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和孫臏到底是不是同一個人?

2020-12-14 成之文化

不知道你是否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孫武和孫臏是不是同一個人?《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是不是同一本書?

不太熟悉歷史的人,大多會誤以為這倆是同一個人,但從司馬遷撰寫《史記》的時候開始,這倆就確定不是一個人了。

根據司馬遷的記載,孫武和孫臏都是齊國人,孫臏是孫武的後人,出生在阿和鄄之間的某個地方。

而嚴格來說,孫武和孫臏都不姓孫,而是姓姬,和周天子同姓。

當年周天子分封諸侯,周武王的弟弟姬封受封衛國,後傳到衛武公,衛武公有個兒子名叫惠孫,惠孫有個兒子名叫耳,耳有個兒子名叫武仲。

根據周代稱謂和姓氏分化的規則,惠孫會被稱為公子惠孫,耳會被稱為公孫耳,到了武仲就應該從祖父惠孫的名字裡邊取一個字作為自己的氏,所以武仲取了「孫」字,從此武仲也叫孫仲,孫氏就從此誕生了。

這是司馬遷的記載,那麼是否有直接證明孫武和孫臏是不是同一個人的證據呢?有!

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一批的竹簡,其中就有《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這份出土的竹簡直接證明了,人不是同一個人,書也不是同一部書。

按照1985年出版的整理版16篇《孫臏兵法》,其中前4篇確定是孫臏的作品,這4篇的題目依次是:擒龐涓、見威王、威王問、陳忌問壘。

但是細心的你肯定發現了,這個順序似乎有些問題啊,按說以時間順序來編書的話,第一篇應該是「見威王」,內容是孫臏在齊威王面前講述兵法的基本原理。

第二篇應該是「威王問」,齊威王開始向孫臏請教戰術上的各種難題。

第三篇才應該是「擒龐涓」,即在「威王問」之後,齊威王對孫臏十分賞識,後來邯鄲被圍,齊國決定救援趙國,孫臏設計擒拿了龐涓。

最後第四篇則是「陳忌問壘」,陳忌就是田忌,「陳」和「田」在戰國時期可以通用,這一篇寫的是田忌向孫臏請教兵法,孫臏做出解答。

以上應該是《孫臏兵法》前4篇正確的時間順序,那為什麼本該作為第三篇的「擒龐涓」被當成了第一篇呢?這是因為,這一戰是孫臏的成名之戰,不但打贏了,而且贏得特別漂亮。

更關鍵的是,孫臏是用解答齊威王問題所提到的戰術,擊敗了當時的同門師兄弟龐涓。

這就要說到第二篇「威王問」的內容了,當時齊威王給孫臏出了一道軍事難題,即「兩軍旗鼓相當,陣型都很牢固,誰先進攻誰吃虧,在這種局面之下,該怎麼打破僵局,打贏戰爭呢?」

孫臏給出的答案是:派少量兵力去做試探性的進攻,要選擇身份低下但作戰勇猛的人擔任將領,任由他們吃虧,只要他們的敗退能把敵人從陣地裡邊引出來追擊就行,之後我們就用埋伏好的主力部隊從敵人的側翼發動攻擊,從而取得勝利。

之後,邯鄲被圍,齊國派田忌和孫臏前去救援趙國,面對當時的魏國大將龐涓,孫臏就是用的這套方法,在桂陵這個地方,擊敗了龐涓,同時也貢獻了經典案例「圍魏救趙」。

《孫臏兵法》是對於孫臏思想的高度總結,在孫臏看來,沒有人是真正愛好和平的,人的天性就是要打,誰也攔不住,那既然是天性,那就應該坦然面對,與其幻想著世界和平,不如好好研究怎麼打才能贏。

這就導致,《孫臏兵法》是一門專門研究怎麼打勝仗的兵法,不論手段如何,贏下戰爭即可,可以說,孫臏的戰略和戰術思維,是遠超他的前輩孫武了!

