫渡金沙江,打響了昌都戰役,採取正面進攻與戰役大迂迴相結合的戰法,集中主要兵力於北線,圍殲類烏齊、恩達及瀾滄江以東之藏軍。

  第五十二師主力於7日開始渡江,12日渡江完畢。渡江後,第一五五團在右,向生達、昌都攻擊前進;第一五六團(欠一個營)、軍炮兵營在左,沿玉曲、都蘭多之線,直取昌都。

  由苗丕一指揮的第五十三師一五七團主力,於7日至8日自巴塘以北偷渡金沙江直取寧靜(今芒康)。該團第三營於9日在竹巴籠渡口經過激烈戰鬥,強渡成功,斃傷和俘虜當面藏軍第九團一個連。11日,當第一五七團部隊進至寧靜附近時,藏軍第九團代本(即團長)德格·格桑旺堆主動前來接洽和解。苗丕一將格桑旺堆謀求和解的情況上報後,西南軍區於12日復電,給予起義名義,予以優待。藏軍第九團的起義,對昌都戰役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第十八軍軍長張國華於11日電令各部迅速前進,特別電令騎兵支隊和一五四團務必完成戰役迂迴包圍任務,切斷藏軍退路。擔任戰役大迂迴的一五四團和青海騎兵支隊進至青海囊謙後,分內外兩翼前進。大迂迴部隊於17日奪取了西藏類烏齊西北的甲桑卡鐵索橋,控制了前進的要衝。走外翼的騎兵支隊奪取了昌都以西要地類烏齊,斃傷和俘虜藏軍第七團的一個連60餘人。

  南線部隊在佔領寧靜後,第一五七團兩個營已於15日自寧靜出發,兼程向邦達疾進。青海騎兵支隊以第五十二師騎兵偵察連為前衛奔馳疾進,於18日晨按時佔領恩達。第一五四團在甲桑卡稍事休息後,於19日凌晨進到類烏齊,於20日進抵恩達,與騎兵支隊共同完成了斷敵退路的任務,奠定了戰役全勝的基礎。

  第五十二師一五六團兩個營於19日20時進入昌都市區,俘昌都總管府軍政人員200餘名。當日24時,偵察營進入昌都,獲悉昌都總管已率部西逃,立即向昌都西南方向追擊。一五五團19日晚進至昌都北郊。

  10月20日,昌都城防司令部宣告成立,貼出安民布告。部隊嚴格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以實際行動宣傳黨的民族平等、團結政策,很快就使昌都藏族群眾由陌生、害怕而變為接近、支持。市區藏、回、漢族群眾熱情迎接解放軍,協助維護社會秩序。有的群眾將逃散藏軍連人帶槍送交解放軍。未逃走的昌都總管府軍政官員和士兵500餘人攜械到城防司令部報到。

  昌都戰役自10月6日發起,至24日結束,歷時19天,共計斃、傷、俘藏軍4個團的全部、3個團各一部,加上碩達洛松(即碩般多、邊壩、洛隆)地區之民兵,共5700餘人,繳獲了大量武器彈藥和物資。

  昌都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嚴格執行民族團結政策,部隊在行軍中一律不住民房,不進寺廟,在野外搭帳篷宿營;一些部隊途中斷糧,由營以上單位統一採購,不妄取群眾一粒糧食、一頭牛羊。儘管部隊指戰員負重行軍十分勞累,但絕無人支派「烏拉」差役。人民解放軍愛人民的政治影響不脛而走,尚未解放的洛隆、丁青、波密等地的土司、頭人紛紛派代表前來歡迎解放軍進駐。

  人民解放軍以昌都為前進基地,勝利完成了和平大進軍,使人民解放軍在西藏站穩了腳跟。昌都戰役作戰環境極其艱苦,後方補給十分困難,財政開支巨大,準備持續時間之長,作戰地區之廣,地區地形之複雜和作戰行動之艱巨,在人民解放軍歷史上都是罕見的。由於有廣大藏族僧俗群眾的廣泛支持,這次戰役被劉少奇比喻為西藏的「淮海之戰」。意為淮海戰役是山東人民用獨輪車推出來的,昌都戰役是藏族人民用犛牛馱出來的。

