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園主人與芋園文化 | 曾運乾先生執教和生活過的芋園

2021-02-11 仙風道骨 顛倒運乾坤

清末芋園老照片

抗日戰爭前,長沙有一座佔地約二萬平米、氣度不凡的古典私家園林——芋園。幾經戰亂,它已經完全從長沙消失了。然而歲月的流逝讓芋園主人公們所培植的芋園文化奇葩和他們的故事卻隱約而又朦朧地存留於歷史的迷霧之中。芋園主人李星沅的五世孫李崧峻將其所知道的關於芋園及其幾代主人的相關信息整理岀來,公之於世,不致湮沒。

長沙在大規模舊城改造前還存在「芋園」、「芋園巷」、「水月林」、「柑子園」等街名。這些地名均與芋園有關。芋園是清代兩江總督李星沅在湖南長沙的私家園林的一部分,坐落於舊長沙城東南定王臺畔,即柑子園、東慶街至瀏正街一帶,始建於1843年,是一座湖泊型園林。

當年的芋園好大,東接定王臺、北囊瀏正街、西去僅半裡路即為藩正街的藩臺衙門。現在的水月林小區、東慶街、瀏正街、都正街、柑子園,還有長沙市公安局都在芋園內。民間有「頭頂鳳儀園,腳踏柑子園,中間就是李星沅(芋園)」的說法,其實,柑子園不過是芋園主人當年栽的一片柑林。著名花鼓戲表演藝術家李小嘉,是芋園的第五代。解放初,她就在芋園殘存的「水跡」——瀏正街小學內池塘旁玩過。當年的芋園,主人李星沅先後任雲貴、兩江總督、兵部尚書等,官居一品,被曾國藩譽為「八州作督」。1947年調任兩江總督兼署河道總督、兵部尚書。這一年,李星沅闢長沙東南廢掉的水月禪林為公館,並從「唐代高僧明瓚在衡嶽寺煨芋給鄴侯李泌,並說他可任十年宰相併應驗」的故事中為其取名為「芋園」。這裡本來有一個「水月林」的廢寺,他發跡前曾在寺裡苦讀,做了20多年官後準備「一笑還山」,於1847年花巨款於廢寺的基礎上建築芋園。建成後的芋園規模宏大,氣度非凡,佔地2萬平方米,水面佔半,西部以黃山石疊為山,喬木蔭翳,東部築水角涼亭,風光漪漣。亭閣花榭假山,幾近半園池塘;園內四周間或有叢叢小竹林、玲瓏雅致;景致間有卵石小徑、木製迴廊蜿蜒相接;園中遍植白榆、烏桕、梧桐、黑松,穿插紫薇、繡球、桂樹、臘梅,循季盛開,令人賞心悅目。李星沅《自署芋園聯》曰:「閱世倏中年,辛苦功名都歷盡;娛親偕小隱,讀書耕種總陶然。」李星沅(1797—1851),字子湘,號石梧,祖籍湖南湘陰,乾隆年間,其祖父李世亮(玉屏公)舉家遷到長沙。李星沅的父親名李疇 (1774-1814),字錫九,號壽田,縣學廩生,嘉慶甲子科優貢朝考一等第一名,授武英殿校錄,桂東縣訓導。嘉慶十三年(1808年)李星沅12歲應 童子試。17歲喪父後,因家貧李星沅還曾借讀於小廟——水月禪林。嘉慶二十二年(1817)李星沅以郡試第一補弟子員成了一名秀才。次年,受聘任教於城南 書院。道光五年(1825)李星沅考中舉人。道光十二年(1832)考中進士併入選翰林院,從此步入仕途。歷官四川鄉試正考官、廣東學政、陝西等省按察 使、江蘇布政使、陝西巡撫署陝甘總督、江蘇巡撫、雲貴總督等。被道光皇帝召見八次,曾奉硃批:「朕看汝年富才明學優品正,甚有厚望於汝,諒汝必能體朕用人之苦衷也,欽此。」道光二十七年(1847)調任兩江總督,兼署河道總督。道光二十九年,因病辭官回籍養病。但一年半後又被剛剛繼位的鹹豐皇帝起用,任欽差大臣赴廣西督剿太平軍。李星沅帶病赴任,四個月後即歿於廣西軍中,諡文恭。李星沅為官清廉、謙和,事母至孝。接替李星沅率湘軍與太平天國作戰的曾國藩,為他十分敬重的前輩親撰輓聯曰:「八洲作督,一笑還山, 寸草心頭春日永;五嶺出師,三冬別母,斷藤峽外大星沉。」李星沅遺有《李文恭公全集》、《李星沅日記》、《李文恭公詩文集》等著作。李星沅以文人從政,從青年時代以秀才入陶澍幕始,其詩文已譽滿湖湘,據專家研 究:在《李文恭公詩文集》中收入有序跋、表志、奏章、軍書、駢文等,其中更以駢體文22篇著稱。這些文章均清麗典雅、辭採煥發,氣勢縱橫。又詩文集中收詩 1300餘首,另《梧笙唱和初集》還收其詩數十首。對於詩歌,星沅有他自己的追求,他作有《論詩》詩五首較完整地表達了他的詩歌創作主張。先賢熊少牧於同 治年間刊刻的《李文恭公詩文集序》中云:「吾鄉官江南以經濟而兼文章之美者三君子:一湘潭陳恪勤公滄洲,一安化陶文毅公雲汀,一湘陰李文恭公石梧也」.可 見,李星沅的詩文青年時代就很受讚譽了。這些詩文是湖湘文化寶庫的一部分。 李星沅以文人從政、外吏十九年,足跡遍布大江南北,除了政務之外,以文會友也是他人生軌跡的重要部分。道光二十九年(1849)五月,李星沅因病辭去兩江總督職務帶太子太保銜回到長沙入住芋園之懷廬,其書房「芋香山館」即在懷廬內。此時的芋園由於李星沅本身的文才、書生本色以及他的社會地位,很自然地成為當時長沙社會文化名流常聚會的中心之處。他們聚在一起或吟詩填詞,或議論古今。當時名為「瀟湘雅集」,用現在的語言表述,芋園似可喻為當時長沙「湖湘文化沙龍」。後來,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等率部無數次出生入死,終於打垮了太平天國。曾國藩決定撤回湖南解散湘軍。十幾萬湘勇遂帶著從外省收穫的大筆財富,回到湖南買田起屋,頭子讀書,一時間三湘眼界大開,風氣大度,人才輩出。湖南成為近代中國最有影響的一個省份。特別是在長沙老帥李星沅公館周圍,聚集起一批湘軍中的佼佼者。李家又好客,芋園自然就成為長沙的社會中心。 而李星沅恩師陶澍、裕泰以及好友何凌漢、祁寯藻、賀長齡、林則徐、鄧廷 楨、梁章鉅、湯鵬、羅繞典(蘇溪)、勞崇光(辛皆)、彭舒萼(棣樓)、宗稷辰(滌樓)等人中的湘籍友人或已凋零或正宦遊他鄉。此時與李星沅、李星溶、李星 漁兄弟同聚芋園,目前能見之於文字手跡記載的尚有何紹基、熊少牧、鄧顯鶴(湘皋)、魏源、陳本欽、楊紫卿、羅汝懷、王闓運等人的詩文。

