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於跑步,是一種「心流」感受,其實這種感受無處不在

2020-12-23 騰訊網

文∣閒時翻書君(約 500字,閱讀約需2分鐘)

在跑步時,一個人會想些什麼?

村上春樹說:「我所做的只是在自己炮製的愜意的空虛和懷舊的靜默中不斷奔跑,這是一件很美妙的事,不管別人怎麼說。」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說來也奇怪,

我是一個幾乎不怎麼跑步的人,

但卻能理解這樣的感受,

也許,這就是常常聽到的「心流」吧。

·

當一個人沉浸在某件事情之中時,

便不再感知到時間的流動。

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

最經常的情況便是沉迷遊戲的時候,

想來在年輕時總有一些這樣的體會。

·

每個人都需要一些儀式感,

讓自己進入某種領域中去,

在我看來,

村上迷戀跑步,

是從寫作的沉浸之中跳出來,

進入另一種沉浸的世界。

·

把身體的交給節律的運動,

腦子便可以得到一種解放,

這種掙脫束縛的感覺,

很像是在告訴旁人,

我在跑步,請勿打擾。

·

其中的美妙,

恰如在口渴之時,

將要飲下水的甘甜。

在未得與得到之間,

長久地停留在一種微妙的處境。

·

其實何止是跑步,

當我們進入專注的事情中時,

都能體會到這種「空虛」和「靜默」,

只是專注力是一件易碎品,

想要長久沉浸其中,並非易事。

·

世上很多事情可稱得上「美妙」,

譬如夏日的冰淇淋,

或是工作後的熱水澡,

即使時間短暫,

但總有一種感覺在回應你說:

此刻,世界是你的!

