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是如何判斷一個蜜源好壞的?揭秘蜂群中鮮為人知的裁判團隊
不光人討厭劣質蜜,採集劣質蜜的蜜蜂,在蜂群中也不受待見
蜜蜂是一種比較識大局的群居昆蟲,不管是採蜜還是繁殖,我們往往能感覺到蜜蜂的行為都是為了蜂群的發展考慮,只要是對蜜蜂發展不利的行為,在蜂群中自然難以產生。蜜蜂採蜜是一生中的重要個工作,所以一個蜂群中往往擁有大量的採蜜蜂,他們分工合作,尋找和採集蜂群中所需要的物質,比如一隻偵查蜂發現了好的蜜源,往往就會號召其他蜜蜂蜜蜂前去採集,絕對不會因為自己發現了「好貨」而自己私下享用,獨佔「功勞」,從大的方向來說,這種無私的精神更加有利於蜂群的發展。雖然在大方向上蜜蜂都以蜂群的發展為重,但是在小行為上蜜蜂還是會表現出對個體的區別對待,比如採優質蜜與採劣質蜜的蜜蜂,它們受到蜜蜂的待遇也是不一樣的。
其實在蜜蜂採蜜的前面,應該還有一個過程,因為蜜蜂以大局為重,而且往往一個蜂群中的偵查蜂數量比較多,所以最後必然會對很多蜜源進行判斷,最後選擇最好的蜜源作為該蜂群的蜜源。那麼蜜蜂是如何來判斷一個蜜源的好壞的呢?這可是一個比較系統的工程,可以說是採集蜂與內勤蜂都參與到了這項工作中。
對於採集蜂而言,如果一隻採集蜂發現了它採集的蜜源沒有其它蜜蜂採集的蜜源好,它往往會放棄這個蜜源,但是如果這隻蜜蜂發現它採集的蜜源優育其它蜜蜂採集的蜜源,它就會召集其它採集蜂前來採集。這裡又體現出了蜜蜂的一個以大局為重的特徵。那麼採集蜂是如何判斷自己的蜜源比其它蜜蜂的蜜源好的呢?
採集蜂自然無法用自己採集的蜜源去與其它蜜蜂的比較,因為兩個蜜源之間往往相距甚遠,但是採集蜂可以通過花蜜的濃度、採集時間、花朵的分泌量來衡量,顯然花朵泌量大、採集時間少、飛行時間短的蜜源就是好蜜源。這點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做一個小實驗,那就是在蜂場附近安裝兩個飼餵器,一個距離蜂場遠,一個距離蜂場近,遠的那個飼餵器的採集蜂必然沒有近的一個多。其實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蜜蜂是如何來判斷一個蜜源的好壞的?比如說花蜜的濃度蜜蜂是如何來進行衡量的?
其實除了採集蜂,還有一個蜂群對於蜜蜂採蜜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內勤蜂。內勤蜂在蜜蜂採蜜的這個過程中擔任了一個重要的角色,那就是裁判的角色,一個蜜源的花蜜濃度,往往就由內勤蜂來發現。
採集蜂與內勤蜂之間可以說是密切合作,一隻採蜜蜂回到蜂巢以後就會將花蜜傳遞給蜂巢內專門從事接受和貯存花蜜的內勤蜂,內勤蜂根據這些花蜜的濃度範圍,將這些花蜜進行分類存放,這樣花蜜的優劣變自然表現出來,而且會對花蜜的濃度給採集蜂作出某種「回復」,這裡面在小範圍之內體現出了蜜蜂的一種積極向上精神,對於採集了低濃度花蜜的採集蜂,在蜂群中的日子就不那麼好過了。
如果採集蜂採集回來的花蜜濃度高,很多內勤蜂就會來幫助「卸貨」,如果採集蜂採集的花蜜濃度低,那就慘了,因為內勤蜂並不喜歡這種「次貨」,所以這些採集了低濃度蜂蜜的蜜蜂往往會很難找到內勤蜂幫忙,不管情緒好不好,也不管自己是不是努力了,更是不管內勤蜂的嘲笑,只有硬著頭皮去尋找願意幫它們「卸貨」的內勤蜂。其實從這裡可以看出一點,那就是內勤蜂可以在還沒有接受到採集蜂的花蜜的時候就能判斷出花蜜的好壞,我們都知道,花蜜是裝在蜜胃裡面的,那麼內勤蜂是如何知道採集蜂採集了「次貨」的呢?這似乎看起來也是一個謎。
有研究資料顯示,蜜源的濃度變化,哪怕是非常細微的一點變化都會引起蜜蜂採集上的差別,如果蜜源豐富,蜜蜂往往將採集主力放在優質蜜源上,只有在外界蜜源睏乏的時候,蜜蜂才會去採集質量較差的蜜源。
其實蜜蜂對於蜜源的判斷也不是一層不變的,在特殊情況下蜜蜂就能夠作出改變,比如在狂風暴雨來臨之前,就算有再好的蜜源,蜜蜂也會捨棄遠距離的蜜源而選擇近距離的,哪怕蜜源質量沒有遠距離的那麼好。
蜜蜂的世界是神奇的,上面我們說到了蜜蜂在狂風暴雨來臨前會捨棄對遠處蜜源的採集,或許可以說蜜蜂是變溫動物,能夠對氣候變化作出相應的調節,但是蜜蜂以採蜜時間和飛行時間來判斷蜜源好壞的方法,這裡面隱含的計算量,可能就算是我們一些有相當知識儲備的人也比較難精確的算出來,例如蜜蜂可以判斷出非常微小的花蜜濃度變化,不得不說是神奇,你還知道哪些蜜蜂的神奇故事呢?不妨也向我們分享分享唄。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敬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