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養殖:南方夏季對蜂群的管理

2021-02-08 蜂群裡的守望者

夏季有大蜜源的地區從春季一直延續到夏季的蜜源,如雲南5月的杜鵑、石榴、桉樹,廣東、廣西的龍眼等,仍按春季流蜜期的管理進行。

夏季中期有大蜜源的地區,如滇東北、黔東北、重慶市的烏桕,大流蜜期為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廣東、廣西較早,為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又如廣西的窿緣桉,花期6月上旬至7月下旬,廣東為5月下旬至7月上旬:川西北(如阿壩州)的山花,流蜜期為5月中、下句至6月中、下旬。由於蜂群經春季繁殖、分蜂、換王后,群勢已有一定基礎,故可根據群勢,在大流蜜前30~45天恢復獎勵繁殖,培育適齡採集蜂;大流蜜期及時加繼箱、淺繼箱,控制分蜂熱,組織強群生產。蜜源後期養王,用於分群及替換春季尚未換去的老王。

夏季沒有蜜源的地區,應利用夏初的輔助源(如板慄、毛慄、拐棗、薔薇科野生蜜源),平衡和恢復群勢,一般以4~5框的群勢(華南中蜂、海南中蜂以3框左右群勢)越夏南方大多數地區夏季缺乏大蜜源,即使有烏、桉樹蜜源的地區,7月下旬後也會有相當長的缺蜜階段,加之此期氣候炎熱,巢蟲危害猖獗,蜂群往往因缺蜜、巢蟲危害而飛逃。所以,中蜂常有寧越三冬,不度一夏」之說,為防止越夏期間缺蜜,在春季或夏季蜜源的後期都要留足飼料。蜜源結束後,對每脾蜂存蜜不足1.5千克的蜂群,要及時用2:1(糖:水)的濃糖漿連續餵足。越夏期間儘量做箱外觀察,少開箱,避免增加飼料消耗、盜蜂發生,保證蜂群安靜度夏。每隔10天或15天,利用清晨或傍晚迅速檢查1次蜂群,如發現異常,應及時對症處理。有條件的地方,可將蜂群搬遷到高山氣候涼爽的地區採烏泡、山花越夏。

巢蟲危害嚴重的地方,要防治巢蟲的綜合措施,分別在6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上旬注意巢蟲的危害。

夏季氣溫高,蜂群要開大巢門,啟用上蜂路,鐵紗網上的覆布要褶角,並打開箱蓋邊上的通風條加強通風。對於當西曬的蜂群,要注意遮陰防曬。遮陰降溫的辦法很多,可以疊加空繼箱,用磚、石墊高箱蓋上的遮雨物(如石棉瓦),架高蜂箱底部通風;在箱蓋上擺放草簾或用乾柴草、秸杆等做成的柴草夾,也可加蓋塑料泡沫板等,隔熱防曬。據四川省阿壩中蜂保種場的蜂友王遂林等試驗,在陽光直射的條件下,用塑料泡沫板遮陰與不用的相比,箱蓋溫度要相差3~5℃。連排安置的蜂群,上方可搭建塑料遮陰網。

乾旱缺水的季節,箱內可加一塊水脾,或在底加一塊吸飽水份後的溼磚,以增加箱內溼度,有條件的,也可移入水泥、土坯、磚基蜂箱中飼養。

在我國南方高海拔、晝夜溫差大的山區(如四川省阿壩地區),既要考慮晴天中午隔熱和箱內通風的問題,又要考慮早晚保溫的問題。因此,鐵紗副蓋上應加蓋較厚的保溫物,但要褶角,晴天白天打開箱蓋上的通風條通風,陰雨天及夜晚應將其關閉。

