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蜜蜂,用這幾種方法,輕鬆學會誘蜂和找野蜂

2021-01-19 地裡的小麥

養殖蜜蜂,用這幾種方法,輕鬆學會誘蜂和找野蜂

蜜蜂典型的群居性昆蟲,一般生在山區和半山區裡面,有的還會在石縫、樹洞的周圍生成。有經驗的養蜂人在農村看到一些土蜂,就會把這些野蜂收回家自己養,但是新手蜂農是收捕野蜂是非常困難的。在這裡給大家分享幾種方法,能讓新手蜂農學會輕鬆誘蜂和找野蜂。

方法一:製造蜜源引誘蜜蜂。進行引誘蜜蜂的時候應該給它一個良好的蜜源條件,蜜蜂會通過尋找蜜源的方式,飛到準備好的蜂箱裡。準備一些白糖和蜂蜜,還有稻草和蜂箱。在這些東西上面塗好蜂蜜和白糖,放在蜂箱附近,輕鬆將它們引誘到箱子附近。

在晚上蜜蜂是非常安靜的,可以把這些稻草泡到鹽水裡,放在之前用過的蜂箱中。然後將點燃的蜂巢殘片放在蜜源附近,它們聞到這種氣味之後,就會飛到這裡。如果周圍氣味夠濃,蜜蜂也順利飛入蜂箱。

方法二:尋找野生蜂王,讓整個蜂群進入蜂箱之中。在野外尋找蜂王其實是比較簡單的,我們看到周圍蜜蜂比較多,一團一團的蜂群聚在一起,說明這附近就會存在一些蜂巢。把水撒到部分的蜂群的身上,取出蜂王之後將它的翅膀剪掉。最後放入囚王籠之中,等它習慣現在的環境後,再放入蜂箱裡面,蜂王也就引誘成功了。

方法三:引入新的蜂王。1、自然產生新蜂王:蜂王是整個蜂群繼續生存下去的支柱,若是失去蜂王,整個蜂群就會變得雜亂無序,有的蜜蜂還會打架。情況好的話,失王之後一個星期給蜂餵食一些蜂王漿,慢慢的產生了一個新王。

2、也可以介王:一些有經驗的養蜂人就會找一個新的蜂王,來維持整個蜂群的秩序,它們也會採取介王的方法,讓整個蜂群正常生存。

3、併入其他蜂群中:在上面給大家介紹了兩種尋找新王的方法,除了引入另外一隻蜂王之外。我們還可以將兩個蜂群合併在一起,放到一個蜂群裡面。兩個當做一個蜂群養護,也省去了很多的時間。為很多蜂農節約資源,還容易培養強群。

方法四:尋找野生蜜蜂王的方法。1、棲息場所:蜜蜂一般會在一些安靜的地方進行築巢,比如說一些樹洞、巖洞、土洞裡面,還有一些山麓等。蜂群喜歡在一個冬暖夏涼的環境中生存,它們不會在山頂築巢,山頂氣溫不適合它們生存。

2、排便狀態:一些新手蜂農不會判斷是否又有蜂王存在,可以觀察植物的葉子。如果葉子上的糞便較多,可以清楚的判斷蜜蜂的巢穴的位置。一般這些糞便的顏色是黑色、黃色、褐色,在一些石頭上也能夠看到的,也就證明這附近會存在蜂巢。

3、採集行為:工蜂一般都會在蜂巢附近採蜜,不會飛的很遠。一群蜜蜂在附近活動,就說明附近存在蜂巢。若是仔細觀察,它的巢穴周圍的蜜蜂會更多。

4、追蹤工蜂:這種方法其實是根據蜜蜂的飛行的聲音來判斷的,如果聲音非常大,說明蜂巢特別遠。在飛行的過程中,聲音越來越小,這也就說明蜂窩的距離非常近。回到自己的家中,蜜蜂的聲音會變小。

5、燒舊巢脾:很多蜂農會採用燃燒舊脾的方法來引誘蜜蜂,這些東西燃燒之後,會散發出它們喜歡的味道。蜂群聞到這種氣味,飛到的自己的蜂巢,向蜂王報告信息,就會找到它的巢穴。

6、蜂蜜引誘:在春季很多花卉開放,在這些地方就會有很多的蜜蜂來採蜜。通過長期時間的觀察,會發現蜂巢就在這蜜源附近。它們會在蜂巢附近遊動,這也就證明蜂巢就在蜜源周圍。

