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手繪配圖

2020-12-14 振遠語文課堂
本圖是我在白板上手繪的。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這首詩就是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寫作背景:此詩寫於作者被貶江州,任江州司馬時。

賞析:這首詩只有短短四句,語言通俗易懂,卻寫得意境深邃,富於情趣。

詩的前兩句寫作者入上山時已經是孟夏,芳菲盡歸,卻沒想到在這個地方還能看到桃花盛開的美景,作者此時心情是欣喜的;第三句「長恨春歸無覓處」可以看出作者在未見到這些桃花時曾怨恨春去的匆匆;第四句「不知轉入此中來」是說:沒想到春天並未離去,只是像小孩捉迷藏一樣,轉到了這個地方。

此詩以具體的桃花代指春天,又用擬人手法賦予春天人的情態,把自然的春光寫的生動具體,天真可愛,如果詩人沒有對春天無限的留戀,熱愛,是寫不出來的。

相關焦點

  •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山寺桃花始盛開中的大林寺在哪裡你知道嗎?
    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白居易時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年四十六。關於這首詩的寫作情況,白居易集有《遊大林寺序》可參考:「餘與河南元集虛、範陽張允中、南陽張深之、廣平宋鬱、安定梁必復、範陽張時、東林寺沙門法演、智滿、士堅、利辯、道深、道建、神照、雲皋、恩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遺愛草堂歷東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頂,登香爐峰,宿大林寺。大林窮遠,人跡罕到。環寺多清流蒼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東人。
  • 詩詞鑑賞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生於公元772年卒於公元846年,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一生作詩很多,通俗易懂,流傳極廣。他有「詩王」和「詩魔」之稱今天鑑賞白居易的一首有趣又有哲理的詩《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 古詩改編散文系列: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四月的天空下,花朵收攏了陽光一樣的燦爛;鄉間野陌,落英的花雨,是春天最心痛的語言;一朵又一朵,覆蓋了大地,是感傷的回憶。沉寂的暗香,在一個無人路過的上午,默默地泯逸於泥土的深處,不留痕跡;風從白雲的身後伸出手,掃盡了人間所有芳菲的景致。
  • 也談《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山寺桃花嶽陽樓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於河南新鄭。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初夏於江州司馬(司馬之事盡去,唯員與俸在)貶謫任上造訪江州大林寺(今江西九江)。
  • 《大林寺桃花》一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呢?
    《大林寺桃花》一詩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春光的喜愛與留戀之情。全詩首句「人間四月芳菲盡」流露出詩人對春光匆匆不駐的失望,次句「山寺桃花始盛開」則透露出詩人心緒的轉變,表露出其對始料未及的春光的驚羨,全詩抒發了詩人因美好春光而生的欣喜與愉悅之情。
  • 春歸何處,讀白居易的詩,山寺桃花始盛開
    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還是我們的大詩人白居易立了功,他在廬山香爐峰上發現了它。《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白居易等於是犯錯發配的官員,他樂觀進取的態度受到極大的打擊,從此不再多言多語,遇事只是明哲保身,也樂得清閒輕鬆。於是一心寄情山水,尋詩覓句。元和十一年四月,百花凋零,氣候已進入春末夏初。這時白居易來了幾個河南朋友,於是十六人一起上廬山遊玩,他們登上香爐峰,然後向大林寺進發。
  • 白居易這首詩堪稱絕句中的珍品,表面寫桃花,卻又蘊含哲理和志向
    一代詩王白居易也曾經寫過一首關於桃花的古詩,詩的題目為《大林寺桃花》,大林寺位於廬山大林峰,春日裡桃花盛開,自然是美不勝收,描繪大林寺春色的詩歌想必也有很多。而白居易的這首詩被稱為絕句中的珍品,為何有如此評價?資料顯示,這首詩創作於元和十二年。熟悉白居易的讀者想必知道他的《琵琶行》創作於元和十年。
  •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百人百譯中國文化名言2020.04.20總364條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from 7 native(near) speakers of English(Jared, Maurice, Vaulmore, Michael, Emmanuel, Samir, Brandon)●  from 10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s(張碩,楊紅東,陶國霞,姜是是
  • 大林山寺成追憶,桃花小徑留芳菲
