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如何正確管理蜂群?

2020-12-23 聽蜂之語

春季俗稱春雨季節,夏季在南方雨水也非常的豐富;我們現在正處在春夏交替的季節,所以經常要面臨下雨的情況。養蜂就靠天,下雨肯定對蜂群的健康是有一定負面影響的,那麼在雨季我們該如何正確的管理蜂群呢?

聽蜂之語總結了以下六點供大家參考:

一、預防爬蜂病,減少花粉飼喂。

雨水較多的季節非常容易出現爬蜂病,主要原因就是蜜蜂進食以後不能及時排洩造成。

尤其是新蜂這群「吃貨」,由於經驗不足,是最容易脹到肚子的。

另外就是食用花粉的蜜蜂更慢排洩,更容易出現大肚子蜂,所以在雨季應該減少蜜蜂進食花粉。

春季最容易發生爬蜂病,夏季溫度高,爬蜂病的情況相對較少。

二、不隨意添加巢脾,保障蜂多於脾。

到了雨季,蜜蜂無法正常外出採集蜜源,此時整體的造脾能力較弱,如果強行添加巢脾,效果必然不會太好。此時應該密切關注蜂群的蜂脾結構,不建議隨意加脾,保障蜂多於脾才有利於蜂群的健康。

三、檢查儲蜜情況。

雨季蜜蜂採蜜受限,時間長了箱內可能就會出現食物短缺,由於春夏季期間蜜蜂處於上升發展階段,消耗大,一旦缺蜜,很容易餓死蜜蜂。

所以在這個時候要定期檢查蜂箱內部的儲蜜情況,如果出現食物短缺要及時飼喂。

四、防漏防滲。

防漏防滲是雨季管理蜂群的重中之重,一定要做好蜂箱的防雨措施,避免蜂箱空隙漏水,防止水位過高滲入蜂箱內部。一旦蜂箱有水要及時清理,否則會嚴重影響蜜蜂的生存環境。

五、防敵害。

溼潤的天氣容易滋生各種危害蜜蜂的蟲害,比如蚊子,蛾子,老鼠,青蛙,蟾蜍等等,這些昆蟲和動物進入蜂箱以後會給蜜蜂造成非常大的影響,需要嚴加防範。首先是儘可能保證蜂箱乾燥,其次是巢門不宜開得過大,另外就是加強對當地特殊情況的防控(比如隔養殖場太近,隔竹林太近,隔廁所太近,都會增加蜂群的患病風險)。

六、防蟲害。

春夏交替的雨季屬於蜜蜂疾病的高發期,比如現在正是中蜂爛子病的高發期,巢蟲的侵擾期。中蜂防範巢蟲主要是保障蜂多於脾,蜜壓脾,及時更換掉老巢脾;對於爛子病的防範可以採用在蜜蜂經常經過的地方撒點陳年石灰。