相關焦點

  • 孫武和孫臏到底是不是一個人?這座古墓挖掘後,才得到答案
    相傳,孫臏和龐涓同為鬼谷子的學生,因孫臏天賦異秉,遭到了龐涓的忌恨,就把孫臏騙到魏國,砍掉了孫臏的腳,並在他的臉上刺字。這樣一來,孫臏就不能用於當今了,龐涓就可無敵於天下。 後來,孫臏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逃到齊國,被齊威王重用。著名的「田忌賽馬」,以我之上馬對彼之中馬,以我之中馬對彼之劣馬,就是孫臏的得意之作。
  • 《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是同一本書嗎
    《孫臏兵法》的作者是孫臏,孫臏是戰國時期的魏國人,據稱為孫武后人,生活的年代不詳,根據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時間推算,假設發生桂陵之戰(公元前354年)時,孫臏已經年逾40歲,那麼,他的出生年月大概就在公元前400左右,比孫武晚了將近140年,從這點看,孫臏與孫武並非一人,也並非三代以內的祖孫關係。
  • 孫武與孫臏誰更厲害?在研究了孫氏家譜後,專家有了重大發現
    孫武和孫臏都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而且,二人都寫過兵法,出過兵書,很容易讓人對其二人產生混淆。但是,根據相關史料對於二人出生時間的記載,他們兩個出生的時間相差了一百多年,所以,由此可以看出,這兩個人雖然都姓孫,但卻並非是同一人。那麼,他們二人有沒有什麼淵源呢?若是有,二者是何關係呢?
  • 孫武和伍子胥可能是一個人? | 林屋公子
    又有人進而指出,《孫子兵法》作者是孫臏,主張此說的主要有日本學者齋藤拙堂和中國學者錢穆,如錢穆指出「孫臏之稱,以其臏腳而無名,則武殆即臏名耳」,認為孫臏名武。學者認為《孫子兵法》作者是孫臏,除了《孫子兵法》主體成書戰國外,很大程度是因為《孫臏兵法》沒有流傳。然而,1972年4月在山東省臨沂縣(今臨沂市蘭山區)銀雀山1號漢墓出土了一批西漢竹簡,《孫臏兵法》與《孫子兵法》一起顯現於世。
  • 失去雙腿的孫臏,不單單只有圍魏救趙的戰績
    孫臏的祖上就是有名的孫武。孫武和龐涓一起學習兵法。龐涓先入仕,做了魏惠王的將軍。而後妒忌孫臏的才能,秘密將其找來,砍掉他兩隻腳,在他臉上刺字,將他藏起來不敢見人。《史記》中記載了孫臏離開魏國,到了齊國之後的主要的三件事,田忌賽馬,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田忌賽馬的故事即孫臏給田忌出主意,讓他在和齊王的賽馬比賽上使用策略,用自己下等馬對戰齊王的上等馬,用自己的中等馬對戰齊王的下等馬,用自己的上等馬對戰齊王的中等馬,最終三局兩勝,天機獲得了勝利。
  • 孫子和孫臏都是著名軍事家,專家研究後,發現二人之間的重大關聯
    雖然孫武和孫臏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人,而且二人都是軍事家,還不約而同地都寫過兵法,但這兩個人真的是完全不一樣的人,連根頭髮絲都不一樣,或許因為名字和工作都太像了,才被人傳來傳去搞混了。圖片:《孫子兵法》資料截圖那麼問題來了,這兩個人之間到底有沒有關係?如果有的話,那又是什麼關係呢?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個人的介紹,或許能找到一些線索。先來看看孫臏,首先有關於孫臏的出生以及死亡年份,在史書上都沒有準確記載。