李星沅致何紹基信(局部)

李星沅故世後,芋園的文脈並未中斷,李星沅的三弟李星漁頂起了大梁。李星漁,字季眉,他雖然出身秀才,卻七次應舉不第遂棄仕途而寄情山水文翰,又「專心力 於利民濟物」,侍奉老母。故李星漁就成為此後一段時期內芋園文化沙龍的領軍人物。遺有《觀香室遺稿》四卷,詩三百餘首。書中載有長沙著名畫家張名倬繪製的 李星漁六十九歲小像,熊少牧篆書像讚云:「懷淡於水,意行似天。亦儒亦俠,非佛非仙。時聞妙香,中有真詮。」李星沅共有五子,長子李杭、次子李概、三子李桓、四子李榛、五子李梡 .當李星沅、李星漁兄弟開創的「芋園文化沙龍」在道光末年進入鼎盛時期時,芋園李家第二代文化人已嶄露頭角。這裡首推李星沅的長子李杭。李杭 (1821-1848),字孟龍,號梅生,五歲能詩,幼年隨父赴京,得父執何紹基、湯鵬的真傳(何、湯均為李星沅的親家,李星沅長女李楣嫁何紹基長子何慶 涵為室,湯鵬的長女嫁李星沅次子李概為妻,三家關係極為密切),其詩風深受湯鵬影響。李杭於道光二十四年考中進士,併入選翰林院任編修,一時李星沅、李杭父子翰林,聲震湖湘,傳為佳話。連謫戍伊犁的林則徐也三度疊韻賦詩致李星沅祝賀。其中有「青鎖家聲鰲背接,紅綾關宴馬蹄催。筍班卻共雙松茂,夕秀朝華識楚 才」之句,可見林公對李杭之器重。但可惜的是李杭於1848年病故,享年僅28歲,只留下著作《小芋香山館遺集》12卷(鹹豐元年(1850)刻本),存 詩400餘首,賦37篇。此時除李杭已故之外,四子李榛、五子李梡尚年幼,而次子李概(字仲雲)、三李桓(字黼堂)、李星溶的次子李楨(字介生號貽香,又號逭華主人,著有《六書系 韻》,《逭華廬詩稿》存世)、李星沅的外甥張恩準(字繩生),外甥女張恩泳的陳鉞(號闢町室主人)等人均有文才,在上述眾人中李星沅的三子李桓尤為出色。李星沅於鹹豐元年歿於廣西軍中後,鹹豐三年李概、李桓守孝期滿,可以出門為國效力了。鹹豐五年(1855)正月因高祖母陳太夫人年高體弱,李概留家侍奉老 人,李桓則奉旨揀發江西出任九南兵備道,開始其與太平軍十年苦鬥的軍旅生涯。李桓(1827—1892),字叔虎,號黻堂。他任九南兵備道兼署按察使之後,又任江西糧道兼署釐金局總監。由於李桓這些年為穩定江西大局,在指揮地方治 安作戰,籌措糧餉,減輕百姓負擔等方面,不恤勞瘁,做了大量工作;他的所作所為深得江西百姓和地方正派官員及毓科、曾國藩、沈葆楨等人的高度讚許。鹹豐十 一年(1861)冬在曾國藩的保薦下李桓卸糧道,升任江西布政使(藩臺)並署江西巡撫。但到了同治元年,由於新任江西巡撫沈葆楨(林則徐的女婿),截留原 供應湘軍的釐金、漕折用於江西本身的休養生息,遭曾國藩強烈反對。從而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曾、沈為爭奪江西釐金的激烈衝突。李桓作為分管江西地方財政、行 政的布政使,在調解曾、沈之爭無效的情況下,作出了支持沈葆楨,參與了截留江西釐金、漕折的行動;並與曾國藩發生嚴重的齟齬,這就大大地得罪了曾國藩,並 遭到曾國藩的打擊報復。同治二年(1863)在調任陝西布政使,率自己組建的「楚軍義勝營」開赴陝南處理軍務的途中,於武昌鯰魚套碼頭中風、不得不病退還 鄉,從此脫離官場,成為一介布衣。李桓不顧個人安危,支持沈葆楨,其高尚品德、才幹和學問不但贏得了江西官紳的一片讚揚,也得到了曾國藩幕府中的正派人士和湘軍高級領導人左宗棠、郭嵩燾、 李元度(字次青)、彭玉麟、楊嶽斌等人的高度讚揚,並成為終生好友。李桓病退返湘後棄武就文,首先與眾兄弟一起輯成《李文恭公全集》(共46卷三十八 冊)。又將自己作外吏十年中與各方官員、友人、統籌全局協調共事的信函(其中江右六年就得尺牘一千一百多封)、官書、奏疏等以及自己自甲寅(鹹豐四 年,1854)服官始至癸亥(同治二年,1863)病退還湘為止之歷歷往事寫成的回憶錄——「甲癸夢痕記」合編成書,命名為《寶韋齋類稿》。