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長江網6月21日訊(記者萬凌)「一隻燒鵝、半斤蜜汁叉燒、半斤蜜燒排骨、一份燒鵝飯。」21日中午,市民李女士跟著導航來到位於漢口高雄路47號附7的一家廣式燒臘專門店,為朋友買了一堆燒臘。「這家店的評分蠻高,再聽師傅純正的粵語,味道應該蠻正宗。」李女士這樣對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說。
(圖為周日中午,位於高雄路的這家廣東燒臘專門店客流不斷。記者萬凌 攝)
這是一家開在老社區裡的街邊店,門臉並不起眼。記者看到,約50平方米的店裡擺了9張小桌,半個小時內就來了三波食客,少數堂食,大部分客人則打包帶走。師傅姚品忙著收銀,另外兩名姚師傅在操作間麻利地打包。三位來自廣東湛江的師傅滿口粵語,食客們多半說武漢話,雙方交流竟毫無障礙。
「2008年我就來這家店打工了。只要是回頭客,我大部分都記得。其中大多是住在附近的居民,覺得味道好就告訴親朋好友,口口相傳,還有人從武昌開車來買燒臘。」姚品師傅告訴記者,他早年在老家專門拜師學習做廣式燒臘,曾經在珠三角的酒店當廚師,雖然那邊的薪水是現在的兩三倍,但做事壓力大,生活成本高。
(圖為姚品(前)和兩名同鄉(後)在燒臘店裡。記者萬凌 攝)
後來在同鄉的引薦下,姚品來到武漢高雄路的這家燒臘店。雖然工資少些,但老闆包員工的房租、水電費,而且放手讓他們做事,他感覺「很自由」。這種寬鬆的工作氛圍吸引了另外兩名同鄉也來投奔他。
姚品說,他曾三次離開武漢返鄉創業種西瓜,都以失敗告終。每次遇到困境,武漢老闆劉先生都願意再次接納他。今年1月17日,三兄弟照例回家過年,結果因新冠肺炎疫情無法來漢。姚品在家宅了40多天,兩個兄弟也怕再這樣下去沒有收入,他便給劉先生打電話:希望能回來繼續幹。沒想到劉先生一口答應了:「武漢肯定會好起來的,歡迎你們回來。」
4月21日,三兄弟相約乘火車返漢,燒臘店開門恢復營業,剛開始,每天客人屈指可數。進入5月後,顧客才越來越多,燒臘店一周前正式恢復了堂食。姚品算了算,現在線上線下加起來,一天能做將近100單生意。「重新營業,老闆擔了很大風險,我們都很感激,會努力做到最好。」
燒臘店的老闆劉先生笑言,店裡的這三名廣東師傅是顧客們「用腳」投票留下來的,很多顧客因為他們做的燒臘好吃才回頭的。現在店裡的生意已經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我決定重新營業,就是想保住員工,保住這家店,也是為街坊們保留熟悉的味道。」
【編輯:鄧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