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背後的真實歷史

2020-12-16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最近,一部以明朝初年為故事背景的電視劇《大明風華》在各大視頻平臺熱播。該劇故事情節、臺詞和服裝造型讓人耳目一新,但在歷史史實方面存在硬傷,有失考據。

勝負顛倒的永樂親徵

《大明風華》中,明朝永樂皇帝朱棣親徵蒙古部落是重點劇情之一。劇中,明朝軍隊遭遇韃靼和瓦剌等部落頑強抵抗而陷入困境。然而,歷史上,朱棣一生5次親徵蒙古,一直保持輝煌戰績,從未陷入困境。

公元1368年,明軍攻克北京,元朝末代皇帝元順帝率眾北逃至蒙古草原。到永樂(公元1403年至1424年)年間,蒙古草原分為西部的瓦剌、中部的韃靼和東部的兀良哈。明太祖時期,兀良哈已歸順明朝,朱棣希望繼續爭取瓦剌、韃靼歸附,保障北疆安全。

然而,韃靼可汗鬼力赤及重臣阿魯臺對明朝的招撫政策未予回應,情報也表明鬼力赤和阿魯臺意欲南下侵擾。在此情況下,朱棣決定對韃靼發動預防性戰爭,於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派大將丘福率兵徵討韃靼,卻遭大敗,丘福戰死。次年,朱棣率軍親徵,先是大敗韃靼新可汗本雅失裡,本雅失裡兵敗逃往瓦剌後被殺。之後,朱棣又率軍追擊阿魯臺,迫使阿魯臺遣使朝貢。

韃靼受重創後,瓦剌實力開始膨脹,朱棣於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親徵瓦剌,瓦剌遣使朝貢謝罪。

阿魯臺的勢力乘明朝打擊瓦剌之時又繼續發展,不再聽從明朝約束,朱棣又於永樂二十年(公元1422年)、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和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連續3次親徵阿魯臺。早先與明軍交過手的阿魯臺,深知其非明軍對手,因而率眾遠遁,不與明軍正面交鋒,朱棣後3次親徵雖未取得太大戰果,但未遭遇劇中所謂頑強抵抗。有趣的是,《大明風華》中還有一段朱棣之孫、明宣宗朱瞻基在戰鬥中受傷的劇情。歷史記載,朱瞻基所在部隊只是與大部隊短暫失聯,本人亦未受傷。

朱棣5次親徵蒙古,對韃靼和瓦剌造成沉重打擊,給明朝北部邊境帶來幾十年和平。《明史》稱讚朱棣「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

並不落後的明初火器

《大明風華》中有一段劇情,明朝請葡萄牙人訓練明軍使用火銃,這與史實不符。

一方面,明朝初期的火器水平其實絲毫不遜於歐洲。在朱元璋統一全國的過程中,火器發揮了重要作用,朱元璋因而非常重視發展火器,先後設立寶源局、軍器局、兵仗局等管理火器製造的部門。《明會典》記載,弘治(公元1488年至1505年)前,明朝火器製造的定例為,每3年鑄造碗口銅銃3000門、手把銅銃3000支、銃箭頭9萬個、信炮3000門,數量十分龐大。

永樂年間,明軍將火器部隊統編為「神機營」,與「五軍營」(步兵為主、騎兵為輔)、「三千營」(騎兵部隊)合稱為「京軍三大營」,由朝廷直接指揮,承擔「內衛京師、外備徵戰」的任務,是明軍的絕對主力。「神機營」主要使用火炮、銃炮、手銃、鳥銃等火器,已具備相當規模和技術水平,明顯勝於同時期歐洲軍隊。

需要注意的是,《大明風華》中,朱瞻基的親叔叔、漢王朱高煦發動叛亂時,其叛軍是以「五軍營」「三千營」為主力,也不符合史實。作為明朝中央軍,「三大營」是皇帝直接掌握的主力部隊,在皇帝親徵時保衛皇帝大營,與皇帝關係密切,顯然不會被朱高煦這樣的藩王收買、掌握。