百卷《寶韋齋 類稿》是一部重要歷史文獻,是李桓外吏十年的真實寫照,也是鹹豐同治年間江西歷史的一面鏡子。他又見「國朝人物無專書」,乃動手寫其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 《國朝耆獻類徵初編》,計七百二十卷,隨後又輯成附錄《國朝賢媛》十二卷。兩書自同治六年(丁卯1867)動筆,至光緒九年(癸未,1883)方告成。於 光緒十六年(庚寅,1890年)刊刻出齊,歷時二十年,耗費了畢生精力。臺灣民族圖書館於1984年依清光緒庚寅(1890)湘陰李氏藏版影印出版了《國朝耆獻類徵初編》。李桓幼時出天花禍及眼部,十年後開始發作,中年後加劇,漸次失明。到光緒九年(1883)終不能視物了,故該書是在李桓雙目完全失明之 後才最後完成的,其毅力令人欽敬。據清史學專家王鍾翰先生研究,目前流行於世的《清史列傳》大部分抄自《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從鹹豐元年到光緒二十年前後的數十年,芋園在李概主持經營之下,成為一座美侖美奐中國古典式的大花園,而且隨著「同治中興」的來到,芋園的人文環境也發生 了不小的改變。這裡不但有李星漁、李桓、李楨等人的文史創作,而且芋園李家第三代接班人也成長起來了,其代表人物為李桓的長子李輔燿。李星沅之孫李輔燿(1848—1916),字補孝,號幼梅,又號懷廬主人。其父親李桓(1877—1891),曾任江西巡撫,編有《國朝耆獻類徵初編》七百二十卷、《寶韋齋類稿》一百卷,為西泠印社早期重要贊助者。同治九年(1870),李輔燿與友人瞿鴻禨(1850—1918)、張百熙(1847—1907)同科中舉人,但之後多次會試不第。此後李輔燿歷任內閣中書、浙江道員、寧紹臺道臺、省防軍支應局會辦、杭嘉湖道臺、溫州鹽局督辦等職。1911年卸任,僑居上海。1913年5月29日,闊別故鄉近20年的李星沅之孫李輔燿因老病率全家返回長沙芋園,眼前所見,人物皆非。5月30日記記載「正屋諸妹、諸侄女多不憶識」。5月31日日記記載「至老七處拜祖堂。諸侄輩多未見者。」賀知章詩云「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其中酸苦,李輔燿一一品嘗,予以記錄。這位晚清湘陰李氏文化世家走出的官員,在生命最後的三年多時間裡,葉落歸根。作為長沙城重要的士紳,李輔燿在日記中將耳聞目睹者均詳實記載。1916年七月初四日病故。湘陰李氏自李星沅科第顯名之後,此後一百多年在湖南乃至整個晚清中國文化版圖中都佔據較為重要的位置。其家族與何紹基(1799—1873)家族、譚延闓(1880—1930)家族等均有聯姻,與郭嵩燾(1818—1891)、王闓運(1833—1916)、曾國藩(1811—1872)等家族有較為密切的往來。李輔燿本人與瞿鴻禨、張百熙為同年好友,結下一生友誼。而他與葉德輝(1864—1927)、王先謙(1842—1917)等著名士紳來往密切。光緒同治年間,長沙芋園成為湖南文人雅集的中心。凡此,使李輔燿即使遠離故鄉多年,仍能迅速恢復其文化影響力。李輔燿(1848-1916),字補孝,號和定,因李星沅長子李杭無後,李輔燿被過繼到大房李杭(號梅生)為嗣,故又自號幼梅。李輔燿自幼聰慧好學,十八 歲(同治五年)成為秀才,同治九年(庚午1870)赴京會試,得庚午科優貢。先後任安仁縣教諭、臨武縣訓導、內閣中書等職。後又至浙江先後任海塘工程局督 辦、杭嘉湖道臺、寧紹臺道臺、省防軍局總辦等職。李輔燿為人謙和儒雅,為官務實認真,任海塘工程局督辦後著有記錄工程技術的《石塘圖說》一書。由於家學淵源,他有較好的文學藝術修養,不僅詩書、金石無所不精,尤擅漢隸,是長沙名書法家之一。他還著有《李桓事略》、《還魂詞》、《玩止水齋詩草》等。浙江杭州著名的文化社團「西泠印社」的創辦發展與他的積極支持和參與是分不開的。李輔燿的外孫唐醉石更是參與了「西泠印社」的籌創事宜,是「西泠印社」的第一批社 員之一。