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有大蜜源的地區從春季一直延續到夏季的蜜源,如雲南5月的杜鵑、石榴、桉樹,廣東、廣西的龍眼等,仍按春季流蜜期的管理進行。
夏季中期有大蜜源的地區,如滇東北、黔東北、重慶市的烏桕,大流蜜期為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廣東、廣西較早,為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又如廣西的窿緣桉,花期6月上旬至7月下旬,廣東為5月下旬至7月上旬:川西北(如阿壩州)的山花,流蜜期為5月中、下句至6月中、下旬。由於蜂群經春季繁殖、分蜂、換王后,群勢已有一定基礎,故可根據群勢,在大流蜜前30~45天恢復獎勵繁殖,培育適齡採集蜂;大流蜜期及時加繼箱、淺繼箱,控制分蜂熱,組織強群生產。蜜源後期養王,用於分群及替換春季尚未換去的老王。
夏季沒有蜜源的地區,應利用夏初的輔助源(如板慄、毛慄、拐棗、薔薇科野生蜜源),平衡和恢復群勢,一般以4~5框的群勢(華南中蜂、海南中蜂以3框左右群勢)越夏南方大多數地區夏季缺乏大蜜源,即使有烏、桉樹蜜源的地區,7月下旬後也會有相當長的缺蜜階段,加之此期氣候炎熱,巢蟲危害猖獗,蜂群往往因缺蜜、巢蟲危害而飛逃。所以,中蜂常有寧越三冬,不度一夏」之說,為防止越夏期間缺蜜,在春季或夏季蜜源的後期都要留足飼料。蜜源結束後,對每脾蜂存蜜不足1.5千克的蜂群,要及時用2:1(糖:水)的濃糖漿連續餵足。越夏期間儘量做箱外觀察,少開箱,避免增加飼料消耗、盜蜂發生,保證蜂群安靜度夏。每隔10天或15天,利用清晨或傍晚迅速檢查1次蜂群,如發現異常,應及時對症處理。有條件的地方,可將蜂群搬遷到高山氣候涼爽的地區採烏泡、山花越夏。
巢蟲危害嚴重的地方,要防治巢蟲的綜合措施,分別在6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上旬注意巢蟲的危害。
夏季氣溫高,蜂群要開大巢門,啟用上蜂路,鐵紗網上的覆布要褶角,並打開箱蓋邊上的通風條加強通風。對於當西曬的蜂群,要注意遮陰防曬。遮陰降溫的辦法很多,可以疊加空繼箱,用磚、石墊高箱蓋上的遮雨物(如石棉瓦),架高蜂箱底部通風;在箱蓋上擺放草簾或用乾柴草、秸杆等做成的柴草夾,也可加蓋塑料泡沫板等,隔熱防曬。據四川省阿壩中蜂保種場的蜂友王遂林等試驗,在陽光直射的條件下,用塑料泡沫板遮陰與不用的相比,箱蓋溫度要相差3~5℃。連排安置的蜂群,上方可搭建塑料遮陰網。
乾旱缺水的季節,箱內可加一塊水脾,或在底加一塊吸飽水份後的溼磚,以增加箱內溼度,有條件的,也可移入水泥、土坯、磚基蜂箱中飼養。
在我國南方高海拔、晝夜溫差大的山區(如四川省阿壩地區),既要考慮晴天中午隔熱和箱內通風的問題,又要考慮早晚保溫的問題。因此,鐵紗副蓋上應加蓋較厚的保溫物,但要褶角,晴天白天打開箱蓋上的通風條通風,陰雨天及夜晚應將其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