另一方面,明朝初期,大航海時代還未到來。公元1488年,葡萄牙人迪亞士首次到達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10年後,他的同胞達·伽馬開闢到達印度的新航路,而葡萄牙人到達中國,已是公元1514年,此時永樂皇帝朱棣去世已有近百年。劇中出現的葡萄牙人比現實早100多年。

「穿越」的關寧鐵騎

《大明風華》中還出現了明朝歷史上的一支著名部隊——關寧鐵騎。事實上,關寧鐵騎建立於明末,與劇中葡萄牙人明初來華一樣,同屬「穿越」。

關寧鐵騎的前身,是曾在平定女真諸部叛亂和萬曆援朝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遼東鐵騎。明朝末年,政治腐敗、軍事失誤導致明軍連遭敗績,後金(公元1636年改國號為「清」)幾乎控制整個關外,明朝在關外僅剩錦州、寧遠等幾座孤城。為挽救危局,明薊遼督師孫承宗、袁崇煥實施「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的策略,在構築關寧錦(山海關—寧遠—錦州)防線的同時,以當地人為基礎建立一支遼人部隊,這支部隊在保家衛國和物質利益(即奪回的土地分配給部隊士兵)的雙重激勵下,屢屢重創後金軍,這支部隊中的精銳便是關寧鐵騎。

關寧鐵騎雖然人數不多,但可與八旗騎兵直接對抗,曾在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的「己巳之變」(皇太極率約10萬精兵繞道蒙古,攻入關內,包圍北京)中千裡勤王,以不到萬人兵力,在北京城外,連續擊潰後金軍,解除北京之圍,使明朝又延續十多年。不過,關寧鐵騎終未能挽救明朝的滅亡,後來大部降清,成為鎮壓農民起義軍和對付南明政權的工具,最終湮沒於歷史長河中。