今天關於養蜂的知識就給大家分享到這裡,有什麼說的不對的地方歡迎再留言區指正。如果您覺得我的文章對你有用,可與點讚收藏和分享,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在留言區評論,我會及時給您回復。感謝您的閱讀,我會為您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我們下期再見!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發展中蜂群最好的辦法是誘蜂
    作為一個新手朋友子煜多次強調了養中蜂的朋友們想要獲得第一群蜜蜂不一定得靠買蜜蜂才能實現,更好的方法是誘蜂,我們只要能夠提供一個蜜蜂的住所的就可以,其實野外的蜜蜂對巢穴的選址很重要,但是對所住的巢穴真的不是很挑剔。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春繁的方法與選擇
    養蜂需要遵循自然規律,正確處理蜂群、蜜源和蜂群之間的關係,根據蜜蜂的習性和養蜂目的,引導蜜蜂活動,以獲取蜂產品為目的的蜜蜂養殖,應使蜂群壯年蜂出現的高峰與主要流蜜期相吻合,實現蜂產品優質、高產。不同養殖區域及養殖方法,留給春繁的時間長短不一樣,人工養殖蜜蜂的春繁方法自然也就不同。一、蜂群春繁時間的劃分根據春繁的時間跨度及蜂群內部的變化,為了描述更為準確,將春繁的分為恢復期(也稱初繁,新老蜂更替階段)和發展期(群勢增長,直至當地主要流蜜期前的時間段)。
  • 了解蜜蜂習性更重要,這3個小技巧可以幫你
    現在網絡發達,我們很多朋友就算沒有親自誘捕過蜜蜂,在網絡上都看到過誘蜂相關的視頻和圖片。細心的朋友可以發現,只要是誘蜂的地方,一般都是在山區,在平原地區是很少看到有人誘蜂的,那麼是不是說誘蜂只能在山區進行,平原地區就無法進行誘蜂呢?今天蜂部落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這一問題。
  • 蜜蜂科學養殖技術,做好這3方面,養好蜜蜂指日可待
    常常有新手養蜂人問閩南蜂哥,為什麼蜜蜂不好養,總是越養越少,有的蜂群甚至整群飛逃,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是養蜂人不懂得科學養蜂,不懂得科學管理蜂群。那養蜂人應該如果科學養殖蜜蜂呢?只要做好這3方面,養好蜜蜂指日可待。
  • 炒木耳時啪啪響,學會這幾種方法輕鬆解決
    炒木耳時啪啪響,學會這幾種方法輕鬆解決響古詩有云:「軟溼青黃狀可猜,欲烹還喚木盤迴。煩君自入華陽洞,直割乖龍左耳來」。除此以外其他詩人墨客也在自己的詩句中描寫過木耳。可見木耳自古以來就被人們所喜愛。木耳質地柔軟,外表有一層膠質一樣的東西,和熱油接觸時會發生熱脹冷縮的現象,溫度上升到了一定的程度木耳就會脹開,從而發出響聲。另外我們購買的一般都是幹木耳,食用時需要將木耳用水泡發,當木耳上外表的冷水遇到熱油,當然會出現濺油的情況。分享飯店大廚在炒木耳時候經常會用到的3個小竅門,能輕鬆解決這個小麻煩。
  • 蜜蜂短距離移動,回蜂過多怎麼辦?巧用老蜂王,回蜂輕鬆利用
    在蜜蜂養殖中,轉移蜂場是很多養蜂人經常進行的操作,尤其是養殖西方蜜蜂的朋友,可以說一年四季都在追花奪蜜,轉移蜂場每年都要經過好幾次,但是由於養殖西方蜜蜂的朋友經驗充足,往往在移動蜂場的時候都不會出現什麼問題,而我們一些朋友看到養殖西方蜜蜂的朋友移動蜂場都沒有問題,於是自己移動自己的蜂場,比如蜂場20米左右轉移,最後發現「回頭蜂」太嚴重,這又是怎麼回事?
  • 老花農親述的碰碰香養殖方法,實用性極強,學會之後輕鬆長爆盆
    老花農親述的碰碰香養殖方法,實用性極強,學會之後輕鬆長爆盆碰碰香是一種非常矮小的植物,葉片呈現出綠油油的色澤,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太大的特色。我在購買的時候,碰到了一位老花農,他本人就是非常喜愛碰碰香,看到我在購買,所以也忍不住多聊了幾句,其中就親述了養殖碰碰香的一些辦法。這些都是老花農自己總結出來的經驗,實用性極強,學會之後可以輕鬆的長爆盆。
  • 80歲老人養殖蜜蜂,不為賣錢,只為和蜂王同食
    老人今年80歲,從出生到現在一直在這裡,除了去地裡幹活的時間以外,就在他的蜂箱前後忙碌,他說,養的是土蜂,這種蜂箱要用泥巴來糊上,這是土蜂獨特的養殖方法,與一般「洋」蜂養殖方法不同。小編沒有見過,很想看看他的蜜蜂和他喜歡吃的「高級」食品。為了讓大家看一看他養的蜜蜂,老人脫掉蜂帽,拄著棍就來到蜂箱前。
  • 蜜蜂養殖技術|人工分群回蜂原因分析及減少回蜂的方法
