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這家店還是熟悉的味道,只因他們三個又回來了

2020-12-23 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長江網6月21日訊(記者萬凌)「一隻燒鵝、半斤蜜汁叉燒、半斤蜜燒排骨、一份燒鵝飯。」21日中午,市民李女士跟著導航來到位於漢口高雄路47號附7的一家廣式燒臘專門店,為朋友買了一堆燒臘。「這家店的評分蠻高,再聽師傅純正的粵語,味道應該蠻正宗。」李女士這樣對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說。

(圖為周日中午,位於高雄路的這家廣東燒臘專門店客流不斷。記者萬凌 攝)

這是一家開在老社區裡的街邊店,門臉並不起眼。記者看到,約50平方米的店裡擺了9張小桌,半個小時內就來了三波食客,少數堂食,大部分客人則打包帶走。師傅姚品忙著收銀,另外兩名姚師傅在操作間麻利地打包。三位來自廣東湛江的師傅滿口粵語,食客們多半說武漢話,雙方交流竟毫無障礙。

「2008年我就來這家店打工了。只要是回頭客,我大部分都記得。其中大多是住在附近的居民,覺得味道好就告訴親朋好友,口口相傳,還有人從武昌開車來買燒臘。」姚品師傅告訴記者,他早年在老家專門拜師學習做廣式燒臘,曾經在珠三角的酒店當廚師,雖然那邊的薪水是現在的兩三倍,但做事壓力大,生活成本高。

(圖為姚品(前)和兩名同鄉(後)在燒臘店裡。記者萬凌 攝)

後來在同鄉的引薦下,姚品來到武漢高雄路的這家燒臘店。雖然工資少些,但老闆包員工的房租、水電費,而且放手讓他們做事,他感覺「很自由」。這種寬鬆的工作氛圍吸引了另外兩名同鄉也來投奔他。

姚品說,他曾三次離開武漢返鄉創業種西瓜,都以失敗告終。每次遇到困境,武漢老闆劉先生都願意再次接納他。今年1月17日,三兄弟照例回家過年,結果因新冠肺炎疫情無法來漢。姚品在家宅了40多天,兩個兄弟也怕再這樣下去沒有收入,他便給劉先生打電話:希望能回來繼續幹。沒想到劉先生一口答應了:「武漢肯定會好起來的,歡迎你們回來。」

4月21日,三兄弟相約乘火車返漢,燒臘店開門恢復營業,剛開始,每天客人屈指可數。進入5月後,顧客才越來越多,燒臘店一周前正式恢復了堂食。姚品算了算,現在線上線下加起來,一天能做將近100單生意。「重新營業,老闆擔了很大風險,我們都很感激,會努力做到最好。」

燒臘店的老闆劉先生笑言,店裡的這三名廣東師傅是顧客們「用腳」投票留下來的,很多顧客因為他們做的燒臘好吃才回頭的。現在店裡的生意已經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我決定重新營業,就是想保住員工,保住這家店,也是為街坊們保留熟悉的味道。」