來源:中國國防報 作者:於湧泉

相關焦點

  • 讓「歷史」照進現實|專訪《大明風華》製片人姚昱竹
    「雖然是歷史劇,但我認為創作過程中的第一要義還是去用情感的真實和人物的豐滿去打動觀眾,完全可丁可卯的歷史真實不會是藝術創作的最高目的。」確實,歷史劇一方面扮演著傳遞歷史精神的重要角色,因此要尊重歷史,不能篡改史實、張冠李戴,但另一方面歷史劇畢竟不是教科書,藝術創作需要具有虛構的自由和想像的空間,否則就成了歷史的附庸。
  • 《大明風華》孫若微的歷史人物原型是誰?真實人生比電視劇更精彩
    近日,古裝電視劇《大明風華》熱播讓許多觀眾對明朝歷史人物產生了濃厚興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劇中的女一號孫若微在歷史上是怎樣一個人,她的經歷與《大明風華》中有何不同。孫若微的歷史人物原型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孫氏(孝恭章皇后),具體名字不詳。
  • 《大明風華》沒告訴你的歷史真相,終於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棄劇了
    看過《大明風華》的人都知道,女主角孫若微深明大義,而胡善祥陰險狡詐。可在真實歷史上,這兩人的個性似乎得反過來看。歷史上的胡善祥忠厚善良、天性貞一,是一位真正的賢后。而「孫若微」(歷史上只有孫皇后,名字不詳)雖然沒有被記載什麼黑材料,但她能從貴妃晉升為皇后,顯然不能簡單理解為天上掉餡餅。
  • 好酷影視總裁姚昱竹:《大明風華》的成功難以複製
    可熟悉這個行業的人都知道,一部歷史劇成功的背後,離不開她深藏已久的家國情懷、「好好做劇」的初心與匠心、二十載行業磨礪的專業態度、把脈市場走向的精準眼光。最難能可貴的是,她讓充滿煙火氣和人情味的《大明風華》,證明了歷史劇全新表達的另一種可能性。
  • 《大明風華》舉辦研討會 專家聚焦歷史題材「新敘事」
    《大明風華》 小新 攝中新網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高凱)作為今年屈指可數得以在衛視黃金檔播出的古裝劇,《大明風華》自播出起便收穫高度關注和熱議,網絡討論度持續走高,在日前舉行的該劇研討會上,專家認為,由《大明風華》的高熱度不難看出,儘管當下古裝劇正經歷所謂寒冬
  • 《大明風華》中的于謙,在歷史上存在嗎?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最近炙手可熱的電視劇《大明風華》想必早已進入大家的視野,這也讓觀眾對歷史人物和古代發生的事情產生極大的興趣,看過《大明風華》的觀眾,應該也有留意其中的一個人物——于謙。
  • 一覽大明風華,探究明朝遷都北京背後的故事
    導讀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大明風華》,敘述了一代奇女孫若微與妹妹同時嫁入皇室,目睹國家盛世將成,平關外,遷首都,通運河,鄭和下西洋,揚威海外,編撰《永樂大典》,串聯起來大明朝5個帝王4代人的進取與紛爭的故事。
  • 《大明風華》:真實的張皇后其實很賢惠,被後世稱為「女中堯舜」
    文/格瓦拉同志在歷史熱播大劇《大明風華》中,「女一號」孫若微的婆婆張妍,被塑造成一位豪爽潑辣、言詞犀利的女強人形象。其實,張妍的歷史原型,正是誠孝皇后張氏,不過她的真實形象卻跟影視劇大相逕庭。她的歷史形象如何?
  • 《大明風華》是否真實還原了朱棣駕崩後的局面?
    古代凡是讀過書的人,誰能不知道這段歷史!你拿著鹹魚掛滿了皇帝大帳周圍,這不是明擺著告訴漢王皇帝駕崩了嗎?漢王朱高煦即便是又笨又蠢,但如此拙劣的表演怎能看不透!想拿這種伎倆避人耳目,簡直就是自欺欺人。(我覺得這有點侮辱漢王)其實對於朱棣去世的地點和時間,《大明風華》還是比較尊重歷史的,明成祖朱棣確實是在第五次北徵時病逝在了榆木川,大體位置在今天內蒙古呼倫貝爾境內,而朱棣去世的時間是公曆1424年8月12日,也的確正值盛夏。
  • 大明風華朱祁鎮是誰的兒子 朱祁鎮結局及歷史原型揭露
    《大明風華》朱祁鎮上線引關注,那麼,朱祁鎮是誰的兒子、結局如何、歷史原型怎樣的?當然,還有朱祁鎮扮演者了。據悉,朱祁鎮飾演者是張藝興。是我們所熟知的小綿羊,他近些年來也是活躍在熒幕,在音樂與影視方面都有涉獵,挺正面與積極的一位愛豆!如今,張藝興因飾演朱祁鎮一角也是備受矚目的。
  • 《大明風華》那些明顯與歷史不符的情節,網友表示不能忍!