    據記載,公元817年,即白居易貶為江州司馬的第三年,農曆四月初九,白居易一行十七人從廬山遺愛寺旁邊的草堂出發,經過東林寺、西林寺、化成寺、峰頂院,登上香爐峰,夜宿大林寺。當時大林寺地處偏遠,人跡罕至,只能看到二十年前名人隱士留下的詩句。寺廟陳設簡單,僧人皆新羅國人,周圍都是清流蒼石短松瘦竹。
  • 白居易最有名的一首桃花詩,短短28字寫出人間沒有的春色
    詩從標題到內容沒有一句提到廬山,而唐代時位於廬山大林峰的大林寺如今也早已湮沒在一片汪洋之中,如果不熟悉詩寫作的背景,不知道大林寺的歷史,大概很難將其與廬山聯繫起來。寫作此詩,正值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時。江州為今江西九江,正是廬山所在之地。白居易此詩,寫廬山深山古寺旁初夏時節的風光,通過對山裡與平地風景迥異的描繪,寫出見到春景仍在的驚喜,透出對春的留戀與喜愛。
  • 白居易流傳很廣的一首詩,明寫桃花暗蘊哲理,短短28字成千古名篇
    【臨其詩境】今天介紹的是白居易的詩,寫於白居易江州司馬任上,也是他仕途裡最不順的一段,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始工」,白居易這段時間裡的佳作格外的多,比如著名的《琵琶行》,又比如今天的這首《大林寺桃花》。
  • 賞山寺桃花,覓春歸去處
    女兒的古詩打卡任務尚未結束,今天要打卡的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你看爺爺的菜園裡油菜花、桃花、海棠花、櫻花、木瓜花不都開得正豔嗎?」女兒說的沒錯,此時樓下看門大爺的菜園裡正是一年裡花最多景最美的時候。我該怎麼辦回答她呢?此地的春天正是花紅柳綠,何談「芳菲盡」?這首詩是寫桃花的,準確的說是寫大林寺裡的桃花。那麼大林寺又在哪裡呢?大林寺位於江西廬山,地處南方。南方春來早,北方猶知寒。「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白居易遊廬山大林寺,即景吟成了一首七絕,成為唐人絕句中的珍品
    兩年之後,他約了一大幫朋友到廬山旅遊,即景吟成了著名的《大林寺桃花》。這首詩,成為了唐人絕句中的珍品。 一、《大林寺桃花》原文賞析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詩歌意譯:人間四月,各種花都開到了盡頭,大林寺的桃花卻剛剛開始綻放。
  • 白居易一次登山意外發現,一番感慨千古流傳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一次登山郊遊,無意間竟是尋春之旅,之後感慨一番: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據記載這是唐憲宗元和十二年四月,詩人白居易在江州司馬任上,他和一些朋友遊廬山大林寺,寫下了這首詩。《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大林寺就在廬山軲嶺的西邊,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是我國的佛教聖地之一。
  • 觀江右 | 白居易:江州司馬青衫溼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
  • 朱虹 張雷:白居易遺愛在九江
    (《琵琶行》配圖)在《琵琶行》裡,送客的白居易原本「主人在馬客在船」,當琵琶女出現以後,「移船相近邀相見」「東舟西舫悄無言」這兩句詩顯示白居易也下馬上船了,他們都成了江夜上飄搖的人,拋棄了所有被疊加的社會屬性,坦誠相見。這才是這首詩最感人所在。
  • 【詩詞鑑賞】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代〕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注釋大林寺:在廬山大林峰,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為中國佛教勝地之一。人間: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盛開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豔盛的陽春景色。盡:指花凋謝了。山寺:指大林寺。始:才;剛剛。長恨:常常惋惜。春歸:春天回去了。覓:尋找。不知:豈料,想不到。轉:反。
  • 白居易詩詞精選
    1 詩 五言絕句 南浦別白居易南浦悽悽別,西風嫋嫋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4 詩 七言絕句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5 詩 七言絕句白居易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
  • 避暑廬山,探訪白居易的幽雅花徑,自然靜謐的如琴湖
    花徑相傳是唐代詩人白居易詠詩《大林寺桃花》的地方。白居易被貶任江州(九江)司馬時,於公元816年登廬山遊覽。時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而此處卻桃花盛開,白居易有感吟詩一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故後人稱此地為「白司馬花徑」,並建造了「景白亭」。1988年在園中建有「白居易草堂陳列室」,1996年著名雕塑家王克慶製作的白居易石像立於湖畔。
  • 9首桃花詩詞,灼灼其華,宜其室家
    古往今來,不知多少詩人爭相描寫桃花。總之千古佳句數不勝數,最早的應該就是《詩經·桃夭》了。今天分享20首桃花詩詞,給你最美的十裡桃花。《詩經·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這是讚美年輕姑娘出嫁的詩,表現了姑娘與家人和睦相處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