李輔燿思想開明,在光緒三十一年(1905)將長孫李青崖送入法國教會辦的上海震旦學院讀書;又將孫媳吳琴清(作家吳祖光的姑媽)送入蘇州景海女中學習。1907年,又送李青崖赴比利時國列日大學學習地質礦業。李青崖後來成為著名的教授、文學家、翻譯家;上海解放後的第一任文獻委員會主任、上海市文史館副館長。在光緒年間李輔燿是芋園內承上啟下的一位核心人物。在這幾十年中,在芋園與李桓、李輔燿父子交往深厚的湖湘文化人士,目前能見之詩文、書札手跡者有王闓運、左宗棠、郭嵩燾、李元度、許瑤光、張自牧、彭玉 麟、何慶涵、何維樸、何維棣、徐樹鈞、瞿鴻禨、張百熙、譚鍾麟、譚延闓、朱昌琳、王先謙、陳三立等(其中多人為親戚)。此外,還有柯劭忞、俞樾、陸潤庠、 胡钁、方鼎銳、吳慶坻、許增、王福盫、丁仁等非湘籍文化名人。芋園還出了一支湖湘閨秀詩人。李星沅之妻郭潤玉善詩,惜於道光十八年(1838)去世。生前刊刻有《簪花閣詩集》、《梧笙聯吟初輯》(與李星沅酬唱詩 集),歿後李星沅為之輯有《簪花閣遺稿》。共存詩300餘首。李星沅的妹妹李星池(字淑儀,著有《澹香閣詩鈔》)和李星沅的長女李楣(字月裳,著有《浣月 樓遺詩》)均善詩。光緒元年(1875),王闓運為李星沅的妹妹李星池詩集《澹香閣詩鈔》作序,曰:「道光中湘楚閨詠莫盛於潭,潭女能詩郭氏尤著,餘姑適 郭,郭之姻亞皆習詩禮相酬和,一門之中人人有集,餘姑夫兄女(註:王闓運的姑夫的哥哥郭雲麓是李星沅的嶽父,郭潤玉夫人的父親)適湘陰李氏者,材思清綺欲 冠同時所謂笙愉夫人、太子太保文恭公之妻也」。芋園經鹹豐、同治、光緒三朝數十年的經營,到光緒中葉已形成為一座人文薈萃、 意境幽雅、亭臺水榭錯落有致、美侖美奐的古典式園林,在當時的長沙首屈一指。但到了光緒十七年,李桓去世以後,老一代親友也先後相繼凋零。李輔燿又於光緒二十二年遠赴浙江杭州為官。此時,芋園中以李星沅的四子李榛輩份最高,但隨著社會動蕩加劇,芋園內上百人口的子孫各家自立門戶,聚族而居已名存實亡。故李榛獨木難支,芋園也開始走向衰落。辛亥革命以後,李輔燿於民國二年(1913)回到長沙芋園,眼看芋園已殘敗荒蕪,物是人非。終於在當年秋,李星沅名下五 房進行了第一次分家。在隨後的第二次分家時,芭蕉廳分給了李輔燿的長子李相鈞(李青崖的父親);懷廬分給了李輔燿的次子李相綸(又名李庸、字子扉,書法 家,後為上海文史館館員)。水月林分給了李輔燿的三子李相慈(又名亦懷,李崧峻的父親)三年後李輔燿去世。分家時李輔燿的長孫李青崖(李星沅五世孫,曾在關鍵時刻力助孫中山,並全力教助青年毛澤東)已從比利時留學回國,任職於長沙高等商業學校,並於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兼課,與黎錦熙、楊昌濟、徐特立、曾運乾等人同事那些曾與曾運乾(星笠)先生親密同行的摯友親朋。當時李輔耀尚在世,青崖作為長孫,成了能作主的少東家。第一師範的教師得知芋園的懷廬空房較多(此時懷廬的主人是李青崖的叔叔李庸,李庸是長沙著名的實業家朱昌琳的女婿,他常年住在朱昌琳的老家棠坡),遂請李青崖向李庸商借了芋園中懷廬的一個院落作為第一師範的教師宿舍,住在這裡的一師教師有楊昌濟、曾運乾、陳天倪、王立庵、黎錦熙、袁吉六、方維夏、徐特立等(懷廬是一個大建築群,有多個院落,其中一較大的院落,此前已辦了一所衡萃女子學校)曾運乾(星笠)先生在湖南第一師範的那段日子。他們還在懷廬辦起了「宏文圖書社」(楊昌濟的《論語類鈔》就是由這個書社出版的)及《公言》雜誌。這期間(1914—1915)第一師範的學生蔡和森、毛澤東、蕭子升、李維漢等人經常來芋園懷廬拜訪他們的老師,討教學問,縱論時事,師生關係十分密切。不久他們師生又向李青崖借用了與 懷廬一牆之隔的東鄰建築群——芭蕉廳(這是李青崖自己的產業)部分空閒房屋作為他們的第一個革命組織「哲學研究小組」的學習活動場所。其中的一間還成為他們留法預備班的教室,有學生五十餘人,李青崖親自為他們講授法語課。

