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分蜂后期的蜂群管理,有繁蜂擴群需求的蜂友,都來看一看吧

2020-12-15 黔貨趟路人

今天的主題——蜂群繁蜂擴群後期管理的技術要點。當然,這個後期是指分蜂后到蜂群恢復到正常群勢的時期,換句話說就是處女王交尾期和分蜂群復壯期。這個話題,主要是說給養蜂新人和需要繁蜂擴群的蜂友說的。當然,如果您是養蜂前輩,也請您關注,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嘛,如果能留言指教,讓大家能夠更多地學習,豈不快哉。

我身邊的養蜂人,以及我在網絡上的蜂友們,都明白分蜂育王非常的重要。事實上,比分蜂育王更重要的,是繁蜂擴群後的蜂群管理。分蜂后期如果管理不當,會造成蜂群衰敗,甚至蜂群飛逃的不良後果。很多蜂友,尤其是新養蜂的蜂友,對於繁蜂擴群,比蜂群自己還急,巴不得一群分十群,對技術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蜂群和大自然不夠敬畏,貪多冒進又不得要領,往往收穫寥寥,甚至損失慘重。如果你是一個養蜂人,或者你身邊有剛入行的養蜂新人,你都會發現,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養蜂急不來,必須磨礪心志,敬畏自然,以蜂為師,才能避免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做就錯的尷尬。當然,沒有血的教訓,往往記憶不夠深刻,如此另當別論。

一、蜂群進行分蜂后的蜂群狀態

1、新王待產,有1個月左右發展停滯我們都知道,中蜂蜂王出房後,需要在蜂巢內休養生息三天左右繼續發育,之後會根據天氣情況,選擇在晴朗無風的中午出房婚飛。交尾成功後才會逐漸開產,而蟲化到出房需要21天,所以前前後後一個月左右時間過去了,蜂群的發展進入停滯狀態。

2、群勢偏弱,蜂群情緒不穩定不論是採取什麼形式分蜂,蜂群的群勢都會直接削弱,這是非常直觀的情況。同時我們在養殖過程中會發現,分蜂群更容易產生飛逃的行為。不論是什麼原因,如果不是分蜂群,是不容易飛逃的。

二、如何化解分蜂后的不利因素

1、如何解決蜂群發展停滯問題組建主副群,確保蜂群持續發展。主群就是新王群,副群就是老王群。我們如果沒有擴群需求,則實行一分二;如果有擴群需求,可實行一分三、一分四。不論怎麼分,均實行老王群作為副群操作,同時必須保證老王群蜂量在足蜂三脾以上。老王群因為進行了分蜂處理,已解除分蜂熱,工蜂採集會非常積極,蜂王也會增加產卵速度。我們可以逐漸抽出仔脾給新王群,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蜂群的育子功能,解決分蜂群發展停滯的問題。

2、如何穩定蜂群情緒我們要知道中蜂是非常敏感的,尤其在分蜂后。所以分蜂群要儘可能保持安靜,避免騷擾。特別是要注意震動,煙花爆竹等情況的發生。同時,要保持分蜂群內有仔脾的存在。中蜂愛子如命,有了仔脾的蜂群,就不容易出現飛逃。新分群特別是新王群如果必須要進行開箱,比如調脾、獎飼等,最好選擇在傍晚或夜裡進行。當然分蜂群的遮陰、防雨等工作,也是要做好的。

三、如何促成分蜂群快速復壯

1、首先養蜂人要有一個好的心態養蜂人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心態。俗話說事急則換事緩則圓,凡事都有它自身的規律。中蜂的繁殖和發展也一樣,有他自己的發展周期。養蜂人切忌急功近利,需要多了解中蜂的生物學特徵,以蜂為師,敬畏自然。分蜂群飛逃,很多時候就是養蜂人過多的操作造成了對蜂群頻繁的打擾,這是養蜂新手的通病。

2、理解蜂群發展的周期規律要想養好中蜂,並且上規模,有收益,就必須學習蜂群的發展周期規律,學習蜂群的生物學特徵,學習養蜂的管理技術。理論聯繫實踐,一步一個腳印,才能把蜂群養好。這是急不來的事情。