意蜂在春夏交替的雨季則主要是歐洲幼蟲腐臭病的高發期,還有蜂麻蠅的患病隱患。應對這兩種疾病我們可以採取用藥和銷毀病蜂的方法來處理。

總的來說,雨季是養蜂的艱難期,我們在此時應該多投入一些管理精力,防範於未然。

過於雨季對蜂群的管理措施,除了以上六大點,如果大家還有更多的補充,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飼養管理|向日葵花期蜂群管理
    向日葵花期蜜湧粉盛,具有繁殖蜂群和生產蜂蜜、蜂王漿的雙重條件。對定地飼養的蜂群來說,向日葵花期是當地最後一個主要蜜源,既要安排好蜂群的生產,又要抓緊繁殖越冬蜂留足越冬飼料;轉地而來的蜂群,已經歷了幾個流蜜期,時值一年繁殖的後期,應將繁殖和生產兩者兼顧起來。
  • 秋季蜂群人工分蜂,分蜂群秋繁的飼餵管理技巧,助力蜂群復壯
    秋季蜂群經過養蜂人的管理,隨著蜂群內新蜂羽化出房,蜂群群勢逐漸壯大,養蜂人在秋季的大流蜜期結束之後,外界還有充足的零星蜜源的情況下,養蜂人給蜂群進行人工分蜂,擴大蜂群的數量,藉助蜂群內充足數量工蜂的哺育能力,原蜂群和分蜂群能夠哺育出充足數量的越冬蜂,這樣的蜂群才能在春季繁殖復壯,所以,這裡給蜂友們分享秋季的人工分蜂群繁殖管理技巧
  • 老蜂農經驗分享:蜂群為什麼會失王?蜂群失王后該如何解決?
    這其中問題最嚴重的的就是蜂王離群,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蜂王總是逃走……其實,在養蜂過程中,很多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是對於新手養蜂人來說,由於缺少經驗和有效的管理手段,導致蜂群群勢逐漸變弱……作為養蜂人,如果想要培養出強群,實現蜂蜜的高產、穩產,就要明白一件事情——蜂王是蜂群的核心所在,是維持蜂群正常秩序的保障
  • 談分蜂后期的蜂群管理,有繁蜂擴群需求的蜂友,都來看一看吧
    今天的主題——蜂群繁蜂擴群後期管理的技術要點。當然,這個後期是指分蜂后到蜂群恢復到正常群勢的時期,換句話說就是處女王交尾期和分蜂群復壯期。這個話題,主要是說給養蜂新人和需要繁蜂擴群的蜂友說的。事實上,比分蜂育王更重要的,是繁蜂擴群後的蜂群管理。分蜂后期如果管理不當,會造成蜂群衰敗,甚至蜂群飛逃的不良後果。很多蜂友,尤其是新養蜂的蜂友,對於繁蜂擴群,比蜂群自己還急,巴不得一群分十群,對技術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蜂群和大自然不夠敬畏,貪多冒進又不得要領,往往收穫寥寥,甚至損失慘重。如果你是一個養蜂人,或者你身邊有剛入行的養蜂新人,你都會發現,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
  • 長江以北蜂群什麼時間放王好?
    此時蜂群如果比較衰弱,想要正常繁蜂是不容易的。所以養蜂人一定要結合當年的氣候,還要注意長期預報,保證在春繁開始的時間氣溫不至於太低。其實意蜂群只要有五六脾蜂數,再壓緊蜂脾,密集繁蜂,合理包裝保暖,只要進行正確的飼餵就可以繁蜂。但如果氣溫低,蜂群付出的代價大,越冬蜂衰老得快,死亡率高,撫育出來的幼蜂體質弱,甚至會發生病害,是得不償失的。
  • 中蜂養殖:南方夏季對蜂群的管理
    夏季有大蜜源的地區從春季一直延續到夏季的蜜源,如雲南5月的杜鵑、石榴、桉樹,廣東、廣西的龍眼等,仍按春季流蜜期的管理進行。由於蜂群經春季繁殖、分蜂、換王后,群勢已有一定基礎,故可根據群勢,在大流蜜前30~45天恢復獎勵繁殖,培育適齡採集蜂;大流蜜期及時加繼箱、淺繼箱,控制分蜂熱,組織強群生產。蜜源後期養王,用於分群及替換春季尚未換去的老王。
  • 陝北蕎麥蜜源及蜂群管理
    三、蕎麥花期的蜂群管理要點1.蜜源場地選擇      蕎麥流蜜受氣候和土壤影響很大,選擇場地時應注意選小氣候好、水源條件好、土壤肥沃、蕎麥長勢好的地方放蜂,注意不能將蜂群放在風道上。因此,如果群勢沒有達到15框以上的蜂群,可組織採蜜群或從繁殖群抽調正出房的封蓋子脾,加強採蜜群的群勢。進場時,尚未達到採蜜群標準,按主副群擺放,到大流蜜開始,將副群搬走,讓副群的外勤蜂投入主群,使主群變成一個強大的採集群,能獲得高產。       蕎麥栽培於陝北的山坡、灘地和公路沿線。
  • 蜂群儲蜜的「安基量」,掌握這個技巧,更了解飼餵管理的本質!
    飼養蜂群的過程中,蜂群內要留有充足的儲蜜,供蜂群繁殖發展消耗,同時,蜂群內儲蜜過多,養蜂人又需要進行取蜜,提高蜂群的採集積極性。問題來了,蜂群儲蜜的「安基量」,並不完全指的蜂群內儲蜜量,而是,養蜂人合理控制蜂群內儲蜜量,有效的進行取蜜工作,提高蜂群繁殖發展效率的意義。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首次自然分蜂后新群的特點及管理方法
    新群與原群由不同的蜜蜂組成,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和行為趨向,應採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應對。一、蜂群首次分蜂新群的特徵1、蜂量在分蜂群中,由於蜂王具有多雄交配及交配雄蜂精液量隨機,因此,蜂群都是由數個同母異父的亞家庭組成,導致新群中老蜂王和原群中王臺與蜂群中蜜蜂個體親緣關係指數不同(僅討論雌性蜜蜂),如果從春繁開始沒有換王的情況下,老蜂王與蜂群中所有的已經羽化的蜜蜂及未羽化的蜂兒之間親緣關係指數均為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春繁的方法與選擇