相關焦點

  • 昌都戰役:解放全國大陸的最後一戰
    六十多年前的國慶節前後,祖國大陸除了西藏地區以外都已解放。中央為了能和平解放西藏,曾與西藏當局進行了談判。
  • 大陸解放的最後一仗——昌都戰役
    清末,日暮西山的帝國於藏區發出了最後的吶喊,朝廷在漢藏交界地帶設立了川滇邊務大臣轄區,簡稱「川邊」,首任大臣趙爾豐銳意進取,以胡蘿蔔加大棒實行改土歸流,將川邊高歌猛進到距離拉薩僅一日行程的工布江達,昌都自然也被他囊括其中。
  • 抗美援朝戰場之外:解放戰爭大陸最後一戰 昌都戰役
    當時祖國大陸除了西藏地區以外都已解放。中央為了能和平解放西藏,曾與西藏當局進行了談判。
  • 1950年昌都戰役,毛主席決策,鄧小平籌劃,以戰促和和平解放西藏
    這是比一般的軍事戰役更複雜的問題。鄧小平在慎重考慮後認為,昌都既是藏東政治經濟重心,聯結內地的樞紐,也是進軍西藏的必經通道,在政治爭取的同時,要支持和配合十八軍入藏,加速和平進程,有必要組織昌都戰役,給執迷不悟的地方政府以教訓。8月20日,鄧小平、賀龍聯名致電毛主席,決心發起昌都戰役。
  • 廣東戰役:解放華南最後一戰
    原標題:廣東戰役:解放華南最後一戰   1949年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一部自贛南揮戈南下,在各邊區縱隊的配合下,發起廣東戰役。此役從10月2日到11月4日,歷時34天,殲滅了餘漢謀集團的主力6.2萬餘人,完成了對白崇禧集團東南面的戰略包圍,為解放海南島和解放廣西創造了有利條件。
  • 昌都戰役,藏軍第九代本起義
    並希力求進步,以自己的模範行動,號召藏軍官兵站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祖國的大家庭中來,積極協助人民解放軍勝利解放西藏,使藏族同胞早日擺脫帝國主義勢力的侵略,逐步地建設西藏國土成為幸福的樂園,並鞏固西南國防。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十月十八日這一份慰問電,是昌都戰役中,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給藏軍第九代本格桑旺堆和第九代本全體官兵的。
  • 此生必駕318@3817KM,這裡是昌都!
    提起西藏,人們往往會想到拉薩的布達拉宮,林芝的桃花和南迦巴瓦,或者蒼茫的阿里高原和神山岡仁波齊,但西藏還有一個地方,至今鮮為人知,這裡是「西藏最後的秘境」——昌都。昌都市坐落在橫斷山脈群山懷中,是四川和雲南入藏的門戶。昌都藏語意為「水匯合處」,發源於青海的扎曲河和昂曲河在此相匯為瀾滄江,成為昌都名字的由來。
  • 藏軍主力還不到1萬人,為何一直等到1950年,才打響昌都戰役?
    西藏是我國最後解放的大陸區域,直到1951年西藏政府才與中央政府達成一致,解放西藏全境。而我軍部隊進軍西藏也比其他地區晚了許多,1950年10月才發動進攻並將藏軍徹底打服。其實西藏當地軍隊連1萬人都不到,為什麼我軍卻慎之又慎,這麼晚才發起進攻呢?主要有3點原因。
  • 昌都戰役:打開西藏和平之門
    對於昌都戰役,張國華的整個戰備部署就是兩個字——合圍。具體的戰法:十八軍強渡金沙江,兵分四路,形成鉗形攻勢,向昌都地區的藏軍陣地發動大舉進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藏軍進行包抄,準備切斷藏軍南部和中部兩個方向的退路。在達到合圍之目的,最重要的就是戰役大迂迴。
  • 蘭州戰役:解放西北的最後決戰
    蘭州戰役是解放戰爭在西北的最大追擊運動戰與攻堅戰相結合的戰役,是解放西北的最後決戰。戰役的勝利,殲滅了馬步芳的精銳主力,粉碎了國民黨政府盤踞西南、屏障西北、待機捲土重來的企圖,大西北再無強敵。
  • 名將未能成行的最後一戰:粟裕籌劃的臺灣戰役
    從1949年6月到1950年6月,整整一年間,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對這一戰役進行了認真而緊張的戰略籌劃,並把具體的攻臺任務交給第三野戰軍,由粟裕負責解放臺灣戰役的作戰指揮…… 渡江戰役前後,毛澤東即著手籌劃臺灣戰役 1949年夏,隨著渡江戰役的勝利,人民解放軍開始了全方位的大進軍。
  • 你聽說過昌都嗎?那是西藏最後的秘境!
    神奇的一妻多夫婚俗 以及西藏最奇特的宗教信仰 …… 這裡是「西藏最後的秘境」 昌都
  • 蘇聯史詩戰爭影片《解放》插曲 - 最後一戰