3、儘可能滿足蜂群發展所需的條件這些條件就是從中蜂的生物學特徵出發,順應蜂性,根據蜂群發展的不同時期為蜂群提供發展所需的條件。包括蜂糧的保障、遮陰保溼等。我們會發現,這些工作也適用於蜂群管理的其他時期。

四、問題群的處理

1、處女王走失造成的失王分蜂群:並群;2、新王質量差的分蜂群:並群;3、處女王婚飛衝群:保護蜂王,混味後合併或再轉場分蜂;4、淘汰劣質老王群:分脾併入新王群。

今天就總結到這些問題。學無止境,攜手前行,不足之處,請大家在留言區繼續補充指正。敬請關注,一起進步!

相關焦點

  • 集中囚王后蜂王被蜂群肢解,育王技術很重要,經驗總結也重要
    今年的蜂群因為沒有擴群的壓力,所以對於育王就不是太認真。但也因為不太上心,導致直接出臺後被蜂群圍死了四五隻。而被蜂群圍死的處女王,則成了今年我發現的新情況。所以,對於育王問題,還是需要謹慎對待。但是育王一定要提前扣王,或者直接拿走蜂王,這樣蜂群有一定的失王情緒,可以提高育王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育王成功率。如果不實行提前扣王,育王接受率往往很低,造成不必要的重複移蟲工作。提前扣王一定要落實,不能心存僥倖或其他懶惰心理,這幾年的育王實際情況都是如此,只要沒有提前扣王,讓育王群產生失王情緒,王臺接受率往往不高,需要進行二次補移。
  • 中蜂定地土養,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就可以讓蜂群健康發展
    究其原因,一個是一開始個人的養殖經驗不足,導致一些可能對的方法因為錯誤的操作而失敗;一個是思想不夠開闊,導致每一次實驗都是閉門造車,缺乏與廣大的蜂友交流學習。所以這段時間以來,在自己五六年的養蜂實踐基礎上,我與全國各地蜂友時時探討,不斷向養蜂前輩們學習,與蜂友們交流,現將這段時間的階段性總結整理出來,讓對中蜂土養有興趣的蜂友們有一個參考,算是對土蜂土養盡一點綿薄之力。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首次自然分蜂后新群的特點及管理方法
    在春末夏初,外界候平均氣溫15℃以上,蜜粉源尚可,蜜蜂群勢達到當地強群時,蜂群容易發生分蜂行為,在分蜂準備階段,蜂群內呈現出不同的分蜂熱徵兆,以築造雄蜂房、培育雄蜂兒作為分蜂初期徵兆,以築臺、培育分蜂蜂王作為分蜂中期徵兆,以分蜂王臺封蓋作為分蜂后期徵兆,同時伴有群勢快速增長,哺育力過剩,休閒蜂增多等熱症。
  • 長江以北蜂群什麼時間放王好?
    長江以北蜂群什麼時間放王好?這裡說的應該是長江以北意蜂群越冬後什麼時候開始春繁。因為中蜂群是不能囚禁蜂王的,只有意蜂群越冬才必須要囚禁蜂王,等到春繁開始時才能放出來。長江以北主要是指湖北地區吧,我家就是湖北養殖蜜蜂的,正好能回答這個問題。
  • 中蜂養殖:南方夏季對蜂群的管理
    夏季有大蜜源的地區從春季一直延續到夏季的蜜源,如雲南5月的杜鵑、石榴、桉樹,廣東、廣西的龍眼等,仍按春季流蜜期的管理進行。由於蜂群經春季繁殖、分蜂、換王后,群勢已有一定基礎,故可根據群勢,在大流蜜前30~45天恢復獎勵繁殖,培育適齡採集蜂;大流蜜期及時加繼箱、淺繼箱,控制分蜂熱,組織強群生產。蜜源後期養王,用於分群及替換春季尚未換去的老王。