毛澤東與王立庵兒媳吳啟瑞合影

那個時候,湖南尚沒有大學,第一師範、楚怡學校堪稱湖南最高學府。湖南少有的幾個從外國留學回來的知識分子都集中在這兩所學校,是長沙思想最活躍的地方。特別是「一師」,是湖南最主要的西式教育機構,聚集著湖南教師中的精英,楊樹達、楊昌濟、黎錦熙、徐特立、曾運乾等全國聞名,甚至可比肩胡適之、陳獨秀;而李青崖是唯一從法國(及法語國家比利時)留學回來的,何況「一師」地處湖南政治中心——李氏芋園,其在瀟湘教育界的地位首屈一指。 當時社會比較動蕩,生計困頓,李氏後人對維護芋園已力不從心。李輔燿對芋園的前途似乎有所預感,他於民國四年八月十一日日記中寫道:「版制芋國箋十二種, 後芋園箋十種,三年以來議將芋園出售,雖無成說,然將來易主勢所必至,存以亭館之名,以為子孫之紀念耳,請王維季作各種篆書」.王維季即王福盫,著名書法家、金石篆刻家,西泠印社的創始人之一,是李輔燿在浙江任職時的至交好友。此時王福庵正在長沙探視病中的好友李輔燿,應諾承辦。在王福庵題籤的二十二種芋 園亭館景點名錄信箋中,分「芋園箋」十二種和「後芋園箋」十種。前十二種名錄為文恭公李星沅所命名;後十種則為文恭公去世以後李概、李桓所命名(其中有一 些亭館還是他們二人經手所新建)水月林(建在水月禪林之一側)住宅是李輔燿於光緒末年所建之住宅,故不在名錄中,李輔燿於民國二年還湘後即入住水月林。這是芋園中最後建成住宅建築。1919年「五四運動」完全更新了大家庭的舊觀念。因此到了1921年時,年近九旬的李榛眼見芋園李家要「散架」了,但聚族而居的舊觀念促使他作出了一項 決定:將家廟——水月禪林改建為祠堂,一年中的各種祭祀活動經費由各支的小家庭分擔,想以此來維繫李家的聚族而居,於是將廟中的佛像移到城北的開佛寺。為 了有別於祖籍湘陰高華衝之宗祠,遂將芋園中的祠堂命名為「支祠」,命李概之子李祥霖(字佛翼)作「李氏支祠記」一文,並由李輔燿的次子李相綸(即李庸)書 丹,以昭示後人。1930年7月27日,紅軍攻進長沙,搗毀並放火焚燒了國民黨長沙黨、政、軍、警機關等建築。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芋園被當成 「反動地主官僚宅第」遭到了部分損毀。除了李庸、李亦懷、李青崖幾家在早年分家後帶出的部分先人遺墨等文物之外;留住在芋園內李星沅家族子孫手中的大量祖先各種著作、詩詞手跡及眾多文化名人的墨寶、書札和其他各種文物,均遭受嚴重損毀。1938年冬,日軍逼近長沙,11月13日凌晨長沙發生了著名的「文夕大火」,千年古城毀於一旦。芋園未能倖免,柑子園及其他住宅院落、海粟樓的全部藏書 以及存放在支祠堂內的數千塊各種著作的木刻版及殘存碑刻、牌匾等一起化為灰燼。戰後的芋園一片斷垣殘壁,1947年李氏後人在柑子園大門外兩旁尚見到各立 有一塊「李芋香堂」石碑,牆上嵌有「芋園」搪瓷牌。殘存的房屋曾作為瀏正街小學校舍。鬥轉星移,如今,芋園已無跡可尋了。

(根據芋園主人李星沅的五世孫李崧峻、李小嘉等的資料整理)

請點擊以下連結查看更多內容:

曾運乾孫瑜明庚子年中秋夜與歷代書家寫「中國」

曾運乾先生《音韻學》專著再版信息

曾運乾先生文字拾遺 | 擷自民國中山大學學術刊物《文學雜誌》

曾運乾先生著述表

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 與曾運乾先生產生學術過往的那個古老命題

讀《莊》札記(二) | 曾運乾先生講授莊生

曾運乾先生發明的《廣韻補譜》及其填法

嶽麓書院國學研究院院長朱漢民教授分享當面聆聽總書記考察嶽麓書院時的重要講話的體會和感悟

讀《莊》札記(一) | 曾運乾先生講授莊生

春風化雨,矢志一流 以優秀歷史文化育時代新人

《光明日報》整版報導湖南大學丨鄧衛、段獻忠發表署名文章

曾運乾先生屬於近代湖南最早的一批報人

曾運乾先生執教東北大學時,全家親歷九一八

事關國家民族命運!如何開闢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格局?