相關焦點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春繁的方法與選擇
    養蜂需要遵循自然規律,正確處理蜂群、蜜源和蜂群之間的關係,根據蜜蜂的習性和養蜂目的,引導蜜蜂活動,以獲取蜂產品為目的的蜜蜂養殖,應使蜂群壯年蜂出現的高峰與主要流蜜期相吻合,實現蜂產品優質、高產。春季是蜂群群勢最弱的時期,也是蜂群周年管理的開始,春繁是指蜂群從越冬結束、蜂王開始產卵,直到當地主要蜜源流蜜為止。不同養殖區域及養殖方法,留給春繁的時間長短不一樣,人工養殖蜜蜂的春繁方法自然也就不同。
  • 雨季如何正確管理蜂群?
    春季俗稱春雨季節,夏季在南方雨水也非常的豐富;我們現在正處在春夏交替的季節,所以經常要面臨下雨的情況。養蜂就靠天,下雨肯定對蜂群的健康是有一定負面影響的,那麼在雨季我們該如何正確的管理蜂群呢?春季最容易發生爬蜂病,夏季溫度高,爬蜂病的情況相對較少。二、不隨意添加巢脾,保障蜂多於脾。到了雨季,蜜蜂無法正常外出採集蜜源,此時整體的造脾能力較弱,如果強行添加巢脾,效果必然不會太好。此時應該密切關注蜂群的蜂脾結構,不建議隨意加脾,保障蜂多於脾才有利於蜂群的健康。
  • 隔王柵對於中蜂養殖,究竟有沒有用,或者是有什麼用?
    雖然中蜂養殖者基本上認可標箱對於中蜂養殖有一定的短板,但大多還是最終選擇標箱養殖。這裡除了因為標箱的配套設備齊全,經濟,還因為至少有一個標準,讓大家在進行交易的時候有個量化依據,尤其是銷售蜂群的時候。當然,標箱最大的優點就是方便管理,尤其是標箱巢框,對比其他活框巢框,使用起來跟順手,穩定性比較好。那麼,隔王柵作為標箱的配套產品,是否可以運用於中蜂養殖的日常管理中,從而產生更高的效益呢?今天就來分析和思考一下,看看隔王柵的作用以及對中蜂養殖是否依然有效。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群春繁發展中期存在的四個問題及應對措施
    一、群勢與蜂性矛盾中蜂有愛分蜂的習性,分蜂也是蜂群的本能,蜂群群勢的增長是為了分蜂,增加自然界蜂群的數量,在中蜂春繁發展中期,蜂群管理工作主要是防範蜂群自然分蜂,延緩分蜂期的到來,並為人工分蜂做必要的準備工作。
  • 中蜂定地土養,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就可以讓蜂群健康發展
    事實上,中蜂養殖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蜂王總是喜歡在新脾上產卵,並逐漸放棄老脾。蜂王對蜂巢的選擇習性,使中蜂蜂巢整體上處於不斷的擴展狀態中,並形成了蜂王與新脾、仔區同在,而老舊巢脾要麼被蜂群有效利用作為糧食倉庫,要麼被蜂群直接毀巢或放棄。基於此,在蜜粉源充足,環境良好的條件下,一些野生蜂群或倉蜂群勢驚人,超出常規群勢。這樣的蜂群,每次取蜜可達好幾十斤,且蜜脾寬大,成熟度高,品質優良,深受客戶的喜愛。
  • 來鳳中蜂養殖超4萬群 有望成武陵山區最大中蜂基地
    近3年,來鳳縣充分藉助農業農村部、杭州市的幫扶力量,全方位提升養蜂技術、管理方式和產業化水平,培育出了一個全新的中蜂產業,打造武陵山最大的中蜂基地,加速讓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12月7日,來鳳縣三胡鄉陽河村王德貴來到自家屋後樹林,打開擺放的30多個活框,仔細查看蜜蜂情況。得知他去年掙了4000多元,前來考察的一個親戚動了心。