——

以文為心,歡迎關注 「閒時翻書君」,每日更新,與你相約(原創文字,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跑步,讓我們感受「心流」的極致體驗
    加入跑團之後,接觸的跑友漸漸增多,其中一位年長者,長期堅持跑步,令我十分欽佩,時常在跑後與其交流一番心得。在談到他是如何將跑步堅持這麼多年這個話題時,他頗為感慨,起步時較為艱難,甚至感到無法堅持,但熬過之後,便慢慢開始成為一種愛好,加上自己又稍微專研一點,越跑身體向好的狀況越明顯,越跑越開心,每一次跑步都能進入一種全身心投入的狀態。
  • 如何獲取心流體驗?哲學詩畫送你10句話,感受心流愉悅
    對心流的另一種解釋是指一種當個人完全進入一項活動時產生的心理狀態,個人專注在自身注意的事情上,就好像被活動吸引進去一樣,以至於無視外物的存在甚至忘我,喪失空間、時間意識及其他不相關的知覺,內心產生滿意、享受、平靜及內部和諧的主觀感受,被人們稱為「最佳心靈體驗」。人人都渴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 「心流」就是一種自我陶醉忘我的狀態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發生
    近來無意間常聽到「心流」二字,但對其正真的含義卻模凌兩可,不理解其中奧秘。在這種狀態下,人們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當完成這件事之後,會從內心湧現出一種充滿能量並且非常滿足的感受。當人們在做自己特別感興趣,並且有挑戰的事情時,沉浸其中,分析鑽研,會更容易體驗到心流。
  • 一種可以帶來極致生活體驗的狀態:心流
    心流到底是什麼?心流是指一個人心無旁騖地投入到某項活動中,通過自身的努力完成挑戰時的感受。心流發生時,人必須投注全副精力,達到一種忘我的狀態,意念因此得以完全協調統一,從而生命獲得極致的發揮。在任務完成後,心流的體驗會讓我們心生感激與快樂之情。
  • 《心流》:來一次心靈的心流體驗之旅,提高你的幸福感
    由此可見,幸福和物質、環境並不相關,而是源於內心的感受。而《心流》能帶給你的,不只有幸福感,還有價值更高的東西。這種內心湧動,好似被一股洪流帶領著我的感覺就被稱之為「心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心流」就是這種狀態。
  • 「心流」的體驗
    其實,幸福就是一種感覺,一種「心流」的體驗,「心流」是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那種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這種狀態下,你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在這件事情完成之後我們會有一種充滿能量並且非常滿足的感受。「心流」引含的意義,就是許多人形容自己表現最傑出的那種水到渠成、不費吹灰之的感覺,也就是運動家所謂「處於巔峰」,藝術家及音樂家所說的「心泉湧動」。
  • 公正心流 ——閱讀《心流》談法官的最優心理體驗
    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了積極心理學奠基人、心流理論之父的米哈裡.鍥克森.米哈賴撰寫的《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這本書,我終於找到了真實的答案。原來,工作可以殘酷無聊,但也可能充滿樂趣和刺激,就看你能不能體驗到一種叫做「心流」的東西。
  • 《心流》:想要提升幸福感,這點很重要
    也就是說,幸福是一種個人主觀感受,與外在無關。為什麼幸福如此遙遠?對於幸福,其實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定義,有的人渴望更好的物質生活,有的人嚮往權利、名譽,而有的人則奉行享樂主義,認同今朝有酒今朝醉。其實我們大多數人追求的幸福無非這兩種:要麼為了美好的未來放棄當下的美好,要麼沉迷享樂主義,不顧明天。但這兩者無疑都不會給我們帶來真正的幸福。那麼我們該如何用正確的方式提升我們的幸福感呢?答案是尋找心流狀態。正如《心流》的封面那句話:「心流不是雞湯,而是讓你保持專注高效、幸福感翻倍的科學。」
  • 高溫下跑步,得到許多不一樣的感受
    再者,跑步堅持時間太短,幾周效果不理想也在意料之中。,這種鍛鍊方式為什麼一定要多個人並排呢?兩個人並排也足夠了吧,相互鼓舞感受運動帶來的愉悅氛圍,或是相互鼓勵?氣勢看上去確實足了!我有幾次都是從草坪過去的,踐踏草坪著實不對,但也受不了就這麼一直跟著,狹窄路段並不短,正常的路面也不怎麼夠用。只得快速把速度提上去,跑到前頭再回到步道上。
  • 心流體驗