  • 秋季蜂群人工分蜂,分蜂群秋繁的飼餵管理技巧,助力蜂群復壯
    秋季蜂群經過養蜂人的管理,隨著蜂群內新蜂羽化出房,蜂群群勢逐漸壯大,養蜂人在秋季的大流蜜期結束之後,外界還有充足的零星蜜源的情況下,養蜂人給蜂群進行人工分蜂,擴大蜂群的數量,藉助蜂群內充足數量工蜂的哺育能力,原蜂群和分蜂群能夠哺育出充足數量的越冬蜂,這樣的蜂群才能在春季繁殖復壯,所以,這裡給蜂友們分享秋季的人工分蜂群繁殖管理技巧
  • 養蜂減少蜂群內出現雄蜂的方法,預防分蜂熱,減少儲蜜消耗!
    養蜂人在飼養蜂群的過程中,會發現蜂群在這些情況下,蜂群內工蜂會自主培育一批雄蜂,這些雄蜂是為了給新蜂王交尾使用的,舉例,在春季和秋季的繁蜂旺季,不管是人工飼養的蜂群,還是外界的自然蜂群,蜂群在這時都會出現分蜂熱,蜂王控蜂能力和產卵能力下降的情況下,蜂群容易誘發自然分蜂的現象。
  • 蜂群中工蜂的壽命最長是多少?
    在氣候炎熱的地方,蜂群一直處於興奮繁殖的狀態,忙碌採集撫子,壽命就會大大縮短,可能只有一個月左右,大蜜源期死亡率更高。在很多地方冬天寒冷,蜜蜂不能正常撫子活動,蜂群停止繁殖,要進入越冬休眠期。越冬期沒有子脾沒有幼蜂出房,必須要秋繁時培育的子脾作為越冬蜂。
  • 地穴箱蜂群發展不盡如人意,出現了比較多的問題,不建議再採用
    我的地面蜂群,不論是山東孫老師的活框小方箱,還是標箱、土養桶都發展很好,而地穴箱卻沒有靚麗的表現,最好的狀態也就是正常,遠遠達不到預期。這群蜂群發展平穩,目前大量的工蜂採粉,發展勢頭不錯;第二群是分蜂群標箱2脾,入駐一個月後飛逃;第三群勢分蜂群標箱2脾,目前蜂量減少至一脾,已形成土養脾,提出標箱巢框;第四群是去年的單箱體地穴箱,內嵌箱框標箱橫養,發展遲緩,四脾不足;第五群地穴箱分蜂群純土養
  • 不想蜂群出逃,多兩種小加工吧
    因為蜂箱原因造成過箱之後的蜂群逃跑,主要是因為新蜂箱存在的異味,新蜂箱最為常見的有三種,有兩種是最容易造成蜂群逃跑的,另一種出現蜂群逃跑,那純屬個人操作不當所引起,原因不在蜂箱。蜜蜂逃跑,除了蜂箱原因以外,還有其他諸多因素,想讓蜂群長期居住不出逃,還需做好很多工作。①人為因素,許多蜂群出逃與人為操作存在一定關聯,頻繁開箱檢查蜂群,或者在檢查蜂群時的操作過於暴力,使蜜蜂驚嚇過度,即使是蜜子充足也很容易逃跑,每次檢查蜂群前,都先想好要檢查哪些問題,操作過程輕拿輕放,快速完成檢查。
  • 飼養管理|向日葵花期蜂群管理
    一、向日葵花前期向日葵花期正值高溫多雨季節,有時受乾旱或陰雨氣候影響,流蜜不正常,但在一般情況下都能取得不同程度的產蜜量。從生產蜂蜜的趨勢來看,要比胡枝子花期穩;從準備安全越冬的條件來看遠不及胡枝子花期(向日葵蜜易於結晶、流蜜期有盜蜂等)。為此,前期應以生產為主,並以搖蜜造脾促進繁殖,保持蜂群的強壯基礎。1.
  • 中蜂群近距離移箱的5種方法,總有1種適合你,不信來瞧瞧
    走過、路過、刷過的蜂友進來瞧一瞧、看一看,副業養蜂,小可怡情,大可發家,好東西要與人分享。我是蜂靈子,和您一起分享養蜂的樂趣。(喜歡請關注我)蜂靈子有一朋友,剛學養蜂的時候,覺得好玩,將他的幾箱蜂隨意搬動位置,結果造成蜂群混亂,群毆、飛逃了都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損失慘重。其實蜜蜂具有識別巢穴的能力,不管你將蜂箱搬到哪裡,只要不超過它的飛行範圍,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都會有大量的蜜蜂返回原箱位置。