【編輯:鄧臘秀】

相關焦點

  • 武漢熟悉的味道又回來了!
    【同期】武漢老字號蔡林記熱乾麵吉慶街店店長 周秋香:美團19有沒有【解說】武漢的復甦從舌尖開始。4月3日上午9點,武漢老字號蔡林記熱乾麵吉慶街店店長周秋香與4名店員忙得熱火朝天。從3月24日恢復營業,這家店所接到的訂單一天比一天多,將近600斤麵條,不到中午便可全部售罄。
  • 上海這家羊肉店傳了3代人,還是熟悉的老味道,排隊2個小時才吃上
    北方人素來鍾愛羊肉,大部分的北方人對於這些肉食都是非常熟悉了,從小吃到大,基本上是每天都能夠見到一兩回。而在南方,雖然說大家並不排斥羊肉,但是因為成本比較高,再加上羊肉如果沒處理好,本身特有的那股羶味會非常明顯,所以很多人都不怎麼喜歡吃羊肉。
  • 「味道太重」被投訴,武漢這家螺螄粉店一招解決
    螺螄粉作為廣西柳州特色小吃 近幾年成為米粉界的網紅 喜歡的人趨之若鶩 吃不慣的人卻避之不及 這不,武漢這家店就被投訴了…… 怎麼辦?
  • 武漢這家燒餅店太牛了,店裡3個人從早做到晚忙不停,仍供不應求
    燒餅本來是北方特色小吃,現在已經風靡大江南北,燒餅的口感酥脆,吃起來味道特別香,不管是早上中午還是晚上,啥時候吃都適合,所以很受歡迎,燒餅只是一類食物的統稱,細分的話有很多種,有的燒餅店不起眼,做出來的燒餅味道太好吃了,所以很搶手。
  • 熟悉的武漢健身回來了
    記者喻志勇 攝6月5日,擁有王霜、吳海燕等眾多國腳的江大女足一行20多人,又一次來到空中健身漢口花園店,進行了2個小時的身體、力量訓練。她們的到來,為這家重新開放的健身房帶來了久違的生機和人氣。連日來,記者連續探訪漢為體育、邁歐健身、塔子湖武漢全民健身中心等市內多家健身場所發現,隨著體育復工復產的有序進行,那些熟悉的武漢健身場所,那些熟悉的健身人群正在慢慢回歸,而在室外場館,其火爆程度甚至已經和疫情前沒什麼兩樣。
  • 曾經紅遍老夜市的武漢麵館,居然搬到了這裡!還是徐州人熟悉的味道
    直到在廚房看到老闆忙碌的身影才徹底放下心來,這不是原來老夜市武漢麵館收錢的大叔嘛!就是這家沒錯了!胡師傅是這家武漢麵館的創始人,來自武漢,在徐州定居十幾年了。問到他一個外地人為什麼來徐州開了這麼一家店,他說十幾年前,在朋友的邀請下來到徐州玩,沒一個月他就待不住了。
  • 辣個男人回來了!詹姆斯「死敵」正式露面,網友:還是熟悉的味道!
    辣個男人回來了!詹姆斯「死敵」正式露面,網友:是熟悉的味道! NBA20賽季已經結束,在疫情的影響下,NBA季後賽在拖延許久之後還是拉開帷幕。不過,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影響,本賽季的結局著實讓球迷吃了一驚。
  • 武漢有種老味道叫礄口
    可能除了礄口伢,很多吃貨都不知道這家店的存在。開了20多年,一直在小巷子深處,但只有真正的饕客才知道,這家店是其實和桂萍家一拼。Photo via 遇見伱對於不熟悉的人來說,特意找招牌,可能會忽略的路過,但有一個好辦法能找到這家泡蛋苕粉,那就是看排隊的人。沒錯,就算開了各種泡蛋苕粉的店,這家店每天排隊排到爆。
  • 76個日日夜夜,我們熟悉的武漢,回來了!
    76個日日夜夜,我們熟悉的武漢,回來了! 「聽說你沒吃到正宗的湖北鴨脖!作為一個武漢人,這我不能忍!」 故宮硬核直播刷屏! 乃至全國人民 捱過冬雪 奉獻和犧牲 才盼來的春天 我們熟悉的武漢,回來了!
  • 武漢探店打卡 知道這家好吃的泰餐廳還在,我就放心了!
    #武漢探店打卡#每次從曼谷旅行回來,味蕾的牽掛最是濃烈。總想在武漢也找到一家能慰藉舌尖的泰餐廳,但選擇一直很有限。去年底妞妞在武昌群光廣場尋到一家頗有水準的泰餐廳,無論是環境、味道,還是價格,都格外令人稱心。
  • 武漢這家燒烤店太豪氣,大豬腰子對半分,16元1片客人瘋狂排隊搶
    而且武漢雖說不是一座靠著美食成名的城市,但是除了熱乾麵之外,武漢還是有著數量眾多,口味各異的優秀美食,比如說這裡的啤酒鴨,曾讓無數的外地遊客為之著迷不已,還有糯米雞、精武鴨脖、面窩、炒白果、油麵和臭桂魚等等,都是武漢這邊相當有人氣的知名美食。而且武漢人本身就很喜歡享受美食帶來的美好,所以走在武漢的大街小巷當中,我們隨時都能夠看到數量眾多的小餐館。