    在心流狀態中,我們的感覺和體驗合二為一,即「行為和覺察融為一體」。我們都有過沉迷於閱讀或寫作的經歷,有時連別人叫我們都聽不見;或者當我們在專心烹飪、和朋友談心、在公園打球時,經常幾個小時就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這些就是心流體驗。在心流狀態中,我們享受著巔峰體驗,同時也做出了巔峰表現:我們既感受到了快樂,又展現出最好的狀態。運動員把這種情形稱為「在狀態」。
  • 跑步有什麼好處,談談跑步給我帶來最深的感受是什麼
    不知道不覺已經跑步三年了。對於跑步,談不上喜歡也談不上不喜歡,經常去跑步,只是覺得跑步成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很多覺得跑步對於他們來說,感受最深的就是給他們帶了健康,幫助他們控制好體型。對於我來說,跑步,好像更重要的給我帶來一種好的心情,讓我釋放壓力,排除大城市生活的孤獨感。這些應該是跑步給我帶來最深的感受。
  • 心理學來支招,進入「心流」狀態
    大多數在工作中常常不自覺去看手機、刷微博,還一陣陣讓大腦處於游離狀態。但為什麼有的人卻能長時間全神貫注去做一件事,直到完成?心理學家米哈裡·齊克森米哈裡提出「心流」的概念:當人們沉浸於某件事或某個目標時,全神貫注、全情投入而體驗到的一種精神狀態。如自媒體人在寫稿時、程式設計師在敲代碼時等都可以產生心流,不願被打擾。
  • 不一定要賦予跑步意義,每個人有不同的感受
    那麼,一個跑步的我和一個不跑步的我,兩者會有哪些不同呢?或許這就是我們跑步的意義……跑步讓我對自然感受更深自從跑步以後在戶外跑步時也會留心周圍的風力,雨滴,和雲層。不止如此,路途中各種花草、樹木,鳴叫的鳥兒,和來來往往的行人,我也會經常仔細的,用心感受他們,甚至被感動。相比之下,不跑步時的我,對於大自然是朦朧的,籠統的感受,理解也是粗淺的,真是錯過了很多美好的細節。
  • 《心流》:人一旦進入這種狀態,會在幸福中不知不覺成功
    《心流》:人一旦進入這種狀態,會在幸福中不知不覺成功什麼是心流,如何進入心流狀態高效率的做事?心流 是心理學家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定義的一種專注的狀態,這是一種完全投入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的投入者會有一種高度的充實感和興奮感,而這種狀態下的效率也是最高的。
  • 穿Breaking2的跑鞋到底是一種什麼感受?
    Nike在Breaking2項目中,對於跑鞋的設計是顛覆性的(起碼對於Nike自己跑鞋的設計),所以很多人在看到這些鞋的時候總會有著各種疑問:到底穿上去是什麼樣的一種感受?底這麼厚會不會有不穩定的感覺?軟還是硬?
  • 如何利用心流體驗,在日常生活中創造樂趣,提升幸福感
    幸福是一種感受,一種專注在自己的目標上,通過努力達成目標後的一種滿足感。目標可大可小,大到為國家增光,如女排獲得世界盃冠軍;小到如小學生思考後終於解出一道難題。而當目標細化時,你會發現這種達成目標的滿足感隨時隨地都可能出現在日常的生活中。
  • 《心流》:用心做事之後,是「人間值得」的大徹大悟
    其實就是在大量的英語輸入後,存入大腦的訊息,而如何用英語,則是運用這些訊息對人對物對事進行理解和表達。不難看出:思維其實就是外界信息進入大腦後,所形成的感覺,想法,思想,即意識。積極心理學米哈裡認為,心流模式是幸福快樂的源泉,也就是當我們全身心地投入,專注地做一件事情時,完成之後會有一種充滿能量並且非常滿足的感受。只有進入心流模式的意識,才會讓我們覺得人間值得。
  • 孩子不喜歡閱讀如何破解?引導孩子進入「心流」狀態,或能根治
    文 | 小微談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每個孩子在出生的時候就伴隨的一些天賦,後天的養育過程裡,這種天賦會化成不一樣的形式表現出來。可以說,他的閱讀興趣起點,就是《小王子》,他希望能夠保護自己在意的玫瑰花,他相信作者一定有需要保護的朋友卻沒能很好的保護,才會把他寫成帶刺的玫瑰花,用這種形式守護對方。孩子不喜歡閱讀可以理解,但是家長也可以尋找方法解決孩子這一習慣,讓他變得「愛閱讀」。了解「心流」狀態,讓你的孩子也會有自己熱愛的書籍。
  • 不吼不叫,讓孩子在專注中,獲得「心流體驗」
    經常聽到父母說,一輔導孩子就會控制不住得大吼大叫,嚴重了就會使用暴力手段,有的父母為了避免武力傷到孩子,就把自己的雙手綁上,只使用吼叫.其實吼叫也是一種體罰,言語的體法對孩子的傷害會更大。孩子一學習就緊張,一緊張就出錯,久而久之,對學習就失去了興趣,在學習上沒有心流體驗,就厭倦了學習,有的孩子甚至破罐子破摔。
  • 什麼是心流,如何在學習工作中進入心流狀態?
    心流是一種把專注力發揮到極致時的最優體驗,它是當你全神貫注投入、沉浸在充滿創造力或樂趣的活動中時,體驗到渾然忘我的一種感受。《心流》一書的作者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 ,主要研究領域是「正向心理學」。他觀察到卓越的藝術家、科學家、運動員在進行活動時的共同特徵,就是能達到有意識的心流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