    最近一直熱播古裝電視劇《大明風華》終於大結局了。不過,真正了解這段時期歷史的人可能會覺得這部電視劇偏離歷史太多。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吐槽一下劇中那些明顯與歷史不符的情節,真的不能忍!雖然沒必要與電視劇太過較真,但多了解點歷史知識總是對自己有好處的。
  • 從《大明宮詞》到《大明風華》:20年間,歷史劇發生了什麼
    ◆周迅代表作《大明宮詞》劇照陳亦水同樣是以女性作為歷史風雲的參與者和見證者,正在播出的《大明風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此前的《大明宮詞》。2000年,由李少紅執導的這部電視劇在央視開播,創新性地展現出中國電視劇對於歷史文本的另類表現方式,打開了對中國古代歷史的浪漫主義想像。
  • 男主會撒嬌,故事接地氣,大明風華有哪些慶餘年望塵莫及的優點?
    《慶餘年》剛演完,《大明風華》剛好接班。很多觀眾乍一看,覺得《大明風華》有點浮誇,其實耐著性子看下去,就會發現男主角朱亞文撒起嬌來圈粉無數,故事又有歷史劇中少見的煙火氣,這部戲有很多《慶餘年》都比不上的優點。
  • 為什麼說《大明風華》孫太后厚顏無恥? 一起來看看歷史上的女政治...
    為什麼說《大明風華》孫太后厚顏無恥? 一起來看看歷史上的女政治家孫太后時間:2020-01-30 15:55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說《大明風華》孫太后厚顏無恥?
  • 《大明風華》朱祁鎮不復朱棣時期的風華,原因有三,張藝興也無奈
    《大明風華》朱祁鎮不復朱棣時期的風華,原因有三,張藝興也無奈。文/巖姐 原創內容,抄襲必究!《大明風華》不再風華!是的,自從朱家五子下線後,電視劇《大明風華》已經開始疲軟了,不復朱棣時期的風華,這一點,新上線人物張藝興估計也是無奈的,畢竟自己在用心演繹,導演也說他對人物的感受能力很強,觀眾也在誇其演技進步,可是,《大明風華》的熱度已經下降了不少。究其原因,不外乎三點。第一,演員方面。
  • 《大明風華》朱棣王學圻下線後,怎麼像換了劇?
    《大明風華》這部電視劇已經接近尾聲,一直在追的網友可能都有這樣的一個感覺。這部電視劇雖然沒有分上下部,可是能夠明顯感到之間有一些落差。其中最明顯的部分就是朱棣在世的前半部分劇情和朱祁鎮、朱祁鈺繼位後的後半部分。
  • 「創作開運禮」《大明風華》朱家五子下線後口碑為什麼慘遭滑鐵盧
    正在熱播的歷史題材古裝劇《大明風華》自播出以來一直熱議不斷,從最開始頗具爭議的朱元璋回眸,到朱家五子嬉笑怒罵的家庭日常,觀眾們看得津津樂道,口碑自然也不斷飆升,不少網友都表示這部劇從劇情到服道化,再到演員們的演技都可謂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良心之作。
  • 鄧家佳《大明風華》:歷史上的她,一個女兒早夭,一個23歲去世
    最近,由朱亞文、湯唯、鄧家佳和喬振宇等人主演的《大明風華》正在熱播,小姨媽鄧家佳因為演技受到了熱捧。 鄧家佳在《大明風華》中扮演的是胡善祥,一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
  • 《大明風華》:真實的胡善祥無過而廢,孫貴妃竊宮人之子為己子!
    《 大明風華》:真實的胡善祥無過而廢,孫貴妃竊宮人之子為己子!《大明風華》熱播,主要人物的結局也浮出水面。劇中的明宣宗朱瞻基有一後一妃,而且頗為神奇的是這一後一妃同為靖難之役中失散的親姐妹。而歷史上的胡皇后、孫貴妃似乎與電視劇中的人設頗為不同。胡皇后為人善良、孝順,性格溫柔,而且並沒有子嗣。朱瞻基寵愛孫氏,一心想立孫氏為後,便以胡皇后沒有子嗣為由,勸其放棄皇后的位置。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明宣宗廢后事件。宣德三年二月,宣宗令皇后胡善祥上辭位表,退居長安宮,賜號靜慈仙師,而冊立孫貴妃為皇后。辭曰:「皇后胡氏,自惟多疾,不能承祭養,重以無子,固懷謙退,上表請閒。
  • 大明風華主題歌是誰唱的?該劇改編自什麼小說?
    《大明風華》是由張挺執導,湯唯、朱亞文、鄧家佳、喬振宇、吳越、梁冠華領銜主演的古裝劇。這部電視劇真的是越看越好看啊,而且主題歌也是非常好聽的,那麼大明風華主題歌是誰唱的呢?一起來看看大明風華主題曲歌詞介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