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大林寺桃花》

2021-02-07 應化視界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山寺桃花

嶽陽樓

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於河南新鄭。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初夏於江州司馬(司馬之事盡去,唯員與俸在)貶謫任上造訪江州大林寺(今江西九江)。是時,山下四月已是芳菲落盡,但不期於高山古寺之中,遇到一片盛開的桃花,詩歌通俗易懂,寫實狀景,有感而發,抒發詩人惜春忠君情懷和樂觀心態。

從文中可見,白居易貶謫江州司馬,人生心態發生分水嶺變化——從「兼濟天下」到「獨善其身」。

古代文人多有被貶者,和後者北宋範希文《嶽陽樓記》中所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其中彰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和「先憂後樂」、「有為擔當」的崇高格局,和前者高下兩分。

正所謂:

古來淪落天涯人,

爭春時節遭貶遷。

覓花不及登樓難,

居易豈比希文遠。

編後語:當下疫情全球爆發,對人類是一個嚴峻挑戰。無論是為政者、公民、企業家、科技工作者還是普通員工,當以身作則,與國同憂,始終保持樂觀積極心態,遵守組織管理,盡職盡責,勇於奉獻,共克時艱,贏取全面抗疫的最終勝利。眼下,趁著春天還依稀可見,諸君記得去尋找身邊的春意,不一定要長途跋涉。春天的美景好尋,然則,如創業遭遇寒冬,親友罹難,諸君在心靈深處一定要給春天留一塊存放的淨土。