    42年前,為紀念蘇聯衛國戰爭勝利30周年,前蘇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於1968—1971年,拍攝了這部堪稱前蘇聯電影史上耗資最巨、規模最大、場面最為壯觀的戰爭題材影片——《解放》。      影片從1943年蘇聯紅軍反攻(庫爾斯克戰役)開始,到強渡第涅伯河,解放基輔,最後攻克柏林。
  • 昌都、澎湖和臺灣的阿沛·阿旺晉美
    文章開始,我們先一起來回憶一下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的「歷史背景」和「技術路線」:1. 噶廈政府謀求「藏獨」,拒絕和平統一2. 中央見和平統一無望,準備武力攻藏3. 噶廈以武拒統,並呼籲外部勢力幹預4. 解放軍攻克「藏東門戶」昌都5.
  • 抗日戰爭最後一戰,新四軍解放最後一城,取得殲敵近萬的輝煌戰果
    在江蘇高郵熙和巷70號,有一座抗日戰爭最後一役勝利廣場,碑高19.45米,意為1945年中華民族取得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勝利廣場主雕「勝利時刻」便會映入眼帘,據了解,該主雕塑高12.26米,寓意1945年12月26日我新四軍解放的最後一城。
  • 揚州高郵 抗日最後一戰
    穿過高郵州署,從後門出來就來到了這裡--抗日戰爭最後一役勝利廣場。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位於江蘇省高郵市熙和巷70號,是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是揚州唯一的國家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抗日戰爭最後一役勝利廣場」標識高19.45米,意為1945年中華民族取得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勝利廣場主雕「勝利時刻」便會映入眼帘。據了解,該主雕塑高12.16米, 寓意1945年12月26日高郵城解放。從甬道入口到出口總共設計了14個雕塑單元,有「九·一八」事變、盧溝橋事變、南京大屠殺等牆體浮雕,象徵中國人民從「九·一八」事變到抗戰勝利1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
  • 毛主席5封電報還原西藏解放經過:先禮後兵,兵後又禮
    毛澤東告訴周恩來:「西藏代表必須來京談判,不要在港談判」  出兵並不是首選,和平解放仍是中央竭力爭取的。1950年1月20日,中央政府就要求西藏當局派代表赴京商談西藏和平解放問題。  各參戰部隊於9月26日向戰區開進,到10月初,解放軍完成戰役部署。北起青海玉樹,經西康境內的鄧柯、德格、巴安,南至雲南德欽,沿金沙江約700多公裡的寬大正面,對昌都地區藏軍形成了蹄形包圍。直接參戰兵力為6個團加3個營和各種勤務保障分隊,共約2萬人,各種火炮57門。
  • 西方戰神拿破崙生涯的最後一戰,探究其慘敗於滑鐵盧戰役的根源
    拿破崙一再打敗他們,讓法蘭西帝國成為歐洲大陸的霸主。歐洲大陸上各個國家都對拿破崙帝國俯首稱臣,除了東邊的俄國和大西洋上的英國。1812年,拿破崙集結了60萬大軍遠徵俄國,他打算先滅掉俄國再去滅掉英國。在俄羅斯大地上,拿破崙大軍在博羅季諾戰役中損失慘重,拿破崙率軍撤退途中被俄軍騎兵追擊,60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 和平解放西藏有秘密?——還「十七條協議」附件歷史真相
    西藏現有軍隊既已同意改編為人民解放軍,中央人民政府允許將昌都戰役中人民解放軍所繳獲的武器予以發還,並酌予必要補充。人民解放軍駐西藏部隊的經費,由中央人民政府供給,西藏地方政府應協助人民解放軍購買和運輸糧秣及其他日用品。為國防建設的需要,修建飛機場、公路等需佔用西藏人民私有土地或寺廟土地時,中央人民政府酌予補償。
  • 紀錄片:《解放海南島戰役》將播
    70年前,人民解放軍渡海作戰兵團跨越瓊州海峽,同國民黨軍展開登陸奪島之戰,解放了中國第二大島—海南島,創造了解放戰爭史上的經典成功戰例。為紀念解放海南島7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南省委宣傳部、海南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攝製了三集文獻紀錄片《解放海南島戰役》,將於5月25日起在CCTV-4晚八點檔《國家記憶》欄目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