  • 蜜蜂養殖技術|蜂王狀態對蜂群採蜜量的影響及分析
    蜂巢中的封蓋子脾能為蜂群補充蜂源,也能引導蜂群積極貯蜜,而未封蓋子脾能吸引蜜蜂脫離野外工作,蜂群根據自身群勢及周圍環境狀況,自行調節繁殖與採蜜的關係。一、不同日齡蜂王對蜂群採蜜量的影響實驗。各蜂群都沒有接受插入的王臺,而是用巢內幼蟲自行急造培育蜂王,在觀察的時間內,蜂群中只有王臺,結果根據換王時間,各蜂群每公斤平均產蜜量依次是為4.5kg、5.6kg、6.2kg、8.7kg、9.5kg。第一組與最後一組相差一半多。可見,在流蜜期,蜂王在蜂群中工作的時間越長,蜂群的產蜜量越高。
  • 土法養殖為什麼比標準箱發展的快?標準箱養殖中蜂有三個致命缺點
    中蜂是東方蜜蜂的一個亞種,是中國獨有的蜜蜂當家品種,是以雜木樹為主的森林群落及傳統農業的主要授粉昆蟲,有利用零星蜜源植物、採集力強、利用率較高、採蜜期長及適應性、抗蟎抗病能力強、消耗飼料少等義大利蜂無法比擬的優點,非常適合中國山區定點飼養,多採用土法養殖,由於標準蜂箱在意蜂養殖顯現出來的高效率
  • 雲貴高原中蜂
    雲貴高原夏季氣溫較低,蜜源植物開花少,蜂群群勢平均下降30%左右,6月中旬最嚴重。越冬期約3個月,群勢平均下降50%左右。  3.生產性能蜂產品產量    雲貴高原中蜂以產蜜為主,不同地區的蜂群,因管理方式及蜜源條件不同,產量有較大差別。定地結合小轉地飼養的蜂群,採油菜、烏桕、秋季山花,年均群產蜜量30kg左右,最高可達60kg;定地飼養群以採蕎麥、野藿香為主,年均群產蜂蜜約15kg。
  • 寧縣金村鄉舉辦金銀花栽培及中蜂養殖培訓班
    寧縣金村鄉舉辦金銀花栽培及中蜂養殖培訓班每日甘肅網6月23日訊據隴東報報導(通訊員劉華南、任芳偉)近日,為進一步鞏固壯大全鄉產業發展基礎,助推群眾脫貧致富,寧縣金村鄉結合本鄉鎮產業發展實際,舉辦了為期2天的金銀花栽培及中蜂養殖培訓班。
  • 崗柃花期的中蜂管理:王志忠 王巧紅
    這階段的關鍵是尋找豐富的蜜粉源,促進蜂群迅速恢復和發展群勢。崗柃正好是這個時候開花,蜜粉俱佳,花期長,十分理想。崗柃不是山山都有,亦有泌蜜量多少之分,要擇合適處。此階段閩南除崗柃外,一些地方還有晚稻、倭茶、茶等蜜粉源,對中蜂繁殖也很有利。
  • 在中蜂養殖過程中,如何存儲蜂王,用什麼方法好
    在養殖中蜂的生產過程中,有時由於培育的蜂王過多,或組織採蜜群,或者越冬和早春繁殖期需要備用蜂王,或斷子治蟎、治病等需要,常有一些過剩的蜂王需要貯存起來。一、什麼是蜂王。蜂王是生殖器官發育完全的雌性蜜蜂,蜂王的任務就是專職產卵和維護蜂群的秩序,是蜂群成員共同的母親,所以也稱蜂王為母蜂,一個蜂群只能有一個蜂王,如果一個蜂巢內出現兩個蜂王,就會出現分蜂,或者有一個蜂王必須死去。二、怎樣存儲蜂王。★一般情況下採用什麼方式存儲蜂王。
  • 剛取蜜的蜂群適合增加巢脾嗎?弄清3個問題,答案自在其中
    對於剛割蜜以後是不是適合加新脾的問題,從蜜蜂養殖的角度來說,其實割蜜和加脾之間並不存在直接性的關係,只要蜂群需要加脾,就算我們沒有割蜜也應該增加蜂脾的,所以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看。實際上,我們蜂群中增加蜂在蜜蜂養殖中我們通常要根據不同的季節來維持不一樣的蜂脾比例關係,讓蜂群在每個季節都有更好的發展,所以說我們增加蜂脾的標準,實際上主要還是以蜜蜂數量為參考,然後根據不同的季節維持不同的蜂脾比例關係。
  • 中蜂急造王,到底可不可以使用?看看養蜂人的實戰經驗分析與建議