    在春末夏初,蜂群發生分蜂熱時,養蜂人經常會採用人工分群的方法,解除分蜂熱,人工分群能增加蜂蜂群數量,低成本快速實現蜜蜂規模化養殖,提高蜂產品產量,提高經濟效益,但是在近距離分蜂時,經常發生回蜂,導致新分群蜂量較少,恢復時間長,甚至分群失敗。
  • 土法養殖的蜜蜂,有沒有辦法做到取蜜不傷子?養蜂人講了實話
    由於現代化養蜂技術的運用,過去土法飼養的蜜蜂已經越來越少,但是由於土法養殖的方便性和消費者的認可度高,在農村還是有很多採用土法養殖的蜜蜂。說到優質蜂蜜,其實很多朋友沒有觀察過土法養殖的蜜蜂,由於巢脾的不可控性,實際上土法養殖的蜜蜂,取蜜的時候並沒有活框養殖的那麼好控制,比如活框養殖的蜜蜂,我們可以採用隔王板來限制蜂王的產卵區域,定期的取走沒有幼蟲的蜂蜜,或者採用升繼箱的方式養殖,將蜂王和蜂蜜分開,都是可以做到取蜜不傷子的。
  • 好的準備是成功的一半,野外誘蜜蜂要準備6件套工具
    大家好,我是蜂靈子,愛好誘蜂、找蜂、養蜂,靈子誘蜂,基本不失手,我兒豁。在1年之內從0群蜂發展到30群,從事副業養蜂5年。分享是一種美德,白居易曾經說過:「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說的正是分享的道理,要想從別人身上得到什麼,首先要向他付出什麼。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首次自然分蜂后新群的特點及管理方法
    蜂群發生分蜂后,老王及遷飛蜜蜂在新址形成新群,王臺、蜂兒及剩餘蜜蜂在原址形成原群。新群與原群由不同的蜜蜂組成,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和行為趨向,應採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應對。一、蜂群首次分蜂新群的特徵1、蜂量在分蜂群中,由於蜂王具有多雄交配及交配雄蜂精液量隨機,因此,蜂群都是由數個同母異父的亞家庭組成,導致新群中老蜂王和原群中王臺與蜂群中蜜蜂個體親緣關係指數不同(僅討論雌性蜜蜂),如果從春繁開始沒有換王的情況下,老蜂王與蜂群中所有的已經羽化的蜜蜂及未羽化的蜂兒之間親緣關係指數均為
  • 誘蜂15:膠桶誘蜜蜂,刷蜂蠟2步到位,既沒有異味又節省蜂蠟
    膠桶誘蜂,並不是誘蜂的首選,誘蜂首選應該用木箱,但膠桶方便攜帶和加工,成本低,效果也還過得去,所以膠桶誘蜂也是南方很多蜂友所喜歡的。為了增加誘蜂的成功率,一般都會在誘蜂箱或者膠桶內塗上蜂蠟,引誘偵察蜂前來尋找新家。
  • 《我的世界》手遊蜜蜂養殖攻略 玩法詳細介紹
    導 讀 蜜蜂是我的世界手遊新添加的生物,我們需要捕蟲網抓住蜜蜂之後建設蜂窩才能進行養殖。
  • 蜜蜂養殖技術|根據不同蜜源狀況防止自然分蜂的三種人工分群方法
    一、距離大流蜜期時間較長1、分群時間蜂群培育一隻工蜂從卵到羽化出房,中蜂需要19.5天,意蜂需要21天,出房第13天的工蜂有一部分參與巢外的花粉採集(一部分參與巢內的築巢和釀蜜等活動),因此,培育一隻工蜂從卵到參與採集的時間約51天,而蜜蜂在繁殖期的壽命大約為
  • 「蛋群」可以養殖嗎?老蜂農:只要功夫深,「蛋群」也能成強群!
    其實,野外誘蜂是很多養蜂人常見的誘蜂手段,但很多人收穫的往往不是強群,而是「蛋群」。一、什麼是「蛋群」所謂「蛋群」,其實就是一個形容蜂群群勢的詞。對於現在的養蜂人來說,很多人都是採用活框養殖的方法來養蜂,蜂群的群勢大小就可以以框為單位來定。
  • 養殖蜜蜂只要掌握以下六點,可讓你的養蜂路一帆風順
    想要養殖中蜂,養好中蜂以下六點很重要一定要牢記一、中蜂大多都是定點養殖,選擇場地極為重要中蜂場地不追求傳說中的風水寶地,但是最起碼也得過得去。四、巢蟲是中蜂的頭號天敵,想要養好蜂留住蜂巢蟲這一關必須要把握好。對於中蜂愛啃脾這一習性最好辦法就是經常打掃箱內垃圾及時更換箱脾,這個絕對不能偷懶。查蜂時看見箱底有很多蠟屑及時清理,蜂脾變黑及時更換。
  • 蜜蜂養殖技術|人工分群與自然分蜂蜜蜂工作積極性的分析及應用
    在春末夏初,蜂群群勢達到一定程度,蜂群容易發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不僅能增加自然界蜜蜂種群數量,對養蜂者而言,分蜂時間合理,也能增加蜂產品產量,提高蜜蜂養殖經濟效益,但是,自然分蜂對於蜜蜂規模化養殖來說,會導致蜂場原有的秩序被打破,不止一群發生分蜂時,使蜂養蜂者手忙腳亂,因此,在養蜂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