獻上晚輩的文史初戀筆記 | 曾運乾先生冥誕紀念日

習近平17日在嶽麓書院考察當地傳承弘揚優秀歷史文化情況

嶽麓巨子|金克木:記曾星笠(運乾)先生

院長來了⑳:「文」能安國 「學」以成人 | 楊樹達、曾運乾等著名文史學者曾在此弘文勵教

伏俊璉:紀念太老師曾運乾先生誕辰135周年

【讀書】讀《說文解字音證》| 伏俊璉:曾運乾先生、郭晉稀先生地下有知,當含笑九泉矣!

曾星笠(名運乾) 音韻大師湘學將

這才叫:唯楚有才,於斯為盛!曾運乾先生身上的那股子勁原來叫湖南派頭

曾運乾(星笠) | 曾氏蒙經(三字經 )

劉莊 | 一首潛在的詩在暗中講述著曾運乾和他的至交們一段飛觴拈韻的往昔

樸學典範之作《莊子要極》錄曾運乾先生講授《莊子》遺說

學術界共識 | 賈海生:奠定曾運乾在音韻學史上地位的幾大發現

魯實先先生手抄本讓曾運乾先生古音學得以弘揚

我的書法天賦肯定是拜爺爺曾運乾先生的基因所賜

楊樹達 | 曾運乾教授傳

李肖聃 | 曾星笠(運乾)君墓表

郭建勳 | 曾讓湖大國文系雄崌學林的曾運乾、楊樹達兩位國學泰鬥

教育家曾運乾先生:敬鄉合樹百年人

曾運乾先生遺稿收集整理進展小結

顧頡剛評:此分析殊善 | 曾運乾論《洛誥》為周公歸政成王

曾運乾先生的夫子自道

覃力維:曾運乾《三禮通論》述略

方孝嶽 | 曾運乾(星笠)先生《尚書正讀》原序

《曾運乾集》| 民間經史學者戴維的遺願

曾運乾先生故所 | 鳳凰山裡鳳凰閣 --湮沒的桃江文明

那些曾與曾運乾(星笠)先生親密同行的摯友親朋

曾運乾先生遺著《齊物論發微序》

郭晉稀 曾運乾先生《音韻學講義》前言

時建國《曾運乾的<切韻>五十一紐說》

曾運乾《春秋三傳通論》述略

曾運乾先生經典著作《尚書正讀》述評

陳戌國教授霸氣放話:我太老師曾運乾先生的音韻學獨步天下!