    在中蜂養殖過程中,經常因為各種原因,正常的蜂群,有時候會出現意外失王的現象,比如養蜂人操作失誤,丟失蜂王,或者是誤傷蜂王;交尾群處王婚飛失敗等等原因。在蜂群失去了蜂王以後,一般的蜂群,會在二十小時左右,明顯的就能感受到失去蜂王的情緒,工蜂們會異常的慌亂,全部的工蜂,都產生一種焦急的需要蜂王的情緒。
  •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較意蜂多次自然分蜂的原因分析及應對思路
    4、中蜂群分蜂后巢內急造王臺較多不論是意蜂還是中蜂,在首次自然分蜂發生時,群內只有分蜂王臺,當分蜂發生後,意蜂群內已經沒有卵及小幼蟲,蜂群在失王(老王分蜂離群)後,沒有機會急造王臺,而中蜂群中,在首次分蜂發生後,蜂群中尚有卵及小幼蟲,在失王一定時間內,蜂群會再造一批急造王臺,,因此,中蜂群內的王臺數量遠遠多於意蜂王臺數量
  • 3種蜂王儲存技術,讓蜜蜂主動餵養多隻蜂王,中蜂適用嗎
    由於中蜂對蜂王的保守性,導致中蜂很難接受其他蜂群裡的蜂王,尤其是同時接受多隻蜂王,所以中蜂儲存蜂王,要比西蜂儲存蜂王難得多。另外西蜂蜂種的各種儲存蜂王技術,早就受到研究人員的驗證,更具有權威性和實用性,而中蜂蜂種的儲存蜂王技術,大多是養蜂人自己研究和試驗的技術,所以權威性大打折扣。
  • 蜂群人工分群方法 !
    全州10個縣養殖中蜂,主要分布在汶川、茂縣、黑水等縣。截至2018年末,全州中蜂養殖規模量達125 600群,其中活框養殖102 300群,傳統養殖23 300桶。 中蜂作為我國獨特的蜂種資源,分布於全國各地,特別是山區。我州歷來有養殖中蜂的習慣,大多在房前屋後,或者山崖石洞旁放置幾個蜂箱,待「中秋」前後取蜜,用於自己家庭食用。
  • 談分蜂后期的蜂群管理,有繁蜂擴群需求的蜂友,都來看一看吧
    今天的主題——蜂群繁蜂擴群後期管理的技術要點。當然,這個後期是指分蜂后到蜂群恢復到正常群勢的時期,換句話說就是處女王交尾期和分蜂群復壯期。這個話題,主要是說給養蜂新人和需要繁蜂擴群的蜂友說的。事實上,比分蜂育王更重要的,是繁蜂擴群後的蜂群管理。分蜂后期如果管理不當,會造成蜂群衰敗,甚至蜂群飛逃的不良後果。很多蜂友,尤其是新養蜂的蜂友,對於繁蜂擴群,比蜂群自己還急,巴不得一群分十群,對技術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蜂群和大自然不夠敬畏,貪多冒進又不得要領,往往收穫寥寥,甚至損失慘重。如果你是一個養蜂人,或者你身邊有剛入行的養蜂新人,你都會發現,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首次自然分蜂后新群的特點及管理方法
    新群與原群由不同的蜜蜂組成,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和行為趨向,應採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應對。一、蜂群首次分蜂新群的特徵1、蜂量在分蜂群中,由於蜂王具有多雄交配及交配雄蜂精液量隨機,因此,蜂群都是由數個同母異父的亞家庭組成,導致新群中老蜂王和原群中王臺與蜂群中蜜蜂個體親緣關係指數不同(僅討論雌性蜜蜂),如果從春繁開始沒有換王的情況下,老蜂王與蜂群中所有的已經羽化的蜜蜂及未羽化的蜂兒之間親緣關係指數均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