  • 武漢戰「疫」記:舌尖上復甦的城市味道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戰「疫」記:舌尖上復甦的城市味道中新社武漢4月3日電 題:武漢戰「疫」記:舌尖上復甦的城市味道中新社記者 張芹一碗熱乾麵、一杯蛋酒,是武漢小夥楊子航每日過早(武漢方言,意為吃早餐)標配。
  • 新民市這家30年燒烤店,肉串從2毛漲到3元一串,還是那種老味道
    新民有一家神仙級別的燒烤店,據說已經開了三十多年,老闆從年輕小夥子考到了大叔級別,如今兒子也子承父業,但是三十年味道一直不變,是新民人擼串的好去處,很多新民人出門在外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來這家店大口吃肉,憶家食堂推薦這家小胖燒烤,你聽說過嗎?他們家的烤雞架可是一絕,外面吃不到這個味道哦。
  • 西安這家老北京涮鍋,清水爆肚好吃不貴,還是上個世紀的味道
    而且西安人對於美食的熱愛大家也是有目共睹,他們不光喜歡吃,還喜歡研究怎麼吃,這裡的特色風味小吃更是數不勝數,很適合全國各地的吃貨們前來一探究竟。今天我就來帶大家去找尋一家,藏在西安居民樓內的一家「寶藏店鋪」:老北京涮鍋。
  • 「封城」76天後「重啟」 那個熟悉的武漢就要回來了
    南方網訊 4月8日,在「封城」76天後,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人們可憑湖北健康碼「綠碼」安全有序流動。此時的武漢,疫情防控形勢平穩。街頭人多起來了,店鋪也一家家開門,道路又開始變得擁堵;田野變綠了,錯過大半個春天的農民正在地裡忙活……熟悉的生活正在回歸,穿越疫情的陰霾,春光顯得格外明媚,生活顯得格外親切。
  • 成都這家老字號的兔火鍋,味道霸道,搬到哪裡,好吃嘴跟到哪裡
    成都這家老字號的兔火鍋,馮記香辣兔火鍋,開的茶店子多年的老店,後來搬到了花照壁中橫街,儘管搬遷可不影響這家店的高人氣,搬到哪裡好吃嘴就攆到哪裡,一副你在哪裡我就跟到哪裡的架勢,只因他家的味道絕對霸道。店裡的兔火鍋是主打,加上點配菜,兔肉特別新鮮,火鍋湯底很有味道,特別是芋兒簡直不擺了。
  • 舌尖上的武漢又回來了
    經此一疫,愈發覺得幸福就是尋常的日子,尋常的味道。武漢多家小吃店復工營業,熱乾麵攜一眾美食歸隊,舌尖上的武漢又回來了!初來武漢,你可能感受到的是三鎮之大。中國歷史上被冠以「大」的城市,有且僅有2個,一個是大上海,另一個就是大武漢。武漢到底有多大?也就4個深圳而已。城市和人一樣,是有性格的。武漢,是最有江湖氣息的城市。
  • 武漢高校附近的美食店,已經等了你們3000多個小時
    眾所周知,武漢是一座大學之城。在往年的六月,各高校本該是一副人潮湧動的景象,可這次的疫情讓學生們與武漢分別了太久,曾經熱鬧的小街小巷,也全然變了樣。所幸,他們馬上就要回來了。今天,#武漢大學生陸續返校#的話題也登上了熱搜。在學子們返校的前夕,我們特意去探訪了三家高校旁的美食店,想看看他們的近況。武漢體育學院與華中師範大學之間年前和朋友去過一次東湖新村的老店,當時門口坐滿了排隊等位的人,看樣子大多都是學生。
  • 南寧這家不起眼的生榨米粉店,味道不比蒲廟差,每天顧客人擠人
    最傳統的生榨米粉來自於南寧蒲廟鎮,但在市內也有眾多的生榨米粉店,在南寧高新區就有一家很出名的生榨米粉店,每天都十分火爆,有很多顧客覺得這家店的味道不比蒲廟的差。這家店位於高新區科園大道新村市場門口,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店,環境簡陋,兩面透風,但生意非常好,每天都是顧客爆棚,人滿為患,大多都是附近的居民和上班族,也有很多人從遠處專門開車過來吃。
  • 武漢這家破爛小店,沒有菜單,卻能吃到其他地方吃不到的家常菜
    人們時不時會被一些特別的味道所驚豔,但是真正養人的,讓人百吃不厭,難以忘卻的,是很普通的家常味。人的一生都在回家的路上,平淡無奇的味道卻是真正的人生,家常美味才是人們一生都在追逐的世間百味。現在人們節奏快,沒有太多的時間用在煎炒烹炸,因此那些家常菜館備受食客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