曾運乾遺著《毛詩說》勝義紛披、質量上乘

曾運乾(星笠)先生身後的桃花江名門閨秀

曾運乾《尚書正讀》語序觀芻論 從訓詁轉向語法研究的發軔之作

自從湖南出了曾運乾、楊樹達等人之後,學界對湘學就刮目相看,再也沒有人批評湘人不識字了

五溪詩社時期的曾運乾以吟詠宣憂救國

黃侃極口稱讚曾運乾先生的《喻母古讀考》是個重要的發明

曾運乾古韻三十部說略

篤情音韻 湘學第一——記音韻學家曾運乾

曾運乾經學研究三書述評

曾運乾(星笠)先生在湖南第一師範的那段日子

曾運乾音韻學思想與方法論

曾運乾 Vs 楊樹達 石聲淮 Vs 張舜徽

睥睨群雄的黃侃把曾運乾的講義留下看了整整一個星期

曾運乾對黃侃古音學說之補苴罅漏

曾運乾先生對中國聲韻學的傑出貢獻——兼談古聲十九紐與三十二紐之爭

國學大師曾運乾的《聲韻學》

相關焦點

  • 芋梗和玉簪花||鄭振木
    心想過一會兒必求教度娘問個青紅皂白。可是,這時一大夥遊客已從大門外湧入,其中幾個女客的目光就落到這盆好看的花上,好奇地向著我們問:「這是什麼花?」「這是玉簪花。您看這花長的像不像古代女人的簪頭?相傳王母娘娘在瑤池宴請群仙,酒醉後失手將簪子掉落人間,後來從地裡長出這種花,故取名『玉簪』,它是一種傳統名花。」內弟隨口答道。我們充當了臨時的主人,熱情地招呼客人到廳堂裡來坐。
  • 香沙芋的情結
    夏天,芋葉已長到我的脖子,一陣風吹過,芋葉沙沙作響,遠遠望去,像一片沒有蓮花的荷塘。母親一邊擦著額頭的汗珠,一邊鋤草。而我和弟弟,每次總會摘下一片葉子,像舉著一把傘,用它遮陽蔽雨。秋天了,幾陣秋霜過後,打蔫的枯黃芋葉下,露出一壟壟挺著大肚子的芋壟。母親舉起釘耙,一耙下去,我可愛的「弟弟們」就呱呱墜地了。
  • 泰州「芋」好人
    每逢喜事,泰州人的餐桌上必定少不了芋頭的身影;中秋團圓時,泰州人都會將母芋、子芋和水果放在一起祭拜月神,飽含著對人圓月圓的美好願望。其中,香飄四海的泰州芋頭,從北到南,分別是興化龍香芋、姜堰紫荷芋、泰興香荷芋、靖江香沙芋。植物的生命力和人類的創造力相遇,碰撞出了這些富有詩意的名字。 龍香芋香氣至大中正,儼然王者氣象,有著「芋後」的雅號。紫荷芋、香荷芋舉箸入口,有荷香之氣。香沙芋則是慄香隱隱,有「芋慄」之稱。
  • 吳德正專欄 | 北山的芋
    怪不得清末優貢北山名賢杜師預在他的《憶北山故居》詩中,就把芋著實讚美了一番。詩曰:北山山北是吾家,橫抱村頭一水斜。井上舊栽陳仲李,牆蔭新種邵平瓜。春初竹筍煎香玉,秋老楓林豔晚霞。更愛冬來風味好,黃芽白菜芋紅花。這首詩把北山重要景色和美食都概括了。北山芋有旱芋和水芋兩大類。
  • 501、八大山人《芋》頭裡的芋頭禪
    唯有荒園數莖葉,拈來笑破嘴盧都。」漪巖仍索三嘯不聽。十二月松門大雪,十指如槌,三兩禪和煮菜根,味頗佳。因念前事為京庵兄作數莖葉於祝釐上,可謂驢揀溼處尿,熟處難忘也。京庵日待維摩方丈,知南方亦有此味,西方亦有此味,以此於卒地折,曝地斷,又焉知三月不忘肉哉!誠恐西村、漪巖兩個沒孔鐵槌,依樣畫葫蘆耳。灌園長老題。
  • 蕉芋能吃全身是寶用途大
    走近一瞧原來是蔥鬱的蕉芋花開正野燦若朝霞。古詩云:「葉滿叢深殷似火,不唯燒眼更燒心。」蕉芋枝頭美麗的紅色和黃色花瓣,婀娜多姿,亭亭玉立。不知道大家對蕉芋了解多少,一起瞧瞧:蕉芋為美人蕉科的植物,食用部位為蕉芋的地下塊莖和花蒂,特別是對於生活在農村的娃採蕉芋花吸裡面的「花蜜」, 甜甜的像喝「糖水」一樣很好喝。9~10月採摘花蒂,去雜洗淨,用沸水浸燙一下,換冷水浸泡漂洗瀝乾水分,可涼拌、炒食,或醃漬鹹菜。
  • 我叫枷韃子(芋餃),這是我的名片!
    但芋餃真正吸引人的是它的外皮,細膩、軟糯、嫩滑、濃稠,粘而不黏,軟而韌彈。傳說宋代蘇東坡平生酷愛吃毛芋子做成的「玉糝羹」,曾作詩稱讚「香似龍涎仍釅白,味如牛乳更全清」;陸遊也作《閉戶》:「地爐枯葉夜煨芋,竹筧寒泉晨灌蔬」,盛讚毛芋的獨特風味。試想兩位大詩人若是有知,百年之後,建甌人民便創造性地將毛芋泥和山蕨粉揉合在一起,發明出一道無與倫比的美味,又會作何感慨?
  • 揭陽鄉土風味:糕燒番薯芋
    揭陽森梅森陳烈生師傅的「糕燒番薯芋」更有特色,其烹調工藝分為二個步驟:「糖醃」是將番薯芋雕刻成佛手和元寶形狀,用白沙糖醃製12小時以上;再用「漿燒」,即將番薯芋撈出後的糖漿,用中火澆開後,回放入番薯芋,繼續加熱糕燒。成品造型美觀,寓意深長。用於壽宴的叫「福壽安康」,用於交際宴會的叫「榮華富貴」,用於家庭聚餐的則稱之為「勤儉節約」。
  • 水芋的養殖方法及注意事項
    【導讀】水芋即馬蹄蓮的另一個稱呼方式,所以無論是在養殖方法還是生態習性和植物特徵上它們都是一樣的
  • 祁陽檳榔芋VS江永香芋,你支持誰?
    霖霖酵酵 祁陽生活網祁陽檳榔芋祁陽檳榔芋因似「檳榔」外形而得名。個大肉白,白肉上布滿細小紅筋,粉多細膩、香味濃鬱,含澱粉率高。口感具有「香、粉、糯、軟」四大特點,具有豆的清香,入口清香味甘,粉而不膩,口感鬆軟,久煮不糊,具有獨特的品質和地域特色。