相關焦點

  •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山寺桃花始盛開中的大林寺在哪裡你知道嗎?
    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譯文是:在人間四月裡百花凋零已盡,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開。我常為春光逝去無處尋覓而悵恨,卻不知它已經轉到這裡來。這首詩可以說是詠春嘆春惜春的名篇,通過對大林寺桃花的盛開而感慨春歸不是無可尋覓,也許轉往山中可再尋!
  • 詩詞鑑賞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他有「詩王」和「詩魔」之稱今天鑑賞白居易的一首有趣又有哲理的詩《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這首詩作於公元817年初夏(唐元和十二年),此時白居易被貶謫,任江州(今天的江西九江)司馬。遊廬山是必到的項目。作詩紀念更是必不可少。大林寺位於廬山香爐峰頂,海拔約1400米。
  • 古詩改編散文系列: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四月的天空下,花朵收攏了陽光一樣的燦爛;鄉間野陌,落英的花雨,是春天最心痛的語言;一朵又一朵,覆蓋了大地,是感傷的回憶。沉寂的暗香,在一個無人路過的上午,默默地泯逸於泥土的深處,不留痕跡;風從白雲的身後伸出手,掃盡了人間所有芳菲的景致。
  • 《大林寺桃花》一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呢?
    《大林寺桃花》一詩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春光的喜愛與留戀之情。全詩首句「人間四月芳菲盡」流露出詩人對春光匆匆不駐的失望,次句「山寺桃花始盛開」則透露出詩人心緒的轉變,表露出其對始料未及的春光的驚羨,全詩抒發了詩人因美好春光而生的欣喜與愉悅之情。
  •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手繪配圖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這首詩就是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三大詩人之一。寫作背景:此詩寫於作者被貶江州,任江州司馬時。
  •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百人百譯中國文化名言2020.04.20總364條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from 7 native(near) speakers of English(Jared, Maurice, Vaulmore, Michael, Emmanuel, Samir, Brandon)●  from 10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s(張碩,楊紅東,陶國霞,姜是是
  • 賞山寺桃花,覓春歸去處
    女兒的古詩打卡任務尚未結束,今天要打卡的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你看爺爺的菜園裡油菜花、桃花、海棠花、櫻花、木瓜花不都開得正豔嗎?」女兒說的沒錯,此時樓下看門大爺的菜園裡正是一年裡花最多景最美的時候。我該怎麼辦回答她呢?此地的春天正是花紅柳綠,何談「芳菲盡」?這首詩是寫桃花的,準確的說是寫大林寺裡的桃花。那麼大林寺又在哪裡呢?大林寺位於江西廬山,地處南方。南方春來早,北方猶知寒。「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大林山寺成追憶,桃花小徑留芳菲
    《大林寺桃花》這首詩的語言平淡自然,但是立意新穎,構思巧妙,自然界的春光像捉迷藏的小孩一樣天真可愛,活靈活現,作者對春光的尋覓、
  • 白居易這首詩堪稱絕句中的珍品,表面寫桃花,卻又蘊含哲理和志向
    春天的風景最美的是桃花,桃花是春天的使者。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們描寫春日景色的詩歌中,桃花是最絢麗的一朵。桃花之美,美在嬌豔,春風十裡,桃花為廣袤的大地抹上了春日的色彩,古代詩人詠贊春日的景色,桃花是最美的風景。
  • 春歸何處,讀白居易的詩,山寺桃花始盛開
    《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原來這白居易是在京城長安任職的,母親看花失足墜井去世,白居易回家丁憂三年。這時白居易來了幾個河南朋友,於是十六人一起上廬山遊玩,他們登上香爐峰,然後向大林寺進發。在大林寺,白居易吃了一驚,轉而又變驚為喜。因為他看到寺廟裡有幾棵桃樹,它們在陽光的照耀下有的含苞欲放,有的正在盛開。而此時山下百花凋零,春天已經走遠了。詩人們都在尋覓春天的蹤跡,看它到底去了哪裡。
  • 【詩詞鑑賞】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代〕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譯文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盡的時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放。我常為春光逝去無處尋覓而惋惜,卻不知它已經轉到這裡來。
  • 古典詩詞花最美,不賞桃花不知春。附原創譯文(六首桃花詩)
    大林寺桃花唐代: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原創譯文:人間四月天的百花已凋敝殆盡,深山古寺的桃花卻才剛剛盛開。唐朝詩人白居易在廬山遊歷,走到山林深處的大林寺,發現裡面的桃花開得正豔,景致與山下地區截然不同,恍然感慨時,得到這一首妙詩。語言淡雅自然,意境卻輾轉深邃,情思靈動,實為難得。玄都觀桃花唐代:劉禹錫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
  • 讚美桃花詩句大全,唯美桃花古詩詞名句,優美古風句子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在人間四月裡百花凋零已盡,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開。04.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遊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豔而飽滿。05.
  • 9首桃花詩詞,灼灼其華,宜其室家
    古往今來,不知多少詩人爭相描寫桃花。總之千古佳句數不勝數,最早的應該就是《詩經·桃夭》了。今天分享20首桃花詩詞,給你最美的十裡桃花。《詩經·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這是讚美年輕姑娘出嫁的詩,表現了姑娘與家人和睦相處的樣子。
  • 共讀國學 |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6576-6580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唐·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原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注釋:大林寺:在廬山大林峰,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為中國佛教勝地之一。人間: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盛開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豔盛的陽春景色。盡:指花凋謝了。山寺:指大林寺。始:才;剛剛。長恨:常常惋惜。春歸:春天回去了。覓:尋找。
  • 詩詞: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花」字飛花令開滿人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大林寺桃花》白居易第四季《中國詩詞大會》春節期間在央視的熱播,吸引了大量詩詞愛好者吟誦古詩詞,尤其是其中的飛花令環節,緊張刺激電視看點高,它既考驗著選手的詩詞儲備量,也考驗著選手的即時應對能力,更是臨場反應和心理素質的較量,因而「飛花令」的競賽感很強,電視觀賞性很高。
  • 白居易流傳很廣的一首詩,明寫桃花暗蘊哲理,短短28字成千古名篇
    【臨其詩境】今天介紹的是白居易的詩,寫於白居易江州司馬任上,也是他仕途裡最不順的一段,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始工」,白居易這段時間裡的佳作格外的多,比如著名的《琵琶行》,又比如今天的這首《大林寺桃花》。