  • 孫臏與龐涓的戰鬥力到底誰更強?
    很多時候人生有很多變化無法預估,當年孫臏和龐涓在鬼谷子門下求學的時候,他們都不知道互相之間將來會在戰場上兵戎相見,至於孫臏和龐涓到底誰更擅長作戰,這本身是個頗具懷疑的問題。大多數人認為孫臏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中一次俘虜龐涓,一次殺掉了龐涓,就說孫臏比龐涓厲害,這種說法到底對不對呢?
  • 白起和孫臏到底誰厲害?戰國四大名將為何沒有孫臏?他的腿不好
    那麼如果他們在戰場相遇,到底誰能獲勝呢?01白起幾乎打遍了整個戰國,沒有遇到一個對手。白起最可怕的地方,是他沒有失敗過。而且這輩子都是在跟強大的對手較勁,秦昭襄王能夠提前稱帝,其實主要是白起的功勞。那麼白起到底有怎樣的戰績呢?
  • 春秋戰國七對黃金搭檔:齊桓公和管仲絕配,孫臏和田忌珠聯璧合
    闔閭之所以成為霸主之一,孫武和伍子胥兩人功不可沒,吳國在他們手上連敗強大的楚國並攻入郢都,創造了春秋時期攻佔大國都城的先例,可以說闔閭、孫武和伍子胥三人堪稱黃金搭檔。孫臏和田忌魏國霸業衰退的直接原因就是連續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中敗於齊國之手,而這兩場大戰的指揮者是齊軍主將田忌和軍師孫臏,孫臏負責出謀劃策、田忌負責執行,兩人珠聯璧合,圍魏救趙堪稱戰爭史上的典範。
  • 孫子、孫武、孫臏是什麼關係?
    既然「子」是一種尊稱,所以說孫子就是對姓孫的人的尊稱。孫臏和龐涓都在鬼谷子門下學習兵法,孫臏的才華智慧,都要甩開龐涓八條街。龐涓後來在魏國當上了大將,便將孫臏帶到了魏國。作為師兄弟,龐涓擔心孫臏能力超過自己而受到魏惠王的重用,便想著法子陷害孫臏。結果,孫臏被砍去雙足,臉上也被刺上記號。本來想幹些大事,沒想到在同學的黑手下受盡了屈辱。孫臏心裡充滿惆悵。天無絕人之路。齊國有使臣來到魏國,孫臏求見,並被帶回了齊國,並成為了大將田忌的部下。因幫助田忌賽馬,孫臏見到了齊威王。
  • 孫臏與龐涓的故事 兩大軍事奇才孫臏與龐涓鬥智
    史記曰:「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同學期間兩人情誼甚厚,並結拜為兄弟,孫臏年長,龐涓為弟。二人出道之後,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將孫臏騙到魏國,使其成為殘廢。但最終龐涓還是死在了孫臏的手裡。
  • 孫臏被師弟龐涓砍了雙腿,施以黥刑後,到底是怎麼報復的?
    相反,師兄孫臏下山晚,在老師鬼谷子門下學習的時間更長,所以肯定學到的東西也更多。恰巧這個時候,墨子遊歷到魏國,向魏王推薦了孫臏。魏王聽說孫臏才能了得,而且還是龐涓的師兄,當下就讓龐涓寫信,去請孫臏出山。龐涓雖然心裡不願意,但也沒有辦法,只能照做。而孫臏受到龐涓的信之後,也沒有任何遲疑。出於對師弟的信任,直接就去了魏國。
  • 洛克斯和布魯克到底什麼關係呢?為什麼有人說他倆其實是同一個人?
    各位帥哥美女,我是小編優美帥來,動漫的世界樂趣無窮,今天的題目:洛克斯和布魯克到底什麼關係呢?為什麼有人說他倆其實是同一個人? 布魯克本是草帽團的音樂家,生前是西海某國護衛隊團長,因食用黃泉果實又回到了自己的身體裡面,這是尾田老師給予布魯克這樣的身份。
  • 許由與太嶽伯夷是不是同一個人?