  • 時隔一年,CoCo鮮芋雪冰回歸了!
    這次的雪冰一共有3個口味,除了經典的鮮芋雪冰和粉嫩的莓莓雪冰,鴛鴦雪冰是今年的全新口味。 和以前不同的是,今年升級了一個巧克力脆頂,用的是雀巢的可可脆哦~喝前可以攪拌均勻,和冰沙一起入口別有一番風味。
  • 芋葉情
    茅盾先生在《白楊禮讚》一文中,盛讚前賢妙手偶得創造了「麥浪」一詞。在我看來,「麥浪」哪有「山芋葉浪」碧綠深厚蔚為壯觀?那一望無際的山芋地裡,一波連接一波的芋葉巨浪,如錢塘潮水洶湧澎湃,似萬馬奔騰不可遏阻,像海嘯爆發席捲而來,不容人不生出「壯哉此浪」之感。可惜騷人墨客絕少光顧山芋地,農家兒女看慣了又不以為奇。所以「大巫」反而不如「小巫」了。
  • 崇明這個人種了香酥芋,卻一顆也不賣,有大招?
    73歲的沈志斌,站在一片崇明香酥芋田前,凝望不語。眼前的這片香酥芋田,被塑料薄膜覆蓋著——沈志斌決定將這些已經過了上市期的芋艿籽全部留種。崇明香酥芋(紅梗芋艿)是崇明特產,取得我國地理標誌產品已有十多年。無論燒湯、幹燒、蒸煮都口感極佳。在崇明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下生長,崇明香酥芋獨具風味,口感香、酥、松、粉,明顯區別於其他地區的同類品種。
  • 張靜初最愛的家鄉美食——芋包,做法簡單,吃過一次就愛了!
    ▲芋包以芋為皮包餡料的膾炙人口名小吃!▲張靜初發表喜愛芋包消息也正是因為芋包有著這樣的魅力,讓不少的食客以及遊子們對它念念不忘,例如明星張靜初就曾在平臺上對它掛念不已!▲ 芋包而如今的芋包則是將檳榔芋削皮洗淨搗成生芋泥,和上少量澱粉、精鹽、攪拌均勻,在碗的內壁塗上一層油,放進預先準備好的豬肉、蝦仁、香菇、冬筍、荸薺等片絲餡料
  • 花魔芋種芋栽培技術
    二、花魔芋種芋栽培技術1、土壤選擇:要求選擇土質疏鬆、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易於排水的中性沙質土壤。子芋的株距5寸,行距1尺2,二芋的株距8寸,行距1尺2,玉米與魔芋行距1尺3,玉米行距1尺2,雙行。
  • 美食 | 介紹一種日本美食——「大學芋」,其實就是中國的......
    而日本的「芋」,很多食物的名字裡都有。比如芋頭叫作——裡芋(sato imo)、山藥叫作——長芋(naga imo)、馬鈴薯叫作——じゃがいも(jyaga  imo),關於馬鈴薯的日語語源有很多說法。有一種最有力的說法——馬鈴薯最開始是印度尼西亞人傳入日本的,於是就取其首都雅加達(jakarta)前面的讀音,變成了和式的日語。
  • 莆田中秋習俗「芋君米粉炒」
    再過10天就是中秋節啦!中秋節大家都要吃月餅、賞明月。
  • 羽裂喜林芋|春羽【應用植物圖鑑NO.520】
    天南星科(Araceae)喜林芋屬(蔓綠絨屬:Monstera Adans.)共275種,主產熱帶美洲,中國無分布,引進幾種種植,本期收錄1種。註:羽裂喜林芋數據較少,筆者加入了個人描述,僅參考。羽裂喜林芋(Philodendron bipinnatifidum Schott ex Endl)羽裂喜林芋(春羽、春芋、羽裂蔓綠絨)是天南星科喜林芋(蔓綠絨)屬下的一種,原產南美(巴西、玻利維亞、阿根廷和巴拉圭等國家),中國無分布,引進種植,南方城市常見種植。
  • 哈登一個燙手的金山芋
    雖然他有諸多令人詬病的地方,但是誰讓人家能得分呢,看看他與保羅和維斯布魯克就知道,火箭隊他才是真正的老大。 不過現在好像情況不同了,火箭隊的耐心消耗完了,再也忍不了了,決心要交易他了。可是這樣一個得分機器,但又是個一個球隊文化的毒瘤來說真是個燙手的金山芋,留著燙手,扔有捨不得。哈登的走向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 花芋美女秀場攜手聚星直播 構建直播新生態
    近日,一站式網際網路直播平臺花芋美女秀場聯盟與聚星直播達成深度合作。花芋美女秀場聯盟利用平臺優勢與直播市場大鱷聚星直播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雙方強強聯手,合力打造直播新體驗,共同構建直播新生態!而花芋美女秀場聯盟作為網際網路直播異軍突起的新勢力,也躍躍欲試,要分國內直播市場這杯羹。一方是坐擁龐大主播資源的直播市場大鱷,另一方則是網際網路直播屆最耀眼的新星,花芋美女秀場聯盟此番與聚星直播的合作可謂是一拍即合,水到渠成。與此同時,由於整合了各方資源,花芋美女秀場聯盟與聚星直播的協同發展無疑將大大推動直播行業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