    養蜂需要遵循自然規律,正確處理蜂群、蜜源和蜂群之間的關係,根據蜜蜂的習性和養蜂目的,引導蜜蜂活動,以獲取蜂產品為目的的蜜蜂養殖,應使蜂群壯年蜂出現的高峰與主要流蜜期相吻合,實現蜂產品優質、高產。春季是蜂群群勢最弱的時期,也是蜂群周年管理的開始,春繁是指蜂群從越冬結束、蜂王開始產卵,直到當地主要蜜源流蜜為止。不同養殖區域及養殖方法,留給春繁的時間長短不一樣,人工養殖蜜蜂的春繁方法自然也就不同。
  • 產生分蜂熱的蜂群,近距離人工分蜂的技巧,減少蜂群回蜂的影響!
    隨著蜂群的繁殖發展,養蜂人給蜂群進行加脾擴巢的管理工作,隨著蜂群內蜂巢脾數量增加,蜂群內的繁殖空間和空餘空間縮小,蜂群內散熱性減弱,這也是強群容易產生「內熱」的原因,誘發蜂群內產生分蜂熱的原因之一
  • 蜂群加脾不造脾,如何獲取優質新巢脾,這3招「狠管用」!
    養蜂人在飼養蜂群的過程中, 隨著蜂群不斷的繁殖發展,蜂群內的繁殖空間和儲蜜空間需要擴大,在春季和秋季的時候,外界蜜源豐富,蜂群處於繁殖發展的旺季,流蜜期的時候,養蜂人給蜂群內加入巢礎框,蜜蜂造脾的積極性較強,新巢脾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夠建造完成,所以,蜂群造脾需要滿足這3個條件。
  • 蜜蜂是如何判斷一個蜜源好壞的?揭秘蜂群中鮮為人知的裁判團隊
    揭秘蜂群中鮮為人知的裁判團隊不光人討厭劣質蜜,採集劣質蜜的蜜蜂,在蜂群中也不受待見蜜蜂是一種比較識大局的群居昆蟲,不管是採蜜還是繁殖,我們往往能感覺到蜜蜂的行為都是為了蜂群的發展考慮,只要是對蜜蜂發展不利的行為,在蜂群中自然難以產生。
  • 蜜蜂進入春繁,養蜂人該給蜂群做些什麼?
    一年之計在於春,因為春季是蜜源最為豐富的季節,光有蜜源而無蜂採集也只能是「望花興嘆」,一個合格的養蜂人會在早春將蜂群培育成強群來保證全年的養蜂經濟效益,如何做好春繁工作最關鍵的還是管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蜜蜂春繁技術及注意事項吧!
  • 阿民合併蜂群詳述
    在蜂群管理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有弱小蜂群或無王群,或組織採蜂蜜需要合併蜂群,合併蜂群是一項很有耐心和細緻的工作,如果操作失當,輕者圍王重者全群撕咬,兩敗俱傷,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蜂群互相之間是靠氣味識別,氣味相同,則相安無事,一但發現氣味不同才互不接受,誤認為侵入者互相打鬥。一般情況下,小群弱群合併給大群,無王群合併到有王群,或拆散合併入多群,合併比較容易。在缺蜜情況下,合併比較困難。
  • 剛取蜜的蜂群適合增加巢脾嗎?弄清3個問題,答案自在其中
    1.養蜂人中需要加脾的情況2.蜂脾多少對蜂群的影響3.割蜜後如何判斷蜂群是不是應該增加新脾養蜂中需要加脾的情況上面蜂部落說了,一個蜂群中是否要增加新脾,與我們是否取蜜並沒有直接的關係,那麼具體我們一個蜂群加脾的標準是什麼呢
  • 如何判斷蜂群失王?小夥有絕招,這四種方法很管用,你值得收藏
    對於老蜂農而言,蜂群失王是司空見慣的,不值得大呼小叫,只不過就是重新介王而已,但是新手小白呢?他們可能就有點措手不及了,特別是失王太久,甚至已經出現了工產,那就不僅僅是介王那麼簡單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如何辨別蜂群失王。
  • 一窩蜂群裡蜂王死了怎麼辦?我們該如何判斷和施救?方法都在這裡
    ,一般在老蜂王死亡之前是會有新蜂王出現的,新蜂王會戰鬥,最後勝出的就是新蜂王,所以我們不用擔心,那我們平日裡該如何來判斷蜂群中的蜂王是否死亡和補救措施。 如果蜂群中的蜂王死亡,蜂箱口的蜜蜂就會很亂,不然就不會亂,蜂群出勤明顯減少,蜂箱周圍爬滿蜜蜂,此時打開蜂箱蓋,箱裡的蜜蜂亂成一鍋粥,不時地發出嗡嗡聲,一般人是不敢靠近的,而工蜂會在蜂箱四周繞地亂飛,還有一點有蜂王的蜂群風箱口有守衛蜂
  • 中蜂定地土養,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就可以讓蜂群健康發展
    蜂王對蜂巢的選擇習性,使中蜂蜂巢整體上處於不斷的擴展狀態中,並形成了蜂王與新脾、仔區同在,而老舊巢脾要麼被蜂群有效利用作為糧食倉庫,要麼被蜂群直接毀巢或放棄。基於此,在蜜粉源充足,環境良好的條件下,一些野生蜂群或倉蜂群勢驚人,超出常規群勢。這樣的蜂群,每次取蜜可達好幾十斤,且蜜脾寬大,成熟度高,品質優良,深受客戶的喜愛。
  • 蜂群人工分群方法 !
    蜜蜂是高度社會化的昆蟲,蜂群自然增殖的唯一方式就是自然分蜂。隨著活框養殖技術的傳入、現代養蜂生產需要、人工分群技術的產生,它既是快速增加蜂群數量的途徑,也是防止自然分蜂的有效措施。 一般情況下,每年4-6月份,蜂群開始自然分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