    其中爭議最大的是:堯舜禹時期的賢士許由是不是許姓的來源?許由與太嶽伯夷是不是同一個人?許由畫像(資料圖片)觀點一:許由是伯夷,是堯舜的老師認為許由和伯夷是同一個人的觀點認為,許由是一位隱居不仕的高潔賢士的說法,掩蓋了許由的真實身份。
  • 龐涓在孫臏臉上刺字,挖他膝蓋骨,孫臏最終這麼報復他!
    孫臏,是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是著名兵書《孫臏兵法》的作者。你可能不了解孫臏,但是我們所熟知的幾個典故都與他密切相關,例如:田忌賽馬、圍魏救趙、假痴不癲等等。許多史書上,對他的評價也很高,《呂氏春秋》上說:"老聃貴柔,孔子貴仁,墨翟貴廉……孫臏貴勢。"
  • 孫武的重重孫子輩孫臏,是怎樣在苦難和實戰中寫出孫臏兵法的?
    有個叫龐涓的同學就很照顧他,他是孫臏的高年級校友,畢業比孫臏早,兩人在學校裡的時候,關係應該相當鐵,所以龐涓來到社會上就業後發達了,秉承著能夠有福同享,立即召約小師弟孫臏也來就業,高興得孫臏立即前往。關於龐涓為什麼約孫臏,一起到魏國就業,後世有很多種說法,如果說龐涓最初的就是嫉妒孫臏之才,召約他就是為幹掉他,似乎這樣的目的說不大通。因為龐涓如果不約孫臏,孫臏真不一定能受到重用,就算在其他國家受到重用,也未必就與魏國是敵對國。但如果說龐涓召約孫臏時,居心多麼善良光明,更說不通。
  • 韓劇《頂樓》:體育老師和洛根李到底是不是同一個人?
    但是把洛根李出場的派頭和體育老師的行為以及形象比較起來,真的讓人有一種他們不是同一個人的感覺。我們先來看體育老師。那段錄音的內容是:"如果幫雪雅找到了媽媽,希望媽媽怎樣"。結合雪雅的錄音留言內容,如果體育老師和洛根李是同一個人,洛根李也應該著手開始對秀蓮的懲罰。所以預料之中的就是周丹泰這次肯定會被洛根李擺一道。那麼,以洛根李的身份把周丹泰整破產,讓周丹泰一家滾出赫拉宮殿,讓他們過上窮人的苦日子,不就是對秀蓮最好的懲罰了。
  • 民間故事《孫臏與龐涓》
    他隱居在當時的一座深山中,收了兩個徒弟,一個名叫孫臏,一個名叫龐涓。兩個人拜鬼谷子為師,整天學知識,吃睡都在一起。時間過了一年,孫臏和龐涓建立了感情。一天,兩個人在屋外跪著向天發誓:「弟子孫臏、龐涓,願結為金蘭手足,不求同生,只願同死,有官同做,有馬同騎!」兩人站起來後,互相行了個禮,握了個手,從此之後,兩人就成為結拜為異姓兄弟,孫臏為兄,龐涓為弟。
  • 石昊、葉凡和楚風,是不是同一個人?九道一的這句話,就是答案
    那麼他們會不會是同一個人?在《聖墟》的中期,辰東就這個問題,曾拋出一個疑問,在講到地球曾走出兩座高峰的時候,他說:「到底是一個人的輪迴?還是他們是不同的人?」這兩人明顯是石昊和葉凡。三個人都和青銅棺有關係,而且許多故人在看到葉凡的時候,就會想到石昊,看到楚風的時候,又會聯想到葉凡。換言之,這三人在相貌和氣質上,非常相似。
  • 孫臏原不姓孫 龐涓為何不直接整死孫臏
    孫紅雷顛覆往日形象,在片中扮演長發飄飄不修邊幅,憨厚到甚至有些瘋傻的軍事奇才孫臏。對於網友熱議孫臏的造型過於另類、有點雷人,近日孫紅雷回應,這就是他心目中孫臏的真實形象。「我理解的孫臏在軍事學上有特別高的天賦,但在生活中特別普通,也不帥,也不酷,最不被人重視,為人特別厚道。」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孫臏是怎麼回事?孫臏姓孫嗎?他的老師是誰?他到底憑什麼流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