  • 蜂群失王后還會造脾嗎?養蜂人:可能會,不過是絕望中的自我安慰
    最近有位蜂友問聽蜂之語:蜂群一旦失去了蜂王,工蜂還會造脾嗎?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只需要分析出工蜂造脾的前提和目的便可以得出答案。一、工蜂造脾的前提:1、蜂群健康;2;有蜜源;3、有適齡工蜂;4、蜂王健康;5、無嚴重的分蜂熱;6、蜂多脾少;7;無惡劣天氣(比如冬季寒冷的陰雨天氣)。二、工蜂造脾的目的:1、為了存儲蜂蜜;2、為了存儲花粉;3、為了繁育幼蜂,供蜂王產卵。
  • 產生分蜂熱的蜂群,近距離人工分蜂的技巧,減少蜂群回蜂的影響!
    隨著蜂群的繁殖發展,養蜂人給蜂群進行加脾擴巢的管理工作,隨著蜂群內蜂巢脾數量增加,蜂群內的繁殖空間和空餘空間縮小,蜂群內散熱性減弱,這也是強群容易產生「內熱」的原因,誘發蜂群內產生分蜂熱的原因之一
  • 飢餓蜂群遭遇獎勵飼餵,是先獎勵還是先輔助?現在知道,恰逢其時
    養過蜜蜂的朋友都知道,在蜜蜂養殖中我們經常需要對蜜蜂進行飼喂,而且不同情況下的飼餵方法也不一樣,通過根據蜜蜂的飢餓程度和需求分為獎勵飼餵和輔助飼喂,所謂的獎勵飼喂,目的在於提升蜜蜂積極性,並不是為了滿足蜜蜂的日常營養來源,所以一般用濃度比較低的糖漿飼喂,比例通常為1比1甚至更低。
  • 中蜂活框飼養的2個注意事項,中蜂比意蜂更好養,養蜂管理技巧
    養蜂人在飼養中蜂的過程中會發現,中蜂土養能夠減少人工管理的精力,同時,土養蜂群有利於中蜂群勢發展,中蜂弱群採用土養的過程中,工蜂採集零星蜜源能力較強,只要外界有充足的蜜源和粉源,弱群在經過流蜜期後的一段時間內,蜂群內哺育出2代新蜂,隨著蜂群群勢壯大,土養蜂箱內空間縮小,蜂群容易出現自然分蜂
  • 蜂群儲蜜的「安基量」,掌握這個技巧,更了解飼餵管理的本質!
    飼養蜂群的過程中,蜂群內要留有充足的儲蜜,供蜂群繁殖發展消耗,同時,蜂群內儲蜜過多,養蜂人又需要進行取蜜,提高蜂群的採集積極性。問題來了,蜂群儲蜜的「安基量」,並不完全指的蜂群內儲蜜量,而是,養蜂人合理控制蜂群內儲蜜量,有效的進行取蜜工作,提高蜂群繁殖發展效率的意義。
  • 談春繁複壯後的中蜂管理,注意觀察雄蜂脾,做好育王分蜂安排
    路邊的蜂群老一輩養蜂人如何面對分蜂熱老一輩養蜂人對於中蜂春季分蜂熱來臨前的管理就是不管理。讓蜂群自然開繁,自然復壯,自然分蜂;然後提著收蜂籠追趕分蜂的蜂群,能收則收,不能收則回歸自然。這屬於粗放式的管理,或者叫做任其自然的土養。如果我們拋開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這樣的養殖方式未嘗不可,既能確保野外蜂群數量,維持本地蜂種的特性,也能實現自然換王(蜂群自然分蜂后留下的就是新王,分走的是老王)。缺點自然也是非常明顯,就是會造成分蜂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