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信眾都有到寺院燒香拜佛、誦經念佛的習慣,尤其我們會注意到,自己接觸佛教以後聽得最多的便是那句「阿彌陀佛」。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呢?難道「阿彌陀佛」是佛教裡最大的佛嗎?稱念「阿彌陀佛」名號的功德最大嗎?不是的。首先,我們應了解一下關於「阿彌陀佛」的一些常識問題。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最大的佛,是佛教淨土宗的專修對象,信眾若能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名號,臨命終時,即可得阿彌陀佛與諸聖眾慈悲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離苦得樂。阿彌陀佛與他的兩脅侍「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阿彌陀佛因其無量的光明、無量的壽命,故而亦被稱為「無量光佛」、「無量壽佛」。
阿彌陀佛在過去無量劫前,即還在因地修行的時候,就曾發下四十八大願,要廣度無邊受苦眾生,成就無量莊嚴功德。「阿彌陀佛」常被僧眾稱誦,以莊嚴功德、消業修福。「阿彌陀佛」也常用在僧眾之間打招呼用語,以表恭敬和對佛菩薩的虔誠。但是,佛號不可隨意念,是有講究的,如何稱念才能功不唐捐呢?牢記這2句話,功德無量!
一、要做到一心清淨,攝心不亂。
佛門裡常說一句話: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誦經念佛貴在用心、攝心,不能嘴上念著佛號,心裡妄想雜念一堆。我們念佛修行之真正功用就在於通過念誦佛號收攝身心,消除煩惱,以達到清淨自在無我之境地。如果心中顛倒妄想、雜念太多,就是念上萬遍佛號,感動的也不過是自己。「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若想真正與佛菩薩感應道交,不是看你供養越多越有用,而是你是否用真心,「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隨其心淨,則佛土淨」,真正的極樂世界不在乎十萬億國土之遙,一個念頭即可到達。內心清淨,無處不是極樂世界。「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心中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佛不住在寺廟,佛菩薩就在我們的清淨自性裡、我們的善念裡,心中有佛佛自在、心中無佛佛難求。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不論我們念哪尊佛菩薩名號,其功德利益都是一樣的,貴在一心清淨、心不散亂,不動任何妄念,功德才不會散亂。《佛說阿彌陀經》中提到信眾若能一心不亂執持阿彌陀佛名號,臨命終時,即可得諸聖眾接引......這其中有一最關鍵的點就是要「一心不亂」,心若亂了,一切皆亂,守好真心、如如不動,才是功德圓滿。
二、要懺悔罪業,敬畏因果。
「佛前一拜,罪滅河沙;念佛一聲,增福無量」,我們今生能遇到佛法而得渡,能幸聞佛經而覺悟解脫,實在是擁有無量的善根與福報,一定要好好珍惜,不可懈怠放逸。拜佛不要盲修瞎練,拜佛不是求取神通,不是念念叨叨、神秘兮兮,而是發心懺悔、改過自新,是敬畏因果、誓不造業,在低下頭的那一刻真正地清醒和悔過。
真誠念佛消業障、培福報,如《懺悔偈》裡所寫的: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亡時罪亦滅;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念佛號的同時要生起清淨心、懺悔意,決心改掉貪嗔痴等一切惡習,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如此,才能令功德更加圓滿。
佛法究其根本是什麼?是「因果」,正所謂「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學佛明因識果,才能究竟地認識人生、改變命運。用此真心,縱使念佛一句,也能增福無量,若能令他人聞之心生法喜,更是無邊利益福德。希望大家如理如法念佛,心生恭敬和至誠清淨,圓滿功德。感恩